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大胖子
-
2 # 一憶一
“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是一個成語,講的是一砍柴的進山,看到兩個老頭下棋。砍柴的看得入迷,結果一局終了,他的斧頭柄都爛掉了,回到人間,已經過去了千年。
原著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裡面曾講過這句話
如來即下蓮臺,同諸佛眾,徑出山門,又見阿儺、迦葉引文殊、普賢來見。二菩薩對佛禮拜,如來道:“菩薩之獸,下山多少時了?”文殊道:“七日了。”如來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二菩薩相隨左右,同眾飛空。
大家都知道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這一說。
那就要知道文殊菩薩的靈獸到底離開了多少年。
原著第七十四回·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小鑽風曾經這樣說過
“長官原來不知,我大王會變化:要大能撐天堂,要小就如菜子。因那年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邀請諸仙,他不曾具柬來請,我大王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我大王,是我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故此是一口曾吞十萬兵。”行者聞言暗笑道:“若是講手頭之話,老孫也曾幹過。
但是文殊菩薩說的是七日 然後又說快隨我去收它。 可以看出文殊菩薩很著急。
為什麼呢!個人覺得文殊菩薩肯定是怕佛祖追問。這就跟總經理找部門經理說你部門誰誰誰犯錯了,幾天了。肯定不能說不知道啊!隨便捏個數字。現在就去收拾他,是一個道理。
所以佛祖說世上幾千年,是很有深意的,領導肯定知道只是不點破而已。
時間應該和天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天上一日等於一年。
-
3 # 千百萬年
七日是個什麼概念,如果將日認為天了,就是七天,西方人的說法是一個禮拜,東方人的說法是一個星期,誰愚昧,誰科學,從禮拜與星期中就能分清。而中國古人另有認為,將日說成為太陽,這種說法從后羿射日的典故中就能證明,而且比佛說的日還多了三個,共有十個,依此來論了就會形成山中方十日,世上已萬年!
-
4 # 月落山容瘦
中國古代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未知為作家、詩人以及哲學家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時間的概念本身又極為抽象,“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不用說神話作品,即使較為嚴謹的著作也存在唯心主義的浪漫思維。
所以,無論時間描述得如何誇張,也不足為奇,不用去理解字面本身,理解意思就好!
-
5 # 圯上老人
首先給題日糾正,不是“山中方七日”,而是“洞中方七日”。
為何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因為傳說仙人比人世間凡人活得更長久。所以如果在那裡雖然僅生活了七天,但是人世間卻已經輪迴了幾千年了。
-
6 # 米花禪
”山中方七日,世間已千年 。”出自元·王子一《誤入桃源》三。原文:“那一年親手栽下門前這兩棵松樹,到今百餘年,兀那松樹長的偌大,我父親劉弘也故許多年了。……方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信有之也。”意思:那一年父親親手栽下門前這兩棵松樹,到如今已有百餘年,那顆松樹長得繁茂,我父親劉弘也過世許多年了。……才知道”山裡才過了七天,世間已過了上千年“,這樣的事情是真有的。明代吳承恩《西遊記》七七:“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意思:都說山裡才過了七天,世間已過了幾千年。不知那孫猴子傷了多少生靈,快跟隨我去收服他。
-
7 # 大漠深處之孤煙
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先輩、他們在很多書中就已經描述了“山中方數日、世間已數年”的現象,這不就是現在我們的科學家們尋找的“黑洞”“時光隧道”嗎?“穿越”也許在古代就不是幻想,而是有證明有事實有結論的,就是現在科技也還停留在研究、論證或猜想方面。
向留下書面記載的小說作者致敬。
-
8 # 金嘯石吟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的“山中”不是我們通俗理解的山,此山非彼山,此山是神仙的世界,是天上的仙山,是修仙了道的地方。
小時候呢,對這句話總感覺很神秘,總感覺天上的山真好,我能不能上去玩耍幾天?可以逃避課堂的作業,家裡的農活,還可以在雲彩中睡覺,在天河放馬,在瑤池欣賞嫦娥的舞姿,多美啊!
