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在白雲洞出家
-
2 # 風起北侯
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是: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東漢時,管甯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裡有塊金子,管甯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甯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鵝之志哉!”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
3 # 山水144903882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道” 道,不是指道理,而是原則,是世界觀;“道”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提煉和概括,觸及影響事物根本方向,並對事物的發展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
-
4 # 牛哥談人生
怎麼去理解“道不同不相為謀”中的“道”?通俗的講,這個“道”,就是指人的興趣愛好、理想追求以及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人與人之所以會成為朋友,並逐漸發展成好朋友,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兩個人都是屬於“同道中人”,彼此看待事情的立場與觀點比較接近。
而兩個曾經走的很近的老朋友慢慢的疏於聯絡了,漸行漸遠了,內中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道不同”了,三觀不合了,再勉強相處,彼此都會不舒服,所以還不如“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三觀不合、興趣不同、且沒有共同語言的人碰到了一起,幾句寒暄之後便會找不到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再勉強聊下去那也是一種自我折磨,甚至會造成相互傷害。倒不如見面時一句“嗨、你好”之後緊接著再來一句“不好意思,今天有事,改天聊...”然後揮手道別、各行其道。
活在這社會上,總難免會有一些人是自己看不慣的,也會有些人對咱看不順眼,這都很正常啊,沒關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圈子不同,何必強融?實在是沒必要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對於那些實在是擦不出火花的熟人,若即若離,相安無事,各自安好,便是最好。
人生路上一定會遇上很多很多的人,有些人只是自己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人可能會結伴而行一陣子,有些人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與自己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不管是遇到了怎麼樣的人,該珍惜的要珍惜,當遺忘的要遺忘。沒必要把太多的人都請進自己的內心。否則就算是自己的心房再大,也會容納不下的。
不是所有在路上遇見的人都是同道中人,有些只是迎面碰到,很快的就擦肩而過。不是所有朝著一個方向前行的人都願意結伴而行,因為有的人只顧匆匆趕路,有的人喜歡停下來看看風景。
也不要輕信有些口口聲聲說會陪你一起到終點的人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有時候抱團只是為了取暖、結伴只是為了打發旅途中此一時的無聊。
更不要太早就判定此刻正與你風雨同舟的人就是自己一生的知己,或許人家看中的只是因為你有條小船,當他到了大船上或大路上之後會怎樣?這還真不好說。
人是會變的,也是善變的,這一路上的誘惑那麼多,各自的選擇也會有很多很多,到最後誰會跟誰在一起,誰知道呢?
-
5 # 茶小西
出處:孔子《論語 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是和與自己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我們下面從幾個方面去悟悟這個道是什麼意思?
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裡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
“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君之伴行,路遙不知其遠”。人俱有自己的性格。性格決定了人的喜惡,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也便是志同道合的人了。人的交往其實是心交、是感覺,是彼此間的默契和感應。所謂有緣指的就是脾氣、性格上的相投。
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缺項,與真正合得來的朋友交流,能夠取長補短,因為信任的基石能夯實友誼的基礎,那麼,這份開誠佈公的交流就能夠形成互補,也易於挖掘、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樣的友誼可以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清澈。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真正的朋友又可以是相互寬容、相互容納、相互督導的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不拘小節、寬厚待友更是朋友間不可缺少的一種襟懷;“與君之伴行,路遙不知其遠”。人生,能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實乃是最大幸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是交友之準則,否則,便是玩世不恭或是別有用心了。
