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nei

    大多數常在Steam上剁手的老司機會這樣跟你說:“男人逛Steam就像女人逛某寶一樣,無法自拔。”

    你能阻止女人逛某寶嗎?並不能,當然等你逛完Steam之後就知道為啥了。

    就在最近幾年,這個由Valve開發的世界性遊戲平臺在中國突然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玩家爭相湧入這裡。

    玩遊戲、逛社群、寫評測,不亦樂乎。

    被拉進Steam這個圈子的玩家大多來自於《DOTA2》和《CSGO》。《DOTA2》內測時期的客戶端就是直接拿Steam平臺分離出的閹割版。也讓大多數國內《DOTA2》玩家感受到了這個來自國外的“先進科技”。

    事實證明,後來完美《DOTA2》的專有客戶端體驗的確不如世界服的優秀。

    這也導致了不少玩家選擇背井離鄉投奔世界服懷抱的故事。

    當然,也是從這些Valve的看家作品中,國內玩家開始瞭解並接觸Steam這個全球性的遊戲平臺。付費問題

    想要購買國外的遊戲,付款上是最大的問題,但在Steam上卻不是事兒。

    2011年11月,Steam正式與阿里巴巴合作,開通了支付寶付款。雖然不少訂單都出現卡單、支付失敗的情況,但畢竟這相當於打通了一條屬於中國玩家的“絲綢之路”。

    2015年Steam與支付寶合作暫停,轉而支援銀聯的交易,一系列Steam遊戲售價標註也從原來的“$”變成了“¥”。隨即支付體驗也提升了不少,付款“秒到”不是夢。

    當然,對於此次疑似解約的事件Steam官方客服並沒有給出正面回答,Steam與阿里巴巴“踢球比賽”正式開賽。

    但無論怎樣,支付都變得越來越方便,受益的還是玩家嘛!誰說單機遊戲不需要聯網:純單機遊戲已經越來越少了,相比於自己深居於宅獨自享受遊戲,加入社群或是聯網對戰顯然更能激發玩家的腎上腺素。

    隨著聯網樂趣遠超單機的《H1Z1》以及後來上線的《彩虹6號:圍攻》等遊戲的衝擊下,進一步讓Steam被人們認知。最簡單的一個成就係統就能讓一些玩家就範,想要找到同道中人的感情已經不是在貼吧和論壇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了。

    現在的遊戲時代,早就不是那個深藏功與名的時代。即便一個非常冷門的遊戲型別,在Steam上,也有大量玩家關注和交流。孩子們翅膀硬了,腰包鼓了:80、90後,是經歷了電子遊戲快速發展的兩代人。玩兒心重,對新鮮事物好奇,尤其是對電子遊戲。然而看看他們現在,基本上也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了,該成家的成家、該立業的立業。曾經在院子裡因為5毛錢汽水和小賣店老闆賒賬的熊孩子已經透過工作獲得了穩定的收入。還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去為自己喜歡的遊戲消費呢?最重要的是,一直支援併購買正版遊戲的你:玩家為了體驗到好的遊戲去消費,而開發遊戲需要研發資金。

    這是一個良性的商業迴圈。

    還是那句話,尊重正版遊戲,你才能看見藍天。

    所以,Steam如此火爆,最該感謝的,是支援併購買正版遊戲的你。

  • 2 # 血叔叔

    不是stame火了,是其他平臺太爛了,最早在中國鋪開的是爛橘子,可是爛橘子人如其名,直到今天登入爛橘子玩遊戲還是把我折磨的欲仙欲死,各種慢速和卡死重啟,簡直就是垃圾。

  • 3 # 吉祥2676

    我逛steam為什麼都挑不出好遊戲,至今就買了三個文明6、動物園之星、億萬殭屍、原罪2,請問還有什麼好遊戲大家能推薦一下麼?

  • 4 # 門衛張大爺

    契機!

