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因為對載體發射平臺要求更低,巡航導彈可以在任意導彈發射平臺使用(路海空三方平臺),而彈道導彈的限制性很大,只能在在路基或者海基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而即便是海基使用那麼各種限制條件也比巡航導彈來得苛責,這直接註定了其使用頻率了。

    現代的巡航導彈與空中武器幾乎成了相輔相成的武器,空射平臺的應用幾乎佔到巡航導彈發射量的80%以上,

    首先原因是應用場合的問題,導彈是有射程的,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彈道導彈大約射程都在500公里以內(近程),這意味著必須要機動到距離目標500公里以為才能有戰鬥力。而彈道導彈的使用平臺就使得其難以與巡航導彈相媲美。巡航導彈在戰略轟炸機的增程下射程幾乎可以跨洲際使用,比如美國的b52與俄羅斯的圖160,都可以實現跨洲際導彈襲擊。

    其次,成本問題,空射平臺的價格更便宜,同等情況下,空射巡航導彈的發射成本大約只有路基巡航導彈的三分之一,更是隻有海基巡航導彈的六分之一,戰爭這麼燒錢,不得不考慮成本。

  • 2 # Ownerryu

    比起彈道導彈那是真便宜!精度也普遍高於彈道導彈!所以實戰效果也不錯!就是慢了點兒!可是全程超音速的巡航導彈也出來了!中國的長劍100!射程2500公里以上!至於高超音速那就更好了……!總之精度和成本巡航導彈佔優!威力和打擊效果彈道導彈最優[贊][贊][贊]

  • 3 # 孤郎5591

    射程低於300公里的彈道導彈,現在火箭炮就能達到;射程超過300公里的中遠端和洲際導彈是國際禁止交易的武器,特別是中遠端和洲際導彈幾乎是五大國的專有權利,而對巡航導彈的射程沒有限制,也沒有禁止交易。這是因為彈道導彈具有以下特點:1、飛行速度快,在大氣層外達到10馬赫,在末端再入大氣層階段,速度可達十幾二十馬赫;2、彈道高,基本在大氣層之外;3、射程遠,最遠可達1.2~1.5萬公里;4、載彈量高,一般可載重數噸,可攜帶12~14枚分彈頭。彈道導彈的這些特點使得它發射後對方几乎來不及預警,也幾乎無法攔截,加上無法確定彈頭是否是常規彈頭還是核生化彈頭,有恐引發世界核大戰的危險。而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慢,一般只有0.7馬赫;飛行高度低,最低10米幾十米左右,攔截難度相對較低,所以不禁止交易和使用。

  • 4 # 長空雄鷹46

    這個問題其實是不懂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功能才出現的。有人說是造價問題,也有說什麼價效比問題,其實都不靠譜。

    首先,軍事裝備但凡是有能力製造的國家根本不會考慮什麼造價或價效比,最關鍵的是戰略需求。另外,巡航導彈通常都是短距離攻擊導彈,用來攻擊隨機目標,當然是發射平臺(多為飛機或軍艦)可以隨機設定攻擊目標。彈道導彈就不一樣了,通常彈道導彈大多都是戰略攻擊裝備,其導航系統遠比巡航導彈複雜得多,火箭的體積也大的多,通常都會飛到大氣層外,直到接近目標才會進入大氣層,想攔截導彈,相對而言,彈道導彈要困難的多。

  • 5 # 不正經的軍棍

    巡航導彈這個所謂的容易被攔截,也是和彈道導彈相比之下的,彈道導彈末端速度快,不容易被攔截。而巡航導彈速度慢,容易被攔截。但是,想攔下來,其實也挺難的,多數輪到巡航導彈打的時候,是攔不下來的。而且這東西一定程度上還屬於戰術導彈性質的,能和它對應的也就是一些短程彈道導彈或者戰術彈道導彈這些了。

    和這些導彈相比,巡航導彈的優勢實在是太多了。胡塞武裝現在用的那個火山1彈道導彈,本質其實是個飛毛腿,800公里的射程,總重73000公斤,戰鬥部是500公斤。而你相比一下戰斧呢,總重1400公斤,戰鬥部450公斤,戰斧TLAM-A還能打1500公里,其他型號也在800-1000公里的射程。

