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何思何慮殊途同歸

    重點講一講唐滅東突厥的過程

       公元626年,唐太宗剛登基,東突厥頡利可汗想乘唐朝政權不穩,親率東突厥的各部落,一度殺到了長安城外的便橋邊。唐太宗沉著應對,忍辱與頡利可汗“便橋之盟”。

    解決東突厥成為了唐朝長治久安的首要問題。但是唐太宗並沒有冒進。而是保持對東突厥的壓力,靜觀其變。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終於認為時機成熟了。由一代戰神李靖統管六路共十萬大軍,向東突厥發起了最後一戰。

    唐六路大軍殺向突厥,頡利可汗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次的唐軍會如此堅決。第一仗:西面戰場任城王李道宗率先在靈州痛擊了突厥,俘獲人畜數以萬計。第二仗:東面戰場李世勣從雲中城出擊,與突厥兵在白道展開戰鬥,大勝。第三仗:中路戰場李靖親率三千輕騎,可不是摩托車啊。而是除了兵器以外乾糧都帶的很少的騎兵,從馬邑出發進駐到惡陽嶺。乘著夜色,向定襄發起了攻擊,突厥兵不堪一擊,定襄被攻破。

    “報,可汗,大事不好了,定襄已經被唐軍攻破”

    “什麼?你說什麼?”

    “定襄被李靖率領的唐軍攻破了”

    “哎呀,唐軍沒有舉全國的兵力,李靖怎麼敢孤身前來作戰,這怎麼可能???”

    “快,快撤,牙帳往磧口撤”

    李靖不虧為一代戰神,接著採用了離間計,頡利的親信康蘇密投降了唐,這個康蘇蜜投名狀居然是隋蕭後和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

     

    後來有投降的人交代,唐朝有人與隋蕭後書信往來,有通敵的嫌疑。有大臣要求徹查此事。而太宗卻說:“大唐未定天下時,突厥強盛,有這種事情很正常,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以往的錯誤,就不追究了”。你看看這是多麼的自信。這個橋段是不是感覺特別熟悉了,對了,在三國裡,官渡之戰後,曹操也有過這麼一出。一代雄主都有這樣的霸氣和自信。而頡利可汗哪還有便橋之盟時意氣風發。帶領著部眾,遊走於陰山之中如喪家犬惶惶不可終日。沒辦法,趕緊委派執失思力前往大唐,請罪。提出全部部眾歸附,自己入朝。太宗呢,始終是給頡利留有一條退路,於是派遣外交部部長唐儉等人去突厥安撫。並且命令李靖率兵迎接頡利入朝。

    其實這還是頡利的緩兵之計。想等到春暖花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季節,逃到漠北,繼續對抗。李靖與李世勣這時候在白道開了個小型的戰役分析會議。在突厥史上這次會議非常重要,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最後一戰的決議會。李世勣分析,“現在頡利雖然戰敗,但是還是有不少人馬,如果逃亡,依靠舊部族,道路險阻且遙遠,再想追擊很難,現在有唐使在,對方一定不會戒備,如果挑選一萬精騎,攜帶二十天糧草襲擊,必然不戰就可以擒獲頡利”李靖拍手稱讚,果斷的決定採用。二人將該行軍計劃告訴張公瑾,公瑾說“聖上已經接受突厥投降,而且有使者在對方,如何能發起進攻呢?”李靖給張公瑾分析原因,並且說“這就是韓信滅田橫的計策,唐儉之輩在所不惜。”唐儉何許人也,名門之後,父親與李淵交好,唐儉跟著李淵鬧革命,後獲賜免死金牌。與李靖一樣入選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儉如此重要,誰會想到,李靖會選擇進攻呢,反正頡利沒有想到李靖這麼狠。

    李靖親率精兵在夜色掩護下,向頡利進軍。李世勣隨後。大軍行至陰山下,發現突厥斥候和先頭部隊,約有一千帳,全部俘獲並隨軍行動。離頡利主陣地越來越近,天亮了,隊伍無法隱蔽,突然起了大霧,真是如有天助,李靖令大將蘇定方帶二百騎作前鋒,乘著大霧摸向了頡利的牙帳。說來神奇,濃霧來得快也去的快,當霧散了蘇定方的前鋒鐵騎剛好看見了頡利的牙帳。喊殺聲震天響,突厥兵還在迷糊中,就被斬殺了數百人。唐儉命大,乘著混亂,逃了出來。頡利已經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只好騎著他的千里馬逃命。李靖大軍勢不可擋,殺萬餘人,俘虜十萬人,牲畜數十萬頭。頡利率萬餘人逃到磧口,李世勣正等著他呢,磧口過不去了,頡利的下屬一看這個情形,打不過又逃不脫,一大部分就直接投降了李世勣。頡利幾乎是孤身投靠了他的侄子,可是他的侄子在大唐的威名下,協助唐軍,擒獲了頡利,押往長安。