    首先是吃雞前一兩年,steam在國內開始發展起來,提供了基礎,這點很重要。

    LOL完全落入騰訊之手後的瘋狂圈錢模式,以及越來越朝刀塔方向發展的遊戲方向。LOL剛出來時因為操作比刀塔簡單,入門低,這也是火的條件之一。

    吃雞的誕生以及直播的火熱。直播真的很重要,多少小手遊各種高價讓主播打廣告就知道了。虎牙有個董小颯,吃雞前幾個月可謂直播低谷了。看準了吃雞,幾個月強勢重登直播事業巔峰。由此可見,直播與吃雞的關係。

  • 5 # 不會開車的cat

    錯,是普及漢化(含簡體,繁體),我相信,全英文,沒幾個人會了解。除此以為,steam支付方式的便利性(針對中國玩家),早期的支付只能透過淘寶買錢,並透過匯率轉化獲得(在中國畢竟沒普及國外的信用卡和銀行卡)。

  • 6 # 狼叔說遊戲

    原因很簡單,因為Steam是當今PC遊戲行業最靠譜的線上遊戲購買平臺。如今的PC遊戲已經對盜版玩家越來越不友好,各種升級補丁、聯機要素和DLC讓盜版遊戲的執行和升級變得非常麻煩。

    試想一下,某些大廠經常會在遊戲發售首日更新一個10+GB的補丁,原始版本初期的BUG又多到難以忍受,超級大的遊戲容量加上補丁的下載和安裝完全可以消磨一個人“突然想玩某款遊戲”的所有興致……就更不要說某些有聯機要素的單機遊戲了,民間的私服聯機平臺甚至會因為聯機時到底採用哪個遊戲版本在貼吧和論壇爭個你死我活。

    與此同時,中國玩家的正版消費意識也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逐漸被培養起來,在沒有“正品盒裝行貨”的前提下,Steam是玩家的唯一選擇。

    除了中國大陸地區,其餘國家和地區(比如歐美和日本等遊戲行業較發達的區域)也在十幾年前面臨一個實體遊戲的轉折點:在網路已經逐漸可以承載下載資料的壓力時,當光碟註定要被PC拋棄時,玩家和遊戲廠商都在急切尋找一個線上的遊戲售賣方式。它必須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遏制盜版、網路服務速度快、易於支付、有完善的售前售後框架。

    這種情況下,一些實力比較雄厚的遊戲大廠,像是育碧、CD Projekt、暴雪等廠商就推出了自家的遊戲購買平臺。而另一些公司則直接找到了市面上已有的Steam,透過它來銷售發行自家的遊戲作品。由於Steam在平臺構建和經營方面特別靠譜,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也開始選擇它,於是更多的遊戲帶來了更多的玩家,更多的玩家也促使更多的廠商選擇Steam,這就是一種良性迴圈。

    Steam正式進入中國之後,其實也要感謝幾款遊戲,比如《DotA2》、《H1Z1》、《DayZ》、《GTA5》、《絕地求生:大逃殺》等,這些遊戲為平臺帶來了大量的使用者,也將不少的玩家帶進了Steam這個“坑”裡。

    之所以Steam突然“火了”,在於它值得被玩家和遊戲廠商們信任,而且充分保證了雙方的利益。如果你覺得Steam無法打動你,那你一定對-90%的標籤感興趣……一瓶飲料的價格就能買到出色的服務和靠譜的遊戲,這種體驗誰不想要呢?

