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梁趣談古今

    皇太極的皇位並不是努爾哈赤親傳的,而是皇太極本人憑謀略爭取到的。具體情況如下:

    滿族選擇繼承人與漢族通行的立嫡長子的制度不同,所有的子嗣都有權成為繼承人,因此,汗位的爭奪更為激烈。皇太極是努爾哈赤諸子中最有謀略的一個,他堅忍、果決,工於心計,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一步步排除競爭對手,最終取得汗位爭奪戰的勝利,成為新一代的後金汗王,爾後剷除各種阻礙,從“汗王”變成“皇帝”。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18歲時因作戰英勇被封為洪巴圖魯,意為“大勇士”。27歲時又被封為阿爾哈圖圖門,意為“廣略之人”。在其24歲時由於戰功卓著,深得努爾哈赤喜愛,被授命執掌國政。但是,褚英性格急躁、年輕氣盛,在處理日常政務時和諸王、大臣結怨不少,不少人對他頗有怨言。皇太極趁機聯合三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串通頗為努爾哈赤倚重的5位大臣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裡、安費揚古,慫恿他們首先向褚英發難,諸人聯合多次向努爾哈赤告狀,努爾哈赤漸漸疏遠了褚英。褚英對此抑鬱不平,焚表告天,訴說自己的冤屈,但被皇太極等人說成是對努爾哈赤的詛咒。努爾哈赤聞之大怒,於1615年將褚英處死。皇太極排除了繼承汗位的第一大障礙。

    褚英死後,晚年的努爾哈赤在皇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為了避免後代子嗣之間的手足相殘,他沒有定繼承人,而是宣佈實行八和碩貝勒公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令努爾哈赤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屍骨未寒之際,兄弟之間的汗位之爭已經激烈異常了。在八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四人地位最高,權勢最大。在四大貝勒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是皇太極的堂兄,但是由於他參加過其父的分裂活動,因此他沒有資格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其本人有勇無謀,性格粗野,並且因其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名聲極差,眾叛親離,因此他也沒資格繼承汗位。最有條件的是大貝勒代善,他擁有兩個旗的兵力軍功多,待人寬忍,深得部下擁戴。而此時的皇太極雖胸懷大志,有治理國家之大才,但由於其軍事勢力較弱,待人嚴厲,位在四大貝勒之末等原因,在爭奪汗位繼承權方面始終處於劣勢。為爭奪汗位,皇太極又一次暗使計謀,他唆使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向努爾哈赤告密,說大福晉送佳餚給大貝勒,大貝勒接受並吃了;又另送佳餚給四貝勒,四貝勒雖然留下了送來的美食,但他並沒有吃。大福晉還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並且趁汗王召開重要會議時親自去大貝勒家,甚至一夜未歸,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他為避免家醜外揚,以其他藉口懲處了大福晉。大貝勒代善因與大福晉關係曖昧,使其威望大大下降,因此此時他也無爭奪汗位的優勢了。自此,能夠繼承汗位的只有皇太極一個人了。

    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嶽託、三子薩哈廉根據當時形勢,也為討好皇太極,極力推薦他為汗位的繼承人選。二人向其父稟告了這一想法:“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應該及早定下乘襲大事,四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得先汗王之心,眾人也都心悅誠服,理當四貝勒速繼汗位。”代善知道自己已無能力繼承汗位,也只得同意二子之議。在隨後的聚集朝會上,代善便將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的意思告訴諸貝勒大臣,眾人都表示同意,皇太極就這樣坐上了後金汗王的寶座。此後,皇太極透過各種方式集權,先於天聰三年(1629年)廢除了“四大貝勒按月分值”的舊制;天聰六年(1632年)元旦朝賀時,皇太極“南面獨坐”,取代了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並坐。至此,皇太極經過長達15年的精心策劃,終於真真正正地得到了後金汗位。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更國號為“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稱帝夙願。

