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驢品歷史
-
2 # 萌哥蛋蛋看世界
《三國演義》誇張的成分雖多,但劉備確實是一位仁厚賢明的君主;而且不論是正史還是漢末三國同一時期大家對劉備的評價也是出乎一致,劉備都是明君聖主的形象;甚至就連他的對手對他的評價都極高。一、創業不易,仁義為先;
從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24歲的劉備在別人的資助下在涿郡響應朝廷號召招募軍士,這個時候張飛、關羽就跟了劉備;此後劉備是屢戰屢敗,疲於逃命;估計劉備有時也會感嘆,那夕陽下奔跑的身影彷彿就是我逝去的青春。劉備雖說屢戰屢敗,其實用屢敗屢戰來形容更貼合實際,大家都知道劉備雖說是漢室後裔,但是早已沒落;那時候漢室後裔多了去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等都是漢室後裔而且都比劉備有實力。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天下十三州,益州和荊州是屬於大州,而且兩州物資豐富、荊州的交通更是便利。劉表是基本全據荊州(江夏郡部分割槽域為孫權所佔據),劉璋是基本全據益州(漢中為張魯所佔據);但這兩人都沒有把握時機匡扶漢室或者創立一番事業,只有劉備從一個織蓆販履之徒南征北戰、屢敗屢戰,最終創就一番事業延續漢室國祚、成為蜀漢開國之君。劉備確實很了不起,亂世之中群雄逐鹿天下大亂,稍微不注意點命都不一定能保住,劉備卻挺而走險立志中興漢室。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人密謀誅殺曹操的衣帶詔事件洩露,劉備趁與朱靈進攻袁術之機逃離曹操。後來袁術病死途中,國舅董承等人盡數被誅殺,劉備居然有膽量與能力樹起義旗、奉天子衣帶詔起兵討伐曹操。那時候東海的昌豨(xī)以及很多郡縣都響應跟隨劉備,劉備被曹操擊敗後,又轉而投向袁紹和袁紹聯合討伐曹操。袁紹是志大才疏,臣下們又互相勾心鬥角,袁紹做決策有個奇怪的形象,就是好比做判斷題,百分之五十的機率能蒙對吧,但是袁紹卻總是能夠和正確答案擦肩而過;以至於官渡之戰屢失良機敗於曹操;劉備在兵敗後,輾轉投奔了荊州劉表。
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屯兵新野依然是依附劉表,卻能請得諸葛亮出山輔助,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也是一如既往跟隨劉備,並且這時候的關羽張飛已經跟著劉備四處奔波流浪20多年啦,可想而知劉備的人品以及仁義的為人確實贏得許多豪傑志士的認可。劉備的事業轉折點是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孫劉聯軍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後,劉備表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並以劉琦名義取得荊州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同年劉琦病逝,劉備統領荊州。南郡之戰,周瑜擊敗曹仁攻取了南郡,劉備分得南郡南岸地;不久孫權又借南郡給劉備用於抵禦曹操。劉備因此佔據了荊州南部五郡和江夏重鎮夏口一城,劉備也憑藉荊州為起點,用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為主要軍師,用關羽、張飛、趙雲、劉封、黃忠等人為主要將領,先後佔據荊州、迫降劉璋佔領西蜀、擊敗曹操取漢中,收關中馬超於麾下,繼而建立蜀漢政權。而且劉備在創業過程中確實是有帶著群眾逃難,也確實為痛失賢臣而痛苦流淚(比如法正去世時、龐統中箭陣亡時)等等,這些都是事實,並非《三國演義》杜撰,但有改編美化、包裝過度的成分。
