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王麗霞

    這個命題真的很大,細說起來可以寫一本書了。叛逆期的解釋大家可以從一些書籍中找到,我就不再說了,我想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一下這種現象。

    大約是在2003年的時候,我做了一筆失敗的投資,當時我已成家並有了孩子。當我做這筆投資時,我的父親想方設法地勸阻我,讓我不要去做,而我因為他的一再反對,什麼也不顧地做了這筆投資。事後回頭看時,我意識到,我當時做這筆投資,只是為了和父親對抗,只是為了要自己做一回決定,其它什麼也不顧及了。這時,我已是一個有家有口的"成熟"的"成人",然後,“叛逆”的思想和行為卻在不知不覺中仍然影響著我。(當然,之後我的學習中,已將這一部分徹底地療愈及整合了。)

    所以,叛逆期的問題,需要我們科學地看待,併合理地應對。在我看來,叛逆行為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表現,因為成長是連續的過程。只不過,在某些階段,叛逆的行為表現地強烈一些,集中一些。(我在前面幾期回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大家可以參看一下這部分)

    您問,在這個階段,對十幾歲的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情?我的回答是,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越是您不想讓做的事情,越是觸碰您的底線或權威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也就是說,您越是過分關注的事情,您越是想要控制的事情,就越會發生。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終要體驗一次自己的選擇的後果,並由此學會為自己承擔責任。家長因為不想孩子陷入這種境地,所以想要把正確的方法告訴孩子,但孩子不需要,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做一回主,自己體驗自己選擇的後果,併為此承擔責任。所以,這一行為如果在青春期或成長期未能完成,就會在成家後完成,像上面我的失敗投資一樣,這是生命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

    我的孩子則從小學就開始反抗我,那時我還是一個獨裁而專制的媽媽,我們的對立也曾相當尖銳。幸運的是,我及早地看到了我的控制越來越無效,於是我開始探索如何與孩子相處。我學習著放下對於孩子未來的恐懼,學習著處理自己的情緒,學習著放下自己的權威需要去尊重孩子,學習著樹立自己的界限,學習著詢問孩子的需求。

    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從小學起,就有不想上學的情形出現,那時我一直控制,以各種理由強迫他去學校。直到初中,他也是如此,我雖然嘴上說去不去他自己決定,可內心是很難下定決心讓他自己去決定的,直到他初中大病一場,住院一個星期,我所擔心的他的課程最終落下了一堆,他的名次一下落在了最後,他才意識到不去課堂真的會落下。而從那之後,他就不再那麼頻繁地向我提及不去學校的事了。偶爾他也會提起這個話題,但他已經意識到了後果,所以大多時候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了。

    還有一件事,是我比較放得開的,就是關於參加各種活動的事情。初中時,我經常問孩子,你要不要學個特長什麼的,可以給你加分。每次他都回答不用。每次他回答不用,我就信任他,不再要求他。直到初中畢業時,他看到好多同學因為特長或證書加分,他意識到了這個很重要,於是高中起,他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經常在學校自己報名後,回來通知我們一聲,告訴我們說,想要為自己多掙點分,還說大學時,要參加學生會,而這些我從來沒有給他灌輸過,都是他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自己意識到的。

    從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教育他學習的意義,但一直都沒有效果,他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不上不下。後來,我開始放棄道理的說教,只是信任他生命的成長。直到高二,有一天,他終於明白了,他告訴我:媽媽,我終於知道學習是給我自己學了。雖然這個意義並不是最終的那個,但是從“為父母學”到“為自己學”,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而他這個轉折點來臨的時候,他的成績飛躍了一大截。這一階段的來臨,是生命自然成長到這一階段而形成的,在這中間,我等了七年時間。

    對於生命的成長,家長們確實要有耐心。一方面,家長要自己調整,陪同孩子一起成長。另一方面,家長要多多信任自己的孩子,信任生命的自然成長趨勢,引導而不限制,順勢而不放縱。