  • 2 # 峰峰說史

    努爾哈赤的一生有過十多個兒子,幾乎個個都驍勇善戰,遺傳了老努強大的基因。在他的所有兒子當中,有幾個比較出色的,其中老大褚英一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建樹了無數的軍功,原本他是努爾哈赤百年之後最有力的繼承人選,但是誰曾想褚英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魯莽傲慢了些,少了點政治謀略。自恃功高的褚英甚至放眼,以後會把不服自己的弟弟和大臣都殺掉,這話傳到了努爾哈赤的耳朵裡,老努二話沒說便把褚英幽禁了起來,後來左思右想,決定處死褚英,以絕後患。

      褚英死後,包括代善,皇太極等人在內的其他阿哥們就有了機會。但是代善性格太過和善懦弱,被人抓住了他和父親大妃阿巴亥之間有親密往來的把柄,代善也徹底的喪失了對繼承權的競爭力。

      

      結果就還剩下皇太極、阿敏和莽古爾泰這三個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按理說,在這場汗位之爭中,皇太極其實處於劣勢的,因為他的母親來自努爾哈赤的頭號死敵葉赫部,那麼皇太極最後又是如何登上汗位的呢?

      其實努爾哈赤臨終前是屬意多爾袞繼承汗位的,但是因為走得倉促,沒來得及立遺囑,皇太極是被其他三個貝勒擁立當上汗王的,因為相比較於多爾袞的話,他們更樂意讓皇太極當皇帝。畢竟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女人阿巴亥,皇太極沒有一個受寵的母親,相比較多爾袞,皇太極應該更容易掌控一些。

  • 3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據說他最喜歡14子多爾袞。史載,努爾哈赤在眾多妃子中,最寵愛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愛屋及烏,多爾袞是他最喜愛的孩子,也就不奇怪了。不料努爾哈赤臨死前,卻遺命第八子皇太極繼承自己的汗位。

    努爾哈赤曾經定長子褚英為儲君,後來又因故一怒之下殺了他。殺掉褚英後,他多次流露出想將汗位傳給多爾袞的意思。他常對眾人說:“我這麼多兒子中,年長的個性、能力已定型了,其他的都還年幼,只有多爾袞最合適”。

    既然努爾哈赤沒有立遺囑,那為什麼皇太極最後登頂大位了呢。先說代善,他本是四大貝勒之首,最有可能成為新的帝國繼承者。可他偏偏為女子所累,與努爾哈赤的寵妃也就是多爾袞的生母居然傳出了緋聞,更甚者還讓人在努爾哈赤耳邊吹風告發了,這樣一來代善的地位可想而知。據傳是這件事是讓皇太極給算計啦。小編認為有很大可能是多爾袞的母親想為自己的兒子爭取一下權利,故意勾引代善也未嘗不可能。多爾袞的這位母親最後也殉葬啦,據說又是被皇太極等人故意設的局,不管怎麼說,多爾袞沒有威望,勢力也不足,母親也不在,他想成為繼承人,估計當時也就他自己想想而已。

    努爾哈赤在臨死之前將只有十三歲的多鐸提拔為正黃旗的旗主,還將自己的很多親兵都分給了多鐸,為的就是自己死後不讓這個年幼的小兒子受哥哥們的欺負。另外在當時有人謠傳說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之間有曖昧關係,雖然少數民族對於這種事情看的比較開放但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如果多爾袞成了繼承人阿巴亥就是太后,那估計這種皇子與庶母亂倫的事情就要繼續下去了。

    出於種種考慮,努爾哈赤還是選擇了皇太極這個更加合適的人選繼承自己的皇位,所以影視劇中那些都是編劇胡編亂造的,看看熱鬧就行了大可不必認真。

  • 4 # 木魚漂流記

    1.努爾哈赤未明確傳位皇太極,而是曾先後明確傳位長子褚英及褚英死後的長子代善。

    努爾哈赤

    褚英

    代善

    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尚無明確的傳位制度。努爾哈赤生前先立長子褚英為太子,後褚英得罪被殺(老皇帝精力充沛,新太子羽翼漸豐,必然產生矛盾,很難善終)。後立次長者代善,代善為人仁厚,戰功亦著,自己和兒子都手握重權,繼承汗位本來順理承章。

