-
1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
2 # 寒冬9300574292975
病患不分胖瘦男女老人孩子窮富,身體也別太胖也別太瘦。平時保養和鍛鍊身體會強壯些很少得病,少生些閒氣少幹些過力的體力活。
-
3 # 心血管黃醫生
胖子和瘦子哪一個更容易得癌症?
充分的證據顯示,肥胖顯著增加癌症風險,減肥有助於降低相關癌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已經確認,超重和肥胖與13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那些身材肥胖的人,身體各項指標更容易不達標,所以患病機率也會比瘦子更高一些。
說起肥胖,可能很多朋友能聯想到的疾病就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臟病等。而在《柳葉刀》雜誌中曾經發表過一篇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論文,透過記錄英國524萬人的體重資料,後續跟蹤他們腫瘤發生的情況和進展。最後得出了一個結果,這些人群中共有16.7萬人罹患腫瘤,於是據此得出體重指數的增加與腫瘤發生率的升高是息息相關的。
肥胖症是指體內貯存的脂肪量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於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
肥胖的診斷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判定肥胖程度的最實用的人體測量學指標是體重指數(BMI)和腰圍。
1、體重指數(BMI)
目前常用的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又稱為體質指數。具體計算方法是以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體重/身高2(kg/m2)
體重過低 BMI<18.5 ;
體重正常 BMI:18.5–23.9
超重 BMI:24.0–27.9
肥胖 ≥28
2、腰圍
腰圍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積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積與一系列代謝異常有關。目前公認腰圍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積(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簡單、實用的指標。一般認為男性腰圍>90 cm,女性為腰圍>85 cm即為肥胖。
肥胖的危害有很多,肥胖患者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異常、脂肪肝,還容易引發心源性猝死
肥胖跟一些腫瘤密切相關,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則是前列腺癌。肥胖會導致這些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無論男女,肥胖以後直腸癌的發病率都會大幅上升。
如何防治肥胖1、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要規律,要定時,定點,定量吃飯,不要暴飲暴食,要少吃甜食,油膩食物以及油炸食品,要多吃綠色的蔬菜、水果、粗糧。減少在外就餐的機會,少吃油膩的食物,如果不得不出去應酬,也要少吃大魚大肉,太油膩的飯菜可以在清水裡涮一涮再吃。
2、加強體育運動
運動是控制體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要經常參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戶外活動,既能增強體質,使體形健美,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出門的時候,少乘車,多走路及騎腳踏車。
3、保證生活規律
為預防肥胖,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是很有必要的。保證合適的睡眠時間,睡多睡少都對健康不利,若睡眠過多,熱量消耗少,也會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齡的人應安排和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
4、保持心情舒暢
良好的情緒能道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執行,對預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緒抑鬱,會使生理機能發生紊亂,代謝減慢,加上運動量少,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積。
-
4 # 謝安偉
不說、不傳、不聽、不看、不想、疫青沒有了沒了沒了沒了!巳經沒有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沒了!!!!!!
-
5 # 明亞九林
胖子和瘦子得癌症的區別沒有很明顯,因為胖瘦不是癌症的病因之一。癌症和基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性格等更相關。
不過胖子肯定比瘦子容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最好是將體重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
-
6 # 清君獨家精品
儘管我們的醫療水平已經非常的發達了,但是我們依舊拿癌症沒有過多的辦法,而大家身邊因為癌症失去健康的人也越來越多。時至今日大家都是談癌色變,畢竟得了癌症本來就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情。而在這其中,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瘦子患癌的機率比胖子似乎要大,那是不是說瘦子比胖子更容易患上癌症呢?
其實,癌細胞是否活躍其實和人的胖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不過當有人患有癌症後,因為癌細胞的擴散身體的每個臟器都無法吸收太多的營養,所以人就會變得骨瘦如材。因此令人誤解,以為瘦的人更容易得癌症。那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就會問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會容易患癌呢?
其實,與肥胖無關,而是與我們身體抵抗力和免疫系統有關。抵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遭受癌細胞的入侵,癌細胞的分裂能力可是非常厲害的,而且需要的養分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再胖的人患上癌症最後都會變成瘦子。只有免疫力強悍的人,抗癌能力才會好。
而如何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呢,那就是要保持身體健康,太瘦太胖都不行。因為太瘦就意味著營養不夠,那身體的免疫系統肯定也會受影響,患癌的機率也會大大增高。太胖的話就會不利於新陳代謝,同樣影響免疫系統的發揮。所以,想要抗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很重要的,對此各位小夥伴又有什麼看法呢?