    關於孩子的成長,確實是對家長的一個挑戰,家長們要有智慧,儘量去幫助孩子“軟著陸”,度過這些成長的自主期。

  • 2 # 誠信寬容76310508

    每個人基本上都要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叛逆期簡單的說就是跟你唱反調,說什麼都聽不進跟你對著幹。根本分不清好與壞,對與錯,嚴重的叛逆忘了自我。叛逆期一般在青少年時期,也就在上初中這三年階段,做家長的要在這個時期把握好分寸,不能與孩子對著幹。比如看不慣的,聽不慣的不能馬上講,先放一放找一個恰當的時間講一講,也不要刻意的說。如有不良的習性和毛病可以惜別人跟孩子溝通效果要比家長好。在此這幾年家長要有耐心,要剋制自已的脾氣不能打孩子,有時候順叢一點也許好些,這段時期在孩子思想裡只有自己的內心感受及他自已的生活空間,輕者叛逆幾乎跟家長對著來,如教育不當後果很嚴重,離家出走,等一系列表現。家長要在這個時期要放下家長的架式,跟孩子多交流和理解。

  • 3 # 小崔不抑鬱

    讓洗臉不洗,讓刷牙不刷,可怕的兩歲到了,多羨慕別人有個溫順的娃。攤上一個“叛逆”娃,我們該怎麼辦呢?

    智慧爸媽這樣理解萌娃“叛逆”:叛逆不一定是壞事,還很可能是件好事!

    “叛逆”是孩子的自主意識在抬頭,渴望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掌控權。有很多人,一輩子都由父母做決定,連婚姻也是父母為TA選擇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這樣,那麼,“叛逆”就不是一件壞事。“叛逆”來得早,很可能是件好事,它意味著:你孩子的自主意識正在萌發,TA在嘗試一定程度上與你分離。

    兩歲以前的孩子與主要撫養人處於共生狀態,簡單說,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兩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有“你的”、“我的”意識,因此TA用“不”來表達TA獨立於你的意志。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承受一定程度地與養育者分離,逐漸適應社會生活。因此,允許孩子說“不”,逐漸培養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是這個時期的關鍵任務之一。

    聰明爸媽善於“利用”萌娃難得的“叛逆”

    1、巧施妙計,正面引導

    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過小孩子不愛刷牙的經歷。我家小娃常不愛漱口,為此我們也曾苦口婆心、大呼小叫……有一次她摔破嘴唇好幾天不曾刷牙,幾天後飲食恢復如常,可就是不肯漱口,還說“嘴巴痛”!幾次以後,我們開始懷疑小娃是否說實話,對她的態度也強硬起來,但她從小個性倔強,說“不”就很難回頭,眼看又要走投無路,我突然靈光一現:“寶貝,用吸管可以避開痛的地方。”女兒欣然接受。

    從這件事我受到啟發:很多事情直接說行不通,就要想辦法,換一種孩子比較能接受的方式去鼓勵她接受或嘗試。

    2、情緒處理,溝通交流

    兩歲小兒正處於語言發展敏感期,世面上有很多兒童情緒管理繪本可以教孩子表達情緒,父母也要學習如何把孩子的情緒說出來,這無疑對孩子是一種示範作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缺乏情緒表達的學習機會的,所以更需要父母補起這課,嘗試用語言來描述情緒。並且與孩子確認“剛才發生的……是不是讓你挺傷心的?”……,這種方式不僅是開啟親子交流的契機,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真正被理解,這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3、教在前,管在後

    很多父母覺得嚴厲斥責甚至懲罰孩子就是在管教,其實,真正的管教是“教在前、管在後”。如果忽略了教的環節、直接要求孩子做到是不合理的。所以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還是要學習教孩子去做正確的事,以成就和榮譽去激勵TA。

    兩歲小娃往往也處在大小便訓練期,這個時期孩子透過掌握自己的排洩獲得快感,如果過於控制,會養成孩子固執的性格。我家在訓練孩子大小便的過程中,既不“把”,也不打,而是“說”(指令)與“教”(動作)加語言肯定,三招並用,有時還會演示或陪伴,順利地幫助孩子學會大小便和善後工作。

    4、用選擇代替命令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硬性命令TA們幹什麼。利用好寶貝的第一個“叛逆期”,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陪伴孩子去承擔TA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結果。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中學會選擇,比給TA一個安全、完美的人生更重要。

