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現代健康大講堂
-
2 # 黑夜中的一綹光
根據2013年10月發表的對澳大利亞14000名醫生和醫學生的問卷調查,醫生患抑鬱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四倍,在之前的一年當中,有十分之一的醫生和醫學生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從自殺率上看,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資料都顯示出醫生的自殺率高於正常人群,男醫生的自殺率比普通男性人群高40%,女醫生的自殺率則比普通女性人群高130%。和其他職業相比,醫生的自殺率也高,男醫生的自殺率比其他職業的男性高70%,女醫生的自殺率則比其他職業的女性高400%。
這個趨勢是從進入醫學院開始的,調查發現,在進入醫學院之時,醫學院新生和其他學校的新學相比,在抑鬱症和其他精神問題方面沒有區別,但等到畢業時,患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醫學院畢業生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學校的畢業生。
這些研究和調查的結果揭示了抑鬱症是醫生的職業病之一,而且始於醫學院。另外的研究發現,30歲以下的年輕醫生的精神問題很嚴重,他們之中6%有嚴重的精神問題,是普通人群的兩倍。造成這個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醫生工作時間過長,造成他們極度倦怠,不少醫生靠酒精來紓解,由於酒精的致抑鬱效應,進一步加重了醫生們的抑鬱症狀。
另外一個原因是長時間工作導致工作和家庭無法兼顧,尤其是女醫生,這種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使得醫生們更為倦怠,甚至產生離婚的念頭,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還有一個原因是工作場所,醫院這種工作環境在各種職業中即便不是最次的也是非常糟糕的,尤其在中國,各級醫院過分擁擠,醫生即使能夠正常上下班,也承擔著接近或者超過體力及精神承受能力的繁重的工作壓力,在此之上又加上了醫院暴力,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雖然醫院暴力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頻頻發生的醫院暴力的資訊對每一個醫生都是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
造成抑鬱症在醫生中多發的原因涉及到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很多醫生知道自己有抑鬱症症狀,但並不主動治療,在上面所說的澳大利亞的問卷調查中,超過半數的醫生認為因為抑鬱症而尋求治療對自己的職業是嚴重打擊,擔心影響到他們的前途、名聲和收入,或者認為因為抑鬱而尋求幫助是一種恥辱。於是他們會選擇自行解決,在發現自己有抑鬱症狀後,有些人靠鍛鍊來緩解,有些人自己給自己開抗抑鬱藥物,大多數人會保守秘密,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症狀這個事實。
在其他人眼中,醫生從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崇高職業,很少有人會想到醫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面臨家庭和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也和其他人一樣會生病,更沒有人想到在有些疾病上,醫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病,尤其是抑鬱症。由於上述原因,很多醫生患抑鬱症後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治療,導致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發生自殺的悲劇。
在這些表面現象下,醫生這個群體成為抑鬱症高發人群與醫生這個職業的不平衡性有很大的關係。醫生是一個很崇高和神聖的職業,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收入也不錯,導致很多人立志學醫,他們之中多數人並非真正喜歡這個職業,而是喜歡包裝這個職業的光環,等他們經過繁重的功課和沒日沒夜的工作之後,等他們看清光環之後的現實之後,他們之中的多數人會非常失望。
從醫生這個職業中享受樂趣者不是沒有,但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作為一門養家餬口的工作來做。很多醫生不喜歡這個職業,但下不了決心轉行,或者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從醫學院出來,做完住院醫,再幹幾年就人到中年了,醫生這個職業培訓期長,也非常專,導致轉行的餘地很少。醫學的神聖性也使得醫生們揹負著社會責任,不忍轉行,於是他們長年累月地幹著很難或者很少能夠從中得到樂趣的職業,偶爾透過度假來緩解,這對於他們的精神來說,是一種嚴重的摧殘。
就拿門診來說,醫生每天要看幾十個病人,大多數是小病,也有一些很嚴重的病人。牙醫天天看一嘴又一嘴的爛牙,越看越鬱悶。死亡對於醫生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很多時候也讓醫生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這些都會誘發他們的抑鬱症狀。尤其是那種無助的感覺會引起最嚴重的抑鬱症狀。