    那些彈道導彈,體積大、重量高,多數只能放在陸地上發射。而巡航導彈不同,陸地上可以用、轟炸機上可以用、軍艦上可以用、潛艇上也可以用。

    而且精度上,巡航導彈要遠比彈道導彈要高。彈道導彈就是發射出去之後,按照那個軌道打一個拋物線過去,精度低。而巡航導彈呢,本質上其實是個無人機,透過雷達衛星可控的。而且,彈道導彈打出去之後,直接就能看見在哪,而巡航導彈其實是可以規避雷達的,戰斧在在平原地帶,甚至能做到貼地飛行,距離地面幾十米這個高度。

    這也是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不同,巡航導彈本質上是無人機,或者說是極其近似於無人機。無人機想不被打下來,最重要的是不被人發現。所以在飛行中、巡航中,去規避雷達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現在來說,美國都開始在玩隱身巡航導彈了。

    而如何發現這個問題,又是個難事。即便是非隱身的,這個也都難說。你想雷達覆蓋面廣,你得有個完善的防空系統,但這個多數國家都沒有。而且一般來說,等打的那會兒,你會有電子戰飛機去幹擾對方雷達,然後你幾十個戰斧一次性打出去,效果一樣是非常好的。

    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的一個不同是科技性和操控性,巡航導彈要打出去,要配合海陸空的多重雷達、衛星什麼的,還要有戰機支援。發射之前要探尋一下地形地理特徵,規劃航線,加入數位影像區域比對系統,然後還可以修正航線,還有雙波段衛星UHF資料鏈,飛行中可以直接更改攻擊目標,還有GPS定位接收器、GPS反干擾系統,甚至現在的戰斧Block IV+還帶了攝影機,飛行中能直接傳輸戰區情況給指揮部,作為評估之用,這些東西直接就可以給它加持戰鬥力的。戰斧Block IV可以提前輸入15個目標,升空之後隨時可以確定一個新目標,隨時可以改。而你彈道導彈發射出去了,該打誰就打誰。

    而類似飛毛腿這些,後來典型的就屬於噁心人的了。那兩伊戰爭期間,那所謂的導彈襲城,其實就是飛機飛不過去,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先進的戰鬥轟炸機,打不過去,最後一點辦法沒有了,拿飛毛腿過去錘一下,打中打不中全靠蒙。

    這麼一對比的話就是,一個是手裡拿著遙控無人機,一個是飛紙飛機了,高下立判。

    海灣戰爭中,美軍那戰斧一打一個準,薩達姆只能靠飛毛腿去還擊,命中機率快趕上我中500萬的機率了。而這場戰爭中,聯軍空襲,電子戰干擾,那伊拉克防空導彈、防空炮啥的,直接就變成煙花級別了,看著好看,實際沒啥用。

    另外,那些短程彈道導彈之類的,不好用還不便宜。體積大、重量大、固體燃料用的太多,這硬性成本直接往上飆升,隨隨便便一個幾百萬美金出去了。戰斧一個才一百多萬美金,最便宜的那個戰術型戰斧才四十多萬美金。這價效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6 # 鐵桿軍迷

    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為什麼仍然比彈道導彈常用?應該是巡航導彈目標小不易發現,但發現後較容易攔截。

    巡航導彈(舊稱飛航式導彈)是導彈的一種,用噴氣式發動機,靠彈翼彈體的氣動升力,以巡航狀態在稠密的大氣層中飛行。它包含的範圍很廣,像反艦導彈、地空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坦克導彈等都屬於飛航式導彈。蘇聯稱飛航式導彈,西方國家稱巡航導彈。

    ▲戰斧巡航導彈

    後來隨著技術發展,各飛航式導彈功能逐漸交叉跨界,巡航導彈的概念也擴大模糊了。一些掠海飛行的遠端反艦導彈,比如P-800“花崗岩”、P-500“玄武岩”等,也被稱為“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使用液體、固體火箭發動機,只在最初的主動段有動力,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靠慣性做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

    ▲飛毛腿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負責遠距離攻擊的重要武器,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我們很少會看到哪個國家發射了多少枚彈道導彈,卻經常看到,美國在某一次軍事行動中,發射了數十枚甚至數百枚巡航導彈,清除了數十個敵人據點的新聞,這是為什麼呢?

    1. 成本問題

    巡航導彈便宜且數量大。即使攔截數十枚,也不會影響長期戰爭的效果。一些現代巡航導彈還可以低空、隱身突防,這給攔截此類巡航導彈帶來了困難。巡航導彈安全、可靠、準確。如果你想打擊一個目標,你可以用這種方式發射更多的導彈,我們可以保證我們會取得戰爭的結果。這樣可靠的攻擊方法怎麼會被忽視?

