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樹袋寶寶孕嬰坊
-
2 # 贏在起點星老師
嬰兒的生理特點
1)與胎兒期的頭顱生長最快不同,嬰幼兒期軀幹增長最快。到6個月至1歲時,胸圍和頭圍基本相等,稱之為胸圍交叉
2) 生長髮育最快,12月時超過出生時3倍(>9kg)
前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6
後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3.6+(月齡-6)*0.5
2.嬰兒消化系統發育特點
1)胃及其酶易溢奶或嘔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少,胃排空人乳的時間為2~3小時;
2)嬰兒4個月前不喂肉,4個月後增加輔食,如米粥類;
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膽汁較少,故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
3 # 凝媽悟語
嬰兒(新生兒)的生理有哪些特點?
新生兒天生具備一些生理特點,媽媽早了解早放鬆。
1、新生兒黃疸80%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眼白、額頭的面板、臉蛋的面板、胸部的面板會變黃,使用黃疸經皮測試儀測量發現數值偏高。
這是因為新生兒腎臟功能不全,不能將體內多餘的膽紅素透過尿液排出,而是殘餘在體內造成的。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會在7-10天消退,再晚一些的回到1-3個月消退。我家的兩個寶寶都是在40多天消退的。
2、新生兒腹瀉新生兒剛出生幾天會排出黑色的胎便,大約3天后便便慢慢變為綠色而後變黃。
新生兒的主食就是母乳,母乳中乳清蛋白比較多,新生兒的正常便便是稀軟的金黃色,每天排便次數也很多,6--8次甚至10次以上都有可能,不要誤以為寶寶拉肚子。
3、新生兒溢奶新生兒的胃是平的,胃入口處賁門的括約肌比較鬆弛,吃奶時,奶液不容易進入腸道,而會返回食道,從嘴中溢位來。
所以餵奶後要注意拍嗝、不要立即放下寶寶。寶寶睡覺用的床鋪稍微有個傾斜角度,並讓寶寶的頭部側向一邊,防止奶液倒吸,導致窒息。
4、新生兒驚嚇新生兒容易出現一驚一乍的現象,當外界環境中突然出現很大的聲音時,寶寶會被嚇得大哭不止。這是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造成的,寶寶睡覺時打好襁抱會改善這一問題。
5、新生兒出汗新生兒的手心、腳心、頭部容易出汗,不是因為缺鈣引起的盜汗,而是因為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造成的。要注意環境溫溼度,注意不要給寶寶穿太多。
總之,嬰兒(新生兒)具備一些生理特點,早了解這些知識,照顧新生兒時就不那麼緊張了。
-
4 # 敏子談健康
這個要從中西醫的角度來說。一,中醫的角度,a,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指小兒時期各器官系統及生理機能均未成熟。所以易衛外機能未固,易感冒。b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小兒乃純陽之體,指機體臟腑,氣血,營衛功能活動極為旺盛。年齡越小,生長髮育速度越快,對水谷精氣的需求較成人高。故小兒時期,合理的營養適當的液體補給,至為重要。這也是為什臨床上反對小兒不當發汗的原因。二西醫角度,1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為胎兒期。胎兒的生長髮育所需營養需要母體供給,母親孕期的營養及健康很重要。為保障胎兒的健康發育,必須積極防治孕婦疾病。2新兒期,出生至28天。此期初離母體,各組織官發育均未成熟,大腦皮層興奮性低,終.日處於睡眠狀態。呼吸體溫常不穩定,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易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襲,應特別加強護理。此期多為先天性疾患,如肝炎,肺結核,產傷,如顱內出血,感染,如新生兒敗血症,破傷風,臍炎,新生兒肺炎。由於照顧不周可引起脫水熱,體重不增。需注意護理,如保暖,餵養及臍部,面板的清潔衛生等。3嬰兒期,出生後29日至1週歲,生長髮育特別迅速,以母乳營養為主。此期因為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髮育迅速,但消化能力弱,易患消化不良,營養不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高,抗病能力弱易患高熱搐,肺炎。出生6個月以後,從母體所獲得之被動免疫力逐漸消失,自動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故應按期進行預防接種。注意合理餵養,按時增加輔食。剩下的也一一粗略談談。4幼兒期,1週歲至3週歲,此期生活能力增強,與外界接觸增多,應注意教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注意預防傳染性疾病。5幼童期,3週歲至7週歲,生長髮育較前稍慢,抗病能力增強。應注意體格鍛鍊及傳染病預防。此期模仿性大,求知慾強,要加強科學知識和勞動觀點的教育。6兒童期,7到14週歲,繼續生長髮育,各種生理功能日趨成熟,乳牙換成恆牙,抗病力增加。應全面加強教育,使他們在德,智,體幾方面得全面發展。