當腳繼續踏著土地,只能望天興嘆,繼續在大地開始自己的生活,天上的夢想就一直埋藏在心裡。
長大後逐漸明白了,天上地下有別,天壤之別就是這個意思。對這句話最讓自己揪心的事,就是唐僧被錦毛玉鼠抓進洞府要成親,孫悟空去天宮搬救兵,故意給託塔李天王難堪,賴在天上不走了,還是太白金星說了一句話:大聖你可知道天上一日,地上已七年了,再不去救你師傅,孩子估計都生出來了。一句話激將的孫悟空掙脫繩索,下界救師傅。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天上所處的緯度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緯度不一樣,我們所處的是三維空間,由長寬高及時間組成,從量子力學的觀點出發,當緯度到達四維及以上的時候,時間將不再作為一個度量的標尺存在,將減弱或者消失,人可以自由穿梭行進在自己的過去未來。
時間這個概念就是給我們三維及緯度更低的生物所言的,讓時間變慢及消失就是神仙世界的,也就是題主所言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
9 # 無名草2020
一天,祗園精舍來了一位老者,要找釋迦
牟尼佛收他為徒。當時釋迦牟尼佛並不在
祗園精舍。佛的大弟子用慧眼觀察到這個
老人的前世累世,發現他八萬四千年中沒
做過一件善事,就要趕他出去。說即使佛
回到了精舍,也不會收你為徒的。
老人很痛苦,哭著準備往回走。正好佛外出
回精舍了。見這老人在哭泣,示弟子說明
情況。得知此事後生,佛用法眼觀此人,發
現他在八百四十萬年前,是個樵夫,一天上
山砍柴,突然發現一隻大老虎,呲牙咧齒,
他嚇出一身冷汗,全身汗毛倒豎。在這十分
危急之時,他隨口喊了一句“南無佛"!就這
麼三個字,虎不但沒傷害他,他還度了這隻
虎,便它聞到佛法而以得度。
就這麼一個善根,佛收他為徒了。
大阿羅漢即使有五眼六通,也只能看到八萬
四千年的事,再往前的事就不知道了。而佛
是哪怕過去億萬個阿僧祗劫,以及往後的億
萬阿僧祗無央數的劫,都能一念頓現!三世
(過去,現在,未來)全顯!
佛的時空無三濟。因為時間無定體,本來空
寂。
凡夫的時間觀念其實由感受來定長短,心身
愉悅時,或工作繁忙時,會發現時間過得很
快;而受痛苦煎熬時,覺得度日如年。
天上一天,人間數年,地獄百年,人間一天。
天上比人間幸福,人間比地獄又不知幸福多
少萬倍!
-
10 # 水凝結成花
人人過羨慕神仙般的日子,殊不知神仙般的日子過的太快。我寧願在人間苦點累點過百年,也不願過七天把自己給打發了。
-
11 # 樊噲
仙山其實就是存在於和人間不同的維度中,維度不同,時間的流速也就不同。舉個例子吧,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對於它來說就是一生,而對我們來說就是短短的一天。莊子裡講了很多這樣的事兒,自己感興趣可以去讀。
-
12 # 上官恨水
山中一日,世上幾千年。
又何止呢!
山中也是世上,為何進山便慢了時間呢?
其實不是對比也不是計算!
這是指山中即是清修之所,清修要遠離紅塵,遠離喧囂,斬斷塵緣。拋棄了時間和時空的概念,。而紅塵凡俗則是愛恨情仇,紛紛爭爭,無限煩惱,度日如年。
人們常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這三界就是空間。五行就是時間與環境。
沒有了空間和時間的約束豈不是自在!豈不是不動不轉的嗎!
如此說又何止七日對幾千年。一日就能頂上八萬四千年!
我們常說“禪定一日延壽三年”。定在那裡不受慾望與時間的流轉,停止了當然也就長了!
《地藏經》中有說,在地獄受苦的眾生,一日一夜萬死千生。這裡的一日一夜指的是人間。
由此可見,越是最佳化越能自在。
所以,山中方七日,人間幾千年。這是比喻。
佛,仙,已不受時空約束,又哪來的年月日呢!
-
13 # 郭前年
玄西遊,洞中七天,是凡世的七千年。
在吳成恩的筆下,也就十幾秒的功夫。寫出: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這是神吹和現實的差距,腳踏實地走在現實中,平平常常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感恩有您!智慧人生!
