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主要是西羅馬帝國為何又分裂?
24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雖然看過一些羅馬史的書,但不夠深入,只能談一點粗淺的學習體會,見笑於方家。

    首先,西方古代史的共和國與帝國,可能與中國古代的情況是不同的。

    世界史寫作往往忽略這種細微的差別,很容易給人造成誤會。不同國家是在不同環境下形成的,統治必須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人文傳統、社會條件等,在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這些可能可以被忽略,在古代恐怕不行。

    中國古人說共和,是賢人政治,所謂賢人,也未必就是智慧,而是積累了足夠的聲望資源。而中國古人說帝國,基本是子承父業(殷商時弟承兄業較多,體現出遊牧民族的特色)。

    西方人說共和,則有元老院制度,而帝國的皇帝也是選舉而成,新皇帝與老皇帝之間未必有血緣聯絡。要維持這套體制能運作下去,必然會有一個強大的貴族體系,否則皇權壓倒紳權,又走向家天下了。歐洲地理較多樣,小領主多,歷史上也沒有形成發達的文官系統,皇權難以延伸到基層,只能依靠貴族,所以西方政治的基礎就不太一樣。

    其次,羅馬共和國是如何建立的

    義大利沿海地區多是希臘的殖民地,可能是希臘人的到來,喚醒了羅馬人的國家意識,但希臘人恪守城邦國家傳統,所以海外這些殖民地規模有限,而義大利內陸國家為了安全,多在山中立都。

    羅馬則介於沿海與崇山之間,離海略遠(且非良港),所以希臘人不感興趣,海拔較低,所以本土其他國家人不感興趣,在這個政治真空中,得以發展。

    羅馬初期歸併了內陸諸國,雖有戰爭,但主要是合併而成,這就必須給其他王國的領主以足夠的政治權利。是為共和國的基礎。

    為號令諸邦,羅馬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是羅馬公共建設很發達,透過建築道路和城市,傳播羅馬文明;二是公民權,人人可以參加選舉,只要並邦,該國公民也可以被選為羅馬的執行長(一般是兩人)。

    羅馬初期也是有國王的,但喜歡擴張,被元老院放逐,以後便堅持採取了共和制。

    可見,羅馬共和是建立在周邊列強林立,而羅馬文化又比較發達的前提上,所以透過一套文化、技術、制度等有時,將大家籠絡在一起,這符合共利。

    其三,羅馬帝國是如何建立的

    羅馬共和國到中後期,由於不斷對外用兵,國土空前擴張,危及共和制。

    一方面,軍功貴族掌握的土地、人口多於羅馬本邦,當然不願聽羅馬元老院的號令;另一方面,國土面積大了,地方代表事實上對中央影響較少,投票的作用也不大,民主制等於被架空,反而出現了效率太低的問題。

    共和制的羅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貧富差距太大,雖然設立的保民官,為平民代言,但當保民官與元老院(貴族是主體)之間出現利益紛爭時,事實上沒有博弈能力,需要有一種政治力量壓倒元老院,皇帝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羅馬共和國中後期,地方軍功貴族屢次挑戰民主制,最終凱撒取得了成功。

    其四,羅馬帝國為何崩潰

    羅馬帝國擴張太大,超越了傳統王朝的90天定律(如中央與邊疆之間聯絡超過90天,就很可能出現分裂),所以羅馬帝國到後期已基本斷裂為東羅馬與西羅馬,東西本來文化就不一樣,條件不一樣,東羅馬富裕,文化也發達,西羅馬是羅馬本邦,傳統上看不起東羅馬。

    為了彌合東西羅馬的距離,基督教被引入了進來。

    西羅馬亡於蠻族,貴族們呈現出更大的自由度,但他們還是奉共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一直都有,只是權力不大而已。如果沒有蠻族,西羅馬應該和東羅馬差不多,不會崩潰。但西羅馬的困境在於它與蠻族邊界太長,且羅馬城本身不易防守,不如君士坦丁堡那麼得天獨厚。