    捷報傳遍了天下。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東突厥帝國亡。東突厥滅亡,大唐有什麼反響,我們來看看。在最後一戰的過程中,與頡利可汗決裂的突利可汗,這位本該是東突厥的繼承者,率眾投降。太宗對大臣說“以前為了百姓,太上皇忍辱向突厥稱臣,朕常為此事感到痛心,現在突厥可汗下跪投降,多少可以雪恥。”東突厥滅亡,大唐大赦天下。四方夷族奉太宗為“天可汗”。頡利被押解到長安,太上皇聞聽,“當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城,現在我的兒子能滅突厥,證明我託付的人是正確的,我還有什麼憂慮的”於是太上皇親自組織了happy活動。一場酒會在凌煙閣召開了。大家玩的都很嗨,最後太上皇彈琵琶,太宗翩翩起舞,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

  • 2 # 每日讀摘

    貞觀初年,唐朝國力尚弱,唐太宗偃武修文,與突厥和親、會盟。至貞觀三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統兵北征。貞觀四年仲春,襲破定襄,突厥頡利可汗逃亡磧石,又被唐幷州都督李世績擊潰,無奈之下遣使赴唐謝罪。唐太宗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前往招撫,同時又詔令李靖率兵繼續追剿。突厥頡利在接到唐朝詔書允許投降後,未做任何軍事設防,被李靖襲破俘虜,解送長安。太上皇李淵聽說頡利被擒,十分高興,感嘆道:“我子能滅突厥,我託付得人了。”唐太宗之所以能消滅突厥,主要是太宗即位初年,勵精圖治,並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國力不強言和,國力強大時才戰。同時,馭人得道,選任李靖,為唐朝名將第一人,統帥有方。在突厥方面,貞觀年間,突厥國力已經衰微,各部落分散且各有貳心,被唐朝一一瓦解分化。

  • 3 # 張睢陽齒

    隋末天下大亂,中原王朝忙於內鬥無暇北顧,突厥趁勢崛起,雄踞大漠,控弦之士不下百萬,給中原王朝造成強大威脅。唐高祖在起兵初期,也曾使用白旗,表示對突厥稱臣。

    一、突厥來犯,城下之盟

    玄武門事變後,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突厥認為唐朝新君即位,人心不穩,遂大舉來犯,軍隊已經到達長安城外渭橋邊。唐太宗帶用疑兵之計鎮住頡利可汗,與突厥斬白馬盟誓並贈送了大批金帛,突厥方才退走。首次交鋒,唐朝完敗。

    二、突厥內亂,人飢馬死

    627年,突厥發生內亂,薛延陀部、回紇部崛起。同年大雪,雪深幾尺,大批羊馬凍死,國力大衰。

    628年,突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內鬥,突利可汗投降唐朝。唐太宗還派人冊封突厥手下的薛延陀部首領為可汗,讓突厥內部互相猜疑。

    三、托塔天王,大敗突厥

    629年,太宗派名將李靖徵東突厥。李靖帥三千鐵騎夜襲突厥可汗營帳大破東突厥,遂擒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四夷君長大懼,尊唐太宗為天可汗。而李靖功勞太大,漸漸被人民群眾神化為神仙,號“托塔天王”。

    657年,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帥數萬兵,大破西突厥,斬獲數萬,生擒沙缽羅可汗,西突厥滅亡。自此突厥大衰,歷代可汗都得到唐朝冊封,再也沒有對唐朝造成致命威脅。

  • 4 # 理工男讀歷史

    簡單說,就是李世民為了報渭水之盟的深仇大恨,採取分化瓦解、外交迷惑、軍事突襲多種手段組合,連續兩次擊敗東突厥主力,並生擒東突厥可汗頡利,東突厥於是滅亡。

    如果詳細說,就要先說突厥的劃分:當時的突厥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分,東突厥活動在蒙古高原,西突厥在西域。

    滅東突厥報了李世民渭水之盟大仇,並全部佔領蒙古高原、貝加爾湖地區,直到武周篡唐,後突厥崛起。

    李世民時期扶持東突厥下屬的薛延陀、回紇等部落,造成東突厥內亂,並趁東突厥雪災,派禮部尚書唐儉出使東突厥安撫頡利可汗,同時派大唐軍神李靖突襲頡利王庭所在地,大破突厥,頡利逃走;第二年李靖繼續追擊,在陰山再次大敗東突厥,並生擒頡利可汗送往長安,東突厥從此滅亡。

    實際上一直到這時,李世民對蒙古高原並無領土要求,東突厥內亂後頡利可汗已經要求內附成為大唐藩屬國了。但為了報東突厥入侵中原渭水之盟的一箭之仇,李世民才選擇東突厥作為第一個用兵的目標。滅東突厥後,李世民接受薛延陀成為大唐藩屬國,由薛延陀負責管理蒙古高原。

