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是我說68188454
-
2 # 拖鞋去旅行
雖然問得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試著回答一下。
新武俠的發端,的確是從梁羽生開始的。他當時看了香港的兩個幫派的武師打擂臺,雖然打得很難看,像王八拳一樣亂揮舞。但是,這個打擂臺的炒作過程,激發了梁羽生的靈感,寫了第一本新武俠小說,書名叫《龍虎鬥京華》。
自此,他寫了一本又一本武俠小說,在報紙上連載。
梁羽生有個同事叫金庸,兩人下圍棋聊天喝茶,指點江山。無聊的時候,金庸也看了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受到梁羽生武俠小說的啟發,決定動筆寫這種型別的小說。
兩個大師寫武俠,其他人先後也投入武俠小說的創作中去了。在那個時代,寫武俠的人多,看武俠的人更多。
作者多了,他們的武俠小說,自然會被讀者分出個高低來。
按當時的看法,梁羽生是寫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而金庸和古龍是新武俠小說的發揚光大者。其他武俠小說作家,基本上淪為陪襯。這也符合每一個行業的發展規律:最後總是兩匹馬在爭奪市場的第一和第二,其他人爭奪市場剩下的20%的份額。
那麼問題來了,梁羽生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怎麼排?
首先,他肯定比不過金庸和古龍。這倒不是說,他的地位下降,一切用事實說話。梁羽生武俠小說的特點,是文筆細膩,全書的情節構思也沒問題。但,他敘事的節奏太過拖沓了;言語溫婉,卻缺乏趣味。最大的問題,是他寫作的最大毛病,總是每一部武俠的開頭寫得非常好,中間就筆力不逮了,後面更加軟綿,屬於典型的虎頭蛇尾。
其次,金庸的武俠跟梁羽生的剛好相反,開頭好像平平淡淡,一旦鋪開,越到後面,情節越奇詭,故事越光怪陸離,展現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知識厚度。讀者從中獲得了很多很多知識素養,越看越有收穫。
再次,古龍的武俠小說,雖然做不到金庸那麼厚重又有趣,但他好歹也闖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子,用現代意識的手法去寫古代武俠,直接拉近讀者,降低讀者閱讀的難度。
透過對比,梁羽生敗在想象力的短缺,敗在文筆的平淡。這麼說,是跟金庸和古龍相比較而言的。他跟其他武俠小說作者來比,他還是很厲害的。
梁羽生的武俠地位,沒有無所謂的下降一說。他本來就是那個位置。
-
3 # 闕興明1
梁羽生既傳承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優秀傳統,其行文章法、文化內涵、語言特點等都留有古典小說的影子;同時,梁羽生又大開現代武俠小說之先河,賦予了與古典武俠小說不同的新風氣,是現代武俠小說的引領者。總的來說,梁羽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小說家。
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武俠小說的作家群體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創作者,他們如芳華競春奇葩鬥豔,都具各自的寫作特點、各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懷。其中最為卓著者當數金庸、古龍。相形之下,梁羽生的著作便漸漸顯出了頗多不足,因此在武俠小說的文壇裡面也漸有了江河日下之勢。
在這裡,暫不論古龍,因二者的寫作風格迥異,幾乎沒有什麼對比度;也不論臥龍生陳青雲等之流,因其畢竟不能稱之為武俠大家。就單與金庸做一做比較吧!
