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孫樹樹

    十幾年前,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當時不甚明白文中主人公為何選擇中年時期拋家舍業開啟藝術生活,經過十幾年的社會生活,慢慢的有了些感觸,如果再讀一遍此書,應該能更好的理解。

    此書的高明之處是把生活拆成兩條路線,一條理想,一條平庸物質。為什麼是六便士?而不是十萬鎊?

    大抵天才的人都忍受著超級的精神孤獨,不為世俗理解,為在瑣碎生活中夢想逐日湮滅而飽受心靈時痛。人到中年尤其如是,平凡的工作崗位,不公正的勞動報酬,同事的調侃,妻子的抱怨,孩子的反叛,父母年邁力衰等待贍養。正如佛家所講:人生八苦,哪一苦都要經歷。

    也就在此時,人也最為脆弱。很多表面的幸福生活,不過系以蛛絲,稍有風吹草動即會崩斷。終於書中的克蘭德在平庸的生活中忽然被“神諭”召喚,其實召喚他的不過是自己原始的性情,不過是對逐日喪失熱情的平庸生活得厭倦罷了。

    他選擇重新開始喚醒自己,書中可以看得出,他沒有任何繪畫的根底,全憑自身的熱情。他跨過海峽跑到藝術氣息濃厚的歐洲大陸,他經常食不果腹,居無定所但他毫無悔意。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去年網上火了一年的上海流浪大師也有類似經歷。

    不同的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窮困終生,至死畫作沒有得到認可。死後若干年突然名聲大噪,好多跟他接觸過的人後悔不已。

    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美麗而難以接近,應該喻為夢想吧。它高貴而遙不可及。

    六便士更容易獲得,表示平庸的生活。

    多少人就在這高貴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和觸手可及的平庸生活中輾轉掙扎啊。

  • 2 # 影視動漫直通車Z

    《月亮與六便士》的現代性主要表現在他的觀念上,在這本書中,毛姆表面上描寫了主人公的命運與遭遇,實際上表現了自己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思考。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

    ——毛姆

    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我還是很喜歡毛姆的。記得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個同事說,他不喜歡書裡的男主人公。看完之後,我理解他為什麼不喜歡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了。

    他覺得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太自私。站在90%的芸芸大眾的角度來看,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不但自私,還無情,冷漠,就像書中一直在敘述著故事的“我”一樣,一直覺得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簡直是畜生,毫無人性。

    他拋家棄子,並且毫無愧疚。他的妻子和孩子對他沒有任何傷害,他對妻子和孩子也沒有任何不滿。他只是想做他自己的事情,去畫畫,為了這件事,他拋開一切。愛情、親情、世俗、生活環境,對他來說,都不值一提。每個人得觀念,看法,對某些作品的評論都不盡相同,自己喜歡就好,何必在意他暢銷不暢銷呢。

  • 3 # 鑫君影視

    我認為經典就是經典,即使屬於它的這個時代過去了,它在下一個時代也能創造出屬於它的一方淨土。

    《月亮和六便士》的現代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觀念性上,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表面上描寫了主人公的命運和遭遇,實際上表現了自己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思考,緊緊纏繞著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頭腦的問題是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如何處理藝術和經驗的關係,傳統表達手段是否可靠以及對駕馭現代思維的嶄新形式的探索等問題,在經歷了不斷的波折後,克蘭德終於醒悟藝術是具有極大的自主性獨立性的東西,變換不同的敘述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結局。

    我還是很喜歡毛姆的。記得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個同事說,他不喜歡書裡的男主人公。看完之後,我理解他為什麼不喜歡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了。

    他覺得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太自私。站在90%的芸芸大眾的角度來看,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不但自私,還無情,冷漠,就像書中一直在敘述著故事的“我”一樣,一直覺得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簡直是畜生,毫無人性。

    他拋家棄子,並且毫無愧疚。他的妻子和孩子對他沒有任何傷害,他對妻子和孩子也沒有任何不滿。他只是想做他自己的事情,去畫畫,為了這件事,他拋開一切。

    愛情、親情、世俗、生活環境,對他來說,都不值一提。

    我想著就是他成為天才的原因,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做不到。我們大多數人,在揹負家庭的責任、愛情的珍惜,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擁有一些虛榮心,我們在意生活環境,被世俗所累。

    即便你拋棄了妻子和孩子,有一天你也會心存愧疚,即使你捨棄了原本安穩的工作和優渥的居住條件,有一天也許你會暗自後悔。可是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他窮困潦倒、飢寒交迫、一無是處,可是他從不後悔。一直到他雙目失明,得麻風病而死的最後,他對他的選擇從未後悔。

    我想這也是毛姆虛構出來的一個完美的天才。

    只有虛構和天才,才能讓一個人超越世俗,摒棄七情六慾,只是跟自己內心理想的魔障做鬥爭。一個人只為了內心所想,徹底的,純粹的,去活著。

    這種純粹,或許只存在小說裡,只存在天才的世界裡。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執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壘中的暗探。”這種良心,我們每個人都有,但它對“天才”來說,毫無作用。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覺得女人是個麻煩,他覺得自己身為人有性慾的需要,非常可恥。為什麼他會需要這些,不能完全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將一切都夠控制的、做到的,都做到了,除了身為男人的本性。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慾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克服自己的慾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慾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幹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麼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侶伴這些要求非常討厭。”——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