    ▲我國東風-10A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成本高昂,技術門檻高,效費比不高,彈道導彈的成本基本是巡航導彈的十倍以上,一般國家很難負擔,世界上擁有戰術彈道導彈的國家也不多。

    ▲我國東風-16彈道導彈

    2.精度不同

    巡航導彈飛行緩慢,但大多采用地形匹配+衛星制導+指令制導/鐳射輻照制導等制導方式。這些制導方法是近年來出現的高科技制導方法。典型的特點是在哪裡打。曾經有一句話形容巡航導彈的精確性:如果你想把它打穿窗戶,就永遠不會撞到牆上。近三十年前,第一次海灣戰爭,戰斧巡航導彈就被拍到諸如在公路上,繞著電線杆飛,以及在攻擊某個發電站時,先來一顆在牆上炸一個洞,再來一顆從洞裡飛進去爆炸的場景。可見其精度極高,在10米以內,戰斧能達到3米。能打擊固定目標和低速移動目標,有常規裝藥也有核裝藥。

    ▲巡航導彈一般使用地形匹配

    而彈道導彈,是要發射到外太空之後,再擇機載入大氣層打擊目標,這就帶來了一個精度上的差別,另外彈道導彈制導方式少,基本只有慣性制導,少數擁有末制導能力,命中精度比不上巡航導彈,反彈道導彈的最佳發射機率約為50米,核彈頭的發射機率甚至需要500米。此外,戰術彈道導彈對平臺要求高,基本只有陸基一種,海軍艦艇和空軍戰機都無法發射彈道導彈,戰術靈活性較差。

    ▲彈道彈道攻擊方式

    3.用途不同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一個是國之重器,負責戰略威懾;一個是踹門先鋒,負責精確打擊。它們都是現代化國防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是保家衛國的殺手鐧。

    ▲俄羅斯核彈

    一般來說,彈道導彈是一種重型打擊武器,特別是洲際彈道導彈,它具有彈體大、射程長、彈頭大、作戰範圍廣等特點。據悉目前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已飆至14000至16000公里,可對全球任意目標發動襲擊,且其基本都裝備核彈頭,是為核戰而準備的。缺點是目標大,容易找到,導彈發射準備時間長,打擊精度不高。但其巨大的核運載能力是短期內不可替代的戰略打擊武器。

    ▲我國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是一種多用於戰術攻擊的武器,巡航導彈有核彈頭和常規彈頭,但在戰術攻擊中仍使用常規彈頭。攻擊的有效性和攻擊範圍是可控的。例如,為了準確完成對民用目標附近軍事目標的攻擊,巡航導彈可以直接炸燬軍事目標,但彈道導彈不敢與民用目標一起炸燬。因此,巡航導彈在戰術使用中的附帶損害相對較小。

    4.作戰平臺不同

    ▲我國轟6掛載的長劍-20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它對發射的平臺要求低,不僅可以由陸基發射,還可以機載和艦載發射,這就是,一型導彈,多平臺通用發射,這也給巡航導彈的通用化,低成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彈道導彈,由於體積大,目前還做不到空基發射和艦載發射,最多也只能做到車載發射和潛艇發射。

    ▲我國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

    只能說,這兩種武器是隨著科學技術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也突破了傳統技術的侷限,發展出了當時獨特的戰鬥力。例如,我們開發瞭如東風21D、東風26專門攻擊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這也是一個不同型別的彈道導彈家族,也是彈道導彈技術的突破。

    終上所述,巡航導彈無論是射程還是攔截難度甚至是威力都遠遠不如彈道導彈,但是這不是說巡航導彈不重要,因為它對發射的平臺要求低,成本低,而且精度更好,最重要的是,彈道導彈的地位太高了,動用彈道導彈必定會導致地區局勢大幅度升溫,戰爭向全面戰爭走,發射巡航導彈那都是常規操作,使用彈道導彈,五常的早期預警系統全部會報警,核部隊進入戰備的。

  • 7 # 吳昂石屏

    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這是分情況的,對於中美俄這樣擁有完整戰爭設施的國家來說,容易攔截,對於伊拉克、阿富汗這樣的國家來說,你用什麼攔截?

