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本夏聊歷史

    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有很多身份,放牛娃、小和尚、乞丐、當兵的、農民軍領袖、一方諸侯、大明開國皇帝。從朱元璋的身份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能最後混到皇帝這個位置,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漢高祖劉邦雖說出身也很低微,但他畢竟還是個泗水亭亭長,大小也是個幹部。我想朱元璋的心中偶像一定是劉邦,因為劉邦教他的東西太多啦!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后,都殺了不少功臣,劉邦是‘’狡兔死、走狗烹‘’,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又是什麼目的呢?朱元璋是個強勢皇帝,而且很有心機,朱元璋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沒有文化,其實朱元璋的母親還是教了朱元璋識些字的,不然後來湯和來信叫他參加紅巾軍,他怎麼看得明白呢?

    可以說湯和是朱元璋人生的指路人,沒有湯和的來信,也許朱元璋就是個化緣的和尚,他也會在貧困寂寞中老去。也許正因為湯和對朱元璋的恩德,才得以善終。看來朱元璋也不是不懂感恩的人,那他為什麼還要殺掉為他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呢?我覺得只有兩個字‘’威脅‘’,朱元璋是從最底層奮鬥而成為皇帝的,其過程之艱辛、其艱難之痛苦,他內心十分清楚。

    朱元璋殺的兩個人轟動效應比較大,一個是胡惟庸,另一個便是藍玉。胡惟庸在影視作品裡絕對是個小人,他諂媚陰險,害死了劉伯溫,這些並不可以足信。胡惟庸算是開國功臣,從前他只不過是李善長的跟班,也是淮西集團的一分子,李善長知難而退後,胡惟庸成了丞相的接班人,朱元璋不是傻子,胡惟庸沒有能力,他也不會同意胡惟庸做丞相啊!不過在後來的皇權和相權的較量中,胡惟庸成了犧牲品。這是權力的‘’威脅‘’,朱元璋是個權力慾極強的皇帝,他要把權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胡惟庸之後,明朝再沒有丞相了,只有秘書處‘’內閣‘’。

    藍玉的戰功自不必說,對於這樣的大將,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更是心有忌憚,要是聰明的話,藍玉就應該學湯和,不爭不要,稱病回家,頤養天年。可藍玉不這樣想,而且處處顯露鋒芒。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離世後悲痛萬分,後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朱允炆年幼,很難駕馭像藍玉這樣手握兵權的大將。朱元璋再一次感到了‘’威脅‘’,這一次是對大明江山的‘’威脅‘’,清算藍玉,為朱允炆順利繼位掃除障礙,也就成了朱元璋必須要做的事。

    說到底朱元璋很有心機,沒做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為了整頓吏治,才有了‘’空印案‘’,為了集中皇權,才有了‘’胡惟庸案‘’,為了大明穩固,才有了‘’藍玉案‘’。朱元璋不惜大開殺戒,根本原因就是感到了‘’威脅‘’,損害他的利益,因此我覺得無論是誰,在利益面前都是沒有格局的。

    要回答朱元璋做過誰的部下,我覺得小時候朱重八(朱元璋)是元朝的子民,後來去皇覺寺做了和尚,成了皇覺寺主持的部下,再後來投軍郭子興的黃巾軍,成了郭子興的部下,其實當時紅巾軍的最高領袖是韓林兒(小明王),這樣說朱元璋在參加紅巾軍後,應該算是韓林兒的部下。再後來鄱陽湖大敗陳友諒,滅張士誠,驅除韃虜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稱帝,從這個時候開始,朱元璋就不再是別人的部下啦!

