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越號
-
2 # 苗一凡影視
可能有的會回答從《黃帝內經》,有的從《傷寒論》學習,我個人覺得可以先從推拿按摩學習開始。
第一,簡單好學!沒有指導老師可以先從新華書店購買兩本按摩的書籍循序漸進,特別推薦原江西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喻德元老師的《武當傷科》,喻德元老師為中醫專家,第二十代武當道家傳人,世界級名醫!
第二,疼痛這一塊對於西醫來說,是一個短板,沒有好的方法治療,而中醫的按摩,針灸,拔罐,學會了都能很快的止痛恢復!作為入手的點非常好,還沒有風險,並且咱們周邊頸肩腰腿痛的朋友也多。
-
3 # Miss婕0425
我個人建議,醫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作為專業人士,我們先從敬畏生命開始,必須得去專業的學院系統的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
-
4 # 圓滿人生4
自學自用,看一些養生,治療常見症的小影片,文字之類的知識,自己體驗效果,知識一點一點的積累,積累適合自己的養生調理方法,然後再去幫助別人。
-
5 # 琦琦藥師
我是一箇中藥學的執業藥師,也有自學中醫。
自古以來,醫藥不分家,學了醫,也能夠好理解藥。
中醫的書籍大多數艱難晦澀,古代學醫要從醫學 三字經,瀕湖脈學,湯頭歌,藥性賦。而現在的中醫系統學習則要學習中醫理論基礎,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及中醫內科學等。
中醫博大精深,是需要大量時間投入和不斷堅持的。
不然,學個一知半解,可能會害人害己。
畢竟,古人的醫術是“非其人不外傳”。要搞懂搞透徹,能到自己身上用,非個三年五載不可。
您做好準備了嗎?
像您說的,非醫學專業怎麼辦呢?1、先學習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理論基礎是大學教材,在各大平臺或者舊書市場都可以買的到。也正應為是教材,內容有邏輯性,循序漸進,適合入門使用。中醫基礎概括了從古至今中醫的所有醫學理論,主要包括黃帝內經,同時還包括傷寒論和溫病的辯證體系。很適合從頭瞭解中醫。
2、學習四大經典
中醫的四大經典有《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辨》、《皇帝內經》。
開始的時候,不需要理解。先“囫圇吞棗”的讀一遍,然後,反覆看。
有很多網站也有講解的版本。
3、尋找音訊、影片的學習資源
網際網路時代,有很多免費分享的影片或者音訊。
比如喜馬拉雅APP中就有很多關於中醫的音訊,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
希望同為中醫愛好者,您也能學有所成。
如果有機緣,最好能夠找一名中醫大師拜入門下,學成以後,甚至可以走中醫確有專長的資格證。
祝您學習順利
-
6 # 薇霆
我自學過一段時間中醫,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你。首先,我選擇了大學教材的《中醫基礎理論》,認真學習,並做筆記。在這個基礎上,選擇一些入門階段的中醫蒙學書,比如入門必備歌訣或是零起點學中醫什麼的。接下來,是找一些中醫課程,從感興趣的方面入手。與此同時,手抄醫案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然後再翻看一些中醫經典,可以找一些相關解讀和經方實用案例去研究。在網上或是實際生活中找老師探討問題很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中醫如果沒有考取相關資格證書的話,中醫的學習成果只能指導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不能隨意指點他人用藥,切記。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同等用藥。
-
7 # 退伍兵老陳
非醫學專業,想學習自用的話,中醫針灸推拿很實用。至少一般常見病症可以處理。尤其是穴位掌控後,自己推拿可以活絡經脈,康體健身,很實用,針灸對自身關節疼痛緩解也是很好的。本人70年代初在部隊任衛生員,學習了簡單針灸療法,包括人體穴位,獲益至今。
-
8 # 隨詩到遠方
中醫其實就是一種食療,因此學習中醫養生和常見病防治,對自己,對家庭都很有益處。
我個人的經驗是,先認識各種食物的物性,任何食物都有其特性的,各種疏菜有寒涼溫熱之分,各種肉類也一樣,只有充分認識它們才能更好的搭配烹飪。
比如熱了,口乾喉嚨不適,馬上煲些冬瓜或蘿蔔湯,清熱降火;外感風寒,流清鼻涕了,吃碗羊肉湯或薑糖水等,時刻保持身體的平衡,減少疾病。
更進一步,多認識一些常見本草的特性,特別是鄉下,一草一木都可入藥,從青草辨別入手,再看看本草綱目,認識其藥性,一些常見病初起就可以自己解決,如感冒,創傷,痾嘔肚痛之類。
再深入一些,看看中醫學基礎,望問聞切之類,基本的診斷,辨別常見病因,更好的配方。
如果有興趣可以再看看經絡,五行陰陽學說,診治一些內在的病。
總之學點中醫,很有好處。過去沒有西醫,也沒有那麼多醫療機構,華人靠的就是中草藥,現在很多農村,仍然保持這種傳統,農村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得益他們遠離抗生素
-
9 # 象形會意解經脈
學習《黃帝內經》!先看能讀懂的,似懂非懂的查資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疾病經歷學習!!慢慢的就會明白很多知識,疾病的發生、預防、治療!!!