    不過我覺得將來巡航導彈會被無人機取代,因為巡航導彈實際上就相當於一次性使用的無人機,打出去就收不回來了,但是無人機可以掛載導彈,導彈放完了還能回來再次使用,更經濟實惠。所以各國可能不會再發展新的巡航導彈了。

  • 8 # 軍武資料庫

    有的時候打仗不僅僅要看戰果也得看看價效比的。

    我們簡單的說,巡航導彈,尤其是亞音速巡航導彈可以說得上是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武器。

    以戰斧式巡航導彈為例:在2017年美軍採購補充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時候摺合下來的價格才只有134萬美元一枚。也就大約是6-7輛高檔SUV汽車的價格。而且現在更新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才只有57.5萬美元的報價(雷神的賣價)。

    在這個價錢上可以向敵方目標投射一枚450公斤重的戰鬥部。只要有小學的數學水平就可以算出這個東西是很實惠的。

    這裡咱們先說一個問題,為什麼巡航導彈這麼便宜?看一下戰斧巡航導彈的結構:

    這枚導彈從整體上看就是一個小型的無人機,除了在發射初期獲得初速度的時候依靠一小節固體火箭動力發動機為動力,在航程的其他階段都會使用一個小的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

    這枚小渦輪發動機重量僅僅有31公斤重,燃燒的燃料也僅僅是普通的航空燃油。結構簡單、材料便宜就導致了戰斧式巡航導彈本身成本極低。

    於是,發射巡航導彈對於美軍來說就成了極其便宜的事情。

    相反我們再看看彈道式導彈導彈。

    很多的彈道導彈,就體積、重量與射程來換算的話彈道導彈並不佔優勢。例如上圖的KN-23射程僅僅只有420公里屬於短程彈道導彈。從重量上來看這枚導彈重量3.4噸,從體積上看長度7.5米,直徑0.95米。那麼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射程為2400公里,重量只有1.4噸,長度也只有6.25米,直徑0.52米。這麼個小東西實際上是比彈道導彈飛行距離遠的多的。

    如果彈道導彈要達到巡航導彈的飛行距離,那麼就得上中程彈道導彈了,咱們自己的例子就不說了,說印度的吧。

    烈火3是典型的中程彈道導彈。

    重量達到55噸,射程3000公里。可以投送的有效載荷為2.4噸(印度宣稱),從實驗中印度在烈火-3上也僅僅放置了650公斤的實驗戰鬥部。所以這枚彈道導彈的實際攻擊能力也就是戰斧的水平。雖然不容易攔截,但是——其製造單價則是790萬美元。已經是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十幾倍了。

    所以算筆賬就可以知道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打中程導彈太費錢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巡航導彈的的突防能力:

    從大家的印象來說巡航導彈本身速度慢就得出了一個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差的感覺。但是,由於巡航導彈的體積很小,攔截起來也不是特別容易的。

    5-6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就可以撕破一個軍事基地的防空網路了,這樣計算也依舊是比彈道導彈要便宜得多。

    而且目前 在巡航導彈的發展商,即便是戰斧式這樣的老導彈最新的型號也已經考慮隱形的設計了——仔細看題圖的戰斧導彈頭部,已經不是圓柱形了,而是以隱形的設計進行了取代。

    更何況目前還有更多的新型號隱形巡航導彈被不斷的設計出來。

    所以說,巡航導彈的生命週期也會更長一些。畢竟——便宜嘛。

  • 9 # 堯看世界

    首先你得問題就不對,巡航導彈不容易被攔截,彈道導彈中末段可以研究攔截。雖然巡航導彈的速度慢但是它飛行的高度低,雷達很難發現,所以就不好攔截。每種武器各有優長,甚至考慮到費用問題即便有了新式武器也不能全面淘汰就裝備,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就看怎麼使用。

  • 10 # 凡道農創

    這是戰爭的態勢和烈度決定的,就像我們普通人幹架,一般情況下吐口水(巡航導彈)就行了,而且用度高,但生死決對就得用槍用刀了,但哪有那麼多生死決對,所以口水儘管殺傷力有限,但我們還都愛用,懂沒?哈哈哈!

