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ed1000

    即便有再多的不好,作為一款武器,能自給自足,那就是最好的, 同時,我們更不能用現在的標準,去評價將近100年前的東西。

  • 2 # 狼煙火燎

    日本二戰產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為了便於抵肩而設計了一個向右彎曲歪槍托,於是得名“歪把子”,這個看似新穎的設計,其實就是沒有打過仗的設計師自作聰明,由於槍管和槍托抵肩不再一條直線上,導致射擊時士兵很難控制精度,另外這款機槍的可靠性極差,人機功效也極差,這恐怕應該算是二戰最差的輕機槍了,沒有之一。就連日本士兵自己的嫌棄,於是後來就大量的裝備給偽軍,我軍又從偽軍那裡大量繳獲,雖然這款輕機槍效能很差,但對於我軍來說確實是一款不錯的補充!

    “歪把子”輕機槍效能極差,但卻擁有響噹噹的名號,因為在各大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幾乎都有出場,甚至在電視劇中成為了八路軍各部隊的火力擔當,比如在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嘴邊就總是不忘吹噓自己手上擁有多少挺“歪把子”,這讓兄弟部隊都羨慕不已,當然這些機槍大多都不是從日軍那裡繳獲,因為日軍戰鬥力頑強,游擊戰一般都是打了就跑路,很少能夠交火武器,大部分繳獲的武器來自戰鬥力較弱的偽軍,正因為“歪把子”在中國產影視劇中出場率高,長得又特別,也就搞得人人皆知了。

    日本研發“歪把子機槍”的研發背景是日俄戰爭,這場戰爭讓日本見識到了機槍對於步兵的殺傷力,為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日本在1908年開始研發本國機槍。但由於日本在研發輕機槍上經驗不足,另外考慮到資源匱乏問題,因此在輕機槍的研發上頻繁點錯科技樹。首先就是這個歪把子問題,這應該設計師想當然的認為“既要滿足抵肩射擊,又能讓士兵舒適的正面瞄準”,於是就就槍托向右彎曲設計,但士兵在射擊時槍管與槍托不在一條直線上,士兵射擊時很難掌控平衡;另外為了節約資源,機槍設計採用了一種漏彈鬥和壓彈夾,使用5發彈匣重疊供彈等等,於是怪異的歪把子機槍就誕生了。

    ▲歪把子機槍的漏彈鬥和壓彈夾

    歪把子機槍可以說在設計之初就帶著無法彌補的缺陷,歪把子讓士兵在後座力下難以掌控這款機槍;為了實現彈藥保障和節約彈藥,於是犧牲了火力、可靠性等關鍵效能,得不償失。歪把子的缺陷太多,大致一個幾點:

    其一,戰場適應環境差。歪把子測試環境應該很好,倒沒有暴露太多的問題。可一旦上了戰場,各種飛沙走石,泥土、沙塵等很容易就透過開放式的漏斗進入槍擊,影響機槍設計的精度、可靠性,甚至還造成大量卡彈。後來日軍為了改善火力流程問題,於是在子彈上刷油潤滑,結果沾了潤滑油的子彈更容易粘著異物一起帶入機槍,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其二,受天氣環境影響嚴重。歪把子機槍對天氣環境影響太大了,高溫環境老出故障,低溫嚴寒又不穩定,只有不冷不熱天氣適中還算正常。可一旦遇到下雨天,這個開放式漏斗就會積水甚至在戰場上帶入泥沙進入槍擊,想想都麻煩。甚至日軍下發的故障排除指南遠多於槍支的戰術要領,機槍的零部件尤其是槍擊不得不經常更換,維護也遠大於其他同類輕機槍。

    第三,力學結構設計差。歪把子的機槍的“歪把子”是為了提高人機工效而更好的貼腮,更好的瞄準。但設計師卻忘記了機槍噴吐子彈的強大後座力會讓機槍失穩,這增大了操控機槍的難度,也影響精度。另外偏左的彈倉漏斗也是“反力學設計”,機槍重心偏左而造成射手設計時不得不長期保持一個向右的力,來保證機槍不偏移。

    第四,裝彈麻煩,火力不足。為了便於後勤子彈補給,歪把子機槍堅持採用5發步槍彈匣供彈,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費時費力,而且戰場的砂石環境讓這種難度更大,在急需要火力支援時,又表現的火力不足。輕機槍本來就是為了加強火力的,但日本節約子彈的慣性思維下設計的壓彈夾,根本無法保障連續火力,這本身就很矛盾。而且機槍的開放的漏斗彈倉設計,容易導致子彈走火。在射擊時如果壓彈夾失效,那麼飛出的彈夾容易誤傷友軍。

