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超凡博弈

    唐代的陳子昂和李賀這兩個詩人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倡導恢復並高揚“風骨”傳統,尤其是盛唐詩人對“風骨”崇尚有加,使“詩具風骨”成為盛唐詩歌的共同特徵,這應該就是他們的共同性了。

    在歷史的變遷衍化中,“風骨”早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風骨的關鍵是詩人要有風骨,具體而言則是指詩人應秉持使命感與責任心,與時俱進。這點就是李賀和陳子昂共同性,也是他們為詩歌作出的歷史貢獻。

    李賀,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又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李賀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和李賀一樣,也是唐代詩人,他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其存詩共100多首,他的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總結下來,就是李賀其詩,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而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我想,李賀和陳子昂這兩人的詩風還是有相似之處的。

  • 2 # 原卉詩詞

    陳子昂,李賀都是唐代風格鮮明,頗有建樹的詩人。

    先說陳子昂。他的詩風以標舉漢魏風骨,強調有所興寄,反對柔靡之風為主調。他從漢魏風骨中汲取素養,以此開拓詩的疆域。他是—位既能準確把握超現實嚮往,又能執著地揭示現實的矛盾,並且用新的語言和形象加以闡述的詩人。他的詩上承阮籍,曹植,下啟李白,杜甫。

    李賀屬於韓派(韓愈)詩人。韓派詩人在風格上繼承杜甫藝術上刻意求新的風格,同時又富於創造精神。他們致力於杜甫筆下未及開拓的境界,內容多以寫險怪,幽僻,苦澀,冷豔,甚至是兇狠為主。在形式上,他們以散文句法入詩,大量使用了很多前人詩作中不曾見的詞語。而在韓派中,李賀在詩境和語言上的創新較他家更為突出。他的詩多寫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熔鑄詞釆,馳騁想象,廣用神話,新奇瑰麗。很多作品因此而情調陰鬱,語言雕琢晦澀,被人詬病。

    從表面看,陳子昂活躍於初唐,李賀則生在中唐,相去百餘年,似乎他們沒有什麼交集。但從淵源上看,陳子昂下開杜甫,韓派詩人又師崇杜甫,由此說陳子昂即是李賀的師祖了。就風格而言,陳李都崇尚創新,善於使用新的語言和形象。只不過陳子昂於現實,是現實主義詩人。而李賀更馳騁於想象,是浪漫主義型別。

    筆者看來,他們相似之處除上述外,更鮮明的—點是:他們的作品多以歌行名世。

  • 3 # 大漠雄鷹51775718998

    這出題人的問題不明確,是問陳子昂與李賀的人有什麼共同點,(若是,這就有點大概念了),還是問兩人的詩歌風格有什麼共同點?問號中間少了定語!我來解析回答一下:

    一、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年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級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

    陳子昂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臺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度從軍邊塞,對邊防事務頗有遠見。38歲(聖曆元年698)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

    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由於他的詩歌大多詞意激昂,風格高峻,一掃齊梁及初唐宮廷詩人的頹靡之音,風格高昂清峻、大有“漢魏風骨”的風格,所以被譽為“詩骨”。

    何為“漢魏風骨”?

    漢魏風骨又稱為“建安風骨”,歷史上的建安為漢獻帝年號(196-220),以曹操三父子為代表的文學創作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時,又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這些特點構成了“ 建安風骨 ”(也叫 “漢魏風骨”)這個時代的文學風格 和人文精神。魏國統治者曹氏父子都愛好和獎勵文學,招攬文士,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文士作家。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一個詩歌高潮。

    建安時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和女詩人蔡琰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俊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風”,就是風格精神,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風,文章才能鮮明而生動,當然,“風”始終比較虛化,它與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關,但並非指內容和情感自身。

    “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有骨有節有氣度,也就是說文章應該表現的剛健有力,“骨”是一個比較實的概念,直接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要求語言準確、簡練、明晰,文章就能表現得生動有力。

    陳子昂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杜甫稱讚他:“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韓愈稱讚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對他在唐詩發展上的功績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詩人的公論。是初唐在轉向盛唐過程中在詩歌與散文方面有創新的文學家,初唐文學史上的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文多反映民生疾苦,社稷安危的題材。他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很大影響。