  • 11 # 資訊所長

    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下面幾個原因:

    精度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除了飛行方式的差別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差別就是精度的差別!現代作戰追求的就是快速有效的解決目標,巡航導彈就具有這樣的能力,精度能夠達到米級,而彈道導彈精度比較差,最好的精度也才能達到幾十米的圓周誤差。

    巡航導彈採用的制導方式多樣,目前巡航導彈一般採用的是複合制導的方式,比如GPS衛星制導+慣性制導+地形匹配製導等,這種多種制導方式的組合使用,造就了巡航導彈較高的精度。而彈道導彈,使用通常是慣性制導,這種制導方式雖然不會被幹擾,但是精度非常差,所以彈道導彈一般被用來攜帶核彈頭進行戰略打擊,在核武器面前,幾百米的誤差不算什麼。

    成本低

    巡航導彈常用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成本低,有種說法就是巡航導彈其實是一架裝了彈頭的無人機,這樣的說法雖然不嚴謹,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巡航導彈採用是和戰鬥機一樣的噴氣發動機,這比彈道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成本要低很多。巡航導彈使用的是發動機的航空燃油,而彈道導彈使用是成本更高的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甚至固定的燃料成本更高。

    巡航導彈除了發動機,就貴在前面說的制導裝置了,不過這在彈道導彈的慣性制導方式前面,成本也算低。目前全球可以製造衛星導航的國家有很多,但是高精度的慣性制導裝置,全球能研製和製造的國家很少。巡航導彈雖然也有慣性制導裝置,但是隻是作為一種輔助制導方式,要求也不高,相比較彈道導彈的慣性制導裝置,成本不在一個級別。

    所以彈道導彈一般不會被使用,成本太大了,一枚彈道導彈的成本甚至能夠抵上幾十枚巡航導彈的成本了。

    突防能力強

    其實說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那是因為巡航導彈參與戰鬥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攔截的次數也多,給人的感覺就是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巡航導彈一般飛行的高度很低,貼著地面幾十米的高度飛行,這樣的高度就是為了躲避雷達的探測,雖然速度慢,但是隻要不被雷達發現,就意味著不會被攻擊,只要能攻擊到目標,速度慢又算什麼呢!

    而彈道導彈,參加過實戰不過,基本上就是兩次海灣戰爭和兩伊戰爭,被攔截的次數也很多。而且彈道導彈的攻擊方式基本上就是大張旗鼓的攻擊,比較有能力的國家,在對方彈道導彈一升空,就可以發現,然後就可以計算出彈道,能夠有幾十分鐘的預警時間,進行攔截應對。

    而巡航導彈一般只能在攻擊的末端被發現,前期都是貼著地面飛行。巡航導彈的尺寸相比較彈道導彈很小,更不容易被發現,所以適合突防。

    所以綜合考慮,巡航導彈經常被使用就不奇怪了,巡航導彈在區域性戰場或者衝突中,是目前最好的攻擊武器!

  • 12 # 小柳聊聊兵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負責遠距離攻擊的重要武器,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我們很少會看到哪個國家發射了多少枚彈道導彈,卻經常看到,美國在某一次軍事行動中,發射了數十枚甚至數百枚巡航導彈,清除了數十個敵人據點的新聞,這是為什麼呢?

    一. 成本問題

    巡航導彈的成本要比彈道導彈的成本低得多;因為巡航導彈的動力採用是一臺渦噴發動機,基本上就是簡易版 噴氣式飛機發動機,而彈道導彈的動力,基本上採用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或液體火箭發動機,這兩者的成本相比較,很明顯,前者要低得多;

    還有就是,巡航導彈發動機燒的是航空燃油,而彈道導彈使用是火箭發動機的固體或液體推進劑,很明顯,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劑的燃料成本更高;

    另外,巡航導彈的體積也要比彈道導彈小的多,也就是說,巡航導彈的製造加工成本也要比彈道導彈少很多;按照 軍事專家 房兵 的說法,巡航導彈,就是一架裝了制導彈頭的無人機;

    二 .制導方式區別

    巡航導彈 與彈道導彈 在飛行方式上,有著根本的不同;巡航導彈通常是亞音速在離地10至10000米的高度上遠距離飛行打擊目標;

    而彈道導彈,是要發射到外太空之後,再擇機載入大氣層打擊目標,這就帶來了一個精度上的差別,由於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慢,加上多種制導模式,精度通常能夠達到分米級;

    而最好的彈道導彈,命中精度也就能達到50至100米的圓周誤差內;

    目前,巡航導彈通常使用的是複合制導的模式,一般是衛星+慣性+地形匹配等制導模式,這種複合制導模式的使用,就使得巡航導彈的命中精度非常高;

    而彈道導彈,主要使用的是慣性制導,當然,現在也有的彈道導彈,採用了末端雷達制導,以增加命中精度,但是,這種制導模式的命中精度,還是沒有巡航導彈的精度高;