  • 2 # 香姐逛歷史

    我們知道,朱元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僅是出身最低的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狠的皇帝,可以說在中國大一統的王朝裡,朱元璋殺功臣數量是最多的,多到讓人覺得朱元璋實在是太過分了。雖然開國皇帝都有殺功臣的統一原因,那就是怕功臣謀反,例如漢高祖劉邦殺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怕他們謀反。

    可即便如此,劉邦所殺的功臣裡面牽連的人是比較少的,朱元璋就不同了,光一個藍玉謀反案,就殺了3萬多人,其中一些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被殺,其餘跟過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凡是有功勞並且有能力的,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

    朱元璋當政時期勤政愛民,懲治貪汙腐敗,大力發展民生,為永樂盛世開創了有利條件,可以說算的上一個好皇帝;但在政治方面卻有很大爭議,其大殺功臣應該有兩方面的原因:

    1、懲治腐敗

    天下初定後,一些功臣侍功驕橫,為非作歹;朱元璋從小到處飄零,受盡苦難,以至於痛恨那些貪官汙吏;另外,為穩定軍心民生,一定要扼殺這種勢頭,但這不是最主要原因;

    2、維護江山穩固

    在朱元璋時代,文臣武將,人才濟濟,群英薈萃;像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這些文臣,文可安邦定國;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傅有德、廖有忠、馮勝、藍玉等這些武將,武可開疆擴土,攻城伐地;這些人在明朝建國時,都立下赫赫戰功;有些人還是朱元璋兒時夥伴,征戰時跟朱元璋稱兄道弟,天下大定後,有些功臣開始居功自傲,如果朱元璋在時,以自己的威望還可以壓制,死了之就很難說了。

    由此可見,朱元璋殺功臣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他死後,防止功臣謀反作亂,不能威脅他朱家的江山。

    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朱元璋很早之前救過郭子興,作為自己的救命恩人,郭子興將朱元璋帶到了自己的軍隊,並且對他十分看重進行栽培,朱元璋自己也很有實力,他在郭子興的軍隊中有了自己的一支隊伍。

    但是在十三年時,朱元璋辭別了郭子興,決定自己開始自成一派,而且不帶走自己已經擁有的隊伍,而只帶走他自己在故鄉的時候就招募了的20多個士兵。郭子興對於自己救命恩人的突然辭別特別震驚,趕忙詢問朱元璋離開的原因,害怕是因為自己做過什麼使朱元璋不高興,朱元璋後來解釋道,他決定去向南發展。

    郭子興雖然佔領了濠州,但是濠州內部有很多小的首領,他發現這些首領們各自為營,而且並沒有什麼大的志向,比較享受當下,沒有一點點的上進心,他去到南部發展的話,也可以保證如果濠州這些首領以後靠不住的話,郭子興還可以靠得住朱元璋,郭子興聽朱元璋這麼說以後便立馬放朱元璋走了。

    話雖是這麼說的,但是朱元璋內心的真正的想法是,這麼在大部隊裡耗著其實一點作用都沒有,還不如自己南下去發展自己的勢力,既然別人都可以稱王稱帝,那麼為什麼自己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和根據地呢?況且這些所謂的首領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有本領,而且他們稍微有點本事就居功自傲貪圖享樂,他不願與這種人為伍,於是與這些人斷開關係,自立為戶。

    但他當年是如何對待郭子興的子女的呢?

    對待郭子興的女兒,朱元璋直接納為皇妃,歷史上的郭惠妃就是郭子興的女兒,在對待郭子興的兒子上,就顯得十分毒辣了!

    郭子興有三個兒子,長子戰死,次子郭天敘,三子郭天爵。郭子興死後,在朱元璋的看來,恩人的這兩個兒子必須死,原因就在於兩個字——權力!郭子興病亡後,郭天敘成為都元帥,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帥,顯然要成為義軍的統帥,郭天敘必須死!

    此時的朱元璋自然不敢大張旗鼓的去殺死郭天敘,於是他採用了借刀殺人的手段。1356年,在攻打集慶府時,朱元璋利用叛將陳埜,將都元帥郭天敘、右副元帥張天佑全部除掉,這樣一來,一把手、二把手全死了,作為三把手的朱元璋自然坐上這支軍隊的老大!

