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釣者小軍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2方面去考慮,目標魚和季節性。下面就個人看法簡單說說。

    一:目標魚對應水域。

    首先我們來說目標魚,常規做釣鯽鯉青草鯿鰱鱅。

    鯽魚是我們釣魚最經常做釣的目標魚。根據水域不同,做釣餌料的清淡也不同,越是肥水餌料越要清淡,有的時候肥水塘,大鯽魚用蚯蚓紅蟲都不開口,反之用餌料缺很開口!

    鯉魚無論什麼時候做釣我都會選擇螺鯉2#➕918本味,鯉魚除非肥水塘,其他則不用腥味的。

    青草鯿,我基本上都是用本味,素餌為主,有時候都用青菜葉和新鮮嫩玉米做釣。

    鰱鱅釣的比較少,個人認為,鰱魚喜酸,鱅魚喜臭。

    二:季節性變化

    春季做釣多數以鯽魚鯉魚為目標魚,這個時候做釣,因為溫度不是特別高,以腥香味為主。

    夏秋季節,所有魚種都可以做釣,這個時侯基本上都有的餌料本味為主,越貼近自然味越好。

    冬季做釣,初冬選用腥香,深冬則選擇濃腥,記住一點,溫度越低,餌料越腥,溫度越高,則反之。

  • 2 # 野釣終結者

    第一,我們不管是野釣還是庫釣,我們首先要看我們想釣的目標魚是什麼,比如我們的目標魚是鯽魚,我們就要選擇腥味多一點的餌料,如果有新手的朋友,聯絡可以先從老三樣下手,野戰藍鯽➕九一八➕速攻二號,拉絲粉就看水的情況了,這個餌料開春和秋季用起來效果不錯,但是夏季就不要用了,因為夏季小魚會鬧到你懷疑人生。

    第二,我們河北承德這裡的魚,鯽魚喜歡腥香,鯉魚喜歡吃玉米,鰱鱅喜歡酸臭,選擇餌料的時候要根據季節來選擇,春天溫度偏低,我們要選擇餌料味道重一點的,根據魚的種類來做選擇,夏季我們要味道清一點,因為很多小魚來鬧窩不如我們等正口果斷中魚。秋天和春天是類似的,但是要根據當地氣溫和水溫來衡量,冬季肯定我們只有鯽魚了,我們直接會用紅蟲肉夾饃了,商品餌料➕紅蟲。效果是最好的。

    第三,我們釣魚的時候,如果想釣到魚,最直接的方法是去釣場看一看其他朋友的魚獲,看誰魚獲多,我們問問或者看看他的餌料,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了,因為他的經驗那可是活生生的釣出來的,省了多少時間,我們不然還要一次次嘗試,還得考慮餌料味道什麼的。

    總結一下,樓主您說的越味道重越好,多數是冬季氣溫低,但是冬季還是用蟲吧,還不用一直換餌,很方便,我們一定要靈活的根據季節,水溫,氣溫,還有我們的釣魚地點靈活的考慮餌料的味道,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的魚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再回答中大家一起學習進步,謝謝大家,希望大家每次都爆護,謝謝!

  • 3 # 鄉村民哥

    第1目標魚。對於釣魚人來說一般都是對著鯽魚,鯉魚,草魚,鰱鱅去的。其實這幾種魚類對餌料的味形都是不一樣的。鯽魚喜醒,鯉魚喜淡(原味玉米),草魚喜素,鰱鱅酸臭。

    第2季節的變化對魚的影響。在野河裡一般都是釣鯽魚和鯉魚為主。就用這兩種魚說一下。春季氣溫還不是很高,魚的活性還很低,這時的餌料己酲味為主。夏季由於氣溫高魚的活性己達到最高值,這個吋候小雜魚特別活躍,再用醒餌容易招來小魚鬧窩。所以用清淡的餌料<比如九一八原味版>。秋季就不多說了和春季一樣。到了冬天氣溫特低,魚的活性下降,甚至不開口,這時就用醒味加活餌來釣。

  • 4 # 極品小新哥

    你好 這個不是絕對的,要看你下釣的是什麼水域,魚情怎樣,還有目標是釣什麼魚。下面簡要分享一下我釣魚的幾個經驗吧;

    一,野釣的話看魚情,魚情好泡酒米打窩,蚯蚓紅蟲做釣就ok,什麼魚都能釣。若要釣商品餌,也不需要那麼多講究,用“”野戰藍鯽”或 “”統暴鯽” 其實就很好用了!

    二,塘釣的話,一般水質都偏肥不清澈,選餌料就要稍微講究些,肥水調餌選顏色淺淡腥香型餌料,調出餌料霧化效果要好!根據魚情調漂!我一般是用拉餌下釣。

    三,專業釣場,調餌料那就有技術含量了。像這種釣場,老闆以贏利為目的,有的可能會做些手腳!再加上塘裡有老闆從釣魚人回收放下去的滑口魚,另外不同釣魚人用不同配方,又加了各種小藥,老闆放魚少的話魚獲一般都不佳!這你下釣前就要先打探,找釣友瞭解下情況了再出配方開釣,不然錢花了釣不上魚就不划算了!

