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記住自己看過的書
12
回覆列表
  • 1 # 振龍發聵

    有句話非常有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我倒是也沒有想自己讀書能讀到如此深刻的地步,只是覺得總要大致記得讀了些什麼東西吧。

    但事實上,我看過的書,基本上都不太記得了。

    雖然大學之後自己看的書可能是因為只是粗略地讀了一兩遍,所以沒有記住那也就算了,可是,初高中教材書中的內容,我卻也是忘得一乾二淨了,要知道,那裡有許多文章可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我們即使不能背誦,也必是熟讀的。

    那怎麼回事,這些書,怎麼就從我腦海裡消失了呢?

    偶然地,我知道了拆書幫,也知道了這本拆書幫教科書般的書。《這樣讀書就夠了》作者趙周給我們羅列了三大原因,大家可以對照看看。

    第一點,是壓力與學習之間存在的矛盾。

    成人教育學教授麥卡盧斯曾提出一個生存餘力理論模型,他指出,一個人是在他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

    那些消耗精力的事情叫生存負載,包括工作、家務等等,而生存力量則是每個人的能力、經驗以及資源背景等等。兩者相除,叫生存餘力,如果一個人想要從事學習活動,必須要有足夠的生存餘力。

    簡單來說就是,你至少要有時間和腦容量來儲存學習的內容。如果你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作壓力大到無以復加,那你的生存餘力就幾乎等於0,因此你也無法從事學習活動。

    著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曾在他的著作《自控力》裡說過,意志力這種東西並不是無限存在的,它會被不斷的消耗的。所以當你工作的時候就耗費了無數的意志力的時候,你自然就沒有再堅持學習下去的動力了,於是你總是3分鐘熱度,無論做什麼都不成功。

    第二個不讀書的原因,除了沒有時間讀書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看不懂”、“記不住”。

    其實這是很多人的一個誤區,我們總以為只有讀懂了整本書,記住了整本書的內容,我們才算讀過了這本。

    可你想過沒有,即使你全讀懂了書中內容,且全背過了,又怎樣呢?作者不會給你發獎狀,也沒有老師出一張關於這本書的試卷讓你得滿分。

    所以,我們完全搞錯了學習的主體。這本書就指出,學習的主體不應該是書,而應該是我們自己。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克里提斯說的那樣,經驗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在對經驗進行反思之後的智力發展。

    同樣的閱讀本身也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知識也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能創造價值。

    所以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讀懂這一本整本書,也不是記住所有的知識內容,而是要看你以後能不能將這些知識,用到你的生活中,也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

    《人性的弱點》這本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暢銷的勵志經典,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裡面的很多語句確實非常在理,記住的也不在少數,可是,就算記住了這些話,讀懂了這些話,有什麼用呢?只有當你真正的用這些話去知道你的生活,在溝通中,在生活中注意這些細節的時候,這本書才值得。

    第三個原因,就是不明學習目的。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書,卻半途而廢?又有多少次為此而心懷歉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為了看書而看書,信誓旦旦地隨大流買了一堆書,然後為了那份書錢,囫圇吞棗般地將書裡的句子瀏覽一遍,最後,心急火燎地盡數忘記。

    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人籠統地說句我們是為了腹有詩書氣自華,可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你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辦法改變生活的時候,你確定你不會有任何的抱怨嗎?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研究者,你當然可以使用最系統最完善的讀書方法。

    可是如果你只是想讀完一本書,然後對自己的生活有一點點的改變,那麼其實你根本不需要讀完整本書。因為當選擇越多,其實,你越不會去思考。

    所以本書中,你只需要有一點對你幫助,那讀這本書就足夠了。因為即使是一本經典的書裡面,也總有一些是你不必需要學習的東西。而且你讀的越多,並不意味著學到的越多,用處越多。

    不妨回憶一下,近年來你徹底讀完的一本書,是不是對你幫助最大的一本書?或者,你讀過的最厚的一本書,是不是為你創造價值最多的一本書?答案恐怕都是:未必。

    所以,學到的多少、用的多少跟讀的多少沒有關係,甚至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應用。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我們不僅對讀書這一件事產生了牴觸情緒,覺得非常痛苦。

    而且,即使強忍著不快,讀完了整本書,也只是完成了一個表面的任務罷了,卻沒有什麼用。

  • 2 # 照亮我一生的兩個字

    古今中外,大凡事業上卓有成就的名人,都有酷愛讀書的習慣,“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你我讀書時……;,這句出自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名言,便是最好的佐證。這些催人奮進的典故,實難數盡!他們不但博覽群書,而且盡化書本精髓,成為過目不忘,下筆如有神的大師。

    今天,我們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跟著那些讀有所獲,頗會讀書的大師們一起,去體驗過目難忘的感受與驚喜:中國偉大的文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魯迅先生就提倡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腦到,即是說邊看,邊誦,邊寫,邊想。只有這樣,才能讀得進,記得牢。多動腦思索,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才能獲得最大收穫!

    偉大的數學家,“華氏定理”的創始人華羅庚先生的兩步讀書法也值得借鑑:第一步,對書的重點部分要舉一反三,刨根究底;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融會貫通,達到真正提高讀書效率、過目難忘的境地。

    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要學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到書的世界裡去,與書中的人物一起悲歡,一起愛恨,當你讀完這本書,掩卷回味的時候,書中的人與事,書裡的一切,包括美妙的文字,彷彿深深鐫刻在你的腦海裡了!

