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邊蕭讓
-
2 # 大宋藝祖趙匡胤
李林甫是一個奸臣,他口蜜腹劍、嫉賢妒能,在唐朝大肆揮霍,破壞安定團結,罪惡滔天。但是我覺得他雖然是個小人丞相,但是他還是有作丞相的能力的,畢竟是唐朝的宗室,從小受到了基本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屬於典型的有才而無徳的一個人吧。據說安祿山最害怕的也是李林甫,如果有李林甫一直活著,安史之亂怕是不會在唐朝爆發的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權奸之臣,其雖有所謂“能臣”的虛名,但他的所作所為卻都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是公忠體國,上為朝廷安社謖,下為黎民解倒懸!
李林甫之能都能在了什麼地方呢?那就是上瞞下欺,上瞞老邁昏瞶的皇帝唐玄宗,下欺滿朝文武。幹盡了黨同伐異的壞事,做盡了禍國殃民的陰險勾當!
李林甫極其善於逢迎唐玄宗,某年某地因暴雨而導致莊稼減產甚至絕收,某地長官緊急向皇帝通報,希望朝廷能夠恤民賑災!然而當滿懷憂慮的唐玄宗,向奸相李林甫詢問此事時,李林甫居然從他處尋得了一株果實飽滿的莊稼,當做樣品呈給皇帝。使得唐玄宗信以為真,至使以後各級官員紛紛開始對朝廷報喜不抱憂,不僅導致了官場風氣腐化,而且還加重了唐朝的隱患與危機!
這樣的奸相難道真是什麼能臣嗎?當然不是!李林甫只不過是一個極其善於耍政治手段、玩弄權術的霄小之徒罷了!要說李林甫有什麼“功勞”,那也不過是因其善耍手段,迫使心懷異志的安祿山,推遲了造反的時間而己!請注意:是推遲而不是避免!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絕非偶然,而是唐朝中央政治腐朽、防務廢馳,以及內地與邊疆的矛盾等一系列隱患,累積到了極點,最終積量變為質變的結果!故而即便是李林甫仍在其位,也不可能扭轉這個趨勢!
-
4 # 寒潮自拍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位歷史人物,李林浦
他是唐玄宗時,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出生於皇族。
李林甫善於交談巴結,當上保安後,依靠舅舅姜皎,和親戚源乾曜,坐上了國子監副校長的位置。
在宇文融和張說的政鬥中,支援宇文融,事成後再次升級,調到御史府,職位是御史中丞,正式進入中央高級別官員的行列,此後再接再厲,與侍中韓林聯合,職位升到了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在唐朝,從武則天開始,有選用低級別官員,擔任宰相的傳統,而李林甫的宰相,顯然也在這個範圍。
李林甫能位極人臣,完成最後一步的跨越,要感謝的,其實是自己,因為他要對付的人,成了皇帝忌憚的物件,結果,張九齡被罷免宰相,而李林甫順利當選中書令。
今天曆史崔要介紹的,是李林甫成為中書令後,如何在這個崗位上,待了19年,要知道張說三次當選宰相,總時間加起來,也才七、八年。
-
5 # 詩雨花魂
李林甫,唐玄宗的丞相,當了19年的丞相,幾乎是唐玄宗整個在位時間的五分之二。
不像其他的宰相,張九齡,姚崇等都只做了幾年。
世人瞭解李林甫,都是透過電視劇,像關乎楊貴妃和唐玄宗的電視劇都會有這個人的存在,給人的印象就是四個字:口蜜腹劍!