    三. 總結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基本瞭解了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的區別,總地來說,由於巡航導彈相比彈道導彈,體積更少,成本更低,精度更高,所以,適合大規模部署;比如,巡航導彈不僅可以由陸基發射,還可以機載和艦載發射,這就是,一型導彈,多平臺通用發射,這也給巡航導彈的通用化,低成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彈道導彈,由於體積大,目前還做不到空基發射和艦載發射,最多也只能做到車載發射和潛艇發射,所以,彈道導彈 通常都是打擊敵方的戰略目標,高價值目標,平時主要是起到戰略威懾的作用;巡航導彈,通常都是打擊戰術目標,主要是起到戰術打擊的作用。

  • 13 # 狼煙火燎

    巡航導彈比彈道導彈使用的原因大概有3點:第一 精度更高,適合遠距離精確打擊;第二 價格更便宜;第三巡航導彈雖然只有亞音速,但是並不容易被攔截!

    第一 精度問題。巡航導彈的依靠的前中段慣性制導,GPS修正;末端的制導形勢更是多種多樣了,有紅外、電視制導、鐳射制導、雷達制導,以前以上形勢的複合制導,可以打擊固定目標,也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大名鼎鼎的戰斧導彈的精度為3米左右,俄羅斯口徑導彈為10米左右,各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也都屬於巡航導彈範湊,打擊移動目標更靈活!彈道導彈的精度上來說,打擊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能夠達到20米的精度就非常不錯了!至於打擊移動目標,看看我們的東風21D,這個難度可是相當大的!

    第二 價格問題,打擊同等距離的固定目標,比如我們的長劍100巡航導彈的最遠距離應該最遠能達到2500公里,東風21A~C的射程大概也就2000~2500公里,但是兩者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長劍100的價格參考戰斧也就100萬美元左右1枚,但東風21A~C的價格至少500萬美元以上。

    第三 同等距離個頭上巡航導彈更小。比如長劍100的個頭和重量比之東風21來說,這個就不用我明說了吧!

    第四就是巡航導彈突防問題,雖然大多數的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但是也並不是那麼好攔截的,就拿戰斧的資料來說,在中東對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還有非洲的利比亞使用戰斧的突防機率高達90%,即使科索沃戰爭對付南聯盟,戰斧的突防機率也高達70%,因此雖然是亞音速,但是突防能力並不差!

    綜合以上來說,巡航導彈在使用中具有各種優勢,因此比彈道導彈使用更為頻繁,另外很多中遠端的彈道導彈基本都是核常兼備,只要與核武器掛邊的武器,其實就不是那麼好用了,很用意就造成大國之間的誤判!

  • 14 # 電波燁長空

    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防守方必須得能夠提前發現,而對巡航導彈的遠距離預警探測恰恰就是目前世界各國所頭疼的。

    與彈道導彈走高空高速突防的套路不一樣,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非常慢,一般都是亞音速飛行,比如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就是0.74馬赫左右,也就是大概890公里/小時,俄羅斯俱樂部系列導彈中的3M-14巡航導彈的速度稍快,但也只有0.8馬赫。雖然它們的速度是慢,但是他們的飛行高度卻都非常低。得益於高精度無線電高度計的使用,這些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基本都可以把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比如同樣以戰斧為例,它在平原地區的飛行高度就可以控制在50米左右,而在地形複雜的丘陵或者山區,則會將高度控制在100到150米。

    而普通的地面雷達受限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對超低空飛行目標的探測距離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所謂的地球曲率影響,說簡單也就是地面對無線電波的遮擋,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而無線電波是沿直線傳播,所以在超過了30公里的地平線之後,常規雷達對一定高度以下的目標也就看不見了。而這也就是巡航導彈進行突防的秘密所在:利用飛行高度來壓縮你的預警距離。即便你的雷達功率再大,探測精度再高也沒用,對於50米超低空來的巡航導彈都只能做到30到50公里的預警。那麼如果要擴充套件對這種超低空來襲目標的探測距離該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雷達架高。

    雷達架高之後,對地面超低空的探測距離也就隨之而升高,而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雷達站都要儘量修建在高山上的原因。當然,如果沒有高山,也可以使用伸縮支架將雷達天線升高,比如俄羅斯的S-300和S-400遠端防空導彈就配有專門的40V6高架桅杆,可以把火控雷達升高到20多米的高度,對50米超低空來襲巡航導彈的照射距離可以從30公里提高到50公里。