    把與孩子的“權力鬥爭”,變為引導孩子敢於大聲說出自己的主見,一個有獨立思想和判斷能力、能為自己承擔責任的人啟蒙於此。

  • 4 # 玥沐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 5 # 好姑娘自渡自愈

    【乾貨滿滿!不要錯過!!!!!!!!!】人的一生有3個叛逆期:

    一、1週歲8個月~3週歲,是第一個叛逆期,也稱為自我意識期。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寶寶會說"不",有的家長會說,之前寶寶可乖啦,現在呀,總是擰巴著幹。這其實就是小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寶寶性格養成時期,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一顆童心去看帶孩子。

    二、7-9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時期,父母要學會傾聽和鼓勵。

    三、15-17歲,是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也被稱為青春期。這個階段跟前兩個階段有很重要的關聯。前兩個階段如果沒有過渡好,第三個階段就很難改變。

  • 6 # 安期生666

    從我的觀點來看,叛逆期青少年就心理學中的“反向形成”。渴望親密的關係,但是又沒有得到迴應,為了不突破邊界,所以只能用相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或者自己心中有痛苦,說不出來,只能讓與他一起相處的人也有同樣的感受。本質是對愛的渴望沒有得到迴應而產生的自我防禦。

  • 7 # 呆子創意產業園

    叛逆期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 8 # 毛毛雨影視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裡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已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 9 # 心理諮詢師蘭小兵

    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後,他們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那麼什麼是“逆反期”呢?

    一.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二.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

    三.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

    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洩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

    四.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 10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孩子叛逆、厭學的原因是什麼?

    1、有些孩子厭學,是因為交的朋友不好,都不喜歡讀書,或者打遊戲,或者逃學厭學,或者是有很大的負面情緒。孩子受影響而厭學。

    2、錯誤的教育方式。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規矩這個詞。不能從小寵愛,溺愛,嬌慣小孩子。否則孩子始終以他/她很自我為中心。很快就養成了成任性的心理。

    3、可能是與老師和同學們發生了矛盾,然後導致厭學,不去學校。

    面對孩子叛逆、厭學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面對倔強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耐住性子,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講話,學會傾聽孩子聲音,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或許只是短短的幾分鐘,暖暖的幾句話,輕輕的幾次撫摸,孩子的心結就能解開,就能讓孩子從極度叛逆中走出來。

    2、適當的給孩子傾訴自己的苦楚。讓孩子去理解父母的心,這就是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將心比心。

    3、當孩子有反常的跡象時,我們要儘快與其溝通,這樣也會拉近我們與孩子心與心的距離。當然不同的溝通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們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也就不會片面的看待孩子的行為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第二步,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

    第三步,幫孩子分解學習目標。

    第四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 11 # 賴頌強講孩子網癮休學

    孩子叛逆、厭學的原因是什麼?

    1、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物件,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2、家長間不和睦對孩子產生影響。當家庭出現問題,父母感情不和睦,時常發生爭執時,孩子心裡討厭,但又覺得無助時。便會以逃避,或以叛逆的行為表現自己的不滿。

    3、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面對孩子叛逆、厭學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把任務變成有趣的遊戲。在遊戲裡彼此的心是放鬆的。從遊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從遊戲的這個環境裡得到額外的感情理解也是不錯的。

    2、多些溝通,瞭解孩子的成長以及自己的實際想法,尤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叛逆、敵意的問題,甚至對父母有很多挑戰權威的表現,這個時候要多一些包容。

    3、和孩子制定生活規則。學齡前的幼兒,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因為他聽不懂,最好是跟他約法三章。比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每天可以看幾個小時的電視或上網,玩完自己收拾玩具,每天要求他完成什麼任務,如幫家長搞點衛生,或做點其他的家務等,等等這些跟孩子商量後定下來,貼到顯眼的地方,孩子哪天做到了就獎勵或畫一朵花,連續幾朵花之後,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心願。如果孩子做不到,就可以動用規則來減少他的零花錢或者讓他多幹點家務以示懲罰,這樣孩子就不會有什麼意見,並且這樣還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第二步,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

    第三步,幫孩子分解學習目標。

    第四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老同學朋友圈遮蔽自己,怎麼處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