    之後朱元璋佔領南京,被小明王授予江南行省平章政事,而郭子興的第三子郭天爵被封為江南行省右丞,名義上地位僅次於朱元璋。此時朱元璋的軍隊,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自己的嫡系,另一派就是郭子興的餘部。朱元璋要想統一人心,必須除掉郭子興餘部的精神領袖郭天爵!

    對付郭天爵就不用那麼麻煩了,朱元璋以郭天爵“與群小陰謀”的罪名將其處死,絲毫沒有顧念他是恩人最後的一個兒子。至此郭子興算是絕後了,他做夢也想不到,讓自己絕嗣的會是朱元璋!至此朱元璋也可以放心了,他可以以郭子興女婿的身份,名正言順的駕馭所有部眾啦!

    結語

    關於朱元璋瘋狂屠殺功臣元勳的心理動因,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解釋,最有代表性的解釋是,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擔心自己死後強臣壓主,所以事先消除隱患。這種解釋有一則宮廷軼聞可為佐證:有一天,皇太子勸說父親不要殺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根長滿了刺的棍子丟在地上,命皇太子用手拾起來。皇太子一把抓住刺棍,結果給扎破了手掌,並連聲呼痛。朱元璋說:“我事先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你難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嗎?”就算上面的解釋是真實的,也說明被殺的功臣都蒙受不白之冤,“謀反”根本是莫須有的罪名,而在屠殺功臣的同時.也助長了司法制度的黑暗。

  • 3 # 歷史畫中人

    歷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他生而為乞丐,卻能夠團結自己手下所有勢力,最終統一全國,他特別關心社會下層的人。他可以說是一個愛人民如子的好皇帝。但是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對跟隨他常年征戰,立下很多功勞的大臣卻展開了殘酷的大清洗,令所有官員都戰戰兢兢為之變色,牽涉其中性命不保。

    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 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 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遠縣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 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加入江淮紅巾軍,後成為該部領袖郭子興的女婿,郭死後他成了這支紅巾軍的統帥。陳友諒曾是湖北紅巾軍徐壽輝的部下,後陳埋伏將徐殺害,並取而代之。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史上,殺開國功臣的事情應該不算少見。或許是因為朱元璋給我們的印象太深了,因此,想到屠戮功臣,便不得不提到老朱這個人了。

    搞清了朱元璋的創業史的真相,才能明白他和功臣們之間的真實關係。朱元璋長期只是小明王政權的江南地方軍政機構的長官,他的平章、丞相的官職雖然讓他擁有了江南紅巾軍最高指揮官的權力,但他的功臣們其實是他的同僚,而不是“臣子”,因為徐達是行省右丞、湯和是行省左丞,李善長、常遇春是行省參政,構成一個領導班子,朱元璋只是這個班子的班長,他們頭上的皇帝是小明王,那怕朱元璋做了吳王以後,對外發布命令,還得用“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格式,也表明朱元璋與功臣們其實是同殿為臣的關係。

    朱元璋何嘗想這樣,誰不想給自己多幾個心腹朋友,但他卻做不到。京城不是濠州,禁軍也不是紅巾軍,當初的老友成了鎮守一方的將軍,自己成為最後的贏家。當初自己作為一方諸侯,兄弟們還都是自己手下的驍將,如果哪一天,某一位兄弟也效法自己,那麼這朱家的天下,便岌岌可危了。

    明朝立國後,為鞏固中央皇權,洪武皇帝頒佈申誡群臣的《鐵榜文》,又編錄《資世通訓》,告誡臣僚,“勿欺、勿蔽”。又編《臣戒錄》、《志戒錄》,賜群臣,並交教育系統講授,這些東西基本上是以前代權臣亂政、奸臣亂國的例項組成,以使朝臣有所鑑戒。而他的朝臣們,對此不大重視,有的還不領情。為了爭奪權位互相傾軋,如左右宰相們等,互相攻訐,不讓朱元璋省心。

    結語:

  • 4 # 談情說艾

    不僅僅朱元璋,很多開國皇帝都會,劉邦就是很好的例子。都是怕主弱臣強,威脅自己或後代的地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算是不錯的了,他擔心的很,隱晦的提出來,下屬就以什麼“我眼睛聾了”、“我兒子要出嫁了”的藉口交出權力。

    朱元璋就比較狠了,原因如下:

    第一,歷史上,明之前,臣強君弱的事不是一兩件,最後結果就是朝廷大亂,最後滅亡。

    舉例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夠?

