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佳寶琦
-
2 # 劍膽琴心之一天圓地方
王羲之師從衛夫人;歷代書法大家皆從勢自然,參天地之變、日月之行;知陰陽合散之妙而獨得大觀。
觀王羲之之行書如行雲流水,似龍蛇之潛化…………
王羲之愛鵝世人皆知,鵝之與水產生了靈性也是王羲之行書之中的隱勢筆法;世間萬物皆有靈性惟智者所通達。
-
3 # 菩提石上沙
王羲之是中國東晉時著名的大書法家,一生留下了許多流傳後世的絕妙佳作,被後人尊為“書聖”,民間也流傳許多有關他的動人故事。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養鵝。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不管哪裡有好鵝,王羲之都有興趣去看,實在喜歡了,還會直接把它們買回來玩賞。
王羲之玩鵝圖 宋·馬遠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大白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惹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著,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王羲之《二謝帖》
一次,王羲之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白紙寫滿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後,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人家啊,請您多多指正。”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手,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的。”說罷就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喪亂帖》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奇妙了。
後來,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王羲之不僅自身書法過人,更是教子有方,他的兒子王獻之就是在他的教導下成為了一位書法高手。
王羲之《蘭亭序》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作畫。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這孩子日後肯定能功成名就。”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獻之靈機一動,添上幾筆,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他不由得洋洋自得起來。王羲之和妻子郗氏在一旁若有所思,決定要找機會教育一下這驕傲的孩子。
一天,王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能趕上父親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搖頭。獻之急了:“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一語不發,一咬牙又練了五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讚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顯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王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三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羞愧不已,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終於在書法上突飛猛進,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後人將他和父親王羲之並列,稱之為“二王”。
-
4 # 榮宏君
一:王導觀書
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東晉丞相。羲之少年時期,學習書法十分刻苦,也很早就顯露出過人的天分。有一天,王導看了小羲之寫的字,對羲之母親說:“我們王氏家族,一向被稱為翰墨之家,我看羲之雖年幼,卻出手不凡,將來必成大器。"說完,從袖子裡拿出一本字帖,鄭重地對王羲之說:"這是我收藏的前朝書法家鍾繇的《宣示表》真跡,就傳給你吧!好好習字,必有所成。"
二:池水盡黑
王羲之熱愛書法,經年累月,練筆不綴。他每天寫完字以後,就拿著毛筆到池塘裡清洗筆硯,日久天長,池塘裡的水竟然都被染成了黑色。練習書法,貴在持之以恆,像王羲之這樣,練到池水盡黑的程度,一定會有所建樹
三:坦腹東床
太尉郗鑑在京口的時候,派遣使者給王導帶信,說想在王氏子弟中選一個女婿。王導對使者說:“你就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使者回去以後,對郗鑑報告說: “王家的公子們都不錯,聽到來挑選女婿,個個都很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露著肚皮躺著,好像什麼也沒聽到。”郗鑑說:“那就選他了。”詢問之下,這個人就是王羲之,於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兒郗璇嫁給了王羲之。
-
5 # 暴雪舞
我知道《蘭亭序》——很值得懷疑!第一:“之”字不重的問題。1,任何一個人重寫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2,王羲之既然是在酒後乘興而書,就不可能刻意搞個什麼“之字不重”。二:重抄不滿的問題。我想——如果是高超的藝術家(例如“書聖”),對於自己的某件作品,只會越重複越提高,不可能越重複越下降。如果是後者的話,只能說明其藝術水平有待提高!三:蕭翼智賺辯才的故事,只有弱智才會相信!一是和尚沒那麼傻,二是出手也是偽造(從書法風格來看,應是智永作品)。
-
6 # 申正義文
關於書聖王羲之流傳世間的典故很多,諸如其夜貼春聯的典故曾廣為流傳。
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可謂名重一時,許多人甚至連王羲之只言片紙也都視若珍寶。傳說在一年新年,王羲之連續在門口貼了三次對聯,都被喜愛他字的人偷著揭走了。臨除夕,不得不又寫了一副。這次他怕再被人揭去,採取了一個小手段:將對聯上下裁開,各先貼上一半。上聯是“福無雙至”,下聯是“禍不單行”。這樣果然奏效,人們見他寫的不是吉慶紅火的內容,反而是有些不吉利的話語,也就不在揭了。到了新年黎明時分,王羲之又各貼了下一半,對聯就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路人聞之,皆擊掌歎絕。
以下為本人所臨王羲之墨跡,請書友們指教!
