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雲的風
-
2 # 設計圈圈
如果沒記錯粥悅悅有三個孩子吧,現在的言論基本分四類:
第一類是單身狗和沒孩子的小夫妻,大概覺得很是殘忍,不配當父母。這些人們還沒有受過熊孩子對他們心靈上的荼毒,肉體上的摧殘,肯定是無數次篤定的對自己說,我一定不是那麼冷血的家長。
第二類就是有一兩個娃的了,初嘗養孩子的各種酸甜苦辣,熊孩子鬧起來的時候早就忘了自己也是個文化人了,各種無力控制局面的怒吼,真是啪啪打臉。然而孩子乖的時候又覺得很羞愧,當時怎麼那麼不理智得對可愛的寶寶吼叫。粥悅悅是在情緒平靜的時候做出的這個決定並實施了,這類家長就很不能苟同了。
第三類就是老一代兒女成群的人了,那時候孩子當豬養,幼兒園免費,老人甘心情願帶孩子,上班事業最重要,沒有各種班,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所以才有了一類言論-現在的孩子放在家一天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矯情!
第四類也就是像粥悅悅這種三個孩子或者更多孩子的家長們了。數量上媲美老一代,質量上要跟上節奏,是這種家長的生存現狀。聽上去就很苦很累很糟心了,有效率有效果的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才是最實惠的保命技能。這樣看來粥悅悅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總結下來,每個人的性格風格現實條件都不同,不要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粥悅悅的育兒方法只是對別人有個參考作用,並不是要倡導這個具體的方法,根據別人的經驗總結出來自己的方法才是明智的。
另外,像美國是有相關規定12歲以下需要成人監護在家的,儘管咱們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法律,這招好用也要謹慎啊。
-
3 # 悠悠樂淘淘
我們談一起關於網紅因為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把6歲女兒獨自留在家中,期間拒絕鄰居和鐘點工阿姨的幫助,堅持讓孩子自己燒水,泡粉絲充飢。最終以兩倍作業為交換條件,孩子最終完成了兩倍的作業,網紅親自乘高鐵返回把孩子接去長隆一起玩耍。這個事情的看法。
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孩子的教養過程中6歲之前非常的重要,0~3歲要有恩於他,3~6歲要立威於他。讓孩子明白規矩和準則固然重要,但立威於他的前提是讓孩子充分的感受,愛與安全。
在我個人童年的記憶中,因為做錯事情曾經被父母關在門外,獨自一個人大聲哭泣,但是卻無人理睬,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有過與我相似的經歷,那麼當時你們的心情如何?這份記憶是否到現在為止回憶起來仍然讓你記憶猶新,終身難忘呢?
那種被關在門外的感覺像是被整個世界拋棄,由此而帶來的無助孤立,無所依靠的感覺,實在是終身難忘。有相同心理陰影的,小夥伴們請舉手。
反觀這位教育育兒領域網紅的神操作。求在一個6歲孩子心中,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首先單獨把一個6歲的孩子留在家中,無人看護,還是需要獨立燒水,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小肌肉和動作,協調性,尚未發育成熟時讓孩子自己燒水泡粉絲,實在是和危險係數極高的操作。不知道別人家怎樣,我們的孩子6歲時我是不會讓他擅自進入廚房,去觸碰燃氣灶,以及自己燒水的。
華人講究以適為度,過猶不及。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如果在育兒過程中過分溺愛,任由孩子驕縱任性,自然是教育的大忌。而給孩子立規矩時,過分的嚴苛,以至於超出孩子幼小心靈所能承受的壓力範圍,其最終結果這有可能是終身難以磨滅的負面生長印記。
孩子畢竟是孩子,犯錯總是在所難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首先讓孩子明白,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對待錯誤的態度則需要積極,誠懇,認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錯誤,改正錯誤。
如果孩子每做錯一件事情就受到如此嚴苛或者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處罰,那麼必然導致孩子害怕犯錯,畏懼錯誤,一旦有錯誤出現的時候,孩子的第一選擇,或者是隱瞞或者是把錯誤的責任推卸給別人。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育網紅的這一波操作,並不適當,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並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作為教育方面的思想領袖。在網路上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一位網紅,把自己的育兒方式方法,透過網路,並且大範圍擴散。勢必會引起一波家長跟隨者的效仿,某作者曾提到,家中還有兩個孩子,卻想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個人認為實在不敢苟同。