    和平日子過了幾年,薛延陀統一蒙古高原後延續了東突厥的做法,開始不斷入侵中原。李世民於是在貞觀二十年任命李績(徐茂公)為帥,率軍征討薛延陀,並取得全勝,薛延陀也被滅國,同樣俘虜薛延陀首領送到長安。

    (東突厥貴族車鼻可汗逃往西域,搶掠薛延陀為生,後來被唐高宗李治派兵聯合回紇消滅)

    這次大唐不再在蒙古高原上安排藩屬勢力了,而是設立了燕然都護府(後改為瀚海、安北都護府)負責羈縻管理這一地區,下轄六府七州。

    雖然燕然都護府除了一把手之外其他的各級官吏大多是蒙古高原上各個部落的頭領,但羈縻州已經屬於大唐領土了,不但要服從大唐的命令,還要繳納賦稅,即使只是象徵性的。因此,大唐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開始對蒙古高原、貝加爾湖進行統治的王朝,這個過程持續了43年。

    後來武則天篡唐後軍事實力受到影響,蒙古高原上突厥舊部重新興起,並趁機統一了各部落,再一次建立了突厥汗國,史稱後突厥。後突厥知道中原的強大,雖然垂涎於大唐的財富,但武則天開始允許邊境貿易,所以總體來說後突厥與大唐保持了長期的總體和平狀態(小衝突不斷),直到唐玄宗時期,回紇與大唐共同消滅後突厥,回紇成為蒙古高原上的新的統治勢力。

    西突厥

    西突厥在唐初就已經內亂嚴重,一部分西突厥貴族在阿史那賀魯的帶領下內附唐王朝,李世民當時已經出兵西域,攻佔了高昌、龜茲、疏勒等國,並把阿史那賀魯安排在西域,任命為安西都護府下瑤池都督府都督。

    李世民去世後,阿史那賀魯叛唐,統合了西突厥各部,成了大唐的不大不小一個麻煩。唐高宗李治多次出兵西域,最後派蘇定方消滅了西突厥勢力,活擒阿史那賀魯送往長安,西突厥從此滅亡。部分西突厥勢力歸附大唐逐漸融入中原,或歸屬於其他遊牧民族勢力,部分向西遷徙,在西亞地區又活躍了多年。

    唐王朝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北庭都護府,負責羈縻西域各地,領土一度延伸到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亞等地,是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的一個時期。

    總之,突厥勢力是在初唐、盛唐時期被消滅的,人口或融入中原,或融入其他遊牧民族部落,從政權的角度是不復存在了,但組成突厥的各個部落很多還存在,唐末沙陀李克用就是來自西突厥。大唐在原突厥土地上設定了燕然(瀚海、安北)、單于、安西、北庭四大都護府作為羈縻管理機構,這些土地才正式成為大唐領土。後來吐蕃、回紇等勢力興起,這些土地逐漸丟失,但也推進了亞洲地區以中國為中心的民族融合過程。

  • 5 # 鴻涵先生

    突厥起源自葉尼塞河的上游,後南遷高昌的北山,自此突厥屢屢進犯中原,隋朝未統一之時,北方地區經常受到突厥的進犯,當隋朝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就開始全力打擊突厥,而此時的突厥也分裂成為了東西二部。

    自打隋朝末年,群雄並起,很多股勢力都依附於北方突厥,其中也包括李淵李世民父子集團,晉陽起兵時,突厥曾經趁火打劫襲擊晉陽,大肆掠奪,當時局勢未定,李氏父子為了能夠保證在山西立足,決定忍辱負重,先依仗突厥,年年稱臣納貢。

    隨著唐朝的建立,突厥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常常要求李家父子朝貢,直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之後,還依然對突厥朝貢,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渭水之盟”來說了。

    李世民即位第一年,東突厥就率兵20萬出兵到距離到長安城僅僅80裡地的渭水,來威脅李世民,當時的大唐剛剛建國,如果硬要和突厥打的話,也是可以一戰的,但是勝券不大,所以,李世民決定“韜光養晦”,派人重金賄賂突厥可汗,並和他們結盟,表示臣服。在這“渭水之盟”後,突厥果然退兵了。

    這次的臣服對於李世民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但是李世民一直隱忍不發,沒有做任何打擊突厥的事情,每年照常朝貢稱臣,可是私下裡卻加緊訓練軍隊,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貞觀三年,李世民分析了全國的局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決定一雪前恥,勢必成就像漢武帝北蕩匈奴一般的豐功偉業,遂派李靖為主帥主動攻打突厥,突厥軍大敗,突厥的頡利可汗被活捉,突厥見大勢已去,只得投降,向李世民稱臣,隨後,唐太宗繼續清掃北方諸部,被尊稱為“天可汗”。

    大唐天子李世民講“欲取之,先予之”這一兵法運用的出神入化,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李世民真乃高手中的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現在很多小姑娘喜歡“小鮮肉”明星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