    不過,在地面上再怎麼架高,最多也就只能升高到幾十米的高度,對雷達超低空探測範圍的提升依然有限。所以後來的技術人員又想到幹嘛不把雷達搬到空中來對地面和空中探測呢?所以預警機便出現了,它的雷達不再受地面和地形的遮擋,對巡航導彈的探測預警距離終於可以做到上百公里。但是預警機的持續飛行時間有限,必須得動用多架交替工作才能實現不間斷的預警,這在使用成本上對很多國家來說是承擔不了的,所以實際上大部分的國家仍然是不具備對巡航導彈的遠距離預警能力的,最近這次沙特的油田被襲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做不到及時預警,即便是愛國者防空導彈就部署在油田邊也沒用。

    綜上所述,題主所謂的巡航導彈容易攔截實際上本身就是錯誤的,這只是對擁有完整防空體系的大國和強國才適用,小國實際上對這玩意兒毫無辦法。

  • 15 # 鷹鴿分析

    對於巡航導彈的攔截問題一直被誤解了,並不是所有的彈道導彈都難以攔截,也不是所有的巡航導彈都容易被攔截;反導是世界性防空難以,誰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反導攔截技術實戰運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彈道導彈攔截一直是大國間博弈的敏感區域,雖然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成功的運用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攔截了數量不少的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並對外宣稱攔截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實實際攔截成功率不到一半,這兩種全然不同的資料,很難得到證實,但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彈道導彈並不是那麼容易攔截的。

    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其在技術特性上與彈道導彈最大的區別在飛行彈道的不同,巡航導彈主要以超音速飛行突防,飛行高度達不到大氣層外,通常在百米以下飛行,例如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最低飛行高度可低至15-20米左右。

    另外,隨著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發現,出現了一種極為奇特的飛行方式,那就是高空超音速巡航,飛行速度最高可以達到3馬赫以上;相比傳統巡航導彈以超低空突防方式,超音速巡航導彈則是全新的以速度突防,這兩者與彈道導彈的突防方式完全不同。

    在現代戰爭中,巡航導彈攔截的成功戰例並不多,也不是很普及。造成這個誤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軍貿市場的技戰術資料宣傳有很大關係。在當前國際上出售的防空導彈系統,在技戰術宣傳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具備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

    上文提到了兩種巡航導彈突防模式,對於超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攔截最大技術難點在於先期發現目標,由於大多數巡航導彈採取在雷達盲區高度以下飛行的方式,很難第一時間發現目標,只要發現目標,基本上現役的所有防空武器包括高炮,甚至自動步槍都可以將這種飛行速度只有0.8馬赫左右的巡航導彈擊落。

    講完亞音速巡航導彈,再來看看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攔截難點,由於超音速巡航導彈飛行速度快,大大壓縮了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攔截彈的速度必須要快於目標彈,否則就追不上,更別說實現攔截了。

    因此,世間並沒有什麼終極武器,所有的空中目標都有難以攔截的特性,不是想象中或者看幾組資料就認為可以實現百分之百的攔截。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極限,運氣和技術對於戰爭來說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 16 # 赤焰噠噠噠