二、一代雄主,當之無愧;諸葛亮評價劉備“雄才蓋世”、“英才蓋世,眾士慕仰”,法正說劉備有雄韜大略也就算了,因為都是一個集團內,為人臣子有誇耀君上的嫌疑;但是連曹操和他的重要謀士,有奇謀之稱的郭嘉、賈詡等人也稱劉備雄才大略,更是勸曹操早點除掉劉備;江東孫權、周瑜、魯肅等人也是,都視劉備這位“常敗將軍”為一代梟雄;周瑜在赤壁之戰後甚至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因為周瑜始終認為劉備是為梟雄、終究難以控制;這就證明劉備確實是位雄主;而從他建立蜀漢政權過程,還可以看出他的堅持不懈與知人善用,對於蜀漢而言劉備是一位難得的仁君聖主。
早年,曹操對劉備的評價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能得到曹操這樣的評價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那時候劉備可是屢戰屢敗、依附曹操;曹操把天下群雄視做無物,唯獨把劉備視為豪傑、把劉備視為他的對手,為什麼呢?不是曹操抬劉備,劉備那時候官職左將軍、領豫州牧、宜城亭侯爵位都是曹操上表天子進封的;而是那時候劉備可是地盤都沒有的時候、手下關羽、張飛這些猛將“萬人敵”還願意追隨他跟著他流浪,這也反應出劉備的雄韜大略與仁義。《三國志》陳壽的評價,也非常客觀:“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就是說陳壽首先評價劉備這個人啦,剛毅果斷為人寬厚能夠知人善用,有著漢高祖劉邦般的風度和英雄的器量。劉備和劉邦一樣的知人善用,這個評價非常難得啊,因為劉邦都說過建立大漢統一天下主要就是靠自己任用韓信、蕭何、張良等人方能以弱克強擊敗項羽。緊接著陳壽還評價說,劉備臨終之時託孤於諸葛亮,讓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心裡不存有半點疑心,這是因為劉備諸葛亮君臣都是大公無私的人,這是古往今來的美好典範啊。劉備權謀才幹雖然比不上曹操,是因為它本身的環境與基礎所決定的,但是劉備這個人啊,他屢次遭遇挫折卻百折不撓,最終不屈居人下;當劉備察覺到對方的度量容不下自己時,他並不是只有和對方對抗較量,反而以退為進、遠遠離開躲避禍患。這些評價都可以看出劉備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並不只是《三國演義》一味的宣傳美化。
-
3 # 雪城之湖
《三國演義》是明未清初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志》是晉朝陳壽為史官寫的。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前,唐朝出現過“傳奇"小說,到了宋代,流行“話本"這種民間形式,相當於現代評書,彈詞,大鼓之類藝人,說三國故事,在長時間流傳過程中,經過藝人們藝術加工,便於傳承,許多事件,遊離了史實。
人們通常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而《西遊記》,《封神榜》之類小說是″三分史實,七分虛構",這是區別。
而《水滸傳》這部小說較真實符合當時社會,說明作者對書中主角去怎樣對侍。
“擁劉反曹"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主題思想,寫的劉備有長者之風,帝王之姿,從生到死都圍繞帝王形象加工完成的,書中寫:劉備小時侯家門前有棵桑樹,茂如帝王蓋傘,劉備自稱,將來當皇帝就用這樣傘,說兒時有異志。劉備騎的盧馬,說的盧妨主,說有相馬勸不讓騎,劉備騎了,後來,蔡瑁追殺劉備,劉備馬躍澶溪,的盧馬救主,說為什麼?將來劉備能當皇帝,當然的盧就不傷主人了,換成別人,肯定得死了。劉備和孫權賭石,二人暗中許願,都劍落石開等,這樣故事很多,無外乎作者渲染一種帝王異於凡人,把劉備寫的很完美。