  • 7 # 宅遊記

    很好的兩個問題,下面我分為兩段來進行回答

    為什麼感覺steam突然火了?

    steam是集影片、軟體、硬體、遊戲新聞為一體的平臺,對於我們玩家來說,這就是一種付費解鎖遊戲的平臺,而這種平臺在之前國內是很少見,基本上見不到的,而我們玩的遊戲也基本都是騰訊大廠的免費遊戲或者是盜版遊戲,說是免費,但是不花點錢遊戲體驗可能也不是那麼好。直到steam平臺走進了我們的視線,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獲取遊戲的方式,買斷式——我們想玩這款遊戲,就付錢來解鎖這款遊戲,遊戲內完全可以不用在花錢買遊戲體驗,當然會有一些拓展包,但是這完全不會影響到遊戲性。

    現在物質方面的條件也越來越好,時代也在慢慢進步,遊戲領域這種買斷式獲取遊戲的方式也是趨勢,騰訊的wegame也向這種模式發展。再來回到問題,“為什麼感覺steam突然火了”,我覺得應該把感覺去掉,因為steam本來就火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steam突然間“火”了起來?

    我覺得,好的平臺肯定會火,什麼時候火只是時間的問題。

    模式新穎,平臺內集遊戲評測和遊戲評價,讓玩家可以在入手新遊戲之前很好的瞭解到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遊戲!

    時間,steam火起來也和遊戲有關係,我是透過gta5認識的steam平臺,而絕地求生的發行也讓更多的玩家瞭解到steam。

    遊戲,好玩的遊戲真的很多,平臺會根據你的愛好進行推薦遊戲,而且還會有很多免費的遊戲可以試玩。

    服務,你買錯了遊戲,或者只想瞭解這款遊戲到底好不好玩,沒關係,遊戲時間不超過2小時可以找到客服進行退款。

    便利,遊戲開發商不用苦苦的尋找客戶啦,玩家也不用到處下載收集遊戲資源(steam下載遊戲也是很快的哦),這不管是對玩家、開發商、平臺都是有利的。

    交易:最重要的一點,steam平臺也可以進行遊戲內物品的交易。

    寫在最後:steam平臺的出現對我們玩家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好事,它讓我們對遊戲的眼光變得越來越高。也請開發商為我們玩家多多做出一些有質量的遊戲,而我們玩家也多多支援正版,畢竟這樣才能夠各取所需。

  • 8 # 遊戲回聲

    steam火起來不算太突然,我覺得是量變產生的質變。

    STEAM在國內火起來實際上是有幾個節點,第一個是dota2。(半條命2的時候都是當流氓軟體看待的)

    最早一波是DOTA2那一波。

    DOTA玩家一直都不算少,DOTA2出來之後自然就跟著冰蛙去了v社,steam自然就成了一個必須下載的平臺,這些人多多少少的會看到遊戲購買的訊息,有時候看到遊戲打折,DOTA2又玩累了,自然就開始嘗試買遊戲,加上需要購買1美元以上的遊戲才能加好友,著名的七大名著“山羊車槍球貓”就是當時出現的。

    那時候結算方式還是美元,3A大作還是60刀原價。

    在這之前steam買遊戲對國內玩家來說挺麻煩的。,不打折價格也不算太便宜,後來那個胖子想開了,把這1+2種支付方式添加了進來,並且根據華人的消費水平開通了低價區。

    老玩家們就開始到處安利,這裡買正版遊戲,省心,更新及時,不會缺少各種檔案,最重要的是遊戲一打折就一包煙錢。

    被手遊網遊坑怕了的很多人很吃這一套,於是安利、威逼利誘加暴力安利(送遊戲)三者夾擊下,終於很多人入了坑。

    與此同時,神級入坑遊戲GTA5功不可沒,很多人被GTA5拉到了Steam坑?