    因此,本事越高的功臣越難以掌控也就越容易被殺,想想你家一堆黃金,你們家鄰居天天來你家吃飯看黃金,你會覺得他一點也不想搶你的黃金?

    皇帝的疑心病都很重的。

    再次,朱元璋本身就不是個有容人之量的人。

    具體表現就是他幾乎有些可笑的安排了。

    子孫後代不能進行商業活動只能拿自己該有的。

    導致很多人都活活餓死。

    留下一堆文臣,武將幾乎沒有,根本就是外強中乾,真要打起來了,能指望一堆儒臣站在牆頭念論語就退敵?

    最後,主要是太子性格太過軟弱了。

    人善被人欺,何況是最高權利擁有者。

    太子假如強硬點,有朱棣的一半,起碼都鎮得住很多老臣。

  • 5 # 子說非說

    朱元璋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出家和尚到一統天下,成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絕不是偶然的。

    對待開創大明江山的功臣,誰需殺、誰需留,都是深思熟慮、精挑細選,意味深長的。要麼是為了整頓吏治、要麼是為了加強集權、要麼為了給子孫後代掃清道路,絕不是嗜殺的惡魔。

    1、 1376年,“空印案”。目的:整頓吏治。

    3、1380年,“胡惟庸案”。目的:廢除丞相這制度,皇帝大權獨攬。

    4、1393年,“藍玉案”。目的:為朱允文順利即位剷除障礙。

    透過這幾個大案,明朝的功臣幾乎全軍覆沒。朱元璋覺得給孫子留下了一個安靜祥和的政治局面,自己可以放心的走了。只是朱元璋沒想到,千防萬防,家賊難防,結果自己家禍起蕭牆,朱元璋如果地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

    朱元璋應該算是郭子興的部下,因為他最初投奔的就是郭子興的紅巾軍。郭子興死後,他逐漸取的這支起義軍的領導權,開始了自己的奪天下之路。

  • 6 # 霜葉紅於二月花

    朱元璋開始加入紅巾軍時,是郭子興的部下,得到郭的賞識,逐漸脫穎而出,郭還把自己的馬姓乾女兒嫁給朱元璋。經過多年的征戰,建立了明朝。

    建立明帝國以後,原先的勞苦功高的功臣紛紛位居高位。以後,朱元璋出於各種考慮,殺掉了許許多多開國功臣。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和方式:

    首先是為了解除位居高位的功臣對皇權的威脅,如羅織罪名殺死胡惟傭、李善長等人,廢除了丞相制,使得以後設定的殿閣大學士,只是皇帝的顧問,從制度上、根本上解決了相權對君權的威脅。中央集權制得到進一步加強。洪武二十八年手令說,“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

    其次,為了打擊豪強、整肅吏治,對新崛起的豪強勢力進行打擊。朱元璋出身寒微,對基層官吏、豪強勢力的胡作非為,深惡痛絕。透過系列案件,打擊了豪強勢力,保證了政府稅收和兵員,鞏固政權。

    第三,為了保證朱氏子孫順利繼承大統。開國功臣位高權重。在朱元璋看來,朱氏子孫相對而言,無論威望還是實際鬥爭經驗都不及開國功臣。在朱元璋看來,君輕臣重,臣強君弱,是一種不穩定的局面。為了朱氏江山的穩固,必須改變這種局面。

    第四,透過文字獄打擊勢力較大的文臣。朱元璋一朝是整個明朝文字獄較為嚴重的一代。

    經過上述一系列舉措,開國的文臣武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這段歷史,民間傳說中演繹為“炮打功臣樓”。朱元璋以為朱氏江山從此穩固無虞。不料,他剛剛去世,就禍起蕭牆。千算萬算,朱元璋沒算到他的兒子朱棣起兵奪了他的孫子建文帝的江山。歷史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 7 # 花落知多少一點點