    沒想到太子突然被廢,原因是和皇后私通。證據模稜兩可,但包括努爾哈赤在內的人都信以為真。太子被廢,大福晉富察氏被廢,富察氏與努爾哈赤共患難,同生死,本來很有威信,結果被廢后又被自己急於表忠心的兒子莽古爾泰殺死,莽古爾泰正是四大貝勒中的第三貝勒。

    四大貝勒,太子代善被廢,威望大減,三貝勒莽古爾泰因母失寵無緣大位,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侄子,也無緣大位。似乎最後只剩下皇太極有機會了。

    2.據傳努爾哈赤臨終傳位多爾袞,由代善輔佐。

    多爾袞

    但接下來又發生了“大福晉生殉案”。阿巴亥是富察氏之後努爾哈赤再立的大福晉,深得努爾哈赤寵愛,且生有三子,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有傳言努爾哈赤臨終立多爾袞為汗,由代善輔政。但代善關鍵時刻變卦(因為他的兩個兒子倒向了皇太極),支援皇太極登位。在確立這一訊息之後,皇太極帶領眾貝勒大臣“說服”大福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並承諾之後保全多爾袞三兄弟。

    阿巴亥三個兒子:阿濟格、多兒袞、多鐸,努爾哈赤很喜歡這三個兒子,尤其是喜歡多爾袞,生前就將自領的兩黃旗並十五牛錄賜予三兄弟,並許諾再賜一旗。如果大福晉阿巴亥不死,後金可能提早出現太后臨朝稱制的局面,年長的貝勒們必然危機重重。

    皇太極信守了承諾,扶多爾袞為正白旗旗主,盡心培養,寵遇異常。

    3.皇太極早年確曾受努爾哈赤青睞

    皇太極

    皇太極原名愛新覺羅•黃臺吉,據說努爾哈赤當初起這個名字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含義,但後來讀史書發現,蒙古文中“臺吉”的意思就是漢語的“皇太子”,當時大為高興,後來的太宗實錄對此有記載,主要意思是說:皇太極最終能登大位,冥冥之中早有天定,太祖努爾哈赤也是非常喜歡皇太極的,皇太極的大位並非爭奪而來。

    皇太極除了名字特殊之外,在諸貝勒之中,確實戰功最為卓著,也最具有戰略眼光,這從松錦之戰以及後來入關之前的種種安排中就能看得出來。

    皇太極的問題在於,雖然戰功卓著且戰略眼光極高,但既非長子又非幼子。老皇帝年輕力壯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立長子,覺得立長子更為穩妥;老皇帝年老之後又往往喜歡立幼子,一是老年人喜歡小孩子本是天性,二來幼子的母親當時正在得寵。

    因此,皇太極最後得以繼承大位,按功業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但現實中確實也經歷了一番波折,與當初唐太宗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奪得大位極為相似,只不過過程中沒有那麼血腥。同李世民一樣,人們對皇太極的登基雖然有種種的議論,但也不得不承認,皇太極繼承皇位之後做得非常好,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 5 # 休驛站

    有以下原因:

    一、努爾哈赤去世後,爭奪汗位的主要是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與阿巴亥為首的多爾袞系,就雙方勢力而言,多爾袞處於絕對的下風。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同時冊封了四大貝勒,後來四大貝勒實行每月輪值,共同處理朝廷政事,當時可謂權盛一時。1622年努爾哈赤又建立了“八王共治”的權力格局,多爾袞並未直接參與其中。而且論政治地位,多爾袞擁有的只是半旗,和旗主貝勒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甚至比不上同為四小貝勒的阿濟格和多鐸。四大貝勒對多爾袞很是不屑一顧,於是聯合以來擁護皇太極繼位,並且成功逼迫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

    二、就經歷而言,皇太極常常隨父出征,並建立赫赫戰功,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努爾哈赤的認可。努爾哈赤的最終目標是要入主中原,實現大一統,他在寧遠敗給袁崇煥後更是受到極大的刺激,一心想要復仇,因此,他需要的是一個有著傑出軍事才能的繼承人。

    三、說到年齡問題。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34歲,正是血氣方剛,建功立業的好年紀。

    四、論及出身,皇太極的生母與努爾哈赤可謂是青梅竹馬,感情甚篤,她不幸早逝後,被追封為孝慈高皇后。而阿巴亥雖然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寵妃,但她不甚檢點,與代善的私情被揭發讓努爾哈赤極其生氣。這樣老大代善也被排除了。

    綜上,努爾哈赤傳位給皇太極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

  • 6 # 李老師歷史課

    首先,皇太極的皇位不是努爾哈赤傳給他的,皇太極是按照後金制度選出來的後金大汗!