其實,真實歷史劉備是梟雄,什麼是梟雄呢?傍上誰,誰都得被他吃悼。梟,是一種猛禽。說曹操是奸雄,狡詐,曾有相士說:″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一聽,很高興。說:孫權碧目紫髯,有異相,和凡人不同。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很佩服孫權,曹操煮酒論英雄,天下豪傑啥都不是,就佩服劉備,這又佩服孫權,曹操很會識人術,也會帝王術。
劉備從販草鞋草根農民,逆襲成帝王,真不是羅貫中筆下寫的哭鼻涕的人,″少不喜讀書,專結豪俠",是很豪爽之人,結果,為了劇情需要,許多事,別人替他幹了,劉備怒打督郵,結果,這事張飛幹了,張冠李戴,突出了藝術效果,這樣故事,運用《三國演義》裡還很多。
歷史上,劉備是個殺伐決斷,很有作為的人,很有人格魅力,追隨者眾,他曾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善惟德,能服於人。這種胸懷,得到羅貫中先生贊同,大書特書,一下把劉備寫跑偏了。受哭,窩窩囊囊,遇事沒主意,啥事都問諸葛亮,離了柺棍不行的寬心仁厚的人。他兒子劉禪更是不行,扶不起。
劉備帝王情結,不是一般的濃,養子劉封,親兒子劉禪,合稱封禪,當皇帝。
其實,歷史上劉備很搞笑一個人,天天睡漢白玉雕成美女,也很奇葩,為尊者諱,睡美人典故出自劉備。
有人笑話劉備鬍鬚少,吃完飯就給那人殺了。這些羅貫中先生不能寫,寫了,影響劉備高大尚,白富美,不揭醜,袒護形象。
劉備就這麼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了。
-
4 # 星河菡萏
我覺得這個也算是個很好的測試吧,每個讀者對小說裡的人物的感覺,能體現出這個人是個相信真情的老實人還是個圓滑厚黑的場面人,比如說有人感覺劉備很仁義,有人感覺很虛偽,有人對劉備感覺很好,但不能確定。一百個讀者心目中有一百個劉備。
如果要是大膽揣摩羅貫中本人對劉備的感覺,應該不是虛偽的,不僅在史實的基礎上演義了劉備,而且還額外幫劉備做了很多事,打了很多仗,都是對劉備正面形象的塑造。
每個人的主觀臆斷都不同,例如同一件事就可能會有正反兩種聲音,關鍵看怎麼引導。曹操南下的時候,劉備帶著數十萬僑戶這件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有人說劉備愛民如子,仁德蓋世。也有人說劉備裹挾十餘萬荊州市民倉皇南逃是屬於居心叵測的籠絡人心的權謀之術,不可小覷。當時劉備無險可守,無資可用,除了依靠籠絡人心以求自保,也沒用什麼更好的辦法。更有人指出劉備這樣做是在施展藏兵於民的詭計,倘若只是自己帶著數千步卒逃跑,行蹤太過明顯,很容易被曹操騎兵追上,一定會落個片甲不存的下場,但是要是把數千步卒混雜在一同逃難的數十萬僑戶百姓中,即使被曹兵追上,也不至於全軍覆沒。畢竟現在的曹操,顧及著大漢丞相的身份,不會做出屠戮百姓的蠢事。要是順著這個思路看,劉備把十萬荊州僑戶百姓“綁架”在了他“匡復漢室,削逆平亂”的大志之上就太可怕了。所以幾種不同看法不同觀點的人看出的就是不同劉備的面目。只要是個人都複雜,沒有不復雜的。
-
5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劉備外象仁弱,實則剛毅。半生漂泊,矢志不渝。
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一提起劉備,人們腦中往往會浮現這麼一個形象:仁義、善良、愛民,有時還會哭兩聲。
誠然,羅貫中賦予了劉備太多文弱、善良的筆墨,這對人們讀後,心裡會產生向善扶弱的正能感,有益處。但卻也無形的弱化了劉備本身的一種自強剛毅、百折不撓的硬漢個性。
古代人知識面窄一些,坊間街談或聽書,大多以善與惡、忠與奸判定是非。現代社會人們思維發散,崇尚個性,很多事物發展,不再只是從簡單的是與非表象去評斷,還會從人性、邏輯、哲理等,去展開更深層的思維。這是社會的進步。
曹操謀臣郭嘉有評: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民間布衣起家,東飄西蕩,半生漂泊,歷經磨礪,終創得一份基業。僅憑一份仁善處事,就能成功嗎?!
