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使者

    項羽的破斧沉舟,韓信的垓下之圍,周瑜的火燒赤壁,龐涓的圍魏救趙,還有近代的粟裕大將的圍點打援啊,中國的經典謀略太多了,…

  • 2 # 青衫白褂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戰爭總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每個國家的崛起和衰落都離不開戰爭。而伴隨著戰爭應運而生的是無數的名將們,他們用智慧和膽量在世界軍事史上譜寫自己的傳奇,其中有許多的經典對決至今仍被人們拿出來研究,學習他們古老卻富含智慧的軍事思維和理念。

    魏惠王二十七年(前341),魏公決定稱王,在宋國都城外擺天子儀仗自稱“夏王”,除了南韓和齊國,其他的諸侯們都紛紛赴會。於是魏惠王決定出兵攻打南韓,同時齊國也派出軍隊攻打魏國,以救南韓。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秦國傾盡全國之力,命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同樣,楚國以項燕為將,傾全國之兵迎戰秦軍。王翦軍勢正勝,連克數地,攻至平輿一帶,項燕準備與王翦軍決一死戰。誰知王翦突然改變策略,堅守不出,暫避楚軍鋒芒。楚軍多次試探,秦軍仍舊不為所動,雙方就這樣相持日久,直到楚軍以為秦國是打算在此地長期駐守,於是便撤軍而回。得知楚軍撤退,王翦立馬帶著一部分精銳連夜追擊,突襲敵軍。事出突然,楚軍倉皇應戰,被打個措手不及,結果楚軍大敗,項燕自殺,楚國大片領土盡歸秦矣。此戰使得秦國打敗了最後的敵人,基本奠定了統一六國的事業,結束了中華大地長久以來的分裂狀態。

    在奧地利聯合英國與俄國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時,拿破崙擔心在普魯士加入後戰局會變得更加艱難,於是決定趁普魯士還沒加入之前就速戰速決。同盟軍決定搶先攻擊巴伐利亞的烏里姆,結果拿破崙在俄軍尚未到來之前就包圍了奧軍,奧軍沒多久就投降了。俄軍帶著奧地利國王匆忙撤退,與趕來的沙皇會和實力大增,最終聯軍與法軍在奧斯特利茨僵持不下。拿破崙示敵以弱,故意讓出戰略要地普拉岑高地。拿破崙一方面引誘年輕氣盛的沙皇,一方面設下陷阱,以南線少量部隊牽制敵人,而後主力殺出將敵軍部隊切割成兩段,最後以少勝多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也稱三皇之戰。

    

    以上三場戰役,對陣雙方無不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其中的謀略運用和軍事思想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同時這三場戰役全都決定著國家的生死乃至對整個世界的歷史都影響深遠,其精彩之處我們今天仍值得學習。

  • 3 # 王松林

    聲東擊西,為了迷惑敵人,表面上宣揚要攻打一邊,其實是攻打另一邊。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爭雄。

    有一年夏天,劉邦在彭城被項羽的楚軍殺得大敗,本已歸順劉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漢。

    劉邦派韓信領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漢軍進攻的訊息,就任命柏直為大將,統率兵馬扼守在黃河東岸的蒲坂,封鎖黃河渡口,阻止漢軍渡河。

    韓信帶領漢軍來到前線,看到蒲坂地勢險要,柏直又有重兵堅守,知道從這裡硬攻很難獲勝。經過反覆考慮,他想出一個“聲東擊西”的戰術。他將軍營紮在蒲坂對岸,軍營四周插上旗幟,又弄來一些船隻。白天讓士兵操練、吶喊,夜裡掌燈舉火,調兵遣將,做出要從這裡強渡黃河的架勢。背地裡他卻把漢軍主力偷偷向北移動,選擇了夏陽作為偷渡黃河的據點。

    魏軍看到黃河對岸的漢軍,調動繁忙,喊殺震天,以為韓信真要從蒲坂渡河。柏直樂得拍手大笑:“韓信之輩真是一夥笨蛋,我這裡堅如磐石,固若金湯;再加上黃河水深流急,休想渡過河來!”於是他便放心睡覺去了。

    漢軍開到夏陽以後,韓信命令士兵趕緊做木桶。把幾個木桶連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漢軍乘著這些渡筏,偷渡到對岸。因為魏軍在那裡沒有派兵防守,所以漢軍順利地渡過黃河,攻陷了魏軍後方要地安邑。魏王豹毫無準備,慌忙領兵迎戰,結果慘敗,他自己也被韓信活捉了。

  • 4 # 雲海文史苑

    這個問題,腦海中馬上浮現起戰神白起的閃亮,而最高光的戰役長平之戰。秦趙對峙多年,而趙國國力不及秦國,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暗中換帥、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並坑殺了40萬趙軍,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殲滅戰。

    我們廣為熟知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韓信;項羽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打破秦軍主力;龐統釋計曹操連鎖戰船,周瑜火燒赤壁赤壁之戰,打得一身好配合,以少勝多敗退曹軍;三國之事,必少不了諸葛孔明的空城計