    “既然讓我擁有高貴的靈魂,為何又賜予我骯髒的軀體。”我想這不單是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所想,也是作者毛姆所想。在毛姆另一本書,《在中國屏風上》的自序,我看到了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影子。他喜歡貼近自然,他對生活環境毫無挑剔,他喜歡走四方,結實各類人,獵奇世界。

    所以“骯髒的軀體”,困住了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和毛姆,困住了每一個有著高尚靈魂的人。

    書中有一段話,我印象深刻,是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回答“我”的逼問時,說得。

    因為當時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睡了他救命恩人的妻子勃朗什,又拋棄了她。勃朗什最終自殺了,他的救命恩人施特略夫的生活也從天堂跌到地獄。

    “我”對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感到噁心的憎恨,所以問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對於那個女人的死,還有救命恩人“施特略夫”有沒有愧疚之心。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說, “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東西非常反感。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邀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裡。你還記得我的妻子嗎?我發覺勃朗什一點一點地施展起我妻子的那些小把戲來。她以無限的耐心準備把我網羅住,捆住我的手腳。她要把我拉到她那個水平上;她對我這個人一點也不關心,唯一想的是叫我依附於她。為了我,世界上任何事情她都願意做,只有一件事除外:不來打攪我。”

    這是他拋棄勃朗什的原因,這也是他絲毫不感到愧疚的原因,這是他離開自己的家庭,拋棄妻子的原因,這也是後來他會在塔希提島與土著人結婚生活到死的原因。土著人愛塔是個原始的女人,但這種原始正合了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心意。

    當他的紅娘“ 蒂阿瑞”問他同愛塔一起生活幸福不幸福的時候,他回答,“她不打擾我,她給我做飯,照管孩子。我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凡是我要求一個女人的,她都給我了。”這就是一個天才畫家需要的女人,只是需要。

    寫到這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

    尤其是關於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內心的描述,非常精彩。毛姆一定是受了同等的煎熬,所以他能把那種煎熬描述的淋漓盡致。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一生追求的,不過是幹掉自己內心的那個魔鬼。那個魔鬼讓他痛苦,不安,難受。畫畫只是一種他需要表達的形式,他要用這種形式去戰勝內心的魔障。最終畫能給他帶來什麼,名譽、金錢,都不重要。他只要活著的時候,減少折磨,尋求一個沒有折磨的聖地。這個聖地一直到他死,他才得意完滿。

    所以最終他那可以流芳千古,價值連城的一屋子的壁畫,被他的土著妻子付之一炬。

    畫完了,達到了,後來的那些東西,根本不再重要。

    事實證明,他同土著人愛塔生活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他的原配妻子,他臨終吩咐她燒掉自己價值連城的畫,她未必會做。他原配妻子,在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死後,忘記了曾經對他離開自己的憎恨。裝模作樣的接受各個媒體的採訪,以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世妻子的身份,沽名釣譽。

    不得不佩服毛姆,他給一個混賬的“天才”,塑造了一個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結局。

    因為他是“天才”,他離開妻子,拋棄孩子,禍害救命恩人的家庭,違揹人性,遠離塵囂,都得以解釋。

    對於男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我並不討厭他。我也知道,我無法成為他。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致敬毛姆。

  • 4 # 不想動懶的動

    說實話,咱們國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實都沒有真正的自我價值感。

    人云亦云的樣子有時候真的挺反感的。

  • 5 # 壹舊冷知識

    《月亮與六便士》作者用簡單的口吻描述了思特里克蘭德的一聲,斷斷續續,一百個人看完有一百個想法,人云亦云,好像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留給讀者更多的想法,

    很多人把這本說理解成:月亮代表每個人遠大的理想,六便士就是生活的點點滴滴

    毛姆像一個偵探,一點點從當事人,目擊者,第三者的視角看似零零碎碎的碎片中,帶著我們每一個開啟書來追求答案的人。

    說實話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有疑惑,斯特里克蘭在追求他心中的藝術,在過他最真實的自我。但是他這種真實又傷害了別人,這種偉大,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但有沒辦法狠他,因為藝術本來就是這樣,有的人似乎就是為藝術而生,我本身學的也是藝術,深深知道藝術對一個人可大可小,它是多樣的,不是客觀的,是由你心中的感想所決定它的對於錯。

  • 6 # 張丹啊

    所謂人人看到六便士,而他看到了月亮之性情不過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式的清高。論節氣,難比為鬥米折腰的五柳先生,論眼界,比不了三分天下隆中臥龍。流水的神句,鐵打的經典。多讀書,先把自家優秀的文化繼承下來,再去看舶來品,好壞優劣,一目瞭然。

  • 7 # 神秘小金鵬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和孩子去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活,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值得讀讀,不能說就是一時而起

  • 8 # 鹿角海綿

    好高興你能如此坦率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值得鼓勵!!

    文學領域是一個及其個性化與自我傾向性的領域。你不喜歡,對你來說它就不屬於你心中的卓越作品,但同時因為這種相對主觀的評判標準使得文學必然不會正常發展,所以大眾評判必然會補充這一主觀評判的缺失。

    迴歸主題,你認為月亮與六便士只是一時的暢銷書,對於此時的你來說,或許這本書的上限也就這樣了。但你還要想另一件事,人生的經歷本身也是一種自我豐富書籍內涵的另一種手段,與其糾結於這本書是否只是暢銷書,不如先把這本書讀完,把故事先藏在心裡,等到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再來翻出來讀讀,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也說不定呢,你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多少人復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