    早些年,努爾哈赤確實立過儲君,比如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這兩個兒子都是努爾哈赤非常看重的。但是,褚英被努爾哈赤囚禁處死,代善因為失德也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

    天命七年,努爾哈赤決定不再冊立儲君了,他決定後金大汗的位置由諸貝勒共同推舉產生,由八大貝勒共同治理朝政。這也就是《雍正王朝》裡面八阿哥胤禩逼宮雍正帝時所提到的八王議政,這條制度看似十分合理,集思廣益比獨斷專行更科學。

    但是細品下來,其實是十分不靠譜的,八大貝勒共同理政,那麼到了關鍵時刻各執一詞,誰聽誰的?誰都說服不了誰又該怎麼辦?武力解決唄!

    這條制度在民主制度下可以大放異彩,但是在封建王朝裡只會造成更大的分裂。所以,皇太極時代就基本把它給廢了,大權又變成皇帝獨攬了!

    話說回來,天命十一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傷重而死,八旗貴族們立刻召開會議推選新一任大汗。說實話,這種選舉可不是類似於今天的民主選舉,後金這種選舉大汗更類似於香港電影裡面的黑社會選舉話事人,誰的拳頭大誰才有資格當大汗。

    當時以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這四個人的勢力最強大,大汗只能從這四個人裡面選出來。至於,一些野史所說的努爾哈赤想傳位於幼子多爾袞,這純屬無稽之談,這是典型的漢人王朝統治者的做法,努爾哈赤時代只認拳頭,即便是努爾哈赤親自下詔書讓多爾袞做大汗,沒有根基的多爾袞也坐不住!

    四大貝勒中首先被排除的是二貝勒阿敏,這個十分好理解,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其餘三人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即便是再認拳頭,血脈親疏還是得分的,否則不久天下大亂了嗎?因此,即便阿敏的實力相對並不弱,但是他依然被第一個淘汰出局。

    之後被排除的是三貝勒莽古爾泰,他確實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且排行第五!莽古爾泰以勇猛善戰著稱,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打起仗來十分猛,但做起事兒來十分荒唐。他母親犯了錯,被努爾哈赤給休了,莽古爾泰不僅不安慰母親,反而把他母親給殺了來向努爾哈赤表達忠心。這種行為簡直就是禽獸不如,自古以來弒父的皇子不少,可是弒母的皇子還真是相當少見,更何況那是他的親生母親。莽古爾泰的形象因此大大受損,這導致在選舉大汗時,壓根就沒人選他,直接出局!

    代善的問題剛才說過,他早已被父親努爾哈赤排除在外。原因大概是因為他跟努爾哈赤的后妃關係曖昧,發展到什麼程度不好說,但是被努爾哈赤發現了,因此被努爾哈赤廢了儲君之位!一般也都是說他因此沒能繼承大汗之位。其實我認為,這一說法有待商榷,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實力問題!

    代善家族的實力還不夠大嗎?他自己統領著正紅旗和鑲紅旗,幾個兒子薩哈廉、嶽託、碩託、瓦克達都是勇猛善戰的將才,而且地位都很高!不僅如此,他大哥褚英的長子杜度自從褚英死後一直就是跟著代善的,跟親兒子沒啥區別,杜度掌握著鑲白旗。這麼算來,代善其實手握三旗兵力,在後金諸貝勒中絕對首屈一指!

    可是,實際的情況是,努爾哈赤死亡那天,代善陣營中最重要的嶽託(代善長子)、薩哈廉(代善三子)在沒有詢問代善意見的情況下,就向代善提出擁立四貝勒皇太極為大汗的建議!這說明,皇太極早已下了大功夫,您想想他連代善的兩個親生兒子都拉到自己的陣營了,暗地裡早已不知道布了多少局來等著搶奪汗位的人!