  • 5 # 方城闕

    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班固對先秦至漢初所存世兵法典籍進行歸納整理,編入《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並根據兵家所闡述的作戰思想和作戰特點,將其分為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又稱兵家四派。

    其中兵權謀在四派中位居首要,作用最為重要,起著提綱挈領,相容幷蓄的作用,班固對此有如下概括: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而縱觀人類古代戰爭史,能真正做到“兵權謀”成竹在胸,併兼顧“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者,非漢初名將韓信莫屬。

    例如,韓信在率軍攻打魏王豹的臨晉之戰中,韓信針對魏豹擁重兵把守臨晉渡口,故意陳兵對岸,假造船隻準備渡河,藉此吸引魏軍主力。而悄悄派出奇兵在上游陽夏用木罌涉水過河,突襲魏國都城安邑,等到魏豹調集臨晉渡口主力前往攔擊從陽夏過河的漢軍時,由灌嬰率軍乘機渡過臨晉,由先前的聲東擊西,順勢轉變為聲西擊東,打的魏軍是顧此失彼,二戰而降。

    此戰可以說是韓信將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融為一體的精典戰例。

    又如,韓信在攻打趙國的井陘之戰中,創造性運用了背水一戰的戰法,僅用3萬漢軍打敗了20多萬的趙軍,斬殺趙軍主帥陳餘、俘獲趙王歇。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對此戰有專門記載:

    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戰後面對眾將的疑問,韓信此時才將井陘之戰的精要告訴給眾將:兵法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嗎?只是你們沒能真正領會,我現在使將士們置之死地,不正是讓大家退無可退,拼死一戰嗎?

    眾將聽後是恍然大悟,自嘆不如。

    再如,韓信在隨後的襲齊之戰中,韓信聽從蒯徹之計,平生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使用兵陰陽之法。

    雖然此法有些陰毒,害死了劉邦派往齊國勸降的使者酈食其,但漢軍以最小的代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了齊國。

    而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二位兵形勢的傑出代表項羽與韓信上演了一出“形”與“勢”的終極之戰。

    最終彙集兵家四派於一身的兵仙韓信,技高一籌,打敗了兵形勢中“形”的代表人物項羽,取得了垓下之戰的完勝。

    韓信一系列的的精彩戰役,為他贏得了兵仙的美譽。蕭何稱他為“國士無雙”,張良贊他為“漢軍中唯一可獨擋一面之人”

    而高祖劉邦更是當著眾將領的面稱讚韓通道:“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韓信因為功高震主,最終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結局。而由其精心著作的《韓信兵法》三篇,被劉邦深藏在宮中秘不示人。結果在後來的諸呂謀反中,《韓信兵法》被呂氏從宮中盜出,不知所終。

    僅管如此,也不能掩蓋韓信在軍事方面的創造性貢獻,其“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不愧為古代戰爭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

  • 6 # 揚楊劉

    孫臏的圍魏救趙計謀。在戰國的前期,魏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稱霸中原長達百年之久。魏國得以稱霸的原因就是有一支戰鬥力非常強大的軍隊,強兵硬戰,各國軍隊都不敵。

    孫臏的圍魏救趙的計謀,就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在這兩場戰鬥中軍力損失慘重,十餘萬精銳軍團被全部殲滅,軍力大損,導致魏國直接從一流強國變成二流強國,再也不是以前稱霸中原的時候了。此後,曾經的中原霸主大魏國變得越來越弱,地盤被打得越來越小,直到戰國末期被秦國滅亡的時候,軍事力量都沒恢復過來。

    所以說兵者,國家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精銳軍團對一個國家是尤為重要的,他們的大量損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而且短時間內恢復不了。所以一定要謹慎用兵,小心用兵。

  • 7 # 韓I949

    兵兇戰危,國之大事也,當國者慎之,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不到最後決不能輕言戰爭二字,典範當屬圍魏救趙,孫臏不救趙而乾脆圍魏,迫使攻趙的龎溳不得不撤兵回救大梁,至中途孫臏則用重兵擊之,使魏遭重創,及後代戰爭多沿用此法,精典之作也。

  • 8 # 漫步從容者

    每一位軍事家所面臨的敵人或對手不一樣,有的是戰術用的好,但戰略上必須有人指點,有的是戰略好,但未必能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所以軍事家只能透過戰爭提煉。

  • 9 # 韓貴石

    大兵團作戰,以弱勝強,當然是北韓戰場和對印反擊戰役。採用的是誘敵深入,大膽穿插,阻斷退路,運動包圍,陷敵於滅頂之災。還有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 10 # 東方史證

    白起:離間趙國,趕走李牧。

    韓信:四面楚歌,破敵心防。

    陳平:離間項羽,趕走范增。

    霍去病:長途奔襲,出奇制勝。

    毛澤東:四渡赤水,突出重圍。

    諸葛亮:攻心為上,七擒孟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辨別啟功先生的字畫,這是他的真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