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唐空

    中醫診斷學主要包括診法、診病、辨證和病案四大部分。

    一、診法,是對病人進行檢查,收集與病人健康有關資料的方法。四診包括望、聞、問、切四種診法。

    根據中醫學理論,人體是個有機整體。區域性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部病變能夠反映於外。這就是說,外部的疾病表現可以反映內在疾病的本質。所以,中醫在診斷疾病時,往往透過病人的自我感覺和醫生觀察到的病人的一些外在表現來推斷病人內部的病理變化。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以表知裡……以診則不失矣”,認為外在變化可以反映體內病變。《靈樞·外揣篇》則提得更為明確:“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臟波盪。若是則內外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應形。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認為體表的變化會正確地反映出內在的病變。這種“以表知裡”的診法理論,至今仍在臨床上發揮巨大作用。

    二、診病,亦稱辨病,即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病名診斷。疾病的病名,是對該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規律所作出的概括與抽象。對疾病作出病名診斷,是臨床內、外、婦、兒等各科應學習的主要內容。

    三、辨證,辨證是中醫學的精華,為了弄清辨證的含義,首先要掌握症、證、病、辨證等概念。

    四、病案,又稱病歷,古稱診籍,是臨床有關診療等情況的書面記錄。病案是臨床醫療、科研、教學的重要資料。病案書寫是臨床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將患者的詳細病情、病史、診斷和治療等情況,都如實地記錄下來。

  • 2 # 使用者20144797478

    中醫診斷學,最基礎的應是四診八鋼,四診即望聞問切,望診包括望神色和望肌膚,望整體和望區域性。聞診有聞聲音和聞氣味兩項,問診咱中醫有十問歌,切診即切脈和肌膚。

    八鋼屬於辯證,包括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以上是中醫基礎診斷。 再向外拓展,就是臟腑,經絡,以及張仲景老先生的六經辯證,吳菊通的衛氣營血,還有三焦,氣血精津液等。

  • 3 # 端木樂樂

    四診:望、聞、問、切診;

    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辨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

    診斷:常見疾病診斷及證侯診斷;症狀鑑別;病案書寫

  • 4 # 上海41906254

    中醫基礎診斷分四步,即:望、聞、問、切;望,從外觀上(面部和舌頭)觀察問題,聞,從口氣中判斷問題,問,詢問患者一些與產生疾病的有關問題,切,號脈(診脈),從脈相上分折判斷問題。透過上述四個方面綜合分析判斷,最終給出患者治療方案。

  • 5 # 101個王老師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髒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  髒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係。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佈、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病因、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型別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復發等。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鍊、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治療原則主要討論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容。

  • 6 # 天和3585823766

    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平衡機制,辯證施治:四診八綱,望聞問切,表裡寒熱,陰陽虛實;辨症求因,審因論治,立法組方,對症用藥,精神撫慰,亢者則害,承之以制,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身心俱健,天倫喜樂!

  • 7 # 雜家歸真

    中醫病因主要包括:

    外因:六淫、癘氣

    內因:七情

    其他因素:飲食、勞逸、痰飲瘀血、外傷、寄生蟲、藥邪、醫過等。

    中醫診斷方法主要有兩個,一種方法是直接推求病因,一種方法是間接辨證求因。

    1、直接推求病因:詢問疾病的經過及其有關的情況來直接推求病因。

    比如:夏天有一名患者,因為夜晚睡覺的時候吹了空調,而出現發燒、咽喉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等症狀。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病人發病的經過推測他吹空調,感受了風熱之邪。這就是直接推求病因的方法。

    2、間接辨證求因:透過觀察病證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推求病因。這種方法就是間接辨證求因的方法。

    比如:冬天有一名患者,因為受涼,同樣也出現了發熱、咽喉疼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等症狀,我們不能因為冬天天氣冷,而判斷他感受了風寒之邪,而是應該根據其臨床表現來綜合、分析判斷,雖然它是在冬天患病,但仍然感受的是風熱之邪。這就是間接判斷,我們稱為辨證求因。辨證求因,常常是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 8 # 泌尿男科於文曉醫生