    東羅馬帝國則維持了長時間的統一。

    西羅馬因為實際上的割據狀態,導致戰爭不斷,貴族領主對基層壓榨慘烈,這是推動制度變革,最終走向現代化的一個原因。

  • 2 # Pandur

    古羅馬城市圖

    羅馬建立之初只是臺伯河畔的小城鎮,周邊都是都是比它強大文明許多的民族,比如北方的伊特魯尼亞人和南方的希臘人。根據傳說,在特洛伊戰爭時期(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當特洛伊城陷落之時,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乘船來到古義大利中部拉丁姆。埃涅阿斯帶領難民們擊敗拉丁姆原住民,建立阿爾巴王國。其子孫羅穆路斯於公元前 753 年建立羅馬城,成為第一任羅馬國王。

    公元前 8 世紀 —— 前 6 世紀史稱羅馬王政時代。先後有 7 個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這一時期的統治階層包括國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

    公元前 509 年因國王塔克文暴虐無道,羅馬人民發動起義放逐了國王,從此廢除王政建立了共和制度。羅馬人民重新確立了國家的名稱“元老院和人民的羅馬”,這才是我們所熟知的羅馬,這個國名將一直沿用到君士坦丁堡陷落。

    羅馬的國徽

    羅馬人是如何擊敗眾多強大的敵人,由城邦國家變成擁有幾塊大陸領土的過程,對於有興趣的讀者,我強烈推薦一定要看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古羅馬人智力不及希臘人,體力不及高盧人和日耳曼人,技術不及伊特魯尼亞人,經濟不及迦太基人,但為什麼能夠一一打敗對手,建立並維持一個龐大的羅馬政權。這本書告訴我們,羅馬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羅馬法》。它實際上是羅馬的管理結構、政治體制結構所帶來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因為先有《羅馬法》羅馬才穩定的。它的意義是對於後世的意義,尤其中世紀以後,從文藝復興開始它變成近代的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大陸法的基礎。羅馬統治階層深刻意識到平民的力量是國家的一個重要力量,甚至是必須向其妥協的力量。他們花了近200年時間,才把平民和貴族間的矛盾透過法律解決。羅馬是極其尊重法律的政權,凡法律規定的條款,即便貴為皇帝亦不可違背。作為普通人,你是希望在個人人身安全、政治權利公平的地方生活,還是在儒家中庸思想的地方生活?儒家曾經起到過重大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古代中國沒有真正的政治體制,沒有真正的管理人民的政治體制,古代中國那套體制同現代主流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它僅僅是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的管理。到今天為止,中國依然是意識形態管理為主,而不是以制度為主,在這點上中國需要向羅馬學習。

    《羅馬人的故事》

    到了公元3世紀,儘管羅馬依然維持著從不列顛到敘利亞沙漠的廣大疆域,但對於領土的管理卻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氣候的變化使得北歐森林裡的蠻族不斷想要進入溫暖的南方,東方的薩珊波斯為爭奪兩河流域勢在必得。年年征戰使得大量奴隸進入羅馬,奴隸一步步成為了羅馬的經濟生產中的主要力量,造成了公民大量失業。羅馬公民人口逐漸減少,受教育的羅馬人往往看不起軍隊工作而不願入伍,使得軍隊只得對外徵收蠻族入伍。這些蠻族並沒受過教育,純粹是為了利益而入伍,造成對帝制的玩弄。而皇帝們為了討好蠻族禁衛軍,又不斷的給其加薪,造成蠻族禁衛軍的地位不斷抬高。

