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書房記

    伍子胥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原本是楚國人,家族世代為楚國的高官。伍子胥因受小人陷害,他的父親與兄長被楚平王所殺。之後,伍子胥逃亡到鄭國,後又投靠於吳。見吳國公子光素有大志,便獻計助他奪得王位,即吳王闔閭。 可以說,伍子胥文能經國,武能治軍,七次推薦孫武,並發展農耕,興修水利,並開挖了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

    伍子胥這樣做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吳國提出採取“疲楚誤楚”的戰略方針,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使吳國以少勝多,打敗強楚並攻入郢都。攻入楚國國都以後,伍子胥為解心頭之恨,請求吳王准許他掘楚平王之墓並鞭屍。得到吳王應允後,伍子胥“手持九節銅鞭,肉爛骨折”,猶不解恨,並罵道“汝生時枉有目珠,聽信讒言,不辨忠良,殺吾父兄,豈不冤哉!”又割下平王的頭,連同屍骨棄於荒野。

    按理說,伍子胥報殺父兄之仇倒也情有可原。可他又讓吳兵拆楚宗室廟,妻宮室女,寢大夫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孫武(孫武,是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極力勸阻吳王,但在伍子胥的蠱惑下,吳王根本聽不進去。

    為洩一己私憤,伍子胥不僅讓吳楚兩國生靈塗炭,無辜百姓遭殃,也讓吳國多年戰爭準備所取得的成果喪失殆盡。對此,有人評價道:“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吳攻楚有私因。可憐祖國好兒女,半作伍家償命身。”

    伍子胥的一生,以悲劇始,至悲劇終;公報私仇,殘忍無度,有遠見無卓識。最終來看,是因為他狹隘的心胸與見識的缺陷,導致了他人生的悲劇。

  • 2 # 知常容

    普及一個知識,咱們端午節全國流行是紀念屈原跳汨羅江。然後賽龍舟,扔粽子,讓龍吃飽了,就不用不會吃屈原了。

    傳說年糕就是伍員發明的。伍員就是伍子胥,所以你很快能夠記住他。他和孫武也就是孫子兵法的作者一起把越國給滅了。

    一個和兵聖一起工作的人,你覺得會是怎麼樣的人?

  • 3 # 小施讀諸史之華夏春秋

    忠孝雙全,而且政治和軍事才能出眾,在當時應該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們吃的年糕就是伍子胥發明的,他的父親和兄長被楚平王殺害,楚平王對於伍子胥來說無論是公與私伍子胥都不會放過他,他鞭屍雪恥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更是為楚國百姓討回公道,這種你只可以說他性格上有點殘忍但是他的父兄是因為忠君愛國才被昏庸的楚平王殺害對於伍子胥來說更像是在為天下被昏君殺害的忠臣鳴不平,沒有伍子胥夫差也不可能為父雪恥,滅掉越國,使得夫差成為天下霸主,無論是在用兵還是治國方面伍子胥都是一流的人才,夫差寵信伯嚭不聽伍子胥的諫言放勾踐回越國使得勾踐臥薪嚐膽復國雪恥,伍子胥臨死前讓吳國百姓在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放在吳國城樓上他要看著吳國是怎樣被越國所滅。他性格直爽性情耿直才會得罪伯嚭被伯嚭進饞給夫差使得夫差不再信任與他,千古名臣

  • 4 # 秋風好1

    伍子胥乃忠臣後代,父兄被楚平王所殺,楚王為斬草除根,對伍子胥趕陰殺絕,伍子胥過紹關一夜白髮了頭,他為借兵伐楚,報父兄之仇。扶立吳王,一舉踏平楚國皇宮,鞭屍楚王三百,難平他心中之恨,命兵士睡皇宮,真乃蓋世大丈夫之舉也。

  • 5 # 潮漲潮落哦

    首先伍子胥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男人!但是最終卻不能全身而退!他實現了自己的誓言!成功地為家人自己復仇!有仇不報非君子!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就在他出了胸中惡氣!躊躇滿志之時!沒有及時地隱退,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災難似的後果!故在他扶劍自刎時的悲痛話語!“請將我的雙眼挖出,掛在姑蘇城門上,讓我看到越國的敵人功入城中,”……所以後來吳國公子光,被逼無奈!以袖蒙面,投江自盡!再後來歷史名將伍子胥和趙雲被請出了名將廟宇!伍子胥掘墓鞭屍!趙子龍逼主母投井!