    正是因為如此,代善何等聰明,兩個兒子一進來說這事兒他就明白了。代善立馬說:“此吾夙心也!”我代善一直都是這麼想的啊,非常完美,皇太極,我特麼的支援你!

    從大局來看,確實也只有皇太極才能應付得了當時後金的局面,當時正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蒙古無時無刻不想收復後金吞佔的土地,那會兒的北韓還是大明的好兒子,對後金持敵對態度,努爾哈赤晚年實施暴政,遼東地區的百姓民情騷動,最關鍵的是虎視關外的大明隨時都能給後金致命一擊!這種情況下,必須得有大才之人方可承擔重任,這一點上代善是不如皇太極的!

  • 7 # 北辰飛雪

    努爾哈赤並沒詔書傳位給皇太極,也因此,歷來皇太極登基的說法有好幾種。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所有的貝勒中,除了代善,唯有皇太極的軍功、威望是超出其他貝勒,但也僅僅是佔據微弱優勢。這使得皇太極登基後,花費了大量力氣加強自己的權力,而嚴格控制其他貝勒的勢力。

    皇太極受努爾哈赤遺願登基

    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曾因勸阻父親不要背棄大明,從而和努爾哈赤產生了嚴重分歧。清史中記載褚英是被努爾哈赤囚禁至死,其實褚英是被努爾哈赤處死,後來的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努爾哈赤的形象,而描寫為褚英是被囚禁至死。而原先大有希望登基的代善,後來卻和努爾哈赤的大妃納喇氏傳出緋聞,因此代善也失去了繼承的資格。

    在北韓的史料記載,努爾哈赤在臨死的時候,曾經說過皇太極“能成吾志”,但是並沒有直接下詔書立皇太極為帝。所以,皇太極是靠努爾哈赤的遺命或者說遺願而登基的。也正是因為沒有官方的文字,所以也才有了下面其他兩種說法。

    皇太極透過鬥爭奪得皇位

    多爾袞在順治時期,曾宣稱皇太極是奪取了他的帝位才登基。為此,皇太極還聯合其他貝勒,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納喇氏。因為努爾哈赤的大妃納喇氏產下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他們母子都深受努爾哈赤喜愛。據傳,努爾哈赤生前已經立下多爾袞為繼承人。

    只是其他貝勒眼看多爾袞母子勢力已經太大,多爾袞兄弟三人一人獨領一旗,所以才幫助皇太極奪取了皇位。而且為了免除後患,趁機讓納喇氏為努爾哈赤殉葬。

    只是在努爾哈赤死亡的時候,多爾袞只有15歲,無論是軍功還是威望,都遠遠不如皇太極,努爾哈赤是否立多爾袞為繼承人是讓人存疑的。而且皇太極登基後,對多爾袞大加栽培,假如皇太極是奪取多爾袞的皇位,他大力栽培多爾袞的行為就讓人費解了。

    皇太極透過選舉獲得皇位

    因為沒有詔書,因此即使在《清史稿》中,對皇太極的登基的描述,也是透過選舉。

    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嶽託、薩哈廉以上(皇太極)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

    當初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以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在先君沒有遺命詔書的情況下,皇帝的繼任者自然是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而且,這種說法更增添了許多祥和的氣氛,顯得皇太極的皇位來得更加光明正大。而且,相關資料記載,當初皇太極登基的時候,完全是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進行。

    代善和其子推舉皇太極為帝,其他貝勒都表示支援。但皇太極為了顯示自己的謙讓,卻回過頭來推舉代善。兩人相互推辭謙讓,如此推讓了3天之久,最終還是代善讓眾人一起推著皇太極登基為帝。這種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祥和的讓人生疑。但卻無疑是後世清朝最高統治者喜歡看到的,因為這樣更能證明皇太極登基是“人心所向”。

    皇太極登基的三種說法,幾乎都能找到相關的史料來支撐。即使是清朝遺老修訂的《清史稿》,也沒說皇太極是被努爾哈赤立為繼位人。那麼我們是否能做這種猜想:“努爾哈赤確實說過皇太極是理想接班人這樣的話,但他去世得匆忙,並沒有留下傳位詔書。此後皇太極透過一系列鬥爭的方式,使得代善這一脈支援皇太極登基為帝。因此才上演了一出和平謙讓的推舉,更是把有可能產生威脅的大妃提前處死。”

