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金軍各路總共也就數萬人,而宋軍不算京畿守軍,以种師道為首的各路援軍就有20萬人。兵力數倍於敵,並且是主場作戰軍隊士氣也很高亢,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沒道理會輸啊,以至於落個被擄胡地,剋死異鄉!
9
回覆列表
  • 1 # 戲迷擂臺聯播

    在靖康之變中,宋欽宗不是一上來就投降的,他抵抗過,也想過逃走。可是他本來有機會逃命,可他為何最後都放棄了呢?

    1、第一次金兵南下,宋徽宗提前將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自己跑到了南方躲避。宋欽宗贏得了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勝利。可等到第二次金兵南下時,宋徽宗父子受到第一次勝利的鼓舞,都沒有選擇逃走,於是就有了第二次東京保衛戰。

    2、由於被妖道郭京忽悠,宋欽宗很快就失去了外城,可憑藉內城的高大城防,宋軍還是能支撐幾個月的。而此時,也有人勸說宋欽宗突圍。可這時,金人反而不攻城了,說要跟宋欽宗議和。這時,宋欽宗沒有選擇逃走,而是想跟金人議和,他又失去了逃走的良機。

    3、直到他被金人騙至金營扣押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逃走了。可憐他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卻當了30多年的俘虜。

    實際上,宋欽宗經歷過2次抵抗,不能說是沒抵抗就投降了。而他之所以沒跑,一是沒有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二是對金人心存幻想!

  • 2 # 小龍女5505

    北宋未年雖文有忠臣李綱、武有良將种師道,可因君王怯懦無能治國不力舉措不當奸臣橫行,微欽二帝不是投降而是亡國被俘、北宋遭受奇恥大辱,雙雙慘死異族他鄉飽受折磨凌辱淒涼而亡。李綱和种師道有心報國卻無力挽回敗局,文臣李綱被奸臣排擠憂憤而死,武將种師道也被解除兵權憂傷而亡。所以即使北宋有忠臣武將,還是沒能挽回敗亡、最終國亡君俘,史稱靖康之恥。

  • 3 # 真誠地看著你

    好像是封建迷信害死人。皇帝不相信文武大臣,相信什麼天兵天將,還主動開城迎戰,結果“天兵天將”被殺得屁滾尿流,城門被破,然後,皇帝又嚇破膽,投降了。

  • 4 # 靜夜思160519196

    宋朝皇帝在國家危難時刻想到的不是力挽狂瀾,積極備戰,而是搞封建迷信,求助於神仙。另外他們害怕朝臣武將趁機擴充實力,提升名望,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不敢放權。像徽宗本來已經讓出皇位南逃,但是看到局勢有所好轉,又回頭來想搶班奪權,恢復地位。這內部如此,如何抗敵。

  • 5 # 雲之彼端123

    感謝邀請。蘇洵的《六國論》裡有一句“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趨於亡”,宋統治者也類似,一直都對遼金等強悍北方政權懷有畏懼心理,據說當年宋遼鏖戰最激烈的時候,北宋也沒有斷絕和遼的聯絡渠道,稍微取得一點勝利,立刻準備講和。他們甚至覺得老老實實得防守就夠了,只要出去開戰,失敗是平常事,偶爾一勝就是天賜的幸運,不能浪費,不能苛求進一步的勝利,否則蹦得越高,摔得越痛。這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一直以來奉行的重文抑武的政策。武將沒有地位(從一個妓女都敢嘲笑狄青這事都能想象武將的待遇),加上軍隊指揮體系又冗繁複雜,容易掣肘,所以武將大多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這樣一來統治者更加不信任軍隊,認為武將無能,不肯為自己賣命,還有隨時造反的可能,相比之下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更相信神鬼之術。綜合來說,宋帝也不是不戰而降的,他們有幾十萬軍隊,但是不信任,怕他們打不過金兵,還會更加激怒金兵,宋軍將領也不願出十分力氣,怕出力不討好,反而被猜忌;宋帝也有機會逃跑但是他們遲遲未逃,一直對議和抱有幻想,更是怕逃跑之後失去權力,被軍隊挾持成為傀儡。金軍也正是利用了宋帝的這些弱點,以停戰退軍為假象,以議和為巨大的誘惑,最後捉住了他們,滅亡了北宋。

  • 6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金軍第二次南下時,李綱已經被投降派趕走了,種家軍也被金國分兵牽制了,其餘在第一次金軍南下時,趕到汴京勤王的部隊也都被遣散了。

    因此當宋欽宗的息兵乞和圖謀落空後,才會出現了極其不利的局面:要同金軍決戰呢,宋軍早已失去了信心,而且宋欽宗也不相信宋軍能夠打贏金軍!

    既然打不了,那麼逃跑總可以吧?宋徵宗不就曾經在金軍第一次南下時,把皇位扔給了宋欽宗,然後匆忙跑到鎮江避難了嗎?難道這次宋欽宗就不能逃跑了嗎?其實這吉屍是宋欽宗猶豫不決若得禍!假如在金軍圍城之前,宋欽宗就離開汴京南逃,還是能夠脫離危險的。可是這樣一來汴京必失,北方也必將糜爛得不可收拾!