-
4 # Up初記錄
這幾天這個事件的討論很多。對我個人來講,理性上我是認同這個做法的,希望孩子可以聽從自己的安排,因為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現實中我肯定做不出來這個事情,對於孩子我總是下不了狠心。網路上有太多的虎爸虎媽,而我只是人海中最平凡的一個父親。自己的兩個孩子,將來可能不會有多大的成就,但是我依然沒辦法對他們嚴厲起來,我就是兒女奴。不過也沒關係,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沒必要對孩子苛求太多。
-
5 # 快樂老九哥
在粥悅悅一家出遊獨留六歲女孩在家這一問題上,我認為這是現如今能不遷就孩子,守得住底線的極少數家長之一。
01 這是現代版的“曾子”
這事兒要是擱你我身上,通常都會是把老二批評一頓,第二天一同出行,皆大歡喜。其結果就是孩子犯錯了,並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不痛不癢的幾句,轉眼就丟到腦後了,老大老三會不會有想法,人偷懶可是不用學的本性,眼前的麻煩是沒有了,可長遠的麻煩更多。把孩子留在家裡(應該有人看護才行),看似狠心,能不牽腸掛肚?時刻監控著會玩得開心?深夜驅車兩個多鐘頭回家接孩子為什麼?為的是守住底線,錯了就有後果,就得承擔責任。費這麼大的周章換我還做不來。
02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
我們總是在自我安慰,為自己在孩子面前的遷就退讓找藉口: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孩子太小了,這會給孩子帶來恐懼、無助,造成心理陰影,留下心理創傷等等。可別忘了,我們的祖祖輩輩們是怎麼過來的?大人到外面做事去了,家裡七八歲的孩子還帶著三四歲的弟弟妹妹們不很平常嗎?八九歲的童養媳搭著板凳上灶臺做飯菜沒有嗎?聽過那時的孩子哭嗎?哭得喉嚨嘶啞了,哭著哭著睡著了還在抽噎著。那一代代人求過心理陰影面積?療過心理創傷?我們才過了幾年的好曰子,就把這一切全忘了,自己心裡捨不得,自會找上一大堆理由,別忘了老話:“三歲看老”,很小的時候,性格就形成了。還抱在懷裡的孩子,就已經用哭聲與你作鬥爭了,可惜我們現在很難聽到孩子哭了。
03 “林妹妹”越來越多
小霸王自不必說,驕縱任性,心中只有自己,不如己意就耍脾氣,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看到。問題是“林妹妹”也多起來,常常讓“寶哥哥”摸不著頭腦。
有一個四年級女生向老師告狀,說是一個同班的男生打了她。老師正在走廓上,便讓女孩把那男生一同叫出來。過了一會,女孩說男生不出來,老師只好帶著女孩來到教室,男生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老師說你們兩個是什麼事?男生也不答理,女孩便訴說男生怎麼樣打她。男生忍不住了,說女孩也打了他很多下。老師說不管你們誰打誰,老師叫總要出來啦,不問清楚怎麼處理。男生受到責備,眼淚刷的出來了,丟下一句不好聽的話衝出了教室,女孩見男生吼了她,也哭開了。
老師連什麼事都沒問清楚,就一個哭著沖走了,另一個在身邊哭開了。他們的心理創傷哪來的?陰影面積有多大?
04 挫折教育要求守住底線
當今的挫折教育就是一句話空話。一是家長捨不得,從襁褓中的嬰兒開始,我們就在退讓,孩子哭的武器還沒舉起來,大人們就心疼了,投降了,聽不到哭聲就是明證,我們甚至連哭鬧的機會都沒有給他們,哪來的挫折呀?二是老師不敢。課堂上肯定會念要如何如何經得起挫折,堅強面對困難等等,可老師敢給孩子挫折嗎?唸經式的挫折教育也算?
想起了曾經從花店裡買回的許多花,油光發亮,嬌豔欲滴,煞是可愛,總忍不住買上一兩盆,可至今也沒有留下幾盆,倒是自己在別人那掐根枝、分的株得來的,卻賤賤地好養。
現在不想實了,那都是溫室大棚裡出來的。
可孩子們也得養在溫室裡?就不該也有點風、雨、霜、雪什麼的?冰雹呢,那可不敢。
回覆列表
起因是粥悅悅在旅遊前一晚的家庭會議上跟自己三個孩子宣佈:今晚必須要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完成的話明天將不能去旅遊。第二天,老大、老三都把作業完成了了,就只剩下老二沒有完成作業,無論老二怎麼哭泣,粥悅悅還是把6歲的老二留在家裡補作業,出發前粥悅悅教老二怎樣照顧自己,然後自己一家人出發去珠海長隆旅遊了。期間粥悅悅檢視監控,監視女兒的行為,也拒絕鄰居阿姨的幫助。
我們會思考:這樣交易方式真的是為孩子好嗎?教育孩子的方式萬千種,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才是教育到自己孩子的,能夠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這個小女孩才6歲,是的,她沒有完成佈置的作業,她是偷懶了,但是你懲罰她把她一個人留在家補寫作業,自己一家人卻出去旅遊了。這樣的懲罰方式雖然能夠遵守諾言、能夠起到教育作用,但是代價你想過沒有。一個6歲小女孩,獨自泡粉照顧自己三餐,萬一一個不小心可能會殞命,這樣的代價又是誰能負擔的起的呢?
父母之於孩子,最重要的是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些都沒有做到,何談教育孩子呢?正確的教育方式更應該在給予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前提下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引。而粥悅悅作為一個有150萬粉絲的育兒大V,卻對自己的孩子如此教育,簡直誤了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