    導彈是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而二戰後世界幾乎所有的戰爭都和美國,俄羅斯(前蘇聯)有關。這兩個國家在1987年的時候,簽訂了一個名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導彈條約》。於是從那年之後,美蘇取消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停止中程彈道導彈研發,銷燬中程彈道導彈庫存,原本是冷戰對峙最主要武器的中程彈道導彈就此開始在國際舞臺上銷聲匿跡。二戰後主導戰爭的國家不再使用了,於是戰場上再難以見到中程彈道導彈。精確制導武器出現後,戰爭成本飆升,財大氣粗如美國也開始將武器價效比列為重要指標。巡航導彈就是這麼一種價效比極高的武器,普通巡航導彈的售價在50-200萬美元,射程達到2000公里,可以將上百公斤的彈頭準確的扔到敵人頭上。相比之下,中程彈道導彈雖然有著更遠的射程,更快的突防速度,但是成本也更高。所以近幾十年來,只要一看到有美國介入的戰爭,就可以看到“戰斧”巡航導彈滿天飛的景象。其實大部分人對巡航導彈有一個比較刻板的印象,認為亞音速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非常容易受到地面防空部隊或者是敵方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但其實這是需要完善的預警體系和防空力量支撐的,沒有完整的預警體系根本無法預測巡航導彈來襲的方向,更別提針對性部署防空力量了。如果說等到巡航導彈已經貼臉了,再靠有限的防空力量機動防空,用履帶車輪拉著跑的防空導彈肯定是跑不過用翅膀飛的巡航導彈的,只能是杯水車薪。利用戰鬥機來進行應對防空,速度是上來了,但是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應付敵方空軍戰鬥機的,用來負責攔截巡航導彈有點浪費!這就看出來一點了,普通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在擁有完整防空預警體系,可以實現大面積區域防空的國家面前。除非是進行飽和式攻擊,否則攔截問題並不是太大。但是對於沒有完備防空體系的國家來說,巡航導彈簡直是神器!雖然慢,雖然沒有機動性,但是就是可以鑽著對方防空網路的空子進去,把對方重要地面目標給錘個稀巴爛。之所以巡航導彈出鏡率這麼高,就是因為二戰後打的戰爭全部都是大國欺負小國。小國家沒有沒有完備的防空體系,價效比極高的巡航導彈成了打擊其縱深軍事目標的絕佳選擇!雖然人類嘴上說著文明,但其實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國際社會依然遵循著弱肉食的叢林法則。這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發動戰爭,一路消滅試圖忤逆自己的小國政權。而美國一發動戰爭,就少不了航母戰鬥群,少不了巡洋艦驅逐艦發射大量的巡航導彈,久而久之,就把巡航導彈玩成了一款明星武器。而彈道導彈之所以逐漸淡出視野,除了《中導條約》和自身效能限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火箭炮系統,讓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徹底丟了飯碗。近年來世界各大防禦展上,總能看到那麼幾款可怕的火箭炮,射程達到300公里以上,機動靈活,還成本低廉。而且叫著火炮的名字,竟然還有的裝著制導系統,原本玩火力覆蓋的火箭炮也走上了精確制導的路。於是有人跳出來質疑:就這效能,這精確度是火箭炮?這比近程戰術彈道導彈還要強了啊!不,它就是火箭炮,您說的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已經退休了,如今,是火箭炮的天下!

  • 17 # 龍行軍武

    巡航導彈容易攔截?那麼美國發射的巡航導彈打敘利亞有幾枚被攔截下?主要原因還是彈道導彈相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價格太貴。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都是在二戰的時候由納粹德國科學家發明的。在戰爭中,世界上第一型巡航導彈V-1導彈發射了15000枚,,世界上首款V-2彈道導彈才發射了3000枚,數量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之多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是拋物線狀的,這樣的好處是,在當時V-2導彈速度快,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攔截的。但相對來說V-2導彈需要飛出太空在返回,而太空中沒有氧氣,所以V-2導彈的燃料就必須攜帶液氧。再加上彈道導彈需要的隔熱材料也非常貴。而巡航導彈則無需如此,它的全程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單單隔熱材料和燃料費用就省了很大一筆。

    我們以現代的導彈做個對比,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一枚裸彈的單價約1.5億人民幣,也就是大約2500萬美元,這還不加上日常維護之類的。而一枚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才多錢呢?在2014年時,這個價格是159萬美元,也就是說一枚東風21D的價錢,可以製造大約16枚導彈。而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一次齊射百枚戰斧才不過1.6億美元。同樣的價格只能發射6個半枚東風21D導彈。很顯然,100枚戰斧和7枚東風21D導彈能夠攻擊的目標數目不同,效能也不同。

    至於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那是相對而言的,你看看敘利亞,美國打了多少枚戰斧,這個國家才攔截下幾枚?同樣的我們可以看看伊拉克,這個戰前雖然被封鎖,但防空網路基本完整,還不是在戰爭中迅速被電磁壓制,伊拉克人看著戰斧導彈滿天飛也沒有丁點兒辦法。而世界上還有大把大把的國家,軍事實力還不如伊拉克。

    巡航導彈容易攔截,說的是中美俄日英法等擁有完善防空網路的國家可以提前發現巡航導彈,然後攻擊。但現在的巡航導彈,普遍採用外形隱身,GPS導航,航路自規劃,巡航高度低.等多種 突防手段,使得巡航導彈越來越難以發現。

    總結來說,因為便宜,巡航導彈可以大把大把的發射,因為大把大把的發射,導致了被攔截的機率大大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讓老是踩自己痛點的好朋友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