都說李林甫是一個奸相,他有三多:一是兒女多。他有25個兒子,25個女兒。僅次於唐玄宗,30個兒子,30個女兒。二是姬妾多,到底多少,史書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是你看那麼多的兒女就知道肯定得很多的姬妾來幫他生吧,雖然不像皇帝那樣後宮佳麗三千,但是據說他的姬妾加起來能夠塞滿一個大房子,這個也蠻壯觀的吧。三是財產多,這個就不具體說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加上有那麼多的媳婦兒子女要養,肯得得多少財力支援才可以啊。
李林甫最大的缺點就是嫉賢妒能,堵住了唐玄宗求賢納才的路,從而導致有才能的人無用武之地,甚至跑到地方節度使那裡,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而朝廷卻沒有人才可用,在他死後,讓一個只從政了7年的楊國忠當上了宰相。
但是他也是有優點的,至少有兩點:一是務實,二是守法。這些還是可圈可點的。務實,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把稅務方面,由原來的土地上按人頭徵稅過度到按土地徵稅,軍事上,由府兵制轉換到募兵制,法律上,不僅形成了著名的唐六典,還對其他所有的法律進行了修正,唐朝的法律條例有7040條,其中李林甫修改的有3432條,將近一半啊,這不算業績嗎?守法方面,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無論處理政務還是人事,嚴格按照法規辦事,嚴格論資排輩,值得稱道,雖然有的時候嫉賢妒能,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做到不徇私情,或者少做私情,嚴格按規程辦事,這就是他威嚴的來源,是唐玄宗任用他長達19年的重要原因,這個比後來的宰相楊國忠不知道好多少倍了。
正因為如此,他死後多年,很多老百姓為他鳴冤叫屈,舊唐書說,天下以為冤呢,也是當時世人對他的普遍看法,他還做了一些改革,所以唐玄宗時代,在他的帶領下,還是繁榮發展的,創造一個平穩發展的時代,憑藉李林甫的政治威望和政治經驗還維持了大唐19年的繁榮昌盛。
但是最後留下的奸相的罵名,是唐朝的衰落,關鍵問題不在他身上,而在唐玄宗身上,雖然他很能辦事,但是他在政治眼界上很一般,這是唐玄宗用人失敗的原因,是唐玄宗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把所有的朝政大事全部交給李林甫去幹,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使唐玄宗發現了,或者張九齡等人向他反映了,他也沒有去理會。與其說李林甫誤國,不如說唐玄宗怠政,即誤了李林甫,又誤了大唐王朝,只是過去的史家不會評論皇帝,只會評論朝臣。
最後,因為楊國忠的誣陷他參與黨爭,氣憤過度,一病不起,終於去了西方極樂世界。享年70歲。在楊國忠的進一步努力誣陷下,唐玄宗對他做了進一步的懲罰,把他的官職抹掉,把他的家產罰沒,把他的子女發放嶺南地區。同時把他從棺材裡掏出來,口裡含的夜明珠拿掉,他身上穿的紫色官袍脫掉,重新換一個普通的小棺材以普通人的規格草草的埋葬,跟他生前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是可笑。
一代史書上的奸相就這樣落幕了。
-
6 # 煙雨梧桐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字哥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
這個人雖然出身唐朝宗室,但是不學無術,因為不識字而被人譏諷為“杖杜宰相”和“弄獐宰相”。 這樣一個人可以在唐玄宗這個頻繁換宰相的時代獨攬朝政近二十年,肯定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我認為李林甫就是一個有工作能力的壞人。
第一,他主持修訂了《唐六典》,提供了通行全國的標準化政令法規。
第二,他參與改革了府兵制,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穩固了國防。
第三,他改善了財政制度,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通貨問題和財政困難。
雖然李林甫是個不學無術、“口蜜腹劍”、排除異己的奸詐之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他當政時期國家繁榮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甚至在他死後好多老百姓會傷心流淚。因為他是一個有能力的壞人,他是一個辦實事的貪官。
-
7 # 四季文史
如何評價李林甫?這個人爭議很大,有人說他是罪人,有人說他是能臣?