    古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朱元璋剛打下天下不久,就開始對曾經手下的這幫兄弟動手,對於這樣的行為,仁厚的太子朱標覺得有點過分了。朱元璋就拿了一個荊棘給兒子,告訴自己的兒子:傻小子,拿著刺手吧,我這是在幫你除掉這些刺頭啊。於是懟道: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大臣,您這樣的做法可比古代皇帝差遠了。從這段談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誅殺功臣主要的原因是保住自己的皇位能夠順利繼承下去,這點他和漢高祖劉邦的思想是一樣的,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

    防止叛亂這點其實也很好理解,比如唐朝節度使安祿山叛亂或者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天下打下來了,利益的分配自然是有人滿意,也有人不滿意。特別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他們有能力,也有威望,如果萬一有二心,自己怎麼應對呢?那麼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把這些大將先剝奪兵權,然後再找個藉口幹掉咯。

    維護政治穩定朱元璋出身不高,原來是一個放牛娃,後來還做了和尚,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後,他看透了人性,更看透了官場。

    表面上自己高高在上,其實君臣博弈不過是此消彼長的拉鋸戰。敢貪汙的傢伙要殺掉,敢作亂的也要殺掉,太平盛世留不得這些人。

    朱元璋是郭子興一系列的紅巾軍,屬於紅巾軍。當然朱元璋加入的比較晚,一開始在內部的地位肯定沒有陳友諒高。紅巾軍的構架鬆散,各個起義軍相互之間沒有實際上的統屬。

  • 8 # 大長腿的毛毛蟲

    洪武皇帝是濠州大戶郭子興的部下,後來因為作戰勇猛、粗通文墨才引起郭子興的注意,郭子興便將朋友的遺孤自己的乾女兒(馬氏即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了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也是郭子興起的:大意為你小子雖然和尚出身卻是塊埋在泥土裡的寶玉,將來肯定有出頭之日,那就從今天開始重新做人吧。璋者玉也,子,氣度不凡,日後定成大事。)

    對於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鄙人有不同見解:

    1.朱元璋出身農民,自小最大的願望是不餓肚子,雖然有點文墨都是後來在皇覺寺和打仗的時候秀才們口授的,知識的貧乏限制了大腦的想象,例如子孫封王、厚此薄彼的朝貢體系、禁海的傳國之策都使後世深受其害。

    2.開國者英武(不玩命幹不過別人),守成者謙和(大亂之後需要大治)這是歷史規律,子孫後代不是開國元勳(也是不要命的一群人)的對手,氣勢上已經先輸一招,如果不清理江山不穩(君不見司馬家如何上臺的),功臣元勳殺掉後代留著即能固位又能團結一批新人賣命(打一巴掌給顆糖)。

    3.自古共患難易同享福難,創業時好的可以穿一條褲子睡一個被窩,一旦功成名就了越看你越討厭,我活著時大家給點面子(不給不行啊),我不在那就不好說了,自從劉寄奴開了殺戒後,大家心照不宣的知道只有死人才沒有威脅。

    4.政治的需要,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漢亡於外戚,晉亡於強臣,唐亡於閹宦,宋亡於官僚,說來說去還是周朝的分封最靠譜。一句話:天不親,地不親,兄弟姐妹最最親,為啥:打斷骨頭連著筋那!。什麼丞相、功臣、將軍靠邊站,大明朝需要朱家人守著,邊疆地區一圈王,朝廷亂了怎麼辦,不要著急,朱家子孫必備秘籍來了《皇明祖訓錄》人手一本:上面明確寫著朝有佞臣,諸藩王可以起兵靖難(是不是很熟悉,這件事情朱棣同志最有發言權,這裡就不贅述了),只不過如強秦一般再好的政策都需要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否則只能如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一樣: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陳勝吳廣也。

  • 9 # 信心安慰

    朱元璋之所以殺功臣,是因為開國元勳居功自傲,仗勢害民,讓他感受到了威脅!他擔心自己死後自己的子孫控制不了這些驕兵悍將,如果驕兵悍將造反,大明江山就不是朱家的了!