小說,無論武俠與否,都是寫人,塑造人物,所以先談談梁老與金老二者的比較。梁羽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文人,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其筆下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臉譜化的詬病。這也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至;而金庸筆下的人物個性則要豐富得多,因金庸小說本來就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常常亦正亦邪,多遊走於道德與邪惡的邊緣,具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複雜性與矛盾性,而人物思想性格的複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真的複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而且金庸的筆觸更為細膩,能描寫人物微妙而複雜的情感。由此也說明了金庸除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也受西洋小說與戲劇的影響較深,反應了金庸作為小說家更具有相容幷包的胸懷。據悉,金庸本來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劇本作者。
再談談小說情節,這也是小說的一大要點。二者對情節雖都善於精巧的構思與鋪排,但在這方面金庸還是更勝一籌。金庸更善於製造懸念,令其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能比較完美地前後彼此呼應。與之相比,粱羽生小說就沒有你們引人入勝了。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庸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示,人物紛紛湧現,情節盤根錯節,主於巍峨,枝葉繁茂,寵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佈局,奇蹟聯翩,迴環波動,攝魂奪魄,迴腸蕩氣。記得某評論家曾說過類似的話: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這在《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中就很明顯,前者只是從武功平平的富家子弟日常打獵為起筆,沒料到不斷牽出了那麼宏偉的江湖世界;而後者就更為經典了,由說書人張十五為開篇,再一點點演繹出了宋元之交時江湖兒女的那些離奇弘遠的悲歡離合。
談到武俠,就離不開武功。梁羽生的武功描寫也具有相當強的道德屬性,如正派武功的招式正大光明,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以攻敵防衛與修心養性為主。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紮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總體來說,梁羽生描寫武功比較單調乏味,如“指南打北,指東打西”諸語就重複出現了許多處。而金庸的“武功”就豐富得多,也更令人神往。金庸善於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與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如琴棋書畫,數理易學,醫卜星象等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在武術境界裡面納入了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賦予了武功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
最後,再談談二者著作中的藝術性。梁羽生的小說中規中矩,雖有大量的詩詞作為點綴,但仍難掩其瑜瑕疵品,囉嗦繁瑣之處甚多;而金庸的文筆則要高妙得多,語言精練簡潔而又精緻典雅,對人物、景物甚至如音樂等抽象的東西描寫也極為精彩。另外,金庸著作能給予人的那種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等精神方面的鼓舞也非同一般。
綜上,梁羽生作品有開創武俠世界之功,而集大成者當屬於金庸。就文壇地位而言,梁羽生雖不及金庸,但最高的敬意應給予已經羽化仙去的梁老!
-
4 # super大富豪
可能是因為網上作品少,讀者大大減少的原因。武俠小說四大天王和三劍客的作品網上很多,喜歡看武俠迷常常透過網路大快朵頤。可是偏偏梁羽生的作品很少能搜到,以至於武林地位越來越低。
-
5 # 清風141854465
我倒不這樣認為。我第一次看武俠是《射鵰英雄傳》。那時如飢似渴恨不得一夜看完。可以說是全身心的投入。然後是《雪山飛狐》沒看完。古龍的也看過辦部本。梁羽生的也看過一本的三分之一。但我看完了也就看完了。基本沒記住多少。然而我先前看過的《三俠劍》裡的故事卻如數家珍。當代的武俠小說已經行成了一個套路。變換不大。只不過換了作者。看多了那股新鮮勁逐漸退去。現在消磨時間我都不會去看這類小說。記得瓊瑤的愛情小說在當時也很盛行。可是看多了。就不相信書中的故事了。公式加定律的東西總讓人感到膩煩。所以什麼型別的小說作者都不要去模仿別人。這樣的寫小說最後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先前的導師地位下降。後來的學生默默無聞。每天都吃一種飯。即使是山珍海味人也有厭倦的時候。所以我說不是梁羽生的地位下降了。是人們看武俠小說的興趣下降了。墊定當代武俠小說根基的可以說是梁羽生和金庸。古龍也算一個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人都會記住。怎麼說梁羽生地位下降了呢?