評價一個人要從客觀的歷史角度去分析,李林甫是一個奸臣,同時他又是一個能臣。在某些制度改革上他大刀闊斧,但在某些深水領域卻在走回頭路。
一、“口蜜腹劍”的奸臣熟悉李林甫的人都知道,他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時間長達19年。對李林甫的評價確有很多爭議,往往集中在他的諸多方面。
李林甫的奸,不但王公大臣知道,當朝皇帝唐玄宗也知道,皇帝就曾經說李林甫嫉賢妒能,天下無雙。而且其子也曾勸說過他,但李林甫說局面已定,不能左右。唐玄宗的文治武功沒有太多彰顯,畢竟這屆皇帝是經過唐朝盛世局面以後的延續,他是既得利益的皇帝。所以唐玄宗早期的盛世和朝政穩定,不在於他自己多麼的文治武功,主要在於他識人善任,會駕馭文武權臣,而李林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舊唐書》: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唐玄宗深諳李林甫的套路和姦詐,就連數九寒冬安祿山見之都汗流浹背之人,足見李林甫是一個不動聲色、威懾官場的人物。既然唐玄宗知道此人秉性,為什麼還要重用他呢。我們知道,李林甫尊重皇權,也善於媚上,加上唐玄宗一生跟家裡人明爭暗鬥,所以唐玄宗中後期已然身心疲憊,他正是利用了李林甫的心態,也就讓他成了自己的全權代理人。
二、“嫉賢妒能”的能臣能為皇帝代言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可以駕馭得了的。李林甫正是由於他的專橫,才有了相當高的權威,而且還不光體現在這裡。李林甫的才能,還表現在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對唐朝法律典籍的修撰。
李林甫權至宰相,也非常有錢,但他不是以搜刮民脂民膏為手段,而是透過財政節流等措施讓自己變得富有,同時他還在機構、賦稅、土貢、兵制、法制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制度的改革,波及盛世深水區,尤其在兵制改革上,將漢家傳統的府兵制改成募兵制。所以在李林甫主持的改革的前後時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另外,李林甫對於唐朝法典的修訂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深度,經他手修正的法令條款就達2180條,這些法典一直從8世紀延續到14世紀,可見延續之長、影響之深。所以,李林甫不光是奸臣,也是能人。
《舊唐書》: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處,皆有恆度。三、功過是非的宰相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必須放到歷史大環境中去分析和討論。李林甫做了19的宰相併非偶然,除了他自己的奸耍詭詐和胸有乾貨外,他抓住了有利的時機,對唐玄宗時代的相權進行了統一的改革。可以說這一改革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唐玄宗在位44年間,三省六部制下有諸多實職相位,是群相制。可以說從唐太宗到唐玄宗中期,正是群相制推動了大唐盛世的延續和發展。
但到了唐玄宗中後期,他厭倦了這種過於密集的宰相更替傳統(正副相任職一般在四年左右)。所以李林甫與唐玄宗再一次達成共識,力主相權改革。改革把自己推上相位的同時,還一坐就是19年;改革同時也徹底打破了群相制,變成了主相獨裁。不得不說大唐後續的人事制度惡化,乃至安史之亂都是由此種下的惡果。這麼看來,在這件事上李林甫將宰相制度改革又推向了來時路。李林甫的種種行為到後來引起楊國忠的不滿,楊國忠便唆使安祿山對李林甫栽贓誣陷,最後李林甫就連死了也沒有得到善終。不得不說,玄宗時期的大唐每況愈下,與李林甫有著直接的關係。
-
8 # 揚生解史
李林甫當然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奸臣,他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字也不認識。但這並不妨礙他玩轉唐玄宗,只要能力比他強的人他都要想辦法迫害,只要是對他不利的言論他都要封殺,這就是典型的奸臣!
不過李林甫能力還是有的,不然,單單靠拍馬屁是征服不了唐玄宗的。他最大的長處是能幫唐玄宗解決問題,他在位時邊境還算太平,他一死,安祿山立馬就反叛了,這不僅僅是巧合!
但是,李林甫是一個奸臣,這是歷史的公論!
-
9 # 歸零行者
既是能臣,也是罪臣。為官者有術,為官者無道。 所以駕馭官員的手段和玩弄權術的手段達到人臣的極致,卻也對唐帝國的穩定,有著很大的貢獻。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很難,就看從哪個角度。歷史很難用簡單的善惡來評價。
-
10 # 往事無多
李是唐時最大奸相.也是中國歷史上毀業誤國最巨的佞臣.唐帝國的沒落.起於李.李雖在國務上專務營私.個人的智商旁臣難與比肩.此識人識骨.暸事深晰.斷局清了.可惜的是此能為卻用在了個人家運上.這種惡能越大.對國禍害也就越大.排除異己.導上為惡.專結私黨.自擠兌直相張九齡出朝後.廟堂之上再也無政敵.一人出議.百官呼應.朝議變一言堂.深得玄宗眷隆.更可惡的是.彼雖深知安祿山異心反謀.為把持朝局.兩邊控制.並不說破.致天寶禍亂.蒼生塗炭.此人謂之毀國佞奸.