-
7 # 腦血管醫生孫永安
其實,與肥胖無關,而是與我們身體抵抗力和免疫系統有關。抵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遭受癌細胞的入侵,癌細胞的分裂能力可是非常厲害的,而且需要的養分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再胖的人患上癌症最後都會變成瘦子。只有免疫力強悍的人,抗癌能力才會好。
-
8 # 哈嘍阿樹先生
胖子的話比較容易得癌症,因為胖子的話他的脂肪比較多,再加上他平時的話不運動,很容易造成他的身體器官出現一些問題。
-
9 # 小晨晨很乖
個人覺得,有的瘦的人比胖的人體質還要好,胖的人很容易得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什麼的,癌症說不好,跟胖瘦有時候也沒關係吧,
-
10 # 喵喵迪MelMel
曾經在加拿大一間健康中心工作過,當時大約做了一份2000多人從25歲到60歲的健康調查問卷報告,我驚訝的發現癌症除了遺傳因素,年齡,基本就是分為兩大類,保持運動的人在這2000人只有一個,少運動和不運動的人患癌症的比例是10%
-
11 # 榮榮營養師
癌症主要遺傳和不良生活飲食作息習慣綜合各種原因日積月累形成。沒有胖子瘦子誰機率更高,畢竟癌症有很多很多種。但是對於健康而言過胖或者過瘦都對身體各項機能有負面影響,所以保持合理體重、平衡飲食、平穩情緒、良好作息、定期檢查才是預防的硬道理。
-
12 # 剛剛醒過來
個人觀點:決定一個人癌症易感性的不是胖瘦,而是以下三大因素:
1,遺傳因素。這個現在無法改變,就不多說了。
2,各種損傷後衝突。這是癌症發生的必要條件。因為所有癌症發生的基礎條件就是細胞損傷!損傷發生後,細胞就要進行修復。於是,變異就出現了。再於是,癌症就在這種變異發生中也發生了。
3,免疫力降低。這是癌症發生的充分條件。因為,癌變是伴隨修復變異發生的。這是無法杜絕的生物行為。但是,只要機體的免疫力正常,就可以消滅癌變的癌細胞,使其無法長大致害,威脅生命安全。但是,在今天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條件下,我們生活方式的劇烈變動使得與我們基因產生了強烈的衝突,導致大量應激不斷積累。其結果就是擠佔機體的生物資源……受損的功能中就包括我們的免疫功能!這就是今天癌症高發的一大主要原因。
供參考
-
13 # 鹿斐
漸漸地大家對於個人身材管理要求比較高,大類分為兩類,一類是高於標準體重胖子,一類是低於標準體重的瘦子,但是你有想過在這兩類中,哪類更容易患上癌症,更需要提前預防及注意嗎?
其實,與肥胖無關,而是與我們身體抵抗力和免疫系統有關。抵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遭受癌細胞的入侵,癌細胞的分裂能力可是非常厲害的,而且需要的養分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再胖的人患上癌症最後都會變成瘦子。只有免疫力強悍的人,抗癌能力才會好。
而如何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呢,那就是要保持身體健康,太瘦太胖都不行。因為太瘦就意味著營養不夠,那身體的免疫系統肯定也會受影響,患癌的機率也會大大增高。太胖的話就會不利於新陳代謝,同樣影響免疫系統的發揮。
-
14 # 腫瘤科齊醫生
有人說得癌症的都是瘦子,胖子很少患癌是真的嗎?
瘦子容易得哪些疾病?
一般體型偏瘦的人患癌被稱為“窮癌”。窮人多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患癌的地區多衛生條件差,長期營養不良,飲食不衛生,受衛生和飲食多種影響,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容易癌變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比如患胃癌的人體型消瘦,因為胃癌之前一直受慢性胃炎、胃潰瘍的影響本來就消瘦,癌變後更易瘦。
胖子容易得哪些疾病?