-
6 # loyata
梁羽生的文風沒有速度感,比較老派,現在這個時代喜歡的人比較少。但是梁羽生有一個優點,他在當年的武俠小說作者中是少有的尊重女性獨立意識的人,他的筆下創造了一系列有個性的女俠客的形象,比如白髮魔女,厲勝男,凌雲鳳,武玄霜,這些不依附男子,有獨立人格的女人非常有魅力。在今天這個女性消費導向的時代,梁的人物故事能挖掘出更多現代的東西。而這一點這也正是金庸小說中所沒有的。
-
7 # 沒戶口的馬
在學校時看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七劍下天山》等覺得好看,等年齡大了就覺得千篇一律,就是那麼回事,就象老農民評論戲曲;私定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不是姑娘招相公,就是奸賊害忠臣,奸臣怕的戲完。梁羽生書中的詩詞對聯水平不低,可看武俠小說的有幾人有興趣看這些,梁羽生書中情節太過平淡扡拉,人物性恪一成不變這一點比金大俠差遠了。金庸書中討人性國民性的剖析己經到了一流文學作品的水平,不也書中約人物已不能用簡單的好壞來分了。尤其是對那些未出場人物的沒置更增加了神密感。如黃裳,孤獨求敗,林朝英,夏雪宜,袁崇煥等。梁羽生的書適合中學時代認為世界非黑既白時閱讀,到了認識到社會複雜性時就會覺得太幼稚J。順便說一句,瓊瑤阿姨的小說也一樣。只不過是一樣的酒不一樣的瓶子罷了。
-
8 # 尋雲幽星
說得再多,雖然很有道理,可最重要的,是沒有多少翻拍成電視劇,尤其這些年頭,早就塑造出多部經典的金庸系列射鵰,射鵰等還在不斷翻拍,古龍的陸小鳳,楚留香,小李飛刀等雖然比不上金庸系列卻也是真正的武俠第二人。至於梁羽生,看過多年武俠的人們當然都會了解他一些,可絕大多數人瞭解一部作品都是靠著電視劇的。
甚至絕大多數人瞭解射鵰,神鵰等知名作品,卻根本沒看過原著小說。
正如經典版西遊記讓《西遊記》這個ip無論價值還是名氣都十分強大,可實際上它和原著也差得太遠了。
-
9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梁羽生先生,他的武俠小說如果從故事情節的連貫性,嚴謹性還有邏輯性來看,確實存在不少的漏洞。隨著金庸先生的後來居上,古龍先生的騰空而起,梁羽生先生的地位下降那是不可避免的!
梁羽生先生的特色。
之所以稱謂新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是梁羽生先生從傳統的武俠小說基礎上進行了變革。
也正是梁羽生先生這次的變革,迎來了新武俠小說蓬勃發展的春天。
能躋身於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之一,梁羽生先生自然有他的特色。
二,在小說中,描寫男女情感,擅長用白描寫法,引起讀者的思考,頗具懸念,讓人慾罷不能!
也正是這些特色,梁羽生先生在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中,謀得第二把交椅!
梁羽生先生地位下降。
梁羽生先生作品一面世,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武俠夢,於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名利雙收,引起了很多人效仿。
金庸先生,古龍先生,溫瑞安,黃易,陳青雲,柳殘陽,臥龍生……
前赴後繼,爭先恐後!
特別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無論是故事的架構,到恢宏的大場面,以及文字的感染力,更深一籌!
這樣一來,讀者朋友多了選擇武俠小說的機會,吃久了梁羽生先生那種烹飪的口味開始膩了,加上金庸先生的“味道”直抵人肺嘛。棄梁喜金無法避免。
還有古龍先生更別樣的江湖,帶懸疑式的刺激與驚險,讓人大呼過癮。
這樣一來,梁羽生先生地位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
10 # 草廬書生1
因為梁翁的故事情節沒有伏筆,千篇一律,看多了就膩了。但梁翁的詩詞堪稱一絕,有其文學價值,唯高雅之仕推崇。而武俠小說受眾多為文化水平不高,喜聞曲折離奇之情節,不能寫得太文雅,所謂曲高則和寡是也。
-
11 # 悠悠明月照我心