  • 6 # 知音號13886140237

    有治國之能,卻無識人之明,且吃一塹並未漲一智。從楚國遇禍而逃就應該知道自古以來君王喜怒無常,所謂直臣有時只是愚忠而已。真正直臣做的最好的是魏徵,跟隨太子李建成的時候從未直言犯上,而跟李世民卻可以。為什麼?那是他明白自己的上頭是什麼人。而伍子胥卻不知變通。不識君王也就罷了,更不識佞臣,則不明太甚。

    拋磚引玉,敬請關注!

  • 7 # 漢下白登道

    說起端午

    也許你會想到即將到來的三天假期

    想到吃粽子

    想到愛國大詩人屈原

    甚至還會想到小馬甲的貓

    但你多半不會想到這位古人

    他比屈原早出生兩百多年

    他綽號有點兇,人稱“復仇之神”,名字叫

    伍子胥

    伍子胥幾乎一輩子沒笑過

    為了舊仇人而活

    也因新仇人而死

    死後還希望用挖出來的雙眼看著新仇人被滅

    ......

    下面,漢下就來和大家聊聊

    這位和端午有關係的伍子胥

    死後還希望用挖出來的雙眼看著新仇人被滅

    ......

    伍子胥原本是楚國人,一個官二代

    老爸伍奢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老師

    這個楚平王沒有一點當君主當父親的模樣

    居然看上了兒子的老婆

    想把兒媳婦佔為己有

    於是就和姦臣合謀逼走了太子建

    然後拱了兒媳婦

    一般來說,故事到這就應該完了

    但變態的楚平王還想除掉

    和太子建有關的“閒雜人等”

    so,伍奢的一家子就遭殃了

    伍奢有倆兒子

    大兒子伍尚,二兒子伍子胥

    大哥要做個孝子,跟著老爸去赴死了

    然後給二弟留了話:

    一定要活下去

    一定要為父為兄報仇

    就這樣,復仇之火在伍子胥心中熊熊燃起

    他要為日後手刃仇人而艱難活下去

    楚國對伍子胥進行全國通緝

    他沒辦法,只能出逃國外

    他先去宋國找到了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

    和太子建一起逃到了吳國

    從一個街頭乞丐混到了吳國公子光的門客

    伍子胥和公子光有約:

    我助你登上王位

    你助我報殺父殺兄之仇

    後來

    在伍子胥的幫助下

    公子光順利地成了吳王闔閭

    伍子胥幫助吳王攻打楚國

    只可惜這時楚平王已死

    但伍子胥為了報當年的殺父殺兄之仇

    專門掘楚王墓,鞭屍三百來解氣

    一般來說,故事到這也應該完了

    但並沒有,伍子胥就是一個悲劇人物

    吳王闔閭之子夫差繼位後

    聽信讒言,要把伍子胥賜死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親伍奢、大哥伍尚被君逼死

    伍子胥也逃不過這個命運

    伍子胥臨死前憤恨不已地說:

    我死後一定將我的眼睛放在城東門

    我要看到越國兵是怎麼打進城的

    這下更激怒了夫差

    夫差派人把伍子胥的屍首投入江中

    而這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端午節

    後來,正如伍子胥期待的那樣

    臥薪嚐膽的勾踐帶著三千越甲把吳國給滅了

    城東門的那雙眼睛,應該也可以瞑目了

    雖然吳國被滅了

    但當年伍子胥在吳國當官時

    修建姑蘇城讓百姓受益

    讓百姓對他萬分感激

    百姓每年都要在五月初五端午節祭拜他

    還專門為他興建了一座胥王廟

    百姓也在端午節

    “於江溯濤迎濤神”賽龍舟

    祭祀伍子胥的英靈

    直到現在,說起端午

    蘇州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伍子胥

    只不過後來

    端午節演變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你知道為什麼嗎

    伍子胥與屈原同為楚國人

    都在五月五日離開人間

    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

    屈原在可以偷生的情況下

    毅然選擇了殉國

    伍子胥在難以活命的情況下

    千辛萬苦地逃亡,最終成功復仇

    古代封建統治者需要的是逆來順受

    需要的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不是反抗和復仇

    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

    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所以屈原被更多人記住了

    伍子胥漸漸被淡忘了

  • 8 # 有態度的女王展顏

    伍子胥,成也識人,敗也識人。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比屈原早死兩百多年,所以江浙一帶有一種說法,就是端午節這一天,當地人最早祭祀的是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的民間基礎比屈原薄弱一些,屈原作為偉大詩人,他開創了楚辭的新詩體,使之成為中國詩歌的重要源頭。而伍子胥揹著叛國之名,完成個人復仇大業,比起屈原憂國憂民的心胸來說,畢竟境界小了些。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聽信小人費無極的讒言,伍子胥其父伍奢、其兄伍尚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公子光篡得王位,成為其得力謀臣。後來吳王攻下楚國都城,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終報殺父之仇。但後來伍子胥識人不清,幫助夫差即位,夫差即位後卻聽信讒言,賜伍子胥自刎。