絕對不會。創業,仁善可以是加分項,但亂世中,仁善也可以是阻礙項。
細細再讀劉備
能夠在亂世中拔眾而出,絕對有其過人的地方。個人魅力、胸懷堅志、愈挫愈勇、堅忍執著,應該是都匯於一身的人。
劉備,現時再看,實乃硬漢也!
空說無用,人肉扒一扒史栽各料,乾貨說話。
一 少年有志
《三國志》、《三國演義》均記載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意思不外是帝王名族之後。這個不便考究多議。就算真的,劉勝娶了多少老婆,下一代一分岔一分枝,誰知道到哪了。現代人也不認這個。反正劉備少年沒了父親,與他媽靠編蘆蓆買草鞋為生,是事實。
到是他家籬笆牆邊上,有一顆巨大的桑樹,枝葉繁茂象車蓋一樣,非同一般。有人說能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是孩子王,曾指著這樹說:“我以後一定會乘坐這個羽蓋車。”說明心中有慧根。
當年秦末,項羽、劉邦見到始皇車攆,也曾發出豪言感慨。這點到有類通處。
劉備年輕時,不喜歡讀書,喜歡音樂、服飾。但又沉穩少言,善交朋友,尤其豪俠之士。不少年輕人都聽他的,願意跟著他。
由此可見,劉備天生有當大哥的範兒,有自來氣場。如果自身沒兩三下子”能文能武“的手段,手下小弟也不會信服,別說日後的關羽張飛了。
二 鞭打督郵
漢靈帝末年,黃巾起義。劉備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幫助朝廷征討黃巾。拉隊伍,錢說話。劉備哪來的錢。史料載是中山人富商馬販張世平、蘇雙資助。二人是見到劉備不凡,還是劉備有“巧取豪奪”之能,不好定論。但無論哪種,劉備用此拉起了隊伍,都是能力。
劉備征討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縣尉。不久,有督郵巡視安喜縣。督郵是代表太守巡視督察下面所屬各縣鄉的一個官職,官不大但權力大。劉備登門求見,督郵端架子不見,讓劉備在外面等著。劉備呢,扯了根粗的柳枝,衝了進去,對著督郵一通劈頭蓋臉的狂抽。又將縣尉印綬套在他脖子上,然後棄官走了。由此可見,劉備年輕時可不是什麼隱忍退讓講善之人,也是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該出手時就出手。{按:羅貫中小說中,把這段編在張飛身上了,是為刻畫他筆下各人物特性。史載實際為劉備親為}
怒鞭督郵,劉備其實是個硬漢。
三 經略徐州
劉備跑路後,先後跟過都尉毌{guan}丘毅、中郎將公孫瓚,從徵黃巾。多次建有戰功,又被任命為平原縣縣令,還兼任平原國相。期間,本地有個叫劉平的官吏與劉備不和,派了刺客晚間行刺劉備。結果刺客打聽劉備為人後,不忍下手,還把來由告知了劉備。可見,劉備在人格魅力方面,絕對有一些屬於自身的東西。
天下爭鋒,當時袁術、公孫瓚、陶謙有私下結盟,袁紹、曹操、也有私盟。曹操打徐州牧陶謙,劉備當時依附公孫瓚,公孫瓚便派手下田楷與劉備前去救援。陶謙很欣賞劉備,劉備到徐州後,陶謙又撥了四千丹楊兵給劉備。劉備於是離開田楷,依附陶謙。後來陶謙病重,極力迎請劉備主政徐州。劉備確實推讓過。陶謙病逝,徐州士族又力勸劉備接管。劉備在眾望中主政徐州。由此可見,劉備在個人行事處事上定有自身的令人佩服的魅力。不然,一外來戶怎麼能會讓徐州士族擁戴。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四 東飄西蕩
劉備得徐州,袁術心中有忿。派兵來打,劉備與之戰於淮陰一帶。曹操此時團結一切與袁術為敵的力量,上表舉薦了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