-
10 # 平凡的多拉
首先了解中醫裡的五行對應的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清楚五行的相生相剋,可瞭解到日常的生活該如何調理。
然後瞭解14條經絡的執行,進一步瞭解經絡執行對身體狀態的影響,進而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強化自身及家人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並可以延年益壽。
之後再想進一步瞭解時,可以熟記一些常用的穴位,如養生類的足三里,太溪,合谷等等,應急類的中脘,風池,梁丘,人中等等,再配合拔罐,刮痧,針灸的手法,即可做到有病治病,無病養生。
-
11 # 醫國醫民醫世界
真想學就得用心,學一點皮毛有時反而弄巧成拙。如果只考慮家用就多看看中醫養生方面的書籍,很多自媒體小影片的中醫內容不可靠,要看名老中醫的養生講坐。
傳統醫學是一門特別講究辨證論治、對症下藥的經驗醫學。如果亂用反而大多適得其反。
張景嶽把遣醫用藥比作“用藥如用兵,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過之則損,不及無益,勢如隔靴撓癢”。
中醫不但講究辨證論治,還特別講究所用藥材合理配伍,方中君臣佐使或互相疊加功效,或互相鉗制毒性。
很多庸醫根本不識患者體質,甚至不曉用藥要義,就敢看看說明書給人治病。
李杲曾說:“聖人著之於經,謂人以土為本,粗工不解讀,妄意使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釋義:古人著書本意教人救人,庸者理解不了,本想救人,反而害人】”。
如果治病救人真是看看藥品說明書都可以,那豈不是連中小學生都可以懸壺濟世了?
古人講究治未病,認為使用藥物是迫不得已的最下策,今人使用藥物是主動尋求,希望延年益壽、長生不衰,甚至是為了滿足原始慾望!
古人用藥講究循序漸進,今人講究急功近利,古人講究藥物儲備以用不時之需,今人卻濫採濫伐造成絕種,以致不得不進行人工培育、拔苗助長、亂施藥肥。
當急功近利者們發現取得效果不甚理想,卻不自思己之肆意妄為,反賴古人之法不夠科學。
縱觀古今歷代杏林先賢,凡能著書立傳者無不全是不世出的一代宗師,或是一派創派祖師,幾千年來也才出了那麼幾個。
今人心浮氣躁,隨便研習傳統醫學三至五年,就敢登堂入室言曰“救人”。其中不乏連傳統經書典籍都看不懂者,更遑論敢言領悟精要。
所以,要想學好中醫,首先得把《黃帝內經》領悟透熟,再學《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再學金元四大家各自經典,特別是脾胃論,再學《景嶽全書》和《醫理真傳》《醫法圓通》《醫學衷中參西錄》,再學《頻湖脈學》,《湯頭歌》,《十八反》《十九畏》【《本草綱目》要結合現代科學】,再學名家經典醫案!
切記!切記!切記!
不可生搬硬套,必須結合活學活用,謹慎配伍用藥。
-
12 # 中醫小飄
題主,想日常生活中使用,應該是用於日常養生!
建議讀些保健類的養生書籍即可!不必深究!讀太多的書,反而無從下手!生活中起居有時,飲食清淡,少進油膩高糖食品即可!
中醫的書太多,可謂汗牛充棟,防病目的的知識也很多,從藥浴,艾灸到按摩,刮痧,都是日常保健的分類。
不當操作,一般也不會給自己造成什麼大的傷害!且相對易於學習掌握!
回覆列表
自學中醫比較難,有些東西是需要有人帶的。不過了解基礎的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還是可以的。
首先需要看基礎理論的東西,例如《中醫基礎理論》,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然後可以看《黃帝內經》,再然後就是《傷寒論》等書籍。同時也要多結交懂中醫的人,以免閉門造車理解出偏。
學習之後起碼可以在自己的身體出問題的時候知道從哪裡下手,去哪個醫院找哪個科去看比較好,也可以在碰到假中醫時識破而不被騙。
但是不能三腳貓就去給他人治病。如果有這方面的理想就去上專門的中醫課,去考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