誰說下降的?梁羽生一直是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之一,和金庸古龍齊名的只有梁羽生,而我在心目中,梁羽生僅次於金庸,梁羽生比不上金庸的是故事結構佈局以及人物塑造,但是文筆和古典文學功底梁羽生在武俠作家中無人能及!我特喜歡他的書,到處都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而且他把中華萬里河山寫的秀美無限,讀他的武俠,尤其進入一座座古典園林,桃花叢中,充滿了詩情畫意!還有一點,梁羽生是武俠作家中最倡導女權主義,女性獨立的,他筆下的女性有不依賴於男人和愛情而活的,還有女性直接作為第一主角,另外他對人物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記得《散花女俠》裡女主角於承珠對比張丹楓和鐵鏡心時的比喻,一副少女心事和情懷錶現的恰到好處!當然我聽過很多人說不喜歡梁羽生,是因為他的故事往往虎頭蛇尾,而且敘述拖沓,我也遇到過,比如《劍網塵絲》就是對話和回憶太多,我也讀著不舒服。可是作為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依然對他的小說情有獨鍾。其實梁羽生不是不會寫故事,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完成35部武俠小說,我覺得喜歡傳統文化的人應該不會排斥梁羽生吧,最後我發現梁羽生的女性讀者比較多,大概是他對女性情懷寫的比較細膩而且最尊重女性吧
-
12 # 三品堂孟先
時代不同,梁的小說更接近朱貞木,江湖不肖生。電影,電遊,推理等新形態事物的發展,新的讀者需要新的作品,新作家。
-
13 # 嗨Frank
首先講梁先生是非常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其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立場非常鮮明,流行至今。
梁先生的武俠小說是傳統章回小說向現代小說過渡中的作品,原因在於,傳統章回小說是以故事性作為描述方法,以道德作為標準來架構作品空間。熟悉中國文學史的同學都很清楚,中國文學到明清時代,大量章回小說突然噴薄而出,這固然有文學發展的必然性,也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市場需求。而梁先生的作品的正是以傳統章回小說作為基石來展述新的故事。
但是,傳統章回小說有很多重大的缺陷,首先是因為道德的正確性而使“人”的建塑不豐滿,故事的衝突生硬而無“人”味。寫作方法以白描為主,缺乏眾多故事線的衝突引發的高潮等等......
而金先生的小說應是完全擺脫了傳統章回小說的套路,屬於典型的“香蕉”小說,故事線索的多頭引進、埋伏、懸念等等,從西方戲劇理論來講,金先生的作品應是披作中國歷史人物的西方戲劇。人物豐滿,不以道德來作為構建人設的標準,故事線索眾多,因故事線而引發的人設衝突帶來的小說高潮部使人慾罷不能。再則,金先生對人物內在心理的描述也是同時代內優秀的作家,而對心理的述描則是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最重大的區分。也同樣可以理解為“個人的舞臺”及“符號式人物”的區分。
我們不應簡單的將中西文化對立起來的視角,與金先生、梁先生同時代的優秀中國話劇作家,曹禹、老舍等同樣也是西方戲劇的引進者與探索者,《雷雨》中大段的內心獨白,故事線的巨大沖突引發觀眾巨大的共嗚,這本身也是戲劇理論的重要所在。
我不贊成梁先生與金先生作品相比較的看法,都很好,只因同一時代的不同方向而己。
傳統白話小說也有很強的地方,需要繼承者努力挖掘而己。
-
14 # 雲夢齋論藝
梁羽生是武俠三大家之一,是無法撼動的。梁是先導,寫的平實,也不乏<雲海玉弓緣><七劍><萍蹤俠影>等力作。故事情節不如金庸起起伏伏那麼精彩,人物塑造還是有很多金庸沒寫到的,另外梁詩詞功力遠勝金庸,古龍比較西方,寫的東西填補了人性的很多面,三家輝映,要懂得欣賞。三家中,我金庸反而看的最少。
-
15 # 驛城異客憶鄉人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不是梁羽生先生在武俠小說中地位低,而是金庸先生太過耀眼。
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家是金庸先生,每次拜讀大作都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心情隨著書中故事起伏,久難平靜。