-
5 # 紅小潮Tiny
新生兒是指從娩出到誕生後28天的嬰兒。新生兒雖是一個時間跨度較小的時期,但卻是兒童發育的第一個重要階段。一個健康的新生兒除了肌膚紅潤,哭聲響亮,手腳活動自如外,還應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標準。
1.新生兒的呼吸頻率
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然後開始用肺呼吸。呼吸主要是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因此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鐘呼吸40-50次。新生兒出生頭兩週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所以不必緊張。但是如果新生兒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是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並及時看醫生。
2.新生兒的心率
新生兒的心率較快,心率波動範圍也較大,平均心率為140次/分,最快可達170次/分,最慢可達90次/分。
3.新生兒的體重
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需採用相應的護理措施。
4.新生兒的大便
正常的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出現第一次排便,大便呈墨綠色或黑色稠糊狀,無氣味。胎便可排兩三天,以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時看醫生,排除腸道畸形的可能。
5.新生兒的小便
正常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每天排尿20次左右,也有的新生兒甚至半小時或十幾分鍾就尿一次。新生兒尿液的正常顏色應該是呈微黃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淨。如果尿液較黃,染尿布,不易洗淨就要作尿液檢查,看是否有過多的尿膽素排出,以便確定膽紅素代謝是否異常。如果剛出生幾天的新生兒出現磚紅色尿液,爸爸媽媽可不必擔心,這是尿液中含有尿酸鹽的緣故,幾天後會自行消失。
6.新生兒的體溫
母體宮內體溫明顯高於一般室內溫度,所以新生兒娩出後體溫都要下降,然後再逐漸回升,並在出生後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度。冬季若室溫過高,又易引起失水或發熱,因此應注意環境溫度,也該注意衣被的厚薄,不可包裹過緊,使新生兒體溫維持在36-37度之間即可。
7.新生兒黃疸
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面板輕微發黃,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若在10天后黃疸不退或加深則為病態,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8.新生兒的神經系統
新生兒的頭相對較大,大腦皮質興奮性低,睡眠時間長,一天中只有餓了想吃奶時,才會醒來哭鬧一會兒,吃飽之後又會安然睡著。新生兒一晝夜睡18-22小時,但也有個別正常新生兒睡眠較少。隨著月齡的增長,活動時間逐漸增加,睡眠時間則相對減少。
正常的新生兒有特殊的生理性神反射,如覓食,吸吮,吞嚥,握持及擁抱等反射。
9.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咑哩咑哩家政母嬰專家提醒您,“新生兒期”是離開母體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嬰兒需要經歷一系列重要的調整和複雜變化,才能適應新環境,維持其生存和健康發展。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調節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易感染,因此對新生兒的護理必須特別細心,科學,合理。
-
6 # 好孕在身邊
你好,嬰兒的生理特點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1、體液調節:嬰兒的血容量比較多,體液調節也比較旺盛,會通過出汗等來調節體液的平衡,所以寶寶出汗比較多,尤其是在活動、吃飯或者睡覺時等,注意護理並及時擦乾汗液;
2、體溫調節:嬰兒的體溫在36-37℃,越小的寶寶體溫調節功能就會越差,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體溫偏高或者體溫偏低的情況,所以要注意環境溫度,調整在合適的溫度,有利於生長髮育;