抑鬱症不僅僅是醫生要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社會要關懷和解決的問題,因為醫生出現抑鬱症狀的話,倒黴的不僅是醫生,還有病人。對美國三家兒童醫院的123名住院醫生的調查發現,其中20%患抑鬱症,他們所犯的醫療錯誤是沒有患抑鬱症的醫生的6.3倍。一位男醫生在行醫生涯中患抑鬱症的危險為13%,女醫生為20%,因此病人有很高的機會遇上一位患抑鬱症的醫生,遇上醫療過錯和事故的機會也不小。醫生患抑鬱症後,醫生是直接受害者,病人則是間接受害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解決抑鬱症在醫生中高發的問題不能僅僅靠醫生自己,首先要靠醫院和各級衛生部門,關心醫生的心理健康,減少醫生的工作時間和工作負擔,為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特別是醫院的安全。其次是每一位和醫生接觸的人,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都要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醫護人員,更不能有傷害醫護人員的言語和舉動。對於醫院暴力行為,全社會要形成一種同仇敵愾的氣勢、形成一種全民聲討的風氣。雖然不能徹底解決醫生患抑鬱症的問題,至少能夠使這個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
3 # 苗苗聊健康
謝邀!醫生是否也會得抑鬱症?這個問題說也簡單,就像問內科醫生是否會得感冒一樣,回答當然是可以的。然而這個想象藏起來被忽視了,醫生抑鬱情況的發生不僅會影響醫務人員的工作績效,更會成為威脅醫療安全的隱患。因此,醫生抑鬱的防治問題在世界各國都已引起研究者的關注。
國外早在20世紀70年代起就有很多學者對醫生的抑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國美有位學者經過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約30%的醫生在剛畢業的一年中有符合抑鬱障礙診斷標準的症狀,雖然這些症狀約在畢業8年後,情況會大為好轉,那時他們的事業發展已經相當穩定。
隨著他們事業的發展、年資提升而逐漸減弱,但其總體抑鬱程度任然高於普通人群,即使是精神科醫生也不例外。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女醫生與其他職業女性相比更容易患抑鬱障礙,同時她們抑鬱發生的頻率也高於異性同行。與男醫生相比,她們發病率是男醫生的1.5倍;重症抑鬱的發病率則是8倍。
與此同時,研究者發現女性醫生在畢業後第一年往往比男醫生明顯更顯抑鬱,她們中47%的抑鬱狀態超過正常範圍。有學者認為,女醫生在和男醫生承擔相同職業責任的同時,還需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因而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產生包括抑鬱在內的負面情緒。
有些專題研究結果表明,醫療行業中各種不同專業的醫生中抑鬱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醫生中也有不少人因抑鬱而產生自殺的念頭和有自殺行為。
國內相關的研究較少,現有研究的細緻程度與國外相比也有差距。有一項對臨床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發現,臨床醫生髮生抑鬱的程度與普通人群發生抑鬱的程度基本相仿,但是由於樣本的取樣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國醫護人員心態的整體情況。
-
4 # shelly藍夢
抑鬱症不在於什麼職業。如果醫生見多了生離死別,而自己不能及時調節,將事情泛化至自我情緒和生活,就會陷入抑鬱當中。
-
5 # 悅伴心理
醫生也是人,也會患病。
抑鬱症的成因跟很多因素有關,如性格,人格特質,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
並且抑鬱症不是一開始就是抑鬱症,往往開始的時候是抑鬱情緒,一般不嚴重的話,透過人體的自愈能力便會好轉。嚴重,且不加調節的話,才會轉為嚴重的抑鬱情緒,自己調整不了,又不借助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會演變為輕度抑鬱症。輕度抑鬱症也可以考慮不服藥,但是一定要引起重視。接受心理治療。避免再次惡化,轉為中重度抑鬱症。
望一切轉好。
一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碩士的建議
-
6 # 若晴愛記錄
醫生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和普通人一樣的機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目前為止還沒有查明原因,致病因素有很多種,例如基因遺傳因素,生活成長經歷,社會環境生活壓力,不良刺激存在打擊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抑鬱 -
7 # 積極心理學繪畫療愈
醫生是患抑鬱症的高發人群。
醫生因為每天面對生死、疼痛等負面心理刺激,大腦中的快樂激素分泌就少,緊張激素分泌較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比較高。
但是,醫生因為自身學醫,對疾病的瞭解可以比常人更早發現、早治療,並且醫療資源更多,使治療的有效性增加,減少了誤診誤治、漏診漏治的機率。加上對治療等了解和信心,同時預防做得也更好一些。
這樣,醫生換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等機率又被拉平了。高危發病人群現實中的發病率跟老百姓總體上差別被縮小了。
-
8 #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你說的是所有科室的醫生,還是心理科或者精神科?