    以上種種設計缺陷,造就了二戰這款口碑最差的輕機槍,重心都不穩、連續射擊時難以掌控,自然導致精度嚴重下降;反人類學的漏彈鬥和壓彈夾設計,更是讓槍擊經常發生故障,而且火力也不足。作戰日軍對這款機槍是一肚子苦水,到了抗戰後期,日軍自己也都不願意用了,於是將歪把子裝備給偽軍使用,透過繳獲偽軍武器,這款機槍大量流入中國軍隊,對日本這是一款不甚滿意的武器,但是對缺乏火力的我們來說還是比較稀罕的,而且從偽軍哪裡繳獲可比從日軍繳獲要容易得多!

  • 3 # 蒙面人14

    效能,除了糟糕,還是糟糕,至於鬼子為何廣泛使用,小鬼子表示,你當我樂意用這破爛嗎?這不是因為這破爛是日軍自制的第一代輕機槍,生產的早,生產的多嗎?這不是因為新的九六式產能一直上不來,無法完全替換這破爛嗎?看著國軍的捷克式多好,外形美觀,結構緊湊,操作簡便,使用舒適,換彈便捷,換管方便,攜行輕鬆,保養容易,再看歪把子,一身的臭毛病,裝彈前還要刷油,打不了幾槍,槍管就發熱,而且據槍動作極度彆扭,攜帶也難受,裝彈麻煩,槍膛還容易進細沙雜物,清理槍械繁鎖,整個反人類的武器,九六式好的多了,可是產能不夠,只能湊合著用

  • 4 # 厚皮謝饅頭

    為了那個彈鬥造出的奇葩。其實當時的輕機槍研製也是個不斷探索或者說交學費的階段,各種供彈方式都有,蘇聯用了橫向尺寸龐大的彈盤,義大利甚至用了彈夾+固定彈匣的奇葩方式,只能說鬼子為了顧及自己可憐的彈藥產能做出了奇葩或者無奈的選擇。。。。。。。吧

  • 5 # 不正經的軍棍

    為什麼歪把子機槍被日軍廣泛使用?原因就是這是日本自己的機槍啊,不用歪把子用哪個?難不成用國軍的ZB26還是德軍的MG42?

    歪把子機槍的正式名稱叫做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1922年定型,成為日軍制式裝備。因大正十一年式機槍的槍托向右偏移,所以被華人成為歪把子機槍。日軍一線步兵班每個班都有一挺歪把子機槍,作為班用機槍使用。

    這把槍其實不怎麼樣,故障率高。機槍的彈鬥供彈方式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歪把子滿載是三十發子彈,用六個五發的彈夾供彈。這種供彈方式,導致的問題是射速慢、故障率高。

    歪把子使用的是和三八大蓋相同的6.5*50mm子彈,追求的是子彈通用。要求供彈具相同、彈藥相同,拿出來的彈夾,要三八大蓋可以用,歪把子也可以用。最初的大正三年式重機槍,使用的也是6.5mm子彈,九一八的時候就大量使用,結果因為威力不足淘汰,改用7.7mm的九二式重機槍。

    歪把子採用的是減裝的有坂彈,之所以減裝,就是因為打了之後產生的壓力過高,會出現故障。日軍將三八大蓋的有坂彈的火藥減少,用於歪把子之上。歪把子的子彈包裝上有個G,G代表的是genso,意思就是減裝彈,6.5*50mm Arisaka genso。

    而且這把槍在很多惡劣環境下總是出現高故障,冷了熱了,空氣乾燥溼潤,都會影響機槍效能。在泥濘骯髒的環境下作戰,機槍很容易阻塞。而且這個開放式的彈鬥,很容易進入泥沙之類的東西。這些問題使得歪把子在日軍內部聲名狼藉,基於這些問題,日軍只能開發新機槍。

    歪把子機槍還有個問題,就是拋殼力度過猛,需要為子彈潤油,避免卡殼。油壺就裝在槍的彈鬥旁邊,子彈透過的時候自動漏油。然而,潤油之後的問題是,歪把子總會因為油和泥沙混在一起,導致故障。

    PS:所謂機槍副射手在裝彈之前用刷子刷油,這些指不定是哪個地攤文上抄來的,當副射手是燒烤師傅麼?