-
11 # 爾朱少帥
自古文人相輕,真正有能耐幹實事的,有幾個不被人臭罵?皇上犯錯是罵不得的,下面大臣中誰拔尖總要背黑鍋的。
歷史上,很多人口誅筆伐李林甫,將李林甫最為“安史之亂”的罪人,甚至後人拿秦檜與之相提並論。可是罵來罵去,說是李林甫怎麼禍國殃民了,也沒什麼實錘。
李林甫的罪狀不外乎幾點:
政策失誤:支援寒族、胡人武將節度邊軍;扶植、縱容安祿山。個人品德:私生活奢侈;排除異己;城府深(口蜜腹劍);不學無術(杖杜弄獐)。
李林甫是歷史上少有的實幹人物,他主持修訂的律法典籍、財政稅收政策,一直影響到宋末元初。讓那些個舞文弄墨的酸儒們,只有汗顏的份。唐玄宗手下宰相平均職業壽命3、4年,他能幹18年,能耐還有什麼疑問嗎?在經世濟國方面,一個李林甫秒殺詩魔、詩聖、詩仙的總和。
一般說來。人們認為“安史之亂”發生,是因為唐朝的府兵制轉變為募兵制,從而使邊鎮節度使獲得專權坐大,才發生了節度使叛亂。
唐朝府兵制向募兵制轉變,早已經持續幾十年,是大勢所趨,早在李林甫上臺前已經完全確定。天寶十大節度使的制度,也早已在李林甫上臺前基本成型。所以,掀翻唐朝的節度使制度,這鍋不能讓李林甫背。
天寶十大節度使成型後,節度使邊軍佔到唐朝軍事力量的85%以上,明顯的地方強中央弱。反而是李林甫上臺後替中央留了一手。738年,李林甫兼職了河西、隴右節度使,另一位宰相牛仙客兼職朔方節度使。兩宰相節制了30%以上的邊軍,這樣才讓中央與地方的大致平衡。
後來牛仙客去世以後,李林甫仍然時不時兼職邊軍節度使。在李林甫倒臺前,他還兼職安西、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看是李林甫在攬權,實則無形中保證了邊軍的穩定,要不然中央如何壓制地方。
再說安祿山。早在張九齡做宰相的時代,安祿山已經大勢已成,張九齡多次勸諫唐玄宗搞掉安祿山,是唐玄宗不聽勸。很多人說是李林甫重用胡將,導致邊鎮節度使尾大不掉。事實上,李林甫是給唐玄宗背鍋了。
王忠嗣最風光的時候,唐玄宗封他兼任4鎮節度使,將近大唐邊軍一半的力量,這是很危險的舉動。李林甫一直提防著邊鎮節度使,首先就打壓王忠嗣了。而後來最風光的兩個節度使:哥舒翰、安祿山,很明顯跟李林甫是死對頭,也只有李林甫的能耐能制住。
李林甫打壓王忠嗣,哥舒翰是王忠嗣的心腹大將,李林甫會扶植自己的對頭嗎?明顯這裡有唐玄宗的影子。李林甫獨攬大權的時候,安祿山被壓的死死的,不敢有任何不安分。安祿山逼反了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然後說阿布思是李林甫的乾兒子,安祿山和楊國忠內外打配合,弄倒了李林甫。所以安祿山也是李林甫的對頭,不可能是李林甫扶植的。
安祿山怎麼獲得兼任三個節度使的?751年(天寶十年),楊國忠、王鉷打壓李林甫,唐玄宗已經不待見李林甫。安祿山進攻朝見,唐玄宗一口氣就給了。安祿山就是唐玄宗一步步養大的,不能賴到李林甫頭上。
自始至終,唐玄宗都很清醒。李林甫和牛仙客搭檔6年裡,是最政治清明的6年,沒有黨爭,大唐高效運轉。牛仙客去世後,按唐玄宗的規矩,李林甫也該下臺了。但是從唐玄宗自己揮金如土、窮步黷武,自己晚期比初期,財政支出增加了5倍的情況下,只有李林甫可以不增加民眾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應付。
唐玄宗不能拿掉李林甫的情況下,就給李林甫安排一個個對手,黨爭從此開始。黨爭不就是,我上你下,你死我活的遊戲嗎?哪個政客不打擊對手?以此看來,唐玄宗從來就沒有放棄對朝廷的掌控,李林甫也從來沒有能夠一手遮天。
李林甫一死,再也沒有運籌帷幄的實幹能人。只剩下一群酒囊飯袋、醉生夢死的大臣,和一群驕兵悍將、野心勃勃的邊將......即使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別人造反。
回覆列表
他大字不識幾個,是個不折不扣的學渣,他被列入《奸臣傳》,被認為是口腹蜜劍的小人,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得到唐玄宗的信賴,做了18年宰相,一路逆襲的盛唐權臣,他就是——李林甫。
唐玄宗的開元和天寶年間(總計44年),一共起用過二十多位宰相。大多數宰相在任時間並不長,像姚崇和宋璟這樣的名相也不過都是3年2個月,張九齡兩次任相加起來也不到5年時間,而我們這位李相國如果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由黃門侍郎升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正式入相開始算起,直到天寶十一年(752年)在宰相任上去世,李林甫的宰相一當竟然當了18年7個月,執政時間之長可謂是古今少有。大家知道唐朝宰相權利還是很大的,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形容在當時是一點也不為過,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這位李林甫李大相國究竟有何德何能,竟然比當時一些名相在位時間更長呢?