    因此對宋欽宗來說,汴京是不能被輕易放棄的,一旦放棄了就會落個喪土失地的千古罵名,而這口鍋宋欽宗並不想背!更何況宋欽宗還對宋金和談抱有幻想呢?他低估了金國的滅宋野心,誤以為金國也會和遼國一樣會滿足於歲幣和互市,不會貪婪到試圖一囗吞下宋朝!

    結果現實給了三心二意而又驚慌失措的宋欽宗沉重的一擊:金國的滅宋決心早已定下,其欲壑是決不會被歲幣填平的!因此當金軍阻絕了宋朝西軍的救援汴京之路,並且包圍了汴京之後,宋欽宗的一切打算全部化為了泡影!

    於是處在君主無戰心,兵將無鬥志,外援業己斷絕的絕境之中的宋欽宗,只得在欲逃無路的情況下向金軍乞降了。最終汴京還是被金軍攻破了,金軍俘虜了北宋二帝之後,又將汴京擄掠一空,然後又在中原扶植了傀儡政權後,才暫時心滿意足地返回了金國,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

    綜上所述:北宋二帝是在一味追求息兵乞和的心態下,才落了個能跑時不跑,能戰時不戰,一心討好想金國統治者,最後反而被俘虜的可恥下場!

  • 7 # 北派說書人

    首先,宋徽宗和宋欽宗二人不是投降的,而是被俘的,在這裡矯正一下,其次靖康之難並沒有大家想象當中那麼簡單,也不是什麼宋徽宗宋欽宗無能,而是實實在在的被金國欺騙了。

    當時金國和大宋聯絡,說一起拿下遼國,會將遼國曾經佔領北宋前期的領土歸還,包括燕雲十六州的幾個州,但是等宋金夾擊了遼國,過國國滅後,金國不但食言,反而趁著士氣高昂,連克宋朝的幾座城池。

    而此時的宋徽宗還對於金人報有一絲幻想,眼看金國大軍逼近開封,竟然相通道士讒言,撒豆成兵,大兵當前甚是將前來勤王的十數萬大軍給喝退,不讓勤王,眼看著都城被圍,宋徽宗這貨竟然生怕背了千年罵名,把皇位讓給了宋欽宗,大意就是反正我不是最後一個皇帝,是我兒子手裡邊丟的,所以不難看出,宋徽宗看到金人來了,真的亂了陣腳。

    直到金兵殺入開封之後,宋廷一眾皇家子弟,公主妃子被拖了出來,靖康之難便出現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所以宋徽宗和宋欽宗並沒有投降,只是被俘虜而已,這樣一來還是比較好聽一點,至於說戰略縱深,這兩位皇帝可是沒有考慮過的,他們起初沒打算跑,還是蠻自信的,然而當金兵包圍城下,已經跑不了了。

  • 8 # 落落笑笑生

    找了些資料總結了下,靖康之難的發生不是突然性的,不只是表面的一時判斷失誤造成的!再次總結幾點。屬於一個政體屬性的範疇,一個民族的政體屬性會給這個國家的軍隊性格打上標籤。屬性強會有秦皇漢武的獨霸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場。屬性弱就處處巴結,唯唯諾諾。 宋從建國之初就以開始形成此弱勢屬性,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個開端。“杯酒釋兵權”雖然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但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也削弱了宋軍的作戰能力。結果皇帝直接掌握兵權,把經驗豐富的武將排除在軍政核心之外,讓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使得兵不識將,將不知兵。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當政者就是個軟蛋! 縱觀終宋一朝都是在求和,納貢甚至於稱臣中度過,特別是到了徽宗時期。宋本與金共籤盟約,南北夾擊遼,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個政治錯誤。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殺狼迎虎,那時的遼國已經沒有太大的威脅,反而是個很好的緩衝區域,不支援也就算了,落井下石著實下策。金兵一路勢如破竹打的遼國落花流水,可誰知道就是這些遼國的殘兵敗將卻把又把宋打的落花流水!也就由此經過看到了宋朝的腐朽和軟弱可欺。金人南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徽宗見金兵勢大,還沒抵抗只是聽到訊息就嚇暈在床邊,作為一國之君就這樣的膽識,國家如何能強盛。醒來後匆匆下旨傳位給欽宗,改元靖康。自己先行跑路了! 更可笑的是新上任的國家元首,也要效仿他老子,跑。還好被李綱攔住。國家危難之時,當政者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跑,其氣節可見一斑。比之崇禎萬不及一!貪生怕死,奸佞之臣當道。由於李綱的嚴密部署,以及老將种師道西軍的到來,金兵並沒有佔到便宜。金兵退兵種師道請求等金兵渡河過半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宋欽宗也同意表面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待機而動。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終壓到了主戰派,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种師道又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 。宋欽宗也是同意,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壓到,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採用种師道之言。以後种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种師道病逝,李綱被貶,金國最怕的兩個人死的死,貶的貶。再無後顧之憂,在退兵幾個月後,又發兵南下,兵臨汴京。這是宋欽宗不率領軍民抵抗,竟然相信一個無賴的鬼話,說是能請天兵神將 退敵。愚昧的宋欽宗竟然撤去守城將士,大開城門,我想當時金兵也得被這一幕弄懵了。金兵進城,宋欽宗出降。徽 欽二宗當了俘虜,被帶到會寧府,一個被封為昏德公,一個重昏侯。 徽宗寫下 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這些淒涼的詞句,早知這樣何必當初呢。個人應得的報應卻牽帶著一個民族的恥辱,靖康之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啥工作可以月入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