    如果這些功臣能老老實實的,朱也不會殺他們了!

    朱元璋原來是郭子興的部下!

    朱元璋早年父母雙亡,為生計,被迫出家當和尚!後來又四處化緣,也就是要飯和尚!後來因為寺中有人告發他勾結紅巾軍,為了保命,不得不連夜逃走參加義軍!在義軍中嶄露頭角。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後來娶了郭子興的義女,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成為郭的女婿!朱元璋趁機培植自己勢力,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趁機收攏郭的部下,成為軍隊的實際控制人!

    而後,朱元璋打下南京作為根據地,有逐漸評定江南,掃平陳友諒,張士誠,推到元朝,登基為帝!

  • 10 # 小智影視1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朱元璋從小就是一個放牛娃,因為吃不飽,飯後來到黃覺寺出家當了和尚。但當時的元廷已經腐朽,天下大亂,眾多起義的部隊推翻元廷。豪州城的郭子興就是其中的一個,當時朱元璋在廟裡混不下去,就出來當行僧,當他走到半路的時候,被郭子興的部隊誤會是元朝的奸細,還差點把他殺掉,後來郭子興看中朱元璋,就收他做義子,還把當時的馬皇后許配給他。從此,朱元璋就成了起義部隊的一員,朱元璋在起義部隊屢建奇功,郭子興死後,朱元璋順理成章成了起義軍的首領,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一方的霸主,在他手下還有徐達,湯和,常遇春,藍玉等大將。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怕這些功臣跟自己一樣造反,而當時的太子朱標又沒能力牽制他們,朱元璋也很忌憚這些驕兵悍將,因為他們都是從淮西走出來的,各個手裡握著兵權,一旦造反便不可收拾,所以就有了後面的胡惟庸案,藍玉案,李善長等等。只要是以前的功臣,朱元璋都殺得一乾二淨,目的是為了讓太子順利繼位,掃除一切障礙。但事與願違,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悲痛不已,只好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朱允炆。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掃清障礙,所以跟著他造反的功臣全部都被殺掉,一個不留。

  • 11 # 不忘初心SY

    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有很多身份,放牛娃、小和尚、乞丐、當兵的、農民軍領袖、一方諸侯、大明開國皇帝。從朱元璋的身份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能最後混到皇帝這個位置,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漢高祖劉邦雖說出身也很低微,但他畢竟還是個泗水亭亭長,大小也是個幹部。我想朱元璋的心中偶像一定是劉邦,因為劉邦教他的東西太多啦!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后,都殺了不少功臣,劉邦是‘’狡兔死、走狗烹‘’,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又是什麼目的呢?朱元璋是個強勢皇帝,而且很有心機,朱元璋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沒有文化,其實朱元璋的母親還是教了朱元璋識些字的,不然後來湯和來信叫他參加紅巾軍,他怎麼看得明白呢?

    可以說湯和是朱元璋人生的指路人,沒有湯和的來信,也許朱元璋就是個化緣的和尚,他也會在貧困寂寞中老去。也許正因為湯和對朱元璋的恩德,才得以善終。看來朱元璋也不是不懂感恩的人,那他為什麼還要殺掉為他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呢?我覺得只有兩個字‘’威脅‘’,朱元璋是從最底層奮鬥而成為皇帝的,其過程之艱辛、其艱難之痛苦,他內心十分清楚。

    朱元璋殺的兩個人轟動效應比較大,一個是胡惟庸,另一個便是藍玉。胡惟庸在影視作品裡絕對是個小人,他諂媚陰險,害死了劉伯溫,這些並不可以足信。胡惟庸算是開國功臣,從前他只不過是李善長的跟班,也是淮西集團的一分子,李善長知難而退後,胡惟庸成了丞相的接班人,朱元璋不是傻子,胡惟庸沒有能力,他也不會同意胡惟庸做丞相啊!不過在後來的皇權和相權的較量中,胡惟庸成了犧牲品。這是權力的‘’威脅‘’,朱元璋是個權力慾極強的皇帝,他要把權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胡惟庸之後,明朝再沒有丞相了,只有秘書處‘’內閣‘’。