  • 6 # 東斯坦因

    “歪把子”是中國抗日軍民給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取得俗名。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定型並裝備部隊的一款班用輕機槍,也是日本軍隊在侵華戰爭中使用最多的一款自動武器。在中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歪把子使用的是和三八大蓋相同的6.5*50mm有阪步槍彈;由5發/彈夾或30發/彈鬥供彈;理論射速500發/分;實際射速120發/分;有效射程600米;重量10.2公斤。採用導氣室自動原理,楔閂衡動式閉鎖機構。供彈方式為彈鬥供彈。拋殼機構為打殼式,拋殼挺為一雙臂槓桿。擊發機構為擊鐵平移式,槍機框後部凸起即為擊鐵,靠復進簧能量擊發。發射機構為連發發射,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一挺獨具特色的機槍,但不是一挺十分優秀的機槍。首先,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採用的這種供彈方式,結構與動作過於複雜。而這種機構動作的高複雜性,同時也就存在高故障率的隱憂。

    其次,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對於氣象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在中國東北地區低溫嚴寒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之後在東南亞地區高溫高溼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

    最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人機工程很差,士兵操槍的彆扭和麻煩。由於兩腳架過長,火線過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於發揮火力,正、副射手位置過於緊密,戰場生存能力弱。

    日本軍隊之所以偏愛“歪把子”,主要是受日本陸軍作戰思想的影響。日本陸軍認為,步兵在作戰時,步槍和機槍使用同一種槍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戰鬥中彈藥保障的方便性;同時還強調步、機槍供彈具通用,步、機槍同彈藥、同供彈具,開啟一箱彈藥,步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機槍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戰鬥中,可以把步槍手的槍彈收集起來供機槍使用;機槍壞了,或為了節省彈藥,可以把剩下的槍彈分給步槍手使用。日本陸軍就是圍繞著這種思想,研製了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

    實戰是檢驗武器的唯一標準,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以及在滿州國與華北地區的後續戰役中,日軍得到的戰鬥經驗使他們更加確信了機關槍可為前進的步兵提供掩護火力的功能。而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在實戰中的表現不是十分理想,於是日本陸軍便設計了96式輕機槍(“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輕機槍結合產生的“混血兒”)用於取代大正11年式輕機槍。不過,由於當時日本生產能力有限。這個計劃直到日本投降時也始終未完成。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7 # 戰略論

    “歪把子”這個名字是抗戰時期中國軍民給起的,它的官方名字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軍的制式輕機槍,所謂制式武器即指大規模統一裝備軍隊的武器,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日軍會廣泛裝備這種輕機槍。

    至於“歪把子”輕機槍的效能嘛,確實是不咋地,全面落後於同時期的其他型別的輕機槍,即便連日軍自己也認識到“歪把子”機槍的嚴重缺陷,而不得不在1936 年推出了九六式輕機槍來取代“歪把子”機槍,只不過日軍機槍產量實在有限,無力為全軍換裝新式輕機槍,所以戰爭期間日軍仍舊大量裝備著歪把子機槍,出現在各大戰場上。

    “歪把子”機槍最大的缺點就是火力太弱,無法在短時間內為步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掩護,以達到壓制對方火力點的目的。這種輕機槍使用和步槍一樣的彈夾(6發),彈倉一次性最多可以放入5-6個彈夾,也就是說最多容納30發子彈。連續的自動射擊需要一名副射手專門在旁邊負責供彈,表面上看起來較為合理,可在實際的作戰環境中很難實現。副射手極有可能面臨著無法緊跟上主射手或者遭遇傷亡等情況,這時僅靠一名主射手根本無法在射擊的同時往彈倉里加裝彈夾,火力的持續性大打折扣,難以發揮出機槍的壓制作用。

    除了供彈方式的不便外,還有就是“歪把子”機槍的射速實在太低了,該槍的理論射速是500 發每分鐘,而實際作戰時射速只有120 發每分鐘,這使得“歪把子”機槍在和其他輕機槍對射時經常處於下風,被壓制的抬不起頭,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便可以輕鬆的對“歪把子”形成壓制,如果是面對德軍的MG-42輕機槍或者蘇軍的Dp輕機槍的話,那麼“歪把子”肯定是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可以說“歪把子”機槍是二戰期間表現最差的一款輕機槍,它完全違背了二戰武器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趨勢。