  • 5 # 日常餘味

    配製魚餌,需使用新增劑,以增加魚餌的氣味。如甜味、香味、酸味、臭味,這是由不同魚的不同食性特徵所決定的。如:鯽魚喜香味,鯉魚喜甜味,鰱、鱅魚喜酸味,甲魚喜腐臭味。但是,加各種氣味也得有個“量”,有個“度”,並非其味越重越好,越濃越好。其氣味的濃淡往往與季節、氣溫有很大關係,絕不是越甜越好,越香越好。到底如何掌握“度”、“量”,要在釣魚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調整,絕對沒有固定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模式。

  • 6 # 定格丶回憶

    一般來說,物件魚是哪種,餌料配置就著重哪種。至於味道不是越濃越好,太濃烈了容易引起魚的警惕性,反而起了反作用

  • 7 # 山東海廟強子

    釣魚人釣魚講究濃引淡釣,餌料是釣魚人垂釣引誘魚兒上鉤的食物,主要作用是聚魚,留魚,不同味型的餌料對應著不同種類的魚種。各季節使用餌料的味型也不同,並不是所有餌料越濃越好。

    初春季節,氣溫慢慢回升,正是釣鯽魚的黃金季節,魚兒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急需補充體力,味型以腥香味餌料為主。活餌最佳,活動的餌料更能刺激魚兒開口,此時無小魚鬧鉤,味型可偏濃。

    隨著氣溫的再升高,小雜魚開始鬧鉤,味型偏濃的餌料雖然可以很快的聚魚,其中包括小雜魚,中途餌料都被小雜魚搶光,餌料很難到達水底,大型魚類很難留在窩裡,此時應以穀物類餌料或白餌為主,味型變淡,可有效避免小雜魚,專攻底層大型魚類。

    垂釣其實是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季節的摸索中積累經驗,南北方的差異,使用餌料的味型以及狀態也不同。想要釣獲大魚不光是餌料的變化,釣位的選擇,線組的搭配,提竿的時機同樣重要。

  • 8 # 野釣泉城飛鷹

    個人感覺氣味 顏色都重要 酸味道鬧鰱鱅 白條 翹嘴 感覺野釣腥味好點 適合水域大快速聚魚 當然也會鬧小魚

    小藥的味道比較衝點 我幾乎是不用的

    味道香甜餌是黃色 腥香味的是紅色 感覺野釣黃色餌比較吸引魚 釣魚活學活用

    野釣我用蟲餌+搖三搖奶味 黃色的

  • 9 # 煙波釣寒江

    不是,根據釣點水質使用不同的餌料,水肥用濃味,水清用淡味,自然水域就用天然餌比如甜玉米,蚯蚓,豬羊肝,雞腸最佳。

  • 10 # 天兵小小

    肯定不是了,小魚喜歡腥,鯉魚喜歡甜,大物基本用本味的,味道淡淡的糧食味或者藻類味道的,味道濃了大魚反而不敢碰

  • 11 # 霸都路亞男神

    餌料的氣味是必須有的,但有個適度的問題,並非越濃越好, 餌料氣味濃到刺鼻就過度了,魚對食料的氣味雖然喜好,但氣味 過於濃烈魚也不會去吃食的。因此在新增輔料時應掌握用量,先 不妨少放一些,再根據垂釣的情況考慮是否新增輔料。

    餌料的氣味有香味、甜味、腥味、酸味,一種館料應突出一 種氣味,別弄成了大雜燴,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 12 # 釣魚倌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適可而止,如果超過了適可而止的度,反而會適得其反。

    比如某人喜吃辣或者喜吃酸,那麼給他做的飯菜裡是不是越辣或者越酸越好?當然不是!喜吃辣或酸只是某人喜歡辣或者酸的口味而已,並非越辣或者越酸越好。

    那麼,魚兒也是一樣。各種魚類都有其各自的味型喜好,如白鰱魚喜歡酸甜味型;鱅魚喜歡酸臭味型;鯽魚對香甜味型的餌料感興趣;而鯉魚則對腥香味型的餌料情有獨鍾。因此,精明的釣魚人總是巧妙地利用所釣物件魚的口味和味型來搭配和配製餌料以及新增劑,總是能取得不錯的垂釣效果。

    但是,搭配釣魚的餌料或者新增某些新增劑,在味道濃淡的程度上是有很大講究的,絕對不是味道越濃越好,味道越濃並不代表著誘魚效果就好。而是要根據每次施釣的具體情況來針對性地調整餌料氣味的濃淡度,從而篩選出最佳的用量標準。久而久之,便有了豐富的餌料搭配的經驗之談。