-
7 # 好香白米飯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聞名於世,眾人所知。他的“東床快婿”這個典故也是很有名,流傳至今。
我就來具體講講“東床快婿”這個典故。
“東床快婿”實際上是一次政治聯姻。王羲之出身於門閥大族,背景顯赫。西晉王朝覆滅之後,司馬睿在王羲之的兩位叔父王導和王敦的輔佐下,在建康(今南京)登基稱帝,成立東晉。
然而,東晉的政治局面極不穩定,禍起蕭牆。東晉成立五年之後,王羲之叔父王敦率兵造反,而另一個叔父王導忠於朝廷,奮起抵抗。
王導由於兄弟造反,他雖然因此常去朝廷戴罪,但內心是惶恐不安的。生怕司馬睿對他的行政管理權拿掉,所以急需要找個有力量的同盟,聯姻無疑是過去最常見的方法。
當時山東有一群流民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因為沒有自己的家園,打仗特別厲害,特別拼命。於是王導就去聯絡這支軍隊,主動提出來要和流民軍隊的最高領導人郗鑑聯姻。
郗鑑也希望在朝廷有個靠山,這樣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結合無疑是最佳結合。郗鑑就答應了這門親事,他有個女兒叫郗璿,19歲。
郗鑑派家人到秦淮河邊的烏衣巷來擇婿,王羲之這個大家族當時適婚的男孩子很多,王家子弟個個精心打扮,都願意成為郗鑑的女婿。然而,王羲之和其他王家子弟不同,他躺在自己自己房子裡面東窗下邊的竹床上,衣冠不整,坦腹露胸。
郗鑑的家人回去向郗鑑回報,說王家子弟都很好,只有其中一個年輕人,不修邊幅,坦腹東床。說的正是王羲之。
沒想到郗鑑說,那個就是我要選的女婿。
這就是“東床快婿”的典故。
“東床快婿”之所以能成為千古佳話,還是有其他原因的。
王羲之的那個年代納妾是很普遍的現象,比方說,他的好朋友謝安,東山野遊,就帶了一眾妻妾,羨煞旁人。王羲之晚年給一個好友寫過一封信,當時他58歲,說我有七兒一女,都是一個人所生。可見他一生再沒娶過第二房太太。這樣的婚姻在那個年代是極其可貴的。他和郗璿兩個人一輩子琴瑟和鳴,所以“東床快婿”是一樁美滿、為人稱讚的婚姻。如果不是一樁美滿、為人稱讚的婚姻,也不會成為一個千古佳話。
-
8 # 素顏的微笑
王羲之在他小的時候就對寫字十分喜歡,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每天都在用他的毛筆練字練完了之後,就到他自己的後邊的小花園裡邊的一個小池子裡邊去把筆洗了,然後把自己的硯臺洗了,結果最後把那一池子水都給染黑了。他這麼刻苦,所以說他的功夫也到了,王羲之最後慢慢的成為了有名的大書法家。
回覆列表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關於王羲之,他的典故可謂是家喻戶曉,例如竹扇題字、巧補春聯、吃墨等。
【竹扇題字】
有一天,王羲之要去一個村子裡,路過山陰城的一座橋,看見一老婆婆拎著一籃子在賣竹扇。
竹扇看著很簡陋,沒有任何圖案修飾,路過的人皆不感興趣,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就在上面題了字。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也不識字,看著竹扇被他畫來畫去的,字跡還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然後就離開了。
老婆婆聽了王羲之的話,果然大家都爭著搶著要買竹扇。很快,一籃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巧補春聯】
王羲之每年春節都會寫春聯,但他寫的《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所以他的春聯只要一貼出,就會被人偷走。
又是一年春節到,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
偷春聯的人一看,這八個字也太不吉利了。就不偷了,轉身離去了,過後,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讚歎不已,拍手叫絕。
【吃墨】
王羲之小時候就非常刻苦的練字,他用過的筆,堆積如山,人們稱之為“筆山”,他洗筆和硯臺的小池子,人們稱之為“墨池”。長大後,王羲之寫的字已經非常好了,但也堅持天天練習。
王羲之練字時,都是目不轉睛,聚精會神的。有一次,他在書房裡練字。忘記了吃飯,丫鬟送來蒜泥和饃饃,叫他吃,他好像沒聽到似的,繼續練字。
後來王羲之母親來看他,發現他滿嘴都是黑色的墨汁,忍不住笑出聲,原來他錯把墨汁當成了蒜泥。
正因為王羲之這種專注認真的練字,才會成為著名的大書法家。
【入木三分】
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讓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削木板的時候,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引得刻者連連驚歎:“竟入木三分!”
王羲之極為有力的筆法,讓世人都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