    陳子昂詩歌的風格與杜甫詩風接近,杜甫將其推向高峰,都是現實主義偉大詩人,彰顯著愛國愛民的英雄主義精神。

    例1、《登幽州臺歌》

    唐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短古風,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例2、陳子昂《登澤州城北樓宴》

    平生倦遊者,觀化久無窮。

    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

    坐見秦兵壘,遙聞趙將雄。

    武安軍何在,長平事已空。

    且歌玄雲曲,銜酒舞薰風。

    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

    這是唐代大詩人陳子昂,在參加第二次契丹戰役後,返回洛陽在途中寫下的一首五言懷古詩。

    陳子昂曾兩度參加中原軍隊對北方遊牧部族的戰爭。其才能在戰爭詩歌中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也稱得上是邊塞詩人,用今天的叫法就是軍旅詩人。

    詩中提到秦國大將武安侯白起,他曾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在陳子昂之後一百年,李賀也訪問了這一戰場,寫下著名的《長平箭頭歌》。

    二、李賀及其詩歌風格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為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李賀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詩歌創作的特點:

    開啟李賀的詩集,常常會看到一種觸目驚心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一個神奇詭異的世界,裡面充滿了神秘晦澀與陰森恐怖,還有一種淒厲之美。

    如1、《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他以聲寫聲,以形繪聲,以境喻聲,成功的將神話和傳說靈活的結合,音樂的描述,讓讀者達到神往忘我的意境。“崑山玉碎鳳凰叫”是從聽覺來寫的,以聲喻聲。“芙蓉泣露蘭香笑”是視覺喻聽覺;“十二門前融冷光”是由視覺轉觸覺;“二十三絲動紫皇”則由聽覺、觸覺昇華到了對音樂無限魅力的想象。“女娃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詩人展開了大膽的幻想,將美麗的神話傳說與音樂的魅力巧妙相連,進而創造出高超的藝術境界。他大膽離奇的幻想給我們描繪了一副神奇詭異的世界。

    他所寫之境不是上界的仙境就是冥間的鬼境,要麼就是民間的深山窮谷,山精木魅的出沒之所,要麼就是東南西北的四方極遠之地。作品基本上以豐富的想象力來追求冷峻神奇的詩歌意境。

    歷史上,幾乎再沒有一個年輕詩人像李賀那樣偏嗜描寫哀老和死亡的事物,翻開長吉詩集,這種意象觸目皆是,到處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殘、斷、墮、瘦、古、鬼、枯、頹、病、敗、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悽、苦等字眼也隨處可見,這都是有人統計過的。

    因為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凝鍊著正氣,李白的詩飄逸著仙氣,李賀的詩抑鬱著怪氣。

    李賀因為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例2、李賀的《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這是一首夢遊天境登上月宮的幻想詩,前四句描寫月宮的景色和與仙女相遇的情景,後四句描寫從天上看人間,表現了作者厭惡塵世,企圖尋找一個廣闊美好的天國的理想。本篇鮮明地體現了詩人浪漫主義風格與精神。

    三、陳子昂與李賀詩歌風格上的相似點

    其實,二人詩歌文章的風格從基本特點看,正好是兩個不同的風格。陳子昂現實,李賀浪漫;陳子昂簡明直率,李賀詭異晦澀;陳子昂俊朗剛健,而李賀奇崛穠麗。

    但兩人的文學風格也有相似的點。

    1、都是英年早逝,壯志難酬。陳子昂享年39歲,李賀享年27歲。

    2、陳子昂與李賀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陳為前期發起人之一,杜甫是集大成考,李為中後期的傳承人之一,詩體多采用樂府詩,來反映社會現實和民主疾苦生活。都喜歡與傳承了“魏晉風骨”。對當時的詩風有改革與創新。

    3、詩的風格都有蒼涼悲壯,慷慨激昂,憂憤孤傲,獨樹一幟的特點。

    4、寫作手法都不外乎“賦比興”的手法,託物感懷,寄意深遠。透露出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抒發了懷才不遇、時不我待的感慨。

    5、都有跨駿馬上戰場的經歷,都有報國建功的理想,有英雄主義傾向,都有俠骨柔情,有節氣。創作內容均有邊塞詩以及詩風。也是青壯年就去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888買花木蘭合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