金庸先生的小說,我是全部都看過的,而且看了不止一遍。梁羽生先生的書我也看過,不過在看了幾部之後,就沒有了看下去的耐心,所以至今未曾把梁羽生先生的小說讀完。
以個人文化修養來說,我是沒有資格去評價兩位先生的,我只能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講一下拜讀兩位先生大作時,個人的感受。
一、情節設計。
讀金庸先生的小說時,有一種感覺,裡面的故事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銜接的非常緊湊,而且很多故事的設計,都是在被動中尋求主動,人物被劇情引著走,讀起來非常暢快。
而讀梁羽生先生的書就沒這種感覺,梁羽生先生的小說,感覺像是一個老者,在講述一段江湖往事,刀光劍影下的驚心動魄,似乎已經隨著歲月減去了幾分顏色,不如金庸小說那樣鮮明、動人。
二、文化民俗的代入。
在金庸小說中,這類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金庸先生經常會用大量的篇幅,去寫一些無關武俠,卻深有文化內涵的事物。
比如說,《天龍八部》中段譽被困曼陀山莊的那一段,金庸先生借段譽之口,大談特談關於茶花的故事。其中“十八學士”這種茶花是有的,花瓣排列多為十八輪,而非小說中所寫的十八種顏色的花。這也是金庸先生學識淵博,文采斐然的緣故,任何典故都能信手拈來,並加以改編,還讓旁人看的津津有味,這就很見文學功底了。
而梁羽生先生的小說,這型別的故事就很少,偶爾寫出來,也是寥寥幾筆,未加深入解析,相對在這點上來說,金庸先生的小說就憑添了不少顏色。
三、人物的刻畫。
先說點題外話,我讀《盜墓筆記》還有《鬼吹燈》時,發現裡面都有一個胖子,而且這兩個胖子都心胸寬廣,性格靈動,說話幽默有趣。我覺得,這類人物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讓小說更有趣味性、可讀性,畢竟誰都願意自己的生活,過的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
金庸先生的每部小說,都必然有這樣的人物,或者直接主角就是這樣的性格,俗話說不打罵不熱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在梁羽生先生的小說中,大多人物都顯得中規中矩,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這樣一來,在閱讀過程中少了些樂趣,讀多了中規中矩的故事,難免會感覺疲倦,如果出現一個有趣的角色,會大大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對於一個喜愛閱讀武俠小說的人來說,金庸小說的出現,自是人生一大快事,可如果少了梁羽生先生的著作,也難免會覺得人生有遺憾,兩位先生各有所長,文壇地位同樣重要,至於喜歡讀哪位作家的作品,這就是個人愛好了。
-
16 # 心肝寶貝兒表情包
金庸地位為何遠在古龍梁羽生之上,文學史上留其名?
近日,一代武俠作家金庸去世,成為全中國關注的事件。金庸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以至於他的"通俗文學作品"已經可以闖入“正統文學史”。
說到武俠小說,除了金庸外,離不開要說的就是古龍梁羽生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第一定律”(80%的人都知道第一名的那個人,其他人加起來都只能佔有20%份額)的影響,金庸的關注度、成就都遠遠高於古龍、梁羽生。
今天姑且來說說,為什麼金庸能夠超出古龍、梁羽生那麼多?以至於很多人已經不願意將金庸和後兩位並列。
【原因1:不濫發,有節制】
古龍當時是被譽為鬼才的,此人非常相似於其筆下的刀客、劍客們,嗜酒如命,瀟灑不羈。後來他的經濟方面跟不上了,於是就大量增加其小說的產出,賺取稿費,以至於水平下降。
古龍的小說到底有多少?一般認為超過70部,具體數字不清楚。因為到後來,人們已經搞不清哪些不是他的。
古龍的才華自然是令人驚豔的,但其過度瀟灑、過度不羈毫無疑問也使他難以再上一層。
在這方面,金庸可以說是能做到節制。我們都知道金庸小說一共15部,除去越女劍之後剩下的14部,金庸將它們的首個字拎出來,串聯成了一幅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不得不說,金庸太聰明瞭,透過這簡單的一個小設計,為他所有的作品都做了一個廣告,人們一下子能將其所有作品記住。