確切的回答:是的。不論哪一科,都是。
如果不明白,那我換個問法:心血管科醫生會患心臟病嗎?
腫瘤科的醫生會患上腫瘤嗎?呼吸道科的醫生會患上感冒嗎?
嗯嗯,在自己的領域內,肯定會比一般人警惕性高一點,好一點,但是不絕對。當然,發病了,也能更快的得到幫助。
別說醫生會得抑鬱症,心理諮詢師也會,需要朋輩督導或者導師督導,就是這樣。
覺得醫生不會患抑鬱,就跟覺得電工家裡電線不會老化一樣。其實,大家都是人,肉體凡胎,不是神仙。
-
9 # 慕三子
抑鬱症是不分種族不分人群的,任何人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醫生也是普通人也要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也要處理日常的人際關係,再加上工作環境的特殊,每天面對病痛折磨的病人焦躁的病人家屬、壓抑的氣氛。如果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患上抑鬱的機率反而會大大增加。
醫生是一種特殊行業工作者,在人們的意識中醫生是勇敢的、堅強的甚至是百毒不侵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我以往接觸的抑鬱患者中就有好多醫生、護士,從ta們抑鬱的的誘因分析,多出自一種自責心理,對病魔的無奈對救治病人的愧疚,這種心理的情緒產生了糾結,慢慢形成抑鬱症。醫生可以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專業去救治病人,但不是所有的醫生都能救治自己的心理病疾。
作為醫生如何避免抑鬱症的發生呢?
一、盡職盡責,無需過分苛責自己
“醫者父母心”這是為醫者最起碼的操守,“父母心”也體現了醫者對患者的一種責任,也正是這份責任讓很多醫生壓力在身。當看到病痛折磨的病人,當看到一雙雙求生的眼神,當自己無能為力時,責己之情油然而生。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正視自己的能力,正視醫療藥物的治療範圍,盡最大能力挽救患者,醫生就是醫生對有些病症我們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做到內心無憾,過分的苛責自己百無一用。
二、調整心態,增強心理抗打擊能力
生離死別是醫生經常看到的場景,壓抑的氣氛痛苦的表情,這種場景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反應,且這種低落的情緒有時會持續數週,如不合理調整抑鬱可能借機生成。調整好心態,加強心理抗打擊能力是每個醫生要具備的基本功,醫生由於工作的特殊生離死別場景司空見慣,要慢慢學的“冷酷”一點直至習以為常,醫生可以救治病痛但不可能左右生命。
三、定期休假,調整自己的心情
醫生是個高壓力職業。工作環境直接影響著人的心情。勞逸結合適時的休假調整心情,把心寄予山水之間,暫時忘卻壓抑的環境,患者痛苦的表情。清除心底不良情緒,從容的轉折到下一新的起點,滿懷信心與喜悅投入到工作中。
醫生也會患抑鬱症,抑鬱症這種精神心理的疾病可以說充斥於各類人群中,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醫生患抑鬱症的機率更高一些,他們有時承受著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再此呼籲大家善待醫生、善待醫護工作者,讓抑鬱症消失無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道簡單的邏輯推理題:是人就有可能得抑鬱症,醫生是人,所以醫生也會得抑鬱症。
醫生更接受來自病人的負性情緒,所以他會比普通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嗎? 首先, 醫生本來就是一份高壓工作,醫生在工作環境中,會受到其他許多負性情緒的影響,比如科研與升職壓力、長時間的工作、醫療系統的官僚性、大量的無意義案頭工作、需要從病人身上獲取盈利等等,這些任務或者指標,都會讓醫生身心疲憊,從而引發抑鬱。
但是合格的醫生都經過多年專業訓練具備了專業素養的醫生,因為其擁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設定,以及自己身邊可以獲得的相關專業資源,都有助於避免自己遭受抑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