    西哥特蠻族劫掠羅馬城

    田園荒蕪、手工業衰落、商業蕭條、財源枯竭、戰爭頻發,為了應對危機羅馬開始逐漸放棄那些邊遠的行省。首先就是孤懸海外的不列顛,公元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薩克森人源源不斷湧入無主之地。以此為開端,高盧、伊比利亞、北非一步步被入侵的蠻族佔據,羅馬無力征討。它唯一能做的就是給蠻族首領們授予“執政官”等榮譽頭銜,在法理上承認其建國的合法性,以此換來足夠的僱傭兵與短暫的和平。到公元476年羅穆盧斯皇帝被廢除之時,整個西羅馬的領土上蠻族王國林立,西羅馬皇帝的存在已經顯得可有可無。所以現代西歐的諸多共和國的建立,都是源於西羅馬的崩潰。

  • 3 # 腓特烈威廉馮

    你想問的應該是羅馬為何從共和制到達帝制,羅馬帝國最後分裂滅亡沒有形成多個共和國。

    羅馬由共和走向帝制是羅馬擴張後的經濟政治形式發展的結果。羅馬一開始不是共和制國家,公園前八世紀羅馬興起時只是一個小城邦國,其政治結構與古希臘城邦國家一樣,是王政制國家,國王是國家象徵和軍事統帥,但不世襲,國家權力由公民大會,元老院和國王分持,羅馬經歷了七個國王,因為第七個國王小塔克文在位期間獨斷專行,損害貴族權益,被羅馬公民趕出羅馬,公園前509年,羅馬實行共和制,把國王權力交給執政官,執政官由公民大會選舉,人數為二人,一人主軍事,一人主行政。但是隻有一年任期,防止出現專制國王。

    羅馬早期的經濟體制是自耕農經濟,羅馬公民大多從事農業,擁有一定地產,是經濟上的獨立人,是羅馬經濟軍事的支柱。羅馬的塞爾維烏斯法、李錫尼——賽克斯圖法和十二銅表法從法律上保護羅馬公民的政治經濟權力。

    但是隨著羅馬的軍事擴張,羅馬征服的地區越來越廣,治下的經濟資源越來越多,這產生了以下幾個影響:1.戰爭迫使羅馬軍事力量的主體:公民不斷捲入戰爭,因為羅馬實行公民兵制度,只有公民才有權力參軍。這樣很多公民不得不捲入無休止戰事,這樣的結果導致羅馬公民大量破產,損失土地,不得不變賣土地和財產,淪為佃農或奴隸。而上層貴族大量依靠戰爭發財,成為大地主和財主。

    2.大量的征服使得羅馬擁有大片土地資源和被征服的奴隸。羅馬人驅使奴隸在大集體農場上勞動,這種成本低廉而產出很多的農業方式大大促進了羅馬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低價農產品,促進人口增長,但是也擠破了羅馬本土沒有競爭力的自耕農經濟。羅馬公民大量破產,只得淪為沒有土地的人,無產者或者佃農奴隸。

    3.戰爭促生了一大批擁有軍權的軍事將領,他們擁兵自重,無視元老院權威,成為一方諸侯軍閥,威脅共和體制。代表就是以凱撒為首的前三頭同盟和以屋大維為首的後三頭同盟。

    公元前二世紀中期羅馬共和體制賴以維持的公民已大量破產,保民官格拉古兄弟談到此事時指出:在義大利連野獸都有一席之地而羅馬人民卻一無所有。他們出臺尤利西斯土地法,想將大地主土地沒收並分給平民,但是收效不高,二人也被大貴族所殺。

    後來羅馬執政官馬略在軍事上進行改革,取消了名存實亡的公民兵制,推行了募兵制,軍人由國家出錢招募(原來當兵是公民自己出錢武裝,相當於盡義務,交納血稅)。這樣提高了羅馬軍事的職業化程度,但是造成了將領長期統轄一支軍隊,形成了公元前100年左右軍閥混戰局面,而後更強大的前三頭後三頭同盟出現。在政治鬥爭中出來的蘇拉,秦納,凱撒等人強迫元老院授予他們終身獨裁官的權力,從而徹底架空了元老院的地位。