  • 3 # 6761859

    我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

    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 4 # 小嵇約你談心事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只想說,沒有必要強求自己。看書本來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記住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書的過程和它留下了什麼,

    或許你會覺得,書上的內容你好像考完就忘記了,有些沮喪,也沒辦法像別人一樣侃侃而談裡面的內容和情節,甚至有些主角的名義你都記不得。

    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讀過的書,在某一天裡十分有用,它融進的是你的血液,氣質。

    我大學的專業就是漢語言文學,大二的時候沒什麼事兒,就時常拿本書來讀,但是你要問我看的都是什麼,對不起,我真的記不得,也記不得裡面的內容,或許別人提到的時候,我會恍然大悟,對,那本書我看過,我還記得當時看書的情緒和感受,但是單純問起來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說出全部的情節和內容,因為我的記憶也十分的慚愧。可是,有那麼一天,突然有個小學弟和我說,學姐,看見你我終於懂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的含義。

    我笑著不說話,這個評價太高了,說的我猝不及防,但還是很開心。

    讀書,並不一定就非得記得,如果是真的需要死記硬背的,你直接背誦就好,如果只是單純的看書,不要強求,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是你的,別人搶不走。

  • 5 # 一隻設計狗

    有這樣一句話,你的氣質裡,藏著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每一本書,可能對你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那是你一點點積累的財富。可能這本書裡有金句,那本書裡有名言,在你講話中就會不斷流露出來。沒有必要非去糾結所有的書都要記住,因為讀書,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留下你想要學習的東西。不是書中的東西都是好的,雖然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但是也是有糟糠的。

  • 6 # 看人間永珍

    1.購買趁早效率手冊

    憑藉著昨天學到的閱讀記憶,現學現用,此刻,分享價值乾貨,給每一個務實又有追求的你們!

    NO.1 拿到一本書後,花5到10分鐘,看作者介紹、內容介紹和目錄,然後再花10-15分鐘通篇快速瀏覽一次。

    此過程意在,對全書的內容有一個概括的瞭解,發現書的價值,是不是你所需要的,如果是,找到其中的重要章節,作出標記,進行下一步的閱讀。如果不是,趕快放下。

    NO.2 找到你需要的重點章節,不要逐字逐句的開始閱讀,這樣會讓自己很容易疲憊,潛意識地培養快速閱讀的習慣,找到每一個章節的主題,不管是一個不熟識的概念,還是一個長篇大論,把它濃縮成一個片語或者是一句話的觀點,主題觀點。

    NO.3 以每個章節的主題觀點為出發點,在腦海裡化一張樹狀的結構圖。比如,慢跑是保持健康的主題,那麼以慢跑為核心詞,下支分列著慢跑的好處,慢跑的方法,慢跑的時間,慢跑的注意事項……看到慢跑的好處時,不管是三點還是五點,都依次放在慢跑好跑的分支下……

    NO.4 這點相當重要。

    此刻,合上書,花上5分鐘,對你身邊的朋友、同學或親愛的複述一次,或者用筆寫下來,你剛才在重點章節裡看的內容。

    如果你記得不太清楚,那是因為你在閱讀的潛意識裡,並沒有想要記住剛才看過的內容。那麼不用著急,就算記不清楚也不用著急,把能夠記住的細節講出來,或者寫出來,跳過忘記的,再次帶著記憶的遺漏回到書本,此刻,請記得在閱讀的時候建立與記憶潛意識的連結,這無比重要……再向朋友複述一次。當然,你也可以獨自一個反覆練習。

    所謂的記憶,是把五個感官系統全部開啟,用心感受,才能被你永遠的記住。

    NO.5 結合原來的知識系統記憶

    為什麼有的書我們看起來很快很輕鬆,有些文章我們讀起來很有共鳴,有些關於自己經歷的事,很快就能寫出一篇文章,這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原有的體驗結合起來,這些是我們熟悉的東西,我們無比輕鬆就能在潛意識裡整理出來,並表達出來。

    把新的學習內容放在原有的知識架構裡,是老樹開新花,順便一道把原有的再複習一次,進一步加深印象。比如,慢跑,我們知道它的好,也一直知道最好的鍛鍊時間是傍晚6點,然而,新近看的書上有講,慢跑最好的時間是早晨起床後,花上半個小時的奔跑,能消解大腦神經元裡的壞死細胞,讓你更加聰明,哇,真是太棒了!你把這新的知識更新,嫁接在舊有的認知上,是豐富也是調整!

    NO.6 在合上一本書時,再花5到10分鐘,把此前的重點再回顧梳理一次,記得開啟你所有感官的潛意識去感受,去記憶,於是,這些你想看過的書,永遠就成為了你的,於是,你不會再有看過了N本書後,合上書的第二天,仍舊不知所云。

    PS,此篇是我回顧實踐的第一本書,此後,所有的閱讀,都以此方式書寫整理記憶。當然,非常感謝送我這本書的人兒,感恩,這一路上,偶到這麼好的你們!一直都是!

    每做一件事花出的時間,代表著你的能力和對待時間的態度,我是個懶人,我想留下更多的時間來睡覺和玩樂,於是,我總是在蒐集更多的方法,讓自己從必須要完成的事務中脫身出來,閱讀的快,記憶的快,工作的快,都不能與慢跑的慢相對立,有些事是要慢下來的,有些主題內容是要慢下來的,和家人相處是要慢下來的,所以,我記錄每一件事的時間,在時間可快可慢的節奏裡活出生命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本篇(30分鐘完成)

    然後,我還把每天24小時,做成一個生命帳本,每天收入進帳24小時,支出是未來基金,呵呵,創意生活!

  • 7 # 蔣小志

    我們看過的書,其實並不是忘記。

    就像吃飯一樣,雖然你記不清楚之前吃過的是什麼,但是它已經深入你的骨肉,化為身體的一部分。

    知識也一樣,雖然你不記得看過什麼了,但是,在潛移默化之中,你已經改變了很多。

    正應了那句話,腹中有書氣自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不是越來越少發朋友圈了,還記得上一次發是什麼時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