實際肥胖的人更易得癌症,被稱為“富癌”,肥胖可以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還容易合併腫瘤,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可以把雄激素轉為雌激素,肥胖患者在脂肪細胞的作用下,雌激素升高,使女性容易患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美國的女性肥胖患者多,乳腺癌的發病率也高,而美國是世界上乳腺癌最高的發達國家之一。肥胖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因為肥胖的人不愛運動,胃腸蠕動緩慢,不能將毒素排出去,飲食上也喜愛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這些都是大腸癌的高發因素。
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患癌的人大部分都比較瘦呢?
,這種情況常見於腫瘤晚期患者,因為腫瘤本身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它會和正常的細胞爭奪我們身體的營養,導致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所以很多人患癌後體質直線下降,就會有一種瘦的人更容易得癌症的錯覺。
-
15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那要看誰把這7件事做的多,做的越多,自然風險就更高,其實這與胖瘦的關係沒有那麼絕對,只是不同的人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同,所以風險也不同,相比之下,肥胖的人因為內臟脂肪高,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上升的風險會更大,但是對於瘦子來說,也要看瘦成什麼樣,如果是在合理的體重的範圍之內,則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低於正常的標準,屬於偏瘦,則也是不健康的。
哪7件事會增加風險?1.經常暴飲暴食。
2.經常吃煙燻醃製的食物。
3.飲食以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為主。
4.經常吃燙的食物。
5.過量的吸菸飲酒。
6.經常熬夜。
7.高鹽膳食。
不輪是瘦子還是胖子,只要上述7點做的越多,也就意味著風險越高,這與胖瘦的關係是不大的。雖然說肥胖不好吧,需要減重到合理的範圍之內最好,但是這並不代表,肥胖的各種問題風險都高,而對於知識超重沒有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並且臀腿比較胖但是腰圍正常,各類的風險還會更小。
-
16 # 小宇的生活印記
其實,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細胞,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不管是胖子還是瘦子,只要你身體夠強壯,加上鍛鍊,都不會得癌症
-
17 # 曉燕的詩和曉燕話營養
癌症與胖瘦關係不大 只是過胖或過瘦時可能會因體質因素而更易影響或併發相應的疾病 從而影響癌症患者的愈後或結局
事實上人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癌細胞就與其他細胞一樣 不斷地更新和排移中了 體質好的時候 癌細胞的死多於生 得不到機會膨脹 因此要注意平時的規律生活規律飲食和強身健體 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和放鬆心情 這樣癌症就沒有落腳或基地的可能
-
18 # 小克大夫
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發生的原因與個人身體的胖瘦無關,發病機率是相同的,但是與下面的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一、外界的致癌因素:
1.化學致癌因素有多環芳烴類、氨基偶氮類染料、芳香胺類、亞硝胺類、黃麴黴毒素B1、鉻、鎳、砷等礦物質。
2.物理因素有長期接觸X線及鐳、鈾等放射性同位素,紫外線長期過量照射面板。
3.慢性機械性刺激或炎症刺激如子宮頸癌多見於子宮頸撕裂伴慢性子宮頸炎婦女,舌癌常發生在與齲齒斷牙或假牙託長期摩擦的部位。
4.生物性因素有EB病毒、腺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等;華支睪血吸蟲和結腸血吸蟲等寄生蟲。
二、影響腫瘤發生的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視網膜母細胞瘤、結腸多發性息肉病等都有明顯的家族多發傾向。
2.內分泌腺功能系亂會導致某些組織、細胞增生與惡變,雌激素、垂體的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
3.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腫瘤發生的機會有所增加,如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器官移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或有後天獲得性免疫缺陷的艾滋病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比一般人明顯增高,而且大多是淋巴瘤。 總的來說,惡性腫瘤的發生與外界致癌因素和人體內在的因素相互作用發生的,與人的高矮胖瘦無關。所以說預防癌症首先要避免接觸外在的致癌因素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19 # 汪醫生小課堂