    在幫助吳王伐楚的時候,伍子胥深具慧眼,發掘了專諸,專諸的勇猛和忍耐,幫助公子光完成了刺殺吳王的任務,成功奪取王位。

    公子光即位後,伍子胥明白,要想打敗楚國,成就自己的復仇大業,吳國軍隊必須要有得力的將才,於是他發掘了孫武。

    當時孫武的《孫子兵法》已經寫了十三篇,卻依舊無人過問,備受冷落。是伍子胥慧眼識才,他在吳王面前極力褒揚孫武,希望吳王重用孫武。但吳王對寂寞無名的孫武根本不感興趣。伍子胥相信自己的眼光,認定孫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契而不捨的七次在吳王面前舉薦孫武,終於感動吳王,看了孫武的十三篇兵法後,吳王十分滿意,經過一番考驗,任命孫武為大將,帶領吳隊伐楚,並最終佔領楚國國都。

    然而,後來伍子胥也死在了自己所謂的“識人”之手。他對伯嚭的識人不明,釀成了殺身之禍。

    伯嚭也是楚國人,和伍子胥一樣,也被楚國的小人費無極害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之際,投奔伍子胥。讓伍子胥湧起了同病相憐之感,於是在吳王面前力薦伯嚭。

    結果當上太宰的伯嚭與勾踐勾結,陷害伍子胥。

    本來吳王闔閭不同意伍子胥立夫差為太子的請求,他說:“這小人愚蠢且不仁,恐怕不能擔當國家大任。”俗話說“知子莫若父”,闔閭對夫差的弱點了如指掌,話也說得相當不客氣。

    伍子胥卻又一次發揚七薦孫武的精神,苦口婆心地給闔閭做工作,說了夫差不少優點,終於打動闔閭。在伍子胥的力薦下,夫差當上了太子,遂心所願,得到了王位。

    伍子胥後來被小人伯嚭陷害,被夫差賜死,拿劍自刎的那一刻,怕是腸子都悔青了吧。

    伍子胥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關鍵時刻選了一個屠殺自己的劊子手。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婚姻與個人成長,我手寫我心,感謝與你相遇。

  • 9 # 讀史坊

    用單純的好與壞形容伍子胥有點困難,因為這個人比較複雜。

    首先,伍子胥是一個敢恨的人。他是楚國大臣伍奢的兒子,伍奢的楚平王的太子建的老師,太子建被奸臣費無忌陷害,伍奢也受到牽連,伍奢的大兒子,伍子胥的哥哥伍尚也受到牽連。伍子胥逃了出來,他發誓為父報仇。在吳國,伍子胥幫助吳王闔廬奪得王位,吳王闔廬出兵楚國,幫他報仇。這時候的楚國,楚平王已經死了,楚昭王逃跑了,伍子胥氣憤不過,挖開楚平王的墳,來個掘墓鞭屍。

    後來,吳王闔廬死了,他的兒子夫差即為。闔廬臨死前交代伍子胥輔佐夫差,但夫差根本不買伍子胥的帳。吳國和越國打仗,越王勾踐被打敗,伍子胥建議趁機滅了越國,不然以後終會成為禍患,但夫差不但不聽,反而信伯囍的話,懷疑伍子胥背叛吳國。伍子胥被迫自殺。臨死前,他留下遺言,要家人把他的雙眼挖出來掛在城牆上,他死了也要看著他的預言成功的那一天。

    越王勾踐經過臥薪嚐膽,又用西施做美人計,終於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被迫自殺。臨死前,他覺得沒臉見伍子胥,就先蒙上雙眼才自殺。

    其次,伍子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價。他是楚國人,為了保持,他不惜投靠吳國,成為吳國的精英,幫助吳國滅了楚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就像一個大舞臺,各個諸侯國就像現在的一個個大的村莊或者省份,但像伍子胥這樣,利用別國軍隊為自己報私仇的,還是不為人們提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大佬們,刺激性咳嗽有啥好辦法沒有,倆月了,還是沒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