我們還得先從他的前輩——張九齡說起,張九齡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著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和風度不凡的張九齡比起來,李林甫絕對是另外一種風格的宰相,他沒什麼文化,字都不認識幾個。有一回給人家孩子過生日送禮物,一般這種場合會題詞“弄璋之喜”,老李附庸風雅也送上自己的墨寶,但是寫成了“弄獐之喜”,鬧了個大笑話。在古代,把生了男孩子稱作“弄璋(zhāng)之喜”,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璋乃玉器,而且是上好的玉器,生男孩給他玩一塊好玉,是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
這就是他被後世稱為“弄獐宰相”的由來,後來的史書上李林甫也被列入了《奸臣傳》,史學者多將開元盛世的轟然倒塌責任算到了老李頭上,戲劇舞臺上也一直是白臉的丑角,所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就是個地道的口蜜腹劍小人。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是這種奸臣小人,又不學無術,為什麼李林甫竟然這麼長時間能夠得到玄宗的信賴?為什麼所謂“物華天寶”其實大部分正是發生在李林甫當政時期?還有更為重要的是,為什麼只有李林甫一死,他的老對手安祿山才敢范陽起兵?其實這些,是很難僅憑“奸臣小人”、“不學無術”這種道德標準解釋得清楚的。
那麼,拋開這些道德評判,我們要深入瞭解一個人的話,還要從他的出身說起,李林甫其實是唐朝李家宗室,他的曾祖父是高祖李淵的堂弟,算起來的話他本人還是李隆基叔叔一輩的人。到了他這一代的時候,早就家門敗落,沒什麼大的政治靠山,加上李林甫從小無心學習不學無術,是個標準的學渣,也就沒有可能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這樣的子弟往往走門蔭這條路進入官場,當然肯定是從最基層的吏員開始做起,能爬得上去其實是很困難的,沒點門路沒點本事,大多數就一輩子蹉跎在低級別吏員上了。至於李林甫是怎麼一步步爬上來的,有很多種說法,自己本事不錯,每個崗位上面業績都拿得出手,同時會交際會巴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素。
而其中幾個關鍵的步驟,一是被宇文融舉薦,史書上沒說是啥原因,故計也是他一味奉承的結果,二是討好武惠妃,惠妃向玄宗大吹枕邊風,還有一條途徑據說是透過自己的相好——武三思的女兒方城縣主,巴結上了高力士,再得到高力士的幫忙。反正不管怎麼說,經過幾年經營,這位落魄的邊緣人物已經開始逐級上升,進入了天子的視野範圍之內。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李林甫正式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當上了宰相。只不過這個時候他還只是位居宰相中那個輔助角色的位置,他的頭上還有正宗宰相、中書令張九齡。
從他們的出身和經歷就可以看得出來,李林甫和他的領導張九齡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型別,張九齡品行端正、堅持理想但是清高傲慢,李林甫沒有那麼高大上但是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絕不會在領導之下,這從後來為相多年獨攬大權,但在處理政務各方面卻從來事無鉅細,照章辦事,讓玄宗挑出任何毛病看得出來。把這兩種不同風格的混搭,正是玄宗有意為之,在玄宗的觀念裡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的組合。
李林甫是精通為官之道的,在做張九齡副手初期並沒有顯示出多少對於上級的不敬,反倒是張九齡一貫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屢屢發一些偏激的言論。
這方面李林甫倒是能忍,不是很計較,至少表面上不會去和張九齡做那種意氣之爭,只是後來隨著具體事務的展開,他和張九齡在執政理念上面的確發生了很大的分歧,兩人的工作關係才開始進入了一個互相抵制的時期。當然,很大程度上必定是李林甫已經觀察出了玄宗對於張九齡的不滿情緒,老李才放手主動進攻,試圖扳倒擋在自己前面的這座大山。