劉備與袁術相持在外時,流寇呂布趁機襲取徐州。這期間,劉備勞心疲身,在袁術。呂布間周旋。曹操東征,並增兵糧、補兵馬,資助劉備。後來輾輾轉轉,曹操、劉備一方終得擒殺呂布、打殘袁術。
劉備隨曹操到許縣,曹操上表舉薦劉備為左將軍。很敬重劉備,出門同車,坐則同席。這點上又說明劉備自有人格魅力處,做人不卑不亢。曹操都沒敢拿他當手下待見,以兄弟聊歡為主。由此可見,劉備自帶大哥氣質,不是願屈居人下的主兒。
劉備也怕曹操生忌不容,在許縣時,每日種菜,以表無大志。曹操曾閒聊與劉備:“當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我。袁紹之流,不值一提。”正在吃飯的劉備,驚訝的把手中的筷子失落於地。
不甘居於人下的劉備,得機逃出許縣,殺回徐州,重聚人馬。其間,曹操派兵來剿,劉備艱難維持,東飄西蕩,先後投過袁紹、劉表。袁紹、劉表均待若上賓。可見,劉備此人,雖形式上被動顛簸,骨子裡做事,從未令他投靠過的人物輕怠。尤其劉備兵敗投在劉表處時,劉表更是忌憚他的才能,而處處予以掣肘。其間,劉表派劉備進軍博望縣抵抗曹軍。劉備親自指揮設下伏兵,大敗曹將夏侯惇。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五 創業初成
曹操大敗袁紹後,挾得勝之師南下荊州。劉表正巧病逝,其子劉琮膽怯求降。劉備一路避退到夏口。後與孫權結盟,在赤壁大敗曹操。然後借劉表長子劉琦之名,奪得荊州南方四郡。
劉琦病死,下屬一致推舉劉備當了荊州牧。孫權也看到了劉備不斷勢力壯大,意欲更加鞏固聯盟對付曹操,將妹妹嫁給劉備,並在京口相見,相談甚歡。
此時,前半生顛簸流離的劉備,才算有了一點根基。可是這一點根基,還是處在曹操、孫權交錯地界的眼皮子底下,隨時會燃起烽煙。一心創出一番大業的劉備,怎肯安於現狀,也不可能安於現狀。
當時當勢,孫劉聯盟,方為掣肘曹操之上策
六 終成基業
益州牧劉璋闇弱,怕早晚曹操吃掉益州。他手下有人已心向劉備,獻計道:劉備懂軍事,又是同宗,可請劉備來助力。劉璋同意了這一建議。於是又出兵、又出錢,相邀劉備。
劉備兵發益州邊境,可是遲遲不發兵攻打事先約好要打的的邊境軍閥張魯,還不斷要兵要糧,並且在駐地廣施恩德,籠絡人心。劉璋發現引狼入室已晚。劉備半生蹉跎,閱歷增長,已不是當年心仁心善創業就能達成的心思了,為了大業有成,也下了狠心。雙方生怨,終於兵戎相見。交戰一年多,劉璋投降。劉備拿下益州,三分天下終得其一。
益州若想安固,必得漢中在手,做為屏障。隨後。劉備又傾益州全部兵力、物力,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親上前線,趁曹操援軍未到之時,襲破曹將夏侯淵,拿下漢中。這也是他多年與曹操為敵,打的唯一一場大勝的吐氣仗。待曹操親自到後,劉備又採取了以山險拒守不戰的策略,迫使糧草難以跟進的曹操無奈退兵。
半生戎馬,終見曙光。
至此,三國鼎力,互相掣肘,方成定勢。
白手起家,半生闖蕩的劉備,終於在無數次的漂泊中,無數次的執著中,走向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手撫略已發白的鬍鬚,劉備想起當年多少個悽風苦雨中,他還在軍帳裡躊躇未眠,想起多少個烽火戰鼓中,他還在怒吼衝殺。一切皆已走過,一切緣於不忘初志,一切感恩執著不怠。
成王敗寇先不論,權謀與厚黑先不談。劉備這種對於事業,抱沐風櫛雨、百折不撓的信念,懷永不言敗、執著向前的精神,對於今人來說,是永遠在讀三國時,值得敬佩和借鑑的。
-