喜則留,厭則走,多說一句都是求,道不同不相為謀。
-
6 # 老崔的小茶館
我理解的道是道路,或者指人生目標
這句話現在可以理解為: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人不要與他謀劃共事,也就是說不一條道,目標方向都不一樣,沒法共同處事。如果共事起來可能你兩的交流,辦事,工作方法可能都會有與目標結果相差異甚至相反的局面,溝通起來可能完全不在一個頻率上,思想沒法共振。那這樣的局面只會對雙方的道路和目標產生負面的作用。
電影《流浪地球》裡有一句話:“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這個安全也是一條道路。一個不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人,你敢和他一塊一條道路上行馳嗎?和他一起行馳,終究是到達不了目標地的。不遵守道路安全規則的人只會是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所以碰到這種情況,作為當事人,我們有兩種選擇
一是做出自己的選擇。碰到道路方向不同的人,我們不要追隨他,不要一起共處做事,他不能強求或勉強我們自己改變初心,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勇敢的走出自己的選擇。
二是尊重別人的選擇。碰到道路方向不同的人,我們也不要強行強迫他改變自己的追求方向,人各有其志,我們應該從其意願,尊重他的選擇。這樣不浪費不耽誤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
7 # 老張老黑
道是什麼?道就是道路。大家走的不是同一條路,就不要相商該怎樣走。因為你根據你的路提出你的走法,他根椐他的路提出他的走法。各人的路不一樣,走法也不同。這句話是孔子告誡弟子要一心一意心無旁鶩的堅持走自己的路。孔子一直鼓勵自己的弟子,君子固窮,貧而樂道。孔子的道是一條讓天下從滔滔者天下皆是的狀態走向天下歸仁的一條路。這條路就是克己復禮,意思是能自覺的依禮行事,但禮要建立在仁的基礎之上,就是繪事後素,禮後乎?因為禮建立在仁的基礎上,合乎仁的精神所以能自覺的依禮行事就是做仁愛的事。大家都依禮行事,不做違禮的事,就是大家都做仁愛的事,不做不仁的事,這樣天下就自然而然的進入到天下歸仁,天下充滿仁愛的社會了。
-
8 # 張道明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道不同不相為謀,其中的“道”所指得是,雙方的理想與抱負背道而馳,所以人生之路的方向便不一致,也就造成了,一南一北各奔東西所謀不一的局面。
人順天道規律而行,尋地路八方而走,行走間“各有其志”,緣聚緣散乃是必然,酒逢知己話不投機亦是此理。
據此,這個“道”應是實現理想與抱負,所要尋向而走的道路之道。
-
9 # 何覓
大家好,我是(何覓)文化領域愛好者,熱愛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
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以下以下我為大家分享下我個人的建議以及看法。
道是什麼?道就是道路。大家走的不是同一條路,就不要相商該怎樣走。因為你根據你的路提出你的走法,他根椐他的路提出他的走法。各人的路不一樣,走法也不同。這句話是孔子告誡弟子要一心一意心無旁鶩的堅持走自己的路。孔子一直鼓勵自己的弟子,君子固窮,貧而樂道。孔子的道是一條讓天下從滔滔者天下皆是的狀態走向天下歸仁的一條路。
這條路就是克己復禮,意思是能自覺的依禮行事,但禮要建立在仁的基礎之上,就是繪事後素,禮後乎?因為禮建立在仁的基礎上,合乎仁的精神所以能自覺的依禮行事就是做仁愛的事。大家都依禮行事,不做違禮的事,就是大家都做仁愛的事,不做不仁的事,這樣天下就自然而然的進入到天下歸仁,天下充滿仁愛的社會了。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和觀點,我希望能更好的幫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觀點和說法。
最後在這裡我祝大家能開開心心,生意越來越好,錢越賺越多,身體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
快快樂樂,謝謝大家!
回覆列表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道法三千,道不可計數。
每人都有每人的道,所謂道法三千、條條通大道,終點都是天道。
正經地講“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不會去“選擇”;也不會強迫“一致”。所以"“道”是“不相”、“不 同”的。
聖人所“謀”,就是“不同”、“不相”。
“不同”就是“異”,就像“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所“謀”相違。
通俗點講在修真小說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句話:“道友,你好!”
而在現實的修道之人當中,道友這個詞是非常慎重的。
所謂道友,是我和你修的道不一樣,我認可你的道,我們在修行中也可以相互印證,但是我不會走你的道。即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而不是因為你與我的道不同,我就要去否定你、改變你。
嗯哼~編不下去了!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