    藍玉的戰功自不必說,對於這樣的大將,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更是心有忌憚,要是聰明的話,藍玉就應該學湯和,不爭不要,稱病回家,頤養天年。可藍玉不這樣想,而且處處顯露鋒芒。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離世後悲痛萬分,後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朱允炆年幼,很難駕馭像藍玉這樣手握兵權的大將。朱元璋再一次感到了‘’威脅‘’,這一次是對大明江山的‘’威脅‘’,清算藍玉,為朱允炆順利繼位掃除障礙,也就成了朱元璋必須要做的事。

    說到底朱元璋很有心機,沒做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為了整頓吏治,才有了‘’空印案‘’,為了集中皇權,才有了‘’胡惟庸案‘’,為了大明穩固,才有了‘’藍玉案‘’。朱元璋不惜大開殺戒,根本原因就是感到了‘’威脅‘’,損害他的利益,因此我覺得無論是誰,在利益面前都是沒有格局的。

    要回答朱元璋做過誰的部下,我覺得小時候朱重八(朱元璋)是元朝的子民,後來去皇覺寺做了和尚,成了皇覺寺主持的部下,再後來投軍郭子興的黃巾軍,成了郭子興的部下,其實當時紅巾軍的最高領袖是韓林兒(小明王),這樣說朱元璋在參加紅巾軍後,應該算是韓林兒的部下。再後來鄱陽湖大敗陳友諒,滅張士誠,驅除韃虜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稱帝,從這個時候開始,朱元璋就不再是別人的部下啦!

  • 12 # 我要當歷史學家

    朱元璋一開始是紅巾軍郭子興的部下,娶了他的養女馬皇后。

    後來朱元璋稱帝后胡惟庸案殺了一批功臣,其中更是有李善長,劉基也在政鬥中死亡,藍玉案更是殺了一大批淮西功臣。後來因為朱標的死亡,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障礙,臨死前殺了大部分功臣,只留下了一些無害的和擅長防守的武將。

    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穩固。

  • 13 # LN——qjs

    他的嫡長子朱標沒死之前,朱元璋殺心還沒那麼大,因為他的太子朱標雖然軟弱,但是朱標有一個優點就是心善,正是這一點,使開國功臣都信服他,如果朱標當皇上,壓得住他們,朱元璋完全不會擔心,那些開國功臣不聽朱標的,或者是起兵造反。

    其實朱元璋睌年有點患疑心病,說白了就是對別人缺乏信心,從藍玉案,李善長案,胡惟庸案就可以看出來,朱元璋誰也不相信,大開殺戒。確實究其根本有以下幾點:①那些開國功臣自身都有毛病,因為他們都自以為是,居功自傲,尤其是以藍玉為首的一些開國功臣,藍玉收的義子義孫比當時朱元璋還多,而且他們欺壓百姓,為害鄉里,藍玉的義子居然不聽朱元璋的。有一次藍玉和朱元璋談話,朱元璋讓他的義子們退下,義子們還跟著,直到藍玉大呵一聲退下,義子們才退下。朱元璋心裡想,他們心裡只有你藍玉,沒有我這個皇上啊。但是朱元璋表面不說,他喜歡秋後算賬,把你不好的地方記心裡,等到他把老賬和你算清時,你就離死不遠了,藍玉被活活剝皮而死。

    還有李善長,他雖然表面沒有什麼毛病,但背地裡一直和劉伯溫爭鬥,他一手扶持的胡惟庸,離任後,他一直透過胡惟庸控制一切,而且他代表的是淮西勳貴的利益,朱元璋就是要打壓這淮西勳貴,李善長被誅連九族。