如何判斷胖瘦?目前對體型的粗略判斷可以採用身高體重指數(也簡稱為BMI)進行判斷,該指數計算方式為: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 。目前結合WHO(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專家推薦其國內評價指標如下:正常範圍值為18.5-23.9。如果BMI<18.5就意味著相對偏瘦,BMI≥24就意味著超重。超重分級為:BMI :24-27.9為偏胖,BMI≥28為肥胖。其中亞洲標準指出BMI≥30為重度肥胖。該指標只是一個粗略的相對客觀的,是一個比較大眾化的反映體型的指標。如果是以下人群不適用該指標:嬰幼兒、青少年、運動員和久坐不動的老年人等。如果想了解是否真正肥胖可以到醫院進行腹部脂肪測量。肥胖是發生癌症的高危因素
2018年一項回顧分析了2012年來自於175個國家的癌症資料,其中該研究將BMI≥25Kg/m2定義為肥胖。該研究分析了大約一千四百萬的癌症患者後發現,肥胖是癌症發生的一個高危因素,同時發現如果都是肥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癌症。同時WHO在全球非傳染病負擔增長的2025年九大目標中提出遏制成人和兒童肥胖。有研究發現肥胖與子宮內膜癌、腎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相關。同時有研究也發現,肥胖是導致癌症治療後復發的一個危險因素。以上資料大多數來自回顧性研究,但是基於大樣本研究,也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總之,肥胖不一定發生癌症,但是肥胖導致患癌風險增加。
肥胖的危害大多數肥胖是單純性肥胖,是由於遺傳因素和後天生活習慣不佳導致的,小部分肥胖是病理性的,由於罹患其它疾病導致的。研究發現肥胖不僅和癌症發生相關,同時也能導致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關節炎、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因此,要嚴格控制飲食,適當鍛鍊,遠離肥胖。
-
20 # 泰生堂說中醫
說起癌症,相信很多人都會談癌色變,而有些人覺得患上癌症之後就意味著死亡,其實癌症之所以出現,和很多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關係,而且大部分癌症在發現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晚期,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
生活中有些人卻發現,一般瘦子會容易患上癌症,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隨我瞭解一下吧!
癌症屬於慢性疾病當中的一種,當人體內出現癌細胞的話,可能會出現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狀,只是此時症狀不是特別的明顯,所以可能被人們所忽略。而到了癌症晚期的時候,癌細胞擴散的特別嚴重,一般發現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晚期。
胖子和瘦子,哪類人更容易患上癌症?看完後你就清楚了!生活中有些人在平時可能覺得身材偏瘦的人特別容易患上癌症,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其實癌症的出現和身材的胖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對於身體肥胖的人而言,如果身體的各項指標都不正常的話,那麼患上癌症的機率要高一些。
我們都知道,人在患上癌症之後,體內的癌細胞會不斷的進行擴散,特別是到了晚期的時候,一般患者的體重都會逐漸的下降,所以會使人的身材變得特別的消瘦。人在患上癌症之後,會使人變得特別的消瘦,所以可能使人產生誤解。所以在平時你發現自己的飯量沒有減少,但是體重卻一直下降,此時最好是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癌細胞”到底喜歡找上什麼樣的人?其實癌症和身材的胖瘦沒有直接的關係,一般容易患癌的人,是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特別差的人,身體的抵抗力特別差的話,就會造成癌細胞特別容易入侵。但是如果當身體的抵抗能力強的話,會使得抗癌能力也相應地增強。
癌細胞一般青睞抵抗力差的人,當然也包括身材偏瘦的人,因為身材偏瘦的人一般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這樣就會使得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逐漸的下降。如果人的身材過胖,會使得身體各個器官負擔逐漸的加重,而且還會造成身體的各項指標不健全,從而也會使人患上癌症的機率要高一些。
回覆列表
胖子和瘦子都有可能會癌症,若要論哪個更容易得癌症,很多人都覺得瘦子更容易得癌症,其實不然。癌症的發病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基因遺傳、環境汙染、飲食習慣、病毒感染等。癌症患者有胖也有瘦,具體到每一個人,應用價值不大,不能簡單認為,胖子或者瘦子哪一種更容易癌症。整體來看,有的癌症容易找上胖子,有些癌症更喜歡瘦子。
超重和肥胖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胖子很少患癌,這句話不但是錯的,而且相反,肥胖者反而有更高的患癌風險。有資料表明,肥胖超重的人群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包括結直腸癌,膽囊癌,肝癌,胰腺癌,食管腺癌,腎細胞癌,絕經後乳腺和子宮癌,胃賁門癌,卵巢癌,甲狀腺癌和腦膜瘤等。
癌症病人與瘦不是必然的聯絡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細胞的瘋狂生長,需要人體的營養物質,胖子都會變成了瘦子。很多癌症早期病人看起來是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並沒有很胖或者很瘦,到了晚期普遍消瘦,所以很多人覺得瘦子更容易得癌症,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癌症病人與瘦不是必然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