    釣魚餌料(新增劑)的味型以及濃淡不能雜亂,更不能五味俱全地什麼都新增,在這個認知上很多釣友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多種味型都新增或者把某一餌料的氣味尤其加重會更快速地吸引更多的魚種入窩覓食。這樣的觀點和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樣的餌料除了招誘小雜魚外,物件魚和大魚是不會光顧的,因為濃烈的氣味早把它們燻跑了。

    綜上所述,餌料的氣味並非越濃越好。而是要根據實際的魚情和水情因地制宜地搭配和新增。如鯽魚喜歡豆香,餌料就以黃豆或者蠶豆的豆香為主,輔以淡淡的甜即可,並不是把多種豆類磨成粉混合制餌或者把白糖、紅糖以及蜂蜜混合在一起製成甜味新增劑進行新增。

  • 13 # 草帽哥野釣

    大家好,我也是野釣小袁,至於樓主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釣魚這個東西,主要不是餌料,最主要是天氣,還有自然環境,溫度,這三點是覺得魚吃餌的主要因素,所謂的味型,比方酒香味吧,任何魚類都喜歡,魚長期在自然水域生存,水下的那些水草,腐生物,常年在水底,就會發酵,所以魚就喜歡吃發酵味相近的餌料,我釣魚很少買成品餌料,真的沒什麼用,樓主,切記,主要窩裡有魚,掛屎也吃,這句話雖然不好聽,但畢竟是事實,只要糧食打進去,魚肯定 誘進來(時間長短),所以說不要相信所謂的小藥啊,誘魚素啊,都沒用的,切記,天下沒有神餌。

  • 14 # 蘇北釣魚郎

    釣魚其實是個很有爭議的活動,不管是調漂,還是用餌料,甚至是抓口都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是路人甲覺得爭議性最大的還是這個話題:釣魚時“濃引淡釣”比較好還是“淡引濃釣”比較好?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釣魚時只有不斷的誘魚和聚魚,才能保障窩子裡始終有魚。但是窩料和餌料那個味型重一點比較好呢?

    首先說說濃引淡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從字面上分析的意思就是,釣魚的時候窩料的濃度要比餌料大。也有很多釣友是這樣做的,將窩料調整成濃腥和濃香,然後用本味餌去釣。但是很多釣友就奇怪說,窩子裡有魚但是不吃餌。是不是濃引淡釣這種方式是錯的?

    其實濃引淡釣主要針對什麼魚情呢?是針對自然水域水廣魚稀的魚情。為啥要弄影?因為只有用味道比較濃郁的窩料才能將周圍的魚兒吸引進窩。為啥要淡釣?因為自然水域的魚兒膽子比較小,而且平時吃的餌料都是些天然食物,沒有人工加工的痕跡,所以不存在很濃郁的味道。

    所以說,濃引淡釣所說的淡,不是指餌料的味道一定要淡,而是味道不能太刺激,儘量接近自然,減少魚兒的警惕性。也就是說,在開餌時少加一些人工新增的東西,而不是說味道一定要很淡,只要符合當前季節的魚情就行。比如說冬季釣魚,釣魚們都用濃腥餌料,用紅蟲和蚯蚓釣鯽魚,這樣的餌料無論如何也談不上多淡吧。另外,在釣青魚的時候,常常用螺螄來釣,味道也不淡吧。

    淡引濃釣的支持者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覺得引魚是個長期過程,將魚兒慢慢聚過來,時間越長誘進來的魚越多。然後進窩的魚發現一個味道相對較濃的餌料,就會先吃餌料。反而味道濃郁的窩子,對魚兒的味覺刺激已經足夠了,如果餌料的味型比較淡,就很難讓魚兒注意到餌料。有些釣友一聽,感覺挺有道理的,於是用本味的窩料打窩,(比如說原味的玉米,麥粒等等)結果釣了半天浮漂都不動一下。那麼這是不是就說明,淡引濃釣也不是個好辦法呢?在一些小雜魚比較鬧窩的水域,還真的需要“淡引”,如果味道比較濃郁,進窩的全都是小魚,而且還是無限連桿的那種。

    誘和釣是一個整體,不應該分開取捨。誘魚和釣魚的味型應該考慮水情和魚情,以及水裡的物件魚再做決定。比如說大魚的警惕性高,餌料的味道就可以自然一些,甚至以原味為主。如果水體比較渾濁,那就濃引比較好一點,如果水質清澈,窩料的味型可以淡一些。

    大水面窩料要濃一些,小水面可以淡一些。小雜魚多可以淡一些,小雜魚少,可以弄一些。餌料方面可以適當的進行調整,在作釣前期,可以讓餌料鬆散一些,正式作釣時可以魚情來調整餌料的狀態,是黏一點還是硬一點還是軟一點。如果總是在濃引淡釣或者淡引濃釣之間糾結,頻繁改變窩料和餌料的味型,只會讓魚越跑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印第安人如何獲取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