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過去,人們過年,年味十足,大人小孩喜氣洋洋的。現在人過年,平平淡淡。吃的比過去好,穿的比過去好,到底缺了什麼?年味的氣氛到底是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陝北最靚的仔

    年味 簡短的兩個字 卻是華夏兒女幾千年留下來的習俗 時代在變 年味也隨之在變 一開始 “年” 只是作為可怕的猛獸出場的 老百姓為了趕走它想盡了一切辦法 最後發現它害怕紅色以及爆竹所發出的聲音 那會的春節只是為了歡慶吉祥 大家為了防止“年”的侵犯 每當到了這個時候都會把家裡打扮的紅紅火火 燈火通明 還會燃放煙花爆竹 時至今日 春節已經變成了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節日 但是意義已經截然不同 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選擇和家人團圓 去旅遊 我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提高 以前只有在過年可以吃的東西 現在可能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到 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得到的壓歲錢根本不及現在的零用錢 這也有可能是年味變淡的一個因素 不過 “年”終究是老百姓用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行為 一種文化 不管年味變成了什麼樣 只要我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年味一直會在 一直流傳下去

  • 2 # 遠方小成

    小時候,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有人給壓歲錢。都是平常沒有的所以特別期盼過年。年味自己開心,好玩。隨著慢慢長大,過年就是忙活,忙活著買這買那,張羅這邊張羅那邊。年味就是忙活。忙完後靜下心來,坐在父母身邊,說話或者不說話,看著慢慢老去的父母,看著自己越來越多的皺紋,年味就是感受歲月。

  • 3 # 皮具第一人

    年味其實就是幸福的味道。你感知幸福的能力有多強,年味就有多濃。年花年桔是年味,煙花爆竹是年味,糖果曲奇是年味,紅包春聯是年味,一家團圓吃大餐是年味,親友互祝新年是年味.....

    最後,祝福大家過年越來越有味,越來越幸福。

  • 4 # 微娛微樂

    回家過年,能放下手機跟家人聊天說閒話。一起去買年貨。一起搞衛生,姐弟們相互嫌棄,朋友們一起去地裡窯各種東西,年30那天都早早地就洗澡了,然後等著去拜神,在一起做年夜飯,一起放煙花,多好。

  • 5 # 淵源語

    年是歲月的更替,是親情的紐帶。 而年味不僅是舌尖上的味道,是童年的回憶,是愛的盛宴。 每逢過年,不需命令,數億的華人不約而同從各地趕回家。共赴這場愛的盛宴。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幾個人;坐大巴、坐輪船、坐飛機,火車;一小時、幾小時、幾夜……許多人穿越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就是為了回家過年。為了父母那在家中那忙前忙後所做出的佳餚,等待的身影。它是紅燈籠,紅春聯,豐收的年貨;是逛廟會看舞龍吃著糖人彷彿又回到小時候的一種享受;是滿大街掛上紅燈籠充滿祝福話語,街鄰們見面道著過年好的那種氣氛……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年味。不知道你所認為的年味又是如何的?

  • 6 # 豆乾是隻鼠

    在我的家鄉

    提早一個月或半個月準備過年的年貨

    大年三十下午開始燉雞、燉排骨。然後貼對聯、祭拜祖宗、燒香、放鞭炮。

    晚上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個熱乎飯,小朋友嘰嘰喳喳鬧個不停,大人嗑瓜子聊天,給紅包

    大年初一到初三走訪親戚,或者去一個聚會一樣的地方,過年周圍的人都會去哪裡。

  • 7 # 出生擺魚宴

    什麼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 8 # 方法論研習社

    年味,就是大家在公司開始寫年終總結,準備年會了;

    年味,就是大家在公司無心上班,都在忙著搶票了;

    年味,就是在4S店排隊洗車,準備歸家;

    年味,就是街邊高掛的紅燈籠和中國結;

    年味,就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個年夜飯;

    年味,就是難得聽到的鞭炮聲;

    年味,就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壓歲錢!

  • 9 # 姓氏萌叔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該從傳統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到了臘月十幾,就開始趕大集,那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燈籠,糖塊,雞鴨魚肉,水果,凍梨,凍柿子,春聯,鞭炮,掛曆…爺爺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

    除夕當天包餃子在年前更是少不了的。整一盤子糖果、花生、瓜子。閒暇時間,串門嘮嗑,糖果、花生、瓜子無疑是最合適的零嘴,從大早上就開始忙活,打漿糊,剪窗花,貼對子……還會帖財神。

    孩子們就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買各種各樣的鞭炮,摔炮、大地紅。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兒們都穿上新衣服,一個家族的人一起給長輩拜年,吃糖、喝茶、嘮嗑……紅包自然也是不會少的,隨後開始親戚拜年。

    吃的比過去好,穿的比過去好,到底缺了什麼?年味的氣氛到底是什麼?