6 # 磨史作鏡
劉備不虛偽。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三國演義》有一句話:為顯劉備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裡的“偽”,個人認為並不是虛偽之意,而是指許多事情是假的,不可能真的發生。比如說劉安殺了老婆給劉備做烤肉吃就不可能是真的,如果是那樣劉備還能是仁君嗎,適得其反啊。還有比如三讓徐州中劉備屢屢推辭,陶謙都死了還是不肯接印,這就有點過了。從這個角度講,劉備這個人物的刻畫,在表現他仁義之君的方面,有“用力過度“之嫌疑。
但是總體來講,三國演義的刻畫還是成功的,從人物核心來講,也是基本符合史實的。劉備是個大英雄,但是他和那個年代普遍的爾虞我詐的軍閥政客又有所不同,他不但高舉恢復漢室的大旗,還以仁義之君要求自己,在曹操鐵騎追擊,自己本可以一走了之的情況下,不願意拋棄荊襄百姓,甘與同敗,搭上了自己的老婆,兒子阿斗也差點不保。別人勸他快走,他說出了做大事以人為本的話。
白帝城託孤,臨終之前,他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囑咐兒子們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已經成為千古名言,相信他不會為了作秀而給兒子們說假話吧,此外如果一個成天想著做壞事兒的人,也很難想象能說出這麼勸人向善的話來。
再說說何為“虛偽”,虛偽,肯定是有所掩飾,但是不能說所有掩飾都是虛偽,有的個人隱私不掩飾行嗎,有的客套話不說行嗎,比如說“到家吃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很多時候不過說說而已,但這不能叫做虛偽。虛偽必定是不懷好意的掩飾,主要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說打底是為了害人。遍查歷史和演義,劉備沒有這種記錄,倒是經常是說話比較直接,比如他處死跟自己不和的張裕(曾取笑劉備不長鬍子),諸葛亮勸他處死是否太重,從輕發落吧。劉備說:芝蘭當道不得不鋤!雖說不夠寬容,但是總不能說是虛偽。
虛偽的人是當面喊萬歲背後捅刀子,如果只喊萬歲,哪怕不是真心誠意,只要不背後捅刀子,就不能算作虛偽。
說劉備虛偽的人可以休矣!
-
7 # 火車站
老羅筆下的劉備就是個偽君子!自己姓劉就忽悠廣大人民群眾說是劉邦後代!這個根本無法考證!為了自己利益把呂布賣了,想想當初是誰收留他的。如果說大夥還沒看清他面目在他決定攻吳國就暴露了他的虛偽!
-
8 # 慶陽親王
簡直虛偽到了無以復加。
羅貫中,就是本著:頌劉貶曹中性陳吳的小算盤,寫三國演義。但,結果事與願違,得出剛好相反的效果:
劉備,變成了傻瓜、蠢蛋和極端虛偽;
曹操,雄才大略、機智果敢、文武雙全;
東吳,英才輩出、能征善戰、力壓蜀漢。
結果雖然有點意外,但不影響三國演義為中國第一名著。
-
9 # 雪青松
劉備有虛偽的一面。但至少有那麼多百姓擁戴。不象曹操陰恨奸猾,所以得民心。東吳更多小心。與其信陳壽,還不如信羅貫中,起碼他是個"有志圖王者。",而陳壽怎樣,曹操廹降的文人。
-
10 # 金龍9190
中國一字話叫:蓋棺定論。劉備至死也沒看到虛,都是仁義之人所做,說他假?你們那隻狗眼看到了?曹操,雄才大略不假,但奸詐之處隨處可見,你們的狗眼就看不到嗎?中國自古至今就說,仁義之劉備,奸詐之曹操。難道現在之前的幾千年的華人就好壞不分,善惡不辯嗎?還是現在的人們思想發生了改變?看一看自己的身邊事就知道了,除了自私還有什麼?