3、腎臟調節:嬰兒腎臟調節功能比較差,經過腎臟排出的水分比較少,當寶寶補水過多時,會出現出汗過多或者浮腫的情況,所以要注意飲水情況。寶寶對脫水的耐受性比較差,容易出現脫水的情況,當寶寶出現腹瀉等,應該及時補充水分。
所以,要想更好的照顧寶寶,需要注意寶寶的一些生理特點,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處理,這樣寶寶才能更好的成長。
-
7 # 使用者97662270135
大家好,我是楊明傑醫生,由我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嬰兒的生理有哪些特點? -
8 # 雙子芬妮
新生兒的生長特點
孩子初到世上,剛剛嶄露頭角,生命力脆弱,需要成人的精心照顧才能在風吹雨打中茁壯成長。在照料嬰兒前,應先提前瞭解新生兒的生長特點。
1.新生兒的面板特點
新生兒的面板嬌嫩,面板表層覆有胎脂,顯得光滑柔軟。由於新生兒面板薄嫩,皮下佈滿血管,所以面板顯現輕微紅色。
出生後初遇Sunny,嬰兒身上會有紅斑,這種紅斑叫做嬰兒斑,一個星期左右便會消失。
2.新生兒的呼吸特點
新生兒會有兩種不同的呼吸方式,一是腹式呼吸,二是胸式呼吸。嬰兒呼吸時會有腹部起伏和胸部起伏的兩種表現,以前者為主,嬰兒呼吸急促時會表現為小腹起伏加快。
嬰兒清醒時一般的呼吸頻率在每分鐘40~50 次,睡眠時呼吸頻率快慢不一,但嬰兒若是呼吸過快或者過慢,都應該及時送醫檢視。
3.新生兒的心跳特點
當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心跳較緩,隨後會越來越快,一般在出生一週左右心跳達到最快,每分鐘 140 次上下都屬正常。在嬰兒時期心跳普遍快於長大後,隨著年齡增長,心跳速率也趨於穩定。
4.新生兒大便的特點
一般新生兒會在出生後 5~7 個小時內排第一次小便,在 11~12 個小時內排第一次大便,若 24 小時內都未排便,甚至有嘔吐,胃痛等病症時,需及時就醫。
回覆列表
嬰幼兒(0~3歲)生長髮育迅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合理營養將為一生的體力和智力發育打下良好基礎,而且對於某些成年或老年疾病的發生有預防作用。
1.生長髮育嬰幼兒的生長髮育是機體各組織器官增長和功能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決定,其中營養因素非常重要。
嬰兒期是指從出生到1週歲。嬰兒期是人類生命生長髮育的第一高峰期,尤其是出生後的頭6個月的生長最快。嬰幼兒的生長髮育首先表現為體重的增加,出生5-6個月是體重可增至出生時的2倍,而1週歲是將增加至出生時體重的3倍。身長是反映骨骼生長的指標,嬰兒期內身長平均增長25cm,1週歲時將增加至75cm,為出生時的1.5倍。頭圍的大小是反映腦及顱骨的發育狀態,出生時頭尾平均為34cm,1週歲時增加至46cm。而且這一時期腦細胞數目持續增加,6月齡時腦重增加至出生時的2倍(600-700g),至1週歲時腦重達900-1000g,接近成人腦重的2/3。胸圍反映了胸廓和胸背肌肉的發育,出生時比頭尾小1-2cm,但增長速度快,到1週歲時與頭圍基本相等並開始超過頭圍。
2.消化和吸收嬰幼兒消化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功能不夠完善,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1)口腔:嬰幼兒口腔狹小,口腔黏膜相當柔嫩,且血管豐富,易受損傷,故應特別注意保護嬰幼兒口腔的清潔,不宜進食過熱、過硬的食物,避免損傷嬰幼兒的口腔黏膜。嬰幼兒雙頰有發育良好的脂肪墊,有助於吮吸乳汁。新生兒的唾液腺發育尚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澱粉酶含量低,不利於消化澱粉
(2)牙齒:乳牙6-8個月開始萌出,因牙齒的生長影響嬰幼兒的拒絕功能,故嬰幼兒的咀嚼食物的能力較差。
(3)食管和胃:嬰幼兒食管和胃壁的粘膜和肌層都較薄,彈性組織發育不完善,易受損傷。嬰幼兒的食管較成人細且短,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新生兒的胃容量僅25-50ml,6個月時約為200ml,1週歲時約為300-500ml。由於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賁門括約肌發育不良,加之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而出現溢乳和嘔吐。
(4)腸道:腸道相對較長,固定性較差,易發生腸套疊。腸壁黏膜細嫩,血管和淋巴豐富,透過性強,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但腸壁肌肉較薄弱,腸蠕動較成人差,使食物在腸腔內時間較長,一方面有利於事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如果大腸蠕動功能不協調,可發生大便滯留或功能性腸梗阻。
(5)肝臟:嬰幼兒肝臟相對較大,新生兒肝重佔體重的4%(成人為體重的2%),十月時增加1倍,1週歲前肝臟常在右肋下1-2cm處觸及。嬰幼兒肝臟血管豐富,但肝臟分化不全,肝功能較差,膽汁分泌較少,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