    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的三重發展下。羅馬共和制終於消亡,成為了帝制國家。

  • 4 # 青篋

    羅馬起初是希臘外城邦王國,崛起後廢國王選擇共和國,主要是為聯合亞平寧各城邦對外軍事擴張需要,經過數百年征戰,疆域史無前例地廣闊,共和制管理效率,無法滿足政令實施的軍事管理需要。越是帝國,越是疆土越大,邊疆行省中央管理越難越弱,這是共和走向帝國集權體制必然階段。比如西漢削藩,中國大帝國統一後無不加強中央集權。英國也有共和帝國管理體系。隨著帝國強盛必然內部不思進取,絕對權力必然出現絕對貪腐,內亂外攻,帝國體制優勢隨著無實質權益的公民身份破產,各行省的實際割據,野蠻僱傭兵的搶掠,羅馬城多次被摧毀,帝國分裂是必然的下場。

    羅馬帝國不同中國古代帝國,有希臘的共和意識,帝國內帶有聯邦成分,並且羅馬人利用了法律和宗教加以修飾,羅馬公民榮譽和對應的采邑,講究學以致用,重謀略實用,使羅馬帝國影響力深遠,存在千年之久的主因之一。

    羅馬衰落原因眾多說法,對比同時期的漢晉帝國,後期的拜占庭,阿拉伯,土耳其帝國都是帝國僱傭軍做亂,內亂腐朽,外部強毀,成敗都在軍事。

    沒有永恆的先進體制,只有與時俱進的適實體制。

  • 5 # 青年史學家

    羅馬共和國後期,隨著海外征服的不斷擴大,部分人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貧富分化加劇,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為了搜刮更多的財富,政治機構成為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公馬共和國陷入動盪。

    共和國末期,開始有從共和制過渡到獨裁製的趨向。

    ①公民大會失去了舊時地位。海外擴張使上層人士有足夠的財富去賄賂選民,公民大會被金錢所控制。

    ②羅馬公民權的普及和馬略軍事改革後,軍事首腦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軍事力量和名望,獨裁者出現。

    ④重要官職都被獨裁者黨羽壟斷,形成新貴集團。

  • 6 # 歷史學苑

    自公元前1000年起,位於地中海中部的義大利半島上,眾多民族遷移到這裡聚居生活,形成了眾多的城邦,羅馬城邦便是在這個時期從義大利的臺伯河畔興起。

    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此後,羅馬進入不斷的對外征服戰爭中,領土逐漸擴大,但在斯巴達克起義中,羅馬共和國走向衰落。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發展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政治、經濟危機,日耳曼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今天,我們分別從興起、鼎盛、衰落三個時期解答這個問題。

    01興起時期

    在羅馬城邦興起初期,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著城邦的決策權,兩個權力同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最高的權力機關。為了爭取政治權利,羅馬的平民和貴族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這時候,城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家形態,在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

    建國之後,羅馬開始進行對外擴張和征服。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義大利半島。隨後,羅馬與迦太基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先後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打敗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在擴張過程中,羅馬把征服地區的人民掠為奴隸,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在起義者的沉重打擊下,羅馬共和國走向衰落。

    02黃金時期

    公元前49年,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元老院任命他為終身獨裁官。但不久後,凱撒被謀殺,羅馬內戰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維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屋大維表面上維護共和制傳統,沒有稱帝,保留元老院,他成為首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至此到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才演變為羅馬帝國。

    屋大維創立“元首制”,擁有最高統治權,他採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鞏固自己的獨尊地位,促進羅馬帝國的發展。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都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03衰落時期

    羅馬帝國社會是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奴隸生活處境悲慘、人口不斷減少,而居於統治地位的奴隸主階級卻窮奢極欲,奢靡享樂,揮霍錢財,造成羅馬社會矛盾尖銳。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政治、經濟危機,人民起義不斷,統治者鬥爭不斷,帝國走向衰亡。

    375年,日耳曼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公元410年,日耳曼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奴隸開啟城門,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不同不相為謀中的道,是指的哪一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