-
14 # 全峰山
凡世人間對時間的算計是以″分、秒、時、日、年″。我對時間的概念只知其寶貴性一一"時間就是生命″一一″天乾宇宙間唯一最公平的乃時間也。
因為它不分男女老幼、美醜貧富、平民高官、天上凡間,它所給予的均為等量。這是我的理解。
然而,仙人們對時間的概念理解不同於人間。與人相反,比較淡漠,原因仙間只是一個″臆念機構″。他們的吃喝享用都是由人間信徒供給,不需要算計時間盼望得到什麼,更不懂民間什麼勞動、疾苦、難熬、戰爭、殺戮啊等等!
那麼仙間到底用什麼方式計算呢?很簡單,他們以″年″為單位一一″樹葉一青一黃一迴圈″即為一年。有″神仙下棋為證″:倆仙人下棋入迷之時,只見樹葉一青一黃上千次,二仙仍殺得不分勝負″!
這就是我對″山中方七日,人間幾千年″的理解詮釋。
-
15 # 七夜09
採樵不意到雲天,閒看對弈二老仙,斧爛才思歸故里,山中七日世少年!
其實題主提到的時間只是一個概念,樵夫從離家到歸家的過程,一切都已改變!
關於類似的典故有很多,相信會有很多作者引經據典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就不舉例了,我只想從時間的跨度及得失來和題主聊聊!
我曾經也在“山裡”待過三年,也在“對弈”中迷失了三年!後來醒悟過來,才發現不光錯過了三年的時間,更錯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年輕人有試錯的資本,但希望大家能快速的走過迷失期,不要一試千年!
-
16 # 青鸞驚鴻
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句話的出處就不多說了,主要說說這句話體現出來的時間概念。
首先,山中時間與世上時間的差別。我們都知道,神話傳說裡經常提到時間概念,說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所以神仙可以長生不老,而世人卻要生死輪迴。而山無非就是仙境裡的山,自然與世間的時間有所不同,要麼一日就是千年,也或者與天上人間一樣,一日就是一年,只不過我們誇張了一點,說了幾天就是幾千年。
其次,指我們對時間的感覺不一樣。在山裡的日子,始終是單調的,比如西遊記裡的神仙們,長命百歲,沒有煩心事,不是煉丹就是下棋,或者去人間遊走一番,這樣子感覺無聊,時間一分一秒的數著過,肯定就覺得慢。
但是人間不同,事情太多,成天從早到晚都為生活而奔波,有些為謀權益,有些為求功名,事情多了,還沒怎麼做一天就結束了,感覺時間如流水,歲月像梭子,一晃就沒了。
即使不是神仙,不在仙境,山裡的日子也沒有世間的日子那麼緊張忙碌,慵懶就覺得時間漫長,匆忙就感覺時間過得太快。如此一來,世上時間不夠用,山中時間用不完,巨大的反差就讓我們有了“山中方几日,世上幾千年”的感慨。
-
17 # 鄭非夢妙文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來自於《述異記》,說是西晉有個叫王質的年輕樵夫有天上山打柴,看到兩個童子正在對弈,王質也喜歡下棋,於是把斧子扔到地上站在旁邊看。後來對弈的童子對他說你該回去了。王質去撿斧子,一看斧柄都已經爛了。當他回到家早已是物是人非,原來時光的腳步早已跨越了數百年之久。這個就是所謂的爛柯山的故事。由此可見,“山中方七日,世上數千年”這話也是如來佛借用的西晉典故而已。至於怎麼理解這個時間概念我覺得我們作為普通的凡人還是有必要跳出神話的窠臼而用現實的觀點來看待和感悟。時光匆匆滄海桑田,人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人生也不過百年,我們應當珍惜上蒼賦予我們的短暫而珍貴的生命,敬畏生命珍惜時間,無論貧寒富貴。
真真誠誠做人,踏踏實做事,愛自己愛家人愛大自然,愛所有的真善美的事物。不虛度光陰,不辜負上天恩賜的生命!
回覆列表
其一,這個就是像你有時感覺明明只過了一個小時,一看時間發現三四個小時都過去了,形容全身心投入於一個事物忽視了時間的流逝,比如爛柯人的典故
其二,類似於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不同空間時間流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