    第一章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第一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第一節 氣一元論第二節 陰陽學說第三節 五行學說第四節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第三章 髒象第一節 五臟一、心(附:心包絡)二、肺三、脾四、肝五、腎(附:命門)第二節 六腑一、膽二、胃三、小腸四、大腸五、膀胱六、三焦第三節 奇恆之府一、腦二、髓三、女子胞(附:精室)第四節 形體官竅一、形體二、官竅三、五臟外華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一、髒與髒之間的關係二、腑與腑之間的關係三、髒與腑的關係第六節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一、神志活動二、血液循行與五臟調節三、呼吸運動與五臟調節四、消化吸收與五臟調節五、水液代謝與五臟調節六、生長生殖與五臟調節第四章 精、氣、血、津液第一節 精第二節 氣第三節 血第四節 津液第五節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第五章 經絡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一、經絡的概念二、經絡系統(一)經脈系統(二)絡脈系統第二節 十二經脈一、十二經脈的名稱二、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三、十二經脈的分佈和表裡關係四、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五、十二經脈的循行(一)手太陰肺經(二)手陽明大腸經(三)足陽明胃經(四)足太陰脾經(五)手少陰心經(六)手太陽小腸經(七)足太陽膀胱經(八)足少陰腎經(九)手厥陰心包經(十)手少陽三焦經(十一)足少陽膽經(十二)足厥陰肝經[附]十二經循行歌第三節 奇經八脈一、奇經八脈的概念和生理特點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一)督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二)任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三)衝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四)帶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五)陰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六)陽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七)陰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八)陽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第四節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一、經別二、絡脈三、經筋四、皮部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第六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第六章 體質第一節 體質的基本概念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第七章 病因第一節 外感病因一、六淫二、癘氣第二節 內傷病因一、七情二、飲食失宜三、勞逸第三節 病理性因素一、痰飲二、瘀血三、結石第四節 其他病因一、外傷二、寄生蟲三、胎傳第八章 病機第一節 發病機理第二節 基本病機一、邪正盛衰二、陰陽失調三、氣血失調四、津液失常第三節 內生五氣病機一、風氣內動二、寒從中生三、溼濁內生四、津傷化燥五、火熱內生第四節 臟腑病機一、五臟病機二、六腑病機三、奇恆之府病機第五節 經絡病機一、十二經脈病機二、奇經八脈病機第六節 疾病的傳變一、疾病傳變的概念二、病位傳變三、病性轉化四.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七節 疾病的轉歸第九章 養生與防治第一節 養生第二節 預防第三節 治則[附]五運六氣第一節 運氣學說的基本內容一、運氣的概念二、干支甲子三、五運四、六氣五、運氣相合第二節 標本中氣第三節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 9 # 陶田福

    中醫診病是不用醫療器械和儀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望、問、聞、切。

    望就是看。病人來看病,醫生首先就是看病人的體態,眼睛,氣色,舌苔等,做到心中有數。

    問就是問病人的生活習慣,嗜好,起居,以便從中尋找病人致病的原因。

    聞就是聽病人的自述,包括語音的高低強弱和呼吸的頻率是否均勻。

    切就是診脈。透過脈博的跳動,感覺脈博的強、弱、細、柔、順、滑等,再綜合以上望、問、聞所獲得的資訊,確定病人所患何病。

    然後根據具體病情,運用辨證方法,對病人進行辨證施治,以達到治癒病患者之目的。

  • 10 # 中醫博士臧運華

    診斷是為辯證和辨病服務的,統統服務於疾病的確定,類似於西醫的高階裝置。手段無非是四診、八綱等等,這其中又包含多種手法,古人將這些專案總結絕了,現將常見診斷留在這供大家參考。

    四診法,也叫診法,是診察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望診,是對患者全身或區域性進行有目的觀察以瞭解病情,測知臟腑病變。聞診,是透過聽聲音、嗅氣味以辨別患者內在的病情,問診,是透過對患者或陪診者的詢問以瞭解病情及有關情況。切診,是診察患者的脈候和身體其他部位,以測知體內、體外一切變化的情況。根據以上四診合參的原則,不能以一診代四診,同時症狀、體徵與病史的收集,一定要審察準確,不能草率從事。

    八綱辨證,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張景嶽稱為“陰陽”、“六變”。四診所得的一切資料,須用八綱加以歸納分析:寒熱是分別疾病的屬性;表裡是分辨疾病病位與病勢的淺深;虛實是分別邪正的盛衰;而陰陽則是區分疾病類別的總綱。它從總的方面,亦即最根本的方面分別疾病屬陰屬陽,為治療指明總的方向。

    其他辨證:包括病因、氣血津液、臟腑、經絡、六經、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各種辨證既各有其特點和適應範圍,又有相互聯絡,並且都是在八綱辨證的基礎上加以深化。

    診斷與病案:診斷分常見疾病診斷和徵候診斷兩個方面。疾病診斷簡稱診病。就是對患者所患疾病以高度概括,並給以恰當的病名。徵候診斷即辨證,是對所患疾病某一階段中證候的判斷。

  • 11 # 中國式養生

    歷代醫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中醫完整的診病體系,即四診(望、聞、問、切)、辨證與辨病。中醫診斷學所具有的獨特診斷方法與對人體生命活動狀態的認識,從古至今,一直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並對國外醫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望:觀察患者的神色形態,即一個人的基本狀態;

    聞:分別為聽患者的聲音和嗅氣味;

    問:就是醫生主導提問,透過患者的回答瞭解病情;

    切:不僅僅只是切脈,也包括切腹之類的諸多觸診;

    透過四診,再辯證,基本就把身體的情況搞清楚了。

    隨著中醫的發展,中醫的診查手法不斷有新的變化,比如四診的完善,診病思維的刪減與補充,近現代亦有人結合理化檢查提出“理化是四針的延伸”之口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去健身房,怎樣才可以自如地舉鐵,硬拉,負重深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