    現在GTA5打折只要七十多。

    這個階段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出現中文,全球遊戲業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

    第三次,是H1Z1和絕地求生。

    即便是紅衣黨和科學家們挺招人厭,但的確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買斷制,接受STEAM,也接受去提升配置。

    這兩個憑藉主播火起來的遊戲,帶動了太多人去接觸這個平臺,甚至有人誤以為這是藍洞的平臺。(真的有……)

    既然接觸到了這個平臺,偶爾看到有興趣的賣的不貴的遊戲,心動之下入手也就不奇怪了。

    一千多萬的玩家,即便轉化率有10%也是相當可觀的資料。

    你看波蘭大使館都把巫師3和昆特牌作為外交手段了。

    這時候你發現,steam突然火了……

    實際上看上去突然火了的背後,是很多玩家玩家錢包被掏空,頭髮掉光,連數數字都變得怪怪的,作為鋪墊帶來了質變。

    誰都想玩更好玩的遊戲嘛。

  • 9 # 遺忘的07

    價格在所有平臺前無古人,主機掌機平臺價格這麼親民,我還破解什麼!照樣會火,遊戲就是消耗品只要自己喜歡就算不玩價格便宜也會買,但價格貴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結果就是一個也不買去破解了

  • 10 # 君小羽

    個人覺得不是它突然火了,是有些遊戲主播突然玩了steam的遊戲,帶動了大家覺得好玩都想玩,然而這時候發現這遊戲在這個平臺裡,又收費。多少人因為收費當初放棄了,又有多少人當初放棄到後來喜加一。

    就現在生活來說,買一個遊戲並不貴,想要玩的一般都可以承擔起,然後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好的平臺,擁有大量遊戲,所以還是出現了喜加一的結果。

    作為一個女生,我是很愛玩遊戲的,啥遊戲都不挑,當然也沒有哪個玩的特棒的,跟男生磕遊戲,我還是很垃圾。但我想說的是,玩遊戲使我放鬆,玩遊戲使我快樂呀。生活壓力那麼大,人家放鬆放鬆怎麼了。

  • 11 # 喜加一

    Steam從來不是突然火的。

    他的火熱程度模型在達到巔峰之前應該更加接近一個指數型函式。

    首先上資料我翻出了近十年的搜尋熱度指數。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2015年開始Steam的峰值出現次數越來越多。每一次峰值,都對應了一個Steam火了的故事。都代表著知道Steam的人更多了一點。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Steam在國內穩步崛起的五次“神助攻”事件。

    神助攻1:Dota2

    Dota2作為魔獸3裡最成功的的多人線上對戰遊戲(那時候還沒有MMORPG這個概念)的正統續作,2009年的時候Dota2的出現帶動了一大波Steam國內最初的大批成員入坑,我也是那個時候入坑的。那時候的Steam,其實地位和現在的絕地求生吃雞啟動器差不多,很多玩家都是發現想玩Dota2竟然還需要附帶安裝一個叫做Steam的不知名軟體。啟動器這種東西,在當時的遊戲環境下,被玩家們普遍認為是一個捆綁銷售的流氓軟體。

    而那時候,三大媽等下載站點的火熱程度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國內單機遊戲的第一站。付費購買單機遊戲的環境非常的差。華人也沒有付費購買遊戲的意識,所以同期的星際2,採用同樣的模式,但是是付費遊戲,銷量一直也就不溫不火,而Dota2很聰明,從一開始定位就是Free2Play遊戲,這一定程度上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吸引了一大波玩家進入。要是和星際2那樣是收費的,只怕現在Steam會涼很多。

    有朋友會提CS,其實國內的第一波玩家主要是從Dota2帶進來的,更早的CS那時候由於硬碟版本,區域網聯網的普遍存在,並沒有對Steam產生多大的促進效果。

    神助攻2:國區低價區

    在Steam對國內售價還是全球統一價的時候,那時候遊戲是非常貴的,一個很普通的遊戲可能都是10美刀起步,我們拿大家最熟悉的遊戲GTA5的價格作比較,大家就清楚了,GTA5在美國的售價60美刀。而現在有了國區價格以後,國區最開始的價格只要189R,幾乎是美區的一半。其他遊戲也一樣,最開始大家看到美區的價格,都望而卻步,畢竟賺R幣,消費美刀還是很吃力的,但是當某一天,大家發現Steam上面的遊戲竟然也可以透過R幣直接購買時,價格也不是那麼可怕了。