  • 8 # 瘋狗的輕武

    基本找不出優點,真找不出

    硬要說的話,那就是它的班組通用供彈具(5發的三八彈夾)理念走在前面,畢竟班組通用化供彈到了毛子RPK和AKM那會才實現。

    不過鬼子也就是為了這個理念,造出了歪把子這種前所未有的奇葩輕機槍。而歪把子的不可靠,這個彈鬥要背一半以上的鍋

    你很難想象哪個國家在二戰時候會為了通用步兵供彈具而把某種槍械的供彈裝置弄的這麼複雜了,機械結構越複雜,可靠性越低。何況這個彈鬥還是半封閉的,它的進彈口上邊還有個油壺用來自動給油,一旦遇到個風沙天...彈斗子彈的砂子糊上油之後簡直慘不忍睹。(這裡特意糾正某個傻diao軍盲自媒體說是副射手刷油,其實完全不可能,不管是92重機槍還是大正11,都是自動給油)

    大正11本意是為了讓步槍和機槍供彈通用,結果卻是機槍在用三八的彈藥是會出現槍口焰過大,槍聲過大(因為歪把子槍管短),這還不是主要的,關鍵是三八的全裝藥很容易讓歪把子抽殼不順,甚至抽斷殼。結果就是,日本人還得給歪把子特供減裝藥...

    你說前期為了通用供彈具圖啥...

    另外一堆的毛病包括散熱片耗費工藝,結果效果不明顯。兩腳架太高導致射擊火線過高(日本人本來就矮)。重心偏左,射擊時候要注意往右轉。沒有提把,導致打熱了槍管之後很難攜行。瞄具在右邊,射擊姿勢彆扭等等。

    至於為什麼被日軍廣泛使用...我覺得應該是軍國主義那套民粹主義作祟吧。但說到底 大正十一內部那套原理還是哈奇開斯的,供彈具的奇葩也讓日本人後來模仿ZB26用了彈匣供彈。

  • 9 # 善良之子86

    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使用步槍彈。

    歪把子的誕生其實是無奈的。島國本來就稀缺資源,所以沒有實力發展大規模自動化武器。

    以鋼鐵為例,之所以日本海軍和陸軍水火不容,主要就是為了爭奪鋼鐵資源。造一艘軍艦成千上萬噸鋼材,結果日本陸軍連輛像樣的坦克都沒有,你說氣不氣?

    同理,機槍本來就屬於高消耗兵器,坦白的說,日本當時玩不起。所以後來搗鼓出大正式,也就是歪把子。其實說它是機槍都有些勉強,叫歪把自動步槍可能更貼切。直接使用五發步槍彈,所以經常卡殼,加上設計問題,又容易進灰塵,所以故障率相當高。

    這款武器估計也只能用在亞洲了,畢竟當時各國連歪把子都沒有,後來碰上美軍,假機槍碰上真機槍,自然沒了活路。不過個人覺得歪把設計畢竟符合人體工程學。

  • 10 # 國平軍史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即抗戰軍民眼中的“歪把子”,侵華日軍所使用,二戰時期的照片包括抗戰題材的小說、影視劇中無處不在,成了日軍步兵分隊最主要的火力輸出單元。

    但事實上,侵華日軍裝備的歪把子量產並不高,日軍裝備數量較高的輕機槍是發射6.5毫米步槍彈的九六式輕機槍,以及發射7.7毫米步槍彈的九九式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發射6.5毫米步槍彈,與三八式步槍6.5毫米的5發橋夾通用,採取了非常獨特的供彈方式,即暢開式的漏斗,一次性地壓入6只5發彈夾,彈容量為30發。

    較之主要對手中國軍隊捷克ZB-26輕機槍以及美軍勃朗寧自動步槍裝上兩腳架冒充輕機槍的M-1918A1/A2的各20發彈匣供彈,輸出的火力相對要猛烈一些。

    因此,與步槍5發橋夾子彈通用,以及火力比較兇猛,相對2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而言,是歪把子輕機槍的優點之所在,先期侵華日軍裝備的大都是歪把子輕機槍。

    在繳獲中國軍隊的捷克ZB-26輕機槍以後,此槍的高可靠性,包括射程和威力,讓日軍非常感概,於是,就誕生了捷克ZB-26和歪把子的混合體-30發彈匣供彈的九六式輕機槍,開始大量裝備日軍,成了二戰時日軍主流的輕機槍。

    國軍曾經在戰場上收繳了大量歪把子輕機槍,但正規軍卻從來不裝備,原因就是此槍質量太差,問題就出在暢開胸懷的漏斗式供彈系統,由於結構與供彈動作過於複雜,可靠性非常糟糕。

    正因為暢開式的漏斗供彈不可靠,所以才搞了個油壺裝在槍的彈鬥旁邊,以滴潤滑油的方式潤滑子彈,但雨水泥沙塵埃都影響了此槍的射擊效能,導致歪把子射擊時的故障率較高,可謂雪上加霜。