當然,金庸成功的內在因素絕不僅僅是編了一副對聯。但他在有生之年沒有瘋狂寫作,而是致力於修改增潤,這是很令人敬佩的。金庸曾經兩次修改其作品,姑且不論最後一次修改被很多人反對,但其創作態度與古龍是迥然不同的。
部部都是經典,金庸才有這樣的地位。作品太多,粗製濫造,自然就遜色不少了。
【原因2:不固步自封,不斷嘗試突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樑羽生的小說。梁羽生的小說如果僅僅拿出最出彩的那幾部,還是不錯的,但如果將其全部小說都讀完,就讓人感覺了無生趣。
因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完全連線的,前後相連,把整個明朝都給寫進去了,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武俠明史”。表面看去,這個工程浩大而磅礴。但真正讀過書的人會發現,梁羽生為了讓這些內容都連成一體,犧牲了小說的趣味性,讓小說故事性大打折扣,平鋪敘事,味同嚼蠟。為了交代清楚所有人物的來龍去脈,而篇幅累贅,主次不分。
很多時候,藝術是需要靈感的。就好像網路上流行的“犀利哥”,一個瞬間被網友拍到,驚為天人。但當模特公司想把他的氣質打造成一個炫酷潮人的時候,發現完全失敗,他已經失去了那“犀利”的氣質。藝術越是精心設計,就越是粗俗不堪。
而金庸則不同,雖然他也有像射鵰三部曲這樣的前後相接的作品。但他總是能做到講不同的故事,讓它們各自都成為單獨的小說。讀神鵰俠侶,不需要看過射鵰也是可以的。讀倚天屠龍記,不需要知道神鵰俠侶也是可以的。它們之間雖然有聯絡,但完全不影響到其個體的完整。這是金庸的高明,他沒有試圖將自己的武俠世界完全填滿。藝術需要留白。
除此之外,金庸還不斷創新,超越自我,而不是像古龍梁羽生那樣只是為了不斷重複自我的風格。金庸從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創新的步伐。《書劍》的主角是陳家洛,但金庸很想寫餘魚同、文泰來、徐天宏等人,寫成一個紅花會群雄錄。這種嘗試沒有停止,他第二部小說是《碧血劍》,據他自己說,主角雖是袁承志,但他真正想寫的是隱藏幕後的袁崇煥和夏雪宜。後來《雪山飛狐》就更離譜,主角胡斐到書的倒數第二章才出現,而金庸說,真正的主角是回憶中的胡一刀。自此之後,金庸開始改變,把精力集中到一個主角身上,從出生到成長寫得很詳細。於是有了郭靖、楊過、張無忌。但金庸仍在不斷創新,《天龍八部》中金庸首次創新出三個主角三條大線並行的寫作結構,可以說取得了空前成功。
金庸每部作品的內涵也完全不同,射鵰寫的是儒家的“出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神鵰寫的是愛情。天龍八部寫的是人世間的苦難。連城訣寫的人世的卑劣骯髒。最後的鹿鼎記將自己從前寫的東西全部推翻,認為真正能獲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善於經營,不擇手段的人。
這樣的金庸才會如此出彩,光芒四射,古龍梁羽生顯然是略遜一籌了。
-
17 # 山上無事
梁羽生的作品正邪不兩立,分化太明顯,有點京劇臉譜化的意思了!他的文章里人物都是很傳統的人,嚴格一夫一妻制。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說的這個下降是相對什麼來說的。一方面武俠小說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後,整體進入了低潮,不能只說梁羽生怎麼樣。你問一個九零後甚至零零後,你認為他會關注金庸古龍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樣式,以前的港臺片就是潮流,就是先進的表現,現在不也是一片哀鴻了嗎?這是一個速朽的時代,還沒有產生具有穿透力的經典,沒有人能夠在宗師的位置上接受頂禮膜拜,今天紅得發紫,明天就可能紫的得發黑,過兩天就會被掃入故紙堆。只不過,以梁羽生為代表的武俠小說趕上了文化沙漠的興起,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繁榮,趕上了文化復古的思潮,在記憶中茫然記起千年往事的時候,忽然有人提供了久違的價值觀和塵封故事,一下子就有了一種崇高感,也就顧不上追究金庸們的低階失誤,而忙不迭的擁抱,甚至接受和研究。而現在,風繼續吹,一個時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