    最普遍的定價區分就是,一個美區15刀的遊戲,在國區最高定價也就68R。

    神助攻3:移動支付的勝利

    雖然有國區低價區的誘惑,但這還不夠,初期的Steam支付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門檻非常高。不僅僅需要卡片,國內的卡片還不夠,還必須是VISA卡。大家也知道普通使用者基本上不會有跨幣種的卡片,所以即使再喜歡,也不會特意去申請一張VISA。而ZFB,WX等方式在Steam的接入甚至讓買遊戲變成了比網購更簡單的行為。網購還會需要有一個收貨過程,用於緩衝等待。而Steam上透過移動支付購買真的是實現了,足不出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從此剁手如此簡單,以至於每次打折時都成為了常態。

    神助攻4:主播帶動的聯機潮

    H1Z1,DayZ,GTA這三個遊戲應該是各大直播平臺上,Steam聯機遊戲的始祖。看直播的人發現,自己竟然也能透過加入伺服器上鏡頭了。直到現在GTA5依然能時不時地進入銷量榜單。15年的時候,這個現象達到了巔峰。各種Steam上的聯網遊戲被主播不斷髮掘,有的徹底火了,有的火了一陣子涼了,有的沒有激起波浪個,但這些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家都開始認識Steam這個詞了。

    神助攻5:絕地求生啟動器

    吃雞18年有多火,火到LOL主播人人自危,以為LOL馬上就要涼了,需要趕緊完成跨界轉型。

    然而跨界並不是這麼好做的。MISS,跨界失敗,現在暫時脫離主播事業,55開,跨界失敗,如果沒有染指絕地求生蹭熱度,也不會有後續的開掛事件,55開本身還應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LOL主播。好像LOL主播成功轉型PUBG的只有韋神了。

    從18年年初開始,絕地求生成為全民爆款,我們可以對比下兩者搜尋指數。

    綠色的是絕地求生,藍色的是steam,兩者幾乎是關聯火爆。連曲線的樣子都非常相似。

    神助攻產生的存留

    從前面的幾個助攻來看,短時間某個時間引起的火爆最終會形成一定數量的啟動器使用者,但是Steam神奇之處在於它的黏性,我看著很多玩家都是庫裡從原先的一個遊戲,慢慢地變成多個遊戲。

    所以,前面的神助攻雖然都是很棒的契機,但是Steam能有今天的熱度是完全離不開他自身的優秀的。

  • 12 # 幸福夢6666666

    什麼叫感覺,人家一直都火好嗎,裡面的遊戲都是老外的最愛。 公平公正,每個遊戲都有電影般的特效,故事情節特別好。我們國家的遊戲都是一個樣子。只有充錢才能牛逼,,,刀鋒加速器6元1月,35元1年

  • 13 # 朙46402750

    我不會告訴你們當年最火的盜版cs1.5裡面有五個cdkey其中一個被我啟用在steam裡的cs1.6上了

    從steam測試版到現在,哥也從小鮮肉變成了油膩的大叔,steam庫裡的遊戲數量也永久的定在了148個,打算封存留給兒子玩了

  • 14 # 緞帶灬

    steam在國外很早就是知名的遊戲平臺了,在大陸突然火起來很大原因就是絕地求生帶動起來,之前不是有熱點說很多人把steam就當做是吃雞啟動器。

  • 15 # 莫薩瑪

    我開始用steam不是因為dota,是因為英雄連2因為對所謂的網遊膩味了。被激戰2所謂的買斷制然後會員騙了之後就開始玩起steam上的遊戲,大概也是2015年開始,英雄連2打了三千多小時,除了要VPN,steam的確是很不錯了。就連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之類的都拋棄了,,steam上的遊戲才是真正的買斷制。哪怕有內購我只要知道兩個小時內還可以退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裡,對方有沒有哪句話或哪件事讓你認清現實覺得婚姻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