    將5發橋夾,一隻只地壓進彈鬥,此供彈方式,導致歪把子輕機槍對副手的依賴性非常高,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只要旁邊有壓滿彈的彈匣,射手換彈匣還是非常方便的。

    但歪把子輕機槍就不一樣了,需要一隻只地將5發彈夾壓入漏斗,確實比較麻煩,影響了歪把子輕機槍的持續射擊。

    綜上,只能說歪把子輕機槍,侵華日軍早期時使用較多,但此後被效能更好的發射6.5毫米步槍彈的九六式輕機槍,以及發射7.7毫米步槍彈的九九式輕機槍所取代,由於資源有限,日軍捨不得將歪把子輕機槍退役,因此,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

  • 11 # 兵武堂

    核心觀點:歪把子即為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其效能在同時期的各國的輕機槍中是最差的。主要問題是環境適應能力差,故障率高,所以在1936年就被淘汰了。在抗日時期實際大多是被我軍繳獲後用於游擊隊和民兵部隊。

    輕機槍這種武器,實際上是在一戰到二戰之間發源的一種武器思想,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一線步兵的壓制火力,因為重機槍實際是採用曲射彈幕,那麼輕機槍更多的是直瞄壓制,而且只需要1-2人即可操作,優於一個重機槍班組,又可以彌補單兵武器的火力薄弱點。

    而“歪把子”就是人日軍在追趕這種軍事潮流的過程中設計的,在日本在1922年(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產並裝備部隊的一型輕機槍,定名為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歪把子”是中國給此槍起的一個俗名,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托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據槍瞄準,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那麼在說一說歪把子的效能,實際這款步槍問題很大,在設計的時候思路就是歪的,一會要通用步槍彈藥,一會要滿足自動射擊需求,加上日本當時的武器工業並不發達,又是初次設計新武器,故而搞出了這麼一個四不像。該槍械效能極為矯情,只有在乾溼度適宜、冷熱度適宜、無沙塵等氣候環境下動作才可靠,否則故障頻發。這樣的武器當然很難適應不同地區氣候變化複雜的中國戰場,更不用說太平洋戰場了。

    實際後來日本人在抗戰時期自己裝備的也很少,而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最多一型輕機槍是九九式輕機槍,一直到日本投降時都在一直生產。其採用的是更大口徑的7.7毫米口徑子彈,如同歪把子機槍是為了配合三八大蓋共用子彈一樣,99式輕機槍也是為了配合99式步槍。

    與其說二戰時日軍裝備的比較多,倒不如說多數歪把子是被我抗日部隊繳獲最多的武器,當然因為武器本身的問題也多被非配到游擊隊和民兵,所以大家在很多抗日老電影裡看到“區小隊”用的比較多,再就是在近年來流行的抗日神劇中露臉比較多。而我正規部隊,早就用上了“捷克造”的ZB-26輕機槍,這也是非常經典一款二戰輕機槍了,有機會在給大家講講。

  • 1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歪把子的設計理念還是挺先進的,那就是彈藥和步槍彈通用,和德國一樣日本的班組作戰也是圍繞輕機槍來展開的,而日本的豬突戰術實在厲害,有時進行戰術穿插時往往要獨立作戰,而這種時候補給線很容易被切斷,所以為了確保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保證機槍火力,設計在設計時就要求能使用步兵班組裡三八大蓋的彈藥,而且是直接拿出用橋夾固定的彈藥就能直接使用。所以日本的設計師們是圍繞怎樣使用5發橋夾的6.5毫米友坂步槍彈來設計的,所以歪把子才有了左側那個巨大的裝彈藥的漏斗。

    而這種子彈通用的理念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過中國真正能做到彈藥通用的也就只有56式槍族。而日本的歪把子正式名稱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它的設計可以說是很精湛的整個外形是用一塊鋼鐵人工切削出來的,其技術可以說是日本工業技術的最高代表,而德制MP-38/40一樣堪稱藝術品。雖然它在戰場上的表現並沒有中國用的捷克式輕機槍好,但並不代表著它的效能差,至少在中國戰場上是壓著中國軍隊打。日蘇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繳獲的日本歪把子輕機槍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款槍就是優秀的,由於過於追求彈藥的通用性,整把槍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供彈系統,不僅故障頻發而且還難伺候,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由於三八大蓋的彈藥裝藥量過多,歪把子反而承受不住,所以歪把子還得使用減裝藥,這樣就背離了初衷,所以日本在1936年就根據捷克式輕機槍的設計著手研發96式輕機槍和99式輕機槍,後兩者在太平洋戰場用得最多,所以在銀幕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它倆露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風華》中的奴兒干都司在現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