    一是經濟方面的原因。以前物質極度匱乏,人們普遍缺衣少食,惟有過年時,才能吃好的,穿漂亮衣服,所以,對“年”極度重視。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了,人們手頭寬裕了,再也不會為吃飯穿衣犯愁了,現在幾乎天天都是過年。

    二是社會方面的原因。無論是農民還是縣城居民,外岀打工的越來越多了,導致許多傳統的春節習俗都難於搞起來了。

    三是環境保護的需要。限制了一些傳統的被人們認為很有年味的習俗。

    四是家庭方面的原因。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式生活越來越少。隨著社會發展居住分散,進去城市,不想回來。

    五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缺失,西方文化的浸透,也使年味淡了。

  • 10 # 心碎何必再愛

    現在過年總結什麼是年味兒?以前的年味兒就是全國的人民都放假和家人團聚在一塊兒,其樂融融的有歡樂的笑聲,把一年到頭的什麼新鮮事兒都和朋友家人聚在一塊兒,聚在一起說說鬧鬧,吃著東西嗑著瓜子,非常有意思,也非常的樸實簡單,而現在的年味就是找不到之前那種歡樂了,因為在現在的社會上 ,人們都忙碌著工作,因為錢讓人變得不再那麼樸實,讓人們感覺沒有錢連過年家都不想回。

  • 11 # 海淘狗闖世界

    年味就是貼門畫,放炮竹,看春晚,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走親戚串門,小孩給長輩拜年收壓歲錢。現在傳統的東西丟的太多,年味淡了。

  • 12 # TSY784

    年味就是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搭夥製作各種過年時的特定食物,在乎的並不是食物到底有多好吃,而是一種過年的氛圍,體會到的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

  • 13 # 影視小白鼠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換…換什麼呢?”小妹將雙手背在背後,站在飯桌邊,大聲地為大家背誦著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看著小妹憨態可掬的樣子,飯桌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小妹佯裝生氣地說:“哼,你們笑我,我不背了。”

    奶奶拉著小妹的手,笑著說:“小妹,你知道奶奶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嗎?”

    奶奶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便是年……”奶奶悠悠的唱著,我彷彿回到了50年代的新年……進入臘月,孩子們都數著日子盼著年。一過十五,每家都瀰漫著炒花生、瓜子兒的香味。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打掃房屋用來“祭灶”,送灶王爺上天時,“

    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好不容易盼到大年三十兒,大人們張羅著貼春聯、剪窗花,門口還掛一個大大的福字。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到了半夜都要出去放花炮,還要坐在一起聊天一起守歲,好不熱鬧。

    “你們那一輩啊啥都好,就是沒啥娛樂節目啊!”爸爸的聲音突然傳進我的耳朵,思緒又好像飄到了80年代的新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說八十年代春節跟以往相比的最大變化,那一定就是——看春晚。1983年,中國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一大家人圍在電視旁,等待著主持人緊張的倒數五個數,伴著全華人民敲響12點的鐘聲。當年只有三十多歲的李谷一帶著一首《鄉戀》唱紅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電視機裡響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舊會跟著唱:“你的聲音,你的歌聲……”

    這時候小妹突然插話:“我們00後的新年才是真的豐富多彩呢,你們總說我們現在只有手機和電腦,其實我們過年還有可多事情要做呢!”伴隨著00後的到來,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不見了,燃放煙花爆竹的小孩子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00後學生走進商場、社群,向市民講解燃放煙花爆竹危害的身影。小妹所在的小學就舉行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用寫春聯、剪窗花、送福字、觀看合唱表演等方式代替燃放煙花爆竹,喜迎新春,讓“年味”多了些清新。

    小妹說:“今天是除夕,奶奶說除夕要紮好看的小辮子的,諾,你們看,奶奶給我辮的辮子好看嗎?”小妹的頭甩得像撥浪鼓似的,逗得大家連連發笑。

    奶奶看著家人們其樂融融的樣子,對小妹說:“也該把咱們的新桃符拿出來了。去,小妹,把咱們的新桃符也拿出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死的原因有幾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