-
11 # 鋼炮老葉
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太虛偽了,從桃園結義時,他看到了關羽,張飛兩人打架,他心中就想用他倆為自己賣命,但劉備最聰明,會利用人,自已想打天下,把自已的十八代祖宗都時刻掛在嘴邊,他特別是嘆黃忠,在三國裡,他禮賢下士,收諸葛孔明他,三跪九拜的忠於把孔明請出山,收馬超他怕馬超給別人搶去了,後與他為敵?才想辦法收了降馬超,但是劉備真聰明,由此在說回去,呂布兵敗徐州,曹操擒之要殺呂布,呂布央求劉備給他求情,想叫曹操不殺他,可劉備不但不幫反爾反口一句,你之丁原與董卓呼,後來曹操把呂布勒死在白門樓,當時劉備是何等聰明,他自已就暗中要奪江山,假如你呂布給曹操打工,今後劉備要與曹爭奪打下,那呂布不就是劉備的勁敵嗎,呂布太狠了,後來劉備發動的夷陵大戰,那是不對的,不應該只為報關羽之仇,打那-次大仗,要損失多失錢糧和軍隊?
回覆列表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魯迅先生曾說:“劉備之仁義而近偽”。如此評價恰如其分,從《三國演義》各方面來看,劉備還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首先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之前,他們見面時,劉備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本漢室宗親, 因聞黃巾倡亂,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遙!話裡話外顯示自己皇室貴族的身份,又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瞬間拉攏了關羽、張飛,讓二人為自己所用。
他自稱漢室宗親,以此為賣點籠絡人心,其實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皇室宗親,已經不知道多少代了,若非後來的漢獻帝的需要,早就被世人罵做攀龍附鳳的之徒了。
史書記載劉備聰慧異常,那麼到底有多聰慧?在他47歲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完全是被追著打,東躲西藏!沒兵,沒權,朝中沒人,沒有資歷,沒有文憑,如果沒有漢獻帝從檔案館的卷宗中翻出的皇叔的頭銜,他的性命也是岌岌可危!可見他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聰慧過人,否則怎會像喪家之犬一樣?
再說劉備到徐州搭救陶謙,到益州搭救劉璋,救了兩個人後,毫不留情的把兩人的家產全部佔為己有。當時的劉璋受到張魯的威脅,不得不求助外援,劉備自稱皇叔漢室宗親,幫助劉璋解困。
解困後劉璋對劉備感恩戴德,卻不知他感激的這個人就是奪取他家產的人。危機剛解除不久,龐統和法正就開始勸劉備奪西川,劉備不是義正言辭的拒絕,而是說“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
言外之意這是剛到蜀地,怕民心不服,不是不想奪取,而是紮根不深,不敢輕舉妄動害怕引起反彈。
後來等到劉備一站穩腳跟,找著機會就跟劉璋翻臉了。他向劉璋討要軍糧,劉璋給少了,他馬上翻臉開戰。所謂“兄弟同宗”不過是個笑話!
益州和徐州劉備開始都說不想佔有,可最後都到手了。兩個事件高度相似,實在耐人尋味。
這些對外戰略尚可理解,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對諸葛亮說: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說,劉禪如果無德,諸葛亮可以自己稱帝。
像劉備這樣的梟雄怎肯心甘情願把自己打下的江山讓給諸葛亮?想必當時帳後早就藏了無數刀斧手吧,如果諸葛亮敢有絲毫異心,必死於亂刀之下。
劉備號稱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卻第一個稱帝。 曹操原本想招降呂布,刑場上劉備悠然說道:“你難道忘記丁原和董卓了嗎?”劉備三言兩語便斷送呂布生路。可見其用心歹毒,還真是個虛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