當時朝廷上有一個案子,殿中侍御史楊汪在審判案件的時候,判處了另一名官員張審素死刑。事後張審素的兩個兒子張瑝、張琇認為他們老爸是被冤枉的,對主審法官楊汪懷恨在心,發誓報仇。
幾年以後兄弟兩個從流放的地方偷偷潛回京師,在大街上手刃楊汪,還把仇人的腦袋割下來和一封上訪信一起掛在了路中間,很快公安機關就在汜水(今河南滎陽)將逃亡的兄弟倆捕獲。事情一曝光,輿論譁然民意洶洶,大家都認為兄弟倆雖然殺人了,但是事出有因,而且“稚年孝烈,能復父仇”,兩個孩子有志氣孝順,民意調查的結果大多都認為不應該判兩個孩子死刑。
玄宗也是這個意思,對張九齡說:”殺人而赦之,此途不可啟也。最終還是將兄弟兩個杖殺。”老百姓看到這個結局,還是很同情兄弟兩個,紛紛寫了很多傳單在路上張貼,都認為張宰相才是為老百姓說話的正直好官。
這個例子很生動地表明瞭,張九齡和李林甫在價值觀以及治國理念上的根本不同,一個是為民,一個是為君,而玄宗的立場顯然是站在李林甫這邊的。
再說另一件事,當時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在邊疆屢立戰功,而且將西北邊防工作搞得井井有條,“倉庫充實,器械精利”,玄宗得知以後非常高興,認為應該大大表彰,給其他邊疆將領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建議加封牛仙客為尚書。誰知道,張九齡毫不猶豫地開始跟玄宗抬上槓,無非還是那幾條理由:尚書只有“舊相及揚歷中外有德望者”才能擔綱,牛仙客一個武將沒這個資格,有業績最多多發點年終獎就是了,不應該裂土封賞。
退朝以後,李林甫私下向玄宗進言:“仙客,宰相才也,何有於尚書?九齡書生,不達大體。”
第二天上朝,繼續討論這個事情,張九齡是一根筋繼續跟玄宗作對,“上怒,變色曰‘事皆由卿邪?’”,都由你說了算得了!張九齡趕緊跪下,但是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皇帝也惱了,說“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閥閱!”你看不起人家的出身,那麼你又有什麼出身?
張九齡倒是毫不懼色,回答說,牛仙客“出生中華”而我是“嶺海孤賤”,他出身比我好,但我是正兒八經考試進臺閣的,牛仙客“邊隅小吏”大字不識幾個,“若大任之,恐不愜眾望”。
玄宗完全被這個嶺南才子搞得沒脾氣,退朝以後李林甫又私下進言:“苟有才識,何必詞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元二十四年(736年),蔚州刺史王元琰犯了事下獄,這個王刺史的老婆以前是中書侍郎嚴挺之的夫人,兩人離了婚以後才又改嫁給王刺史。現在老公犯事了,王夫人就去找前夫幫忙疏通一下,嚴挺之又是張九齡的好朋友,而和李林甫關係不睦。
李林甫就又指使人去皇帝面前打小報告,玄宗問張九齡,這個嚴挺之為什麼要出頭替王刺史說話,張九齡根本意識不到這中間的微妙關係,很直率地回答說,嚴挺之和王夫人早就離婚了,應該沒有什麼徇私的目的,只是就事論事出於公正。玄宗也很不客氣地回了一句“雖離乃復有私”誰告訴你離婚了就沒有私情了?沒多久張九齡就被罷相,罪名是“阿黨”。
為官就是這樣,處處都是漩渦,一不小心就被陷阱去了,就起不來了,在這個方面,張九齡當然不是李林甫的對手。
風度是一種個人修養,一種良好的品德,而為官則是一種技巧。在開元年間的這場宰相之爭中,很難簡單地用道德去做評價,因為在這個場合,個人道德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更不能因為張九齡是個大詩人,寫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想當然認為他的工作能力必然要超越大字不識幾個的李林甫,而唐朝之所以會走上衰敗之路,其實很大部分出在唐玄宗後期整日沉迷於酒色,怠政,出於為個人享樂,所以會選擇李林甫這種雖有一定能力,重點是特別會領會自己的需求的人輔政,是他自己的用人失敗所導致,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李林甫一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