    至於皇太極真實的登基方式,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亦可以認為,此時的滿清統治者,還是純樸的。他們以部族政權為重,推舉了德才兼備的皇太極為帝。

  • 8 # 細說簡史

    皇太極是清朝建立者努爾哈赤的兒子,也是他基業的繼承者。可以說他成功守住了他父親打下來的江山,並在其基礎上為入主中原做了準備,那麼在努爾哈赤眾多兒子裡,為什麼單獨選中皇太極作為繼承人呢?

    康熙帝:“盛兼三代,威名定四方。文謨真顯赫,武烈實飛揚。包並收群國,虛謙集眾長。網羅來俊彥,締造群洪荒。卜世周垂歷,開基漢啟疆。”

    才華過人

    1、古代征戰嗜武善勇的帝王在選接班人上一定是和他不一樣的人,因為江山已拓,深感治理更難我是不相信老努爾哈赤是有著滅明統一中國的宏願的,從統一女真各部到蒙古殘部,應該也是擴地盤,走一步看一步,幾次破山海關不取,對袁崇煥無可奈何。他倡導的是八王共政,很有君主立憲的先風,在眾子中,廢了兩個太子,剩下的就是皇太極和大妃的三個兒子了,皇太極立有赫赫戰功,但是太狠,和努爾哈赤很像,除了戰功,並未表現出謀略方面的才華。

    2、努爾哈赤喜讀三國演義,崇尚能勸降拉攏的話就不訴諸武力,相比對長在身邊的小兒多爾袞受他的言傳身教更是喜愛,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也有30多歲,之前並無特別給過他儲王的位置,按理推,這個年齡了也不會考慮他了。而且多爾袞的母親是大妃,立正牌皇后的孩子為接班人也比較理順。如果身後事指的是指定下一任大汗,這種可能性比較低。努爾哈赤建八旗,和碩貝勒議政,到死都沒改變這種制度,絕大程度上註定了下一任大汗要由推舉而不是指定。但如果說努爾哈赤想沒想過學成吉思汗晚年讓幼子承汗位代善大貝勒等輔佐,有過。

    軍功顯赫

    1、當時的推舉制,決定了沒有軍功的四小貝勒沒有競爭力。四大貝勒裡,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非嫡系;代善被自己親兒子告發虐待,還有和大妃阿巴亥的事情讓其名聲德行受損;三貝勒莽古爾泰更是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討好努爾哈赤;唯獨四貝勒皇太極軍功卓越,沒有汙點。在一個蒸蒸日上的部落裡,大環境相對來說一定也是比較開明的,在嫡系子孫裡誰有才華德行受人擁戴誰就能成為大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小小一個遼東地區在努爾哈赤統治下,漢族青壯年相繼外逃有才之士也隱姓埋名,各地暴動不止,而皇太極上位開始改革,重用漢臣,開科舉屯田,讓很多來投的文臣武將心悅誠服,緩和了民族矛盾,奠定了後面入關的基礎。

    2、皇太極的生母是葉赫那拉氏,在努爾哈赤沒有統一女真時,建州的關係和葉赫是很緊張的,所以自然也就連累了葉赫福晉和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子女福晉中,大福晉袞代的子女,莽古爾泰,莽古蹟,德格類等,包括養子阿敏,可以說是相互扶持。大阿哥褚英,二阿哥代善雖然貌合神離,但是軍功卓著。皇太極並沒有兄弟姐妹,也依靠不上母家,但是憑著睿智的的政治手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獲得五大臣中的扈尓漢,額亦都等人支援,並且連代善之子嶽託和薩哈廉也都擁護皇太極。

    結語

    可以說,努爾哈赤留給皇太極的並不是錦繡江山,而且一堆爛攤子。努爾哈赤實行高壓政策,漢人在大金就是奴隸。皇太極實行抬高漢人,以漢治漢,重用漢臣,滿漢一家,為滿洲國打下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高校禁止學生在校內騎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