    胡惟庸就是活該了,朱元璋說是去外出遊玩,把權力交給胡惟庸,讓他當幾天皇上,代理朱元璋處理政務。其實是想試探胡惟庸到底有多大野心,胡惟庸也不負老朱所重望,先是趁劉基也就是劉伯溫重病,胡惟庸派人送藥毒死劉伯溫,後又勾結藍玉等將領,意圖謀反,而且還專權。最後被癢死了。說到底不怪老朱太狠心,而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老朱就是好記仇,翻舊賬。

    ②楊憲案,馬皇后的死,朱標的死,使老朱不相信任何人。最後,不得以讓他的貼身護衛二虎,一手設立了錦衣衛,錦衣衛當時有多恐怖,就連劉伯溫的書童,六子,都是錦衣衛,他們無孔不入,什麼都知道。楊憲是劉伯溫的學生,當年朱元璋視察揚州時,看到揚州一片破敗不堪,官府都是一座破廟,人們易子而食,剩下的人也都遷往外地。於是朱元璋讓楊憲治揚州,最後是朱元璋一手提拔楊憲,沒想到楊憲欺君罔上,最後被五馬分屍而死。馬皇后是跟隨朱元璋的原配,她的突然死亡讓朱元璋非常悲痛,更讓她悲痛的是太子朱標的死亡。最後導致老朱痛下殺手,殺了那些開國功臣。

    朱元璋,原來是郭子興的部下。後來郭子興死了,朱元璋就成為了首領,接替了郭子興的位置。

  • 14 # 安環消衛

    歷史上,朱元璋殺死的功臣有有:公爵中以徐達、常遇春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勝宗、陸仲亨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劉伯溫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則有王清、王鳳顯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愷、孫炎等23位明朝開國名臣,開國功臣除了湯和,誅殺的基本上沒有幾個了,其實朱元璋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只不過連飯都吃不飽的他,卻被逼上了梁山。為了讓自己的兄弟吃上肉,殺掉了地主家的牛;為了袒護自己兄弟,情願自己受到軍法。是啊,如此可親可敬的人怎麼最後會殺掉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呢?

    一是給子孫太平盛世

    電視劇《朱元璋》將當時他的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功高蓋主,權衡左右,當左右不在受到自己控制的時候,那只有消滅掉。為什麼?因為他是明朝開國皇帝,他要為自己的子孫去掉荊棘,還孩子一個祥和的盛世。

    二是功高蓋主

    歷史上趙匡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典型的案例,其實朱元璋也不想殺掉開國元勳,畢竟一起出沒沙場,可是他太瞭解自己的兄弟們了,自己也想過像趙匡胤那樣,讓交出兵權,給予重金回家養老,可是收到的確實淮西勳貴的請戰書,以藍玉為代表的淮西勳貴狂妄自大,最終導致了著名的藍玉案,處置人員多達3萬餘人。

    三是皇權不容侵犯

    皇權是高高在上的,容不得任何人的侵犯,劉伯溫對皇帝忠心耿耿,如此大智慧的人仍免不了受到牽連,任何凌駕於皇權上的最終都會導致自己滅亡,從楊憲治理揚州,欺上瞞下,到胡惟庸以下犯上,到李善長悲劇命運,所有的種種只能說明皇權高於一切,高於夫妻情,高於兄弟義。

    四是朱標的死亡

    朱元璋與馬太后的兒子朱標的死亡與殺掉開國元勳有著重大的關係,朱元璋特別疼愛自己這位兒子,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位兒子,當然也想過為兒子留下輔佐大臣,可是兒子年紀輕輕便死掉了,為了避免過多的爭鬥,引起皇權晃動,將開國大臣全部殺掉,掃清障礙,朱標死後,立朱標的兒子為皇帝,足以說明朱元璋對朱標的厚愛。

  • 15 # 深更讀史

    朱元璋曾經是郭子興的部下,後來還把乾女兒嫁給了他,不過這與朱元璋殺功臣沒有任何關係,這完全是朱元璋個人養成的個性以及對皇權的控制決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傑夫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