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分品史

    其實這個真不用太多分析,歷史都是人創造的,劉秀號稱位面之子,本身能力極強,給他劉禪的資本的話統一三國的可能性非常高!君主的能力決定了很多東西,就如隋煬帝和漢武帝相比,隋文帝留下的東西並不比文景兩代帝皇弱,結果隋煬帝一頓瞎操作,高句麗都打不過。身死國滅,漢武帝擊潰了漢朝的生死大敵匈奴!

  • 2 # 天邊雲彩飄飄飄鄧文良

    如果把劉禪換成劉秀,把馬岱換成馬援,那就沒有西漢建立,也就沒有後來劉備要光復漢室。劉秀是劉備的祖先,歷史事件沒有如果。

  • 3 # 70後大叔講歷史

    如果把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換成“天選之子”劉秀,馬岱換不換馬援無所謂了,蜀漢一定會更好,甚至可能會一統天下。

    漢朝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從中間被分開前200年是西漢、後面的是東漢,西漢因為王莽篡漢滅亡,而後光武帝劉秀白手起家推翻新朝,並平定各地割據軍閥,最終建立統一的東漢帝國。

    在這個過程中劉秀就展現了他身為“天選之子”的神奇之處。

    劉秀生平

    劉秀九歲時就沒了爹孃,被叔叔劉良收養,從小寄人籬下,這身世夠可憐了。年輕時的劉秀,應該說是沒什麼大志向,只想開心的做個農民,滿足於田間勞作的喜樂。

    一個偶然的機會,劉秀遊學於長安太學,他的願望從一個種田的小地主,上升到威武的皇帝近侍官,並且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嘆。

    之後,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讖語,“劉氏當興,李氏為輔”使他的表哥劉縯和李通聯合在一起造反了,而劉秀自然不能脫身事外,加入到了轟轟烈烈地對抗新莽的大潮中,徹底開啟了他的開掛人生。

    昆陽之戰,劉秀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將軍一戰成名,也為他後來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王莽軍)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這一戰,劉秀憑藉兩萬人擊潰了王莽派遣的四十萬大軍。這種操作被稱為神蹟也不為過。

    根據史書上的描述,所謂隕石墜營雖然確有其事,但是與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隕石在還沒落地之前就已經散了,所以雖然是當營而隕,但是破壞力並不大,王莽軍也沒有死傷慘重。隕石的作用只是讓王莽軍士氣受損而已。

    所以,昆陽之戰的奇蹟是劉秀天才的軍事指揮能力的體現,並不是天意導致的。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大功的劉秀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劉秀回到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豪門千金陰麗華。

    更始三年(25年),劉秀公開與更始政權決裂,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陸續消滅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了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統一了天下。

    劉秀的能力

    毛主席曾經評價光武帝劉秀:“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1、有學問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本人身兼太學生、貴族、豪強三種身份,跟他哥哥劉縯好俠養士的性格完全不同,老實本分的劉秀喜愛讀書,十幾歲時,終於有機會到都城長安學習。

    劉秀依靠自己的努力,正兒八經地考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專門攻讀《尚書》。

    劉秀在長安這一段求學經歷,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也開闊了眼界,磨練了心智,他對於時事、政治有了更加深入地瞭解,這對於他以後起兵、建國、治國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2、會打仗

    “創業艱難百戰多”劉秀最終能成為笑到最後的人,與他卓越的軍事才華是分不開的,固然有諸多機遇與幸運,但更重要的還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作為軍事統帥他有勇有謀,他往往親身衝陣,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收穫,以保全敵我的仁心去打仗,這無疑需要極高的軍事才華,《孫子兵法》中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劉秀就多次做到了這一點。

    尤其是在收服銅馬軍戰役中,劉秀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在戰略上採取了合圍迫降,最終使得這支數量龐大的軍事武裝放下武器投降,這樣的舉動既避免了大量殺戮,也增強了自身實力。

    3、會用人

    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范曄《後漢書》為雲臺二十八將立傳,為東漢開國功臣,他們協助劉秀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功勞甚大。當然立有大功者也包括因女兒是皇后,未入選的伏波將軍馬援。

    縱觀東漢建國曆史,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牛人都匯聚到了劉秀的身邊,以至於後世之人有種錯覺,感覺劉秀得天下太容易了,不是運氣太好,就是對手太愚笨了。

    其實不然,運氣總是留給有能力且有準備之人,說白了運氣好也是能力強的一種體現,再者說,對手太弱、太笨恰恰證明了自身團隊太強大。

    綜上所述,不管是氣運還是個人能力,劉秀與劉禪的差距是天壤之別。即使處在蜀漢那個不太有利的境況中,如果換一下身份,劉秀絕對會做得更好,憑藉他的能力,甚至有可能有一統三國的機會。

  • 4 # 書中有生活
    人物性格

    劉禪為蜀漢後主,在安逸的環境中生長,未曾經歷太多軍旅磨難,沒有父母之仇,所以生性溫和,適合在盛世做君主。

    劉秀為中興之主,從小隱姓埋名,臥薪嚐膽,拜得名師,苦練功夫,為漢太子,身負國仇家恨,心性自然果斷堅毅。

    馬岱有將軍之能,無統帥之才,可以委以重任,不可舉國相托。

    馬援,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國家實力

    蜀漢時期,天下九州,蜀漢僅為1州,江東2州,曹魏6周,從地域、人口、資源等來看,蜀漢憑險據守可以也,翻盤而出難也,加之火燒連營和六出祁山,蜀漢精銳盡去,自然只能等待覆亡。

    劉秀有漢室宗親、漢太子之名,且各大反莽勢力均割據一方,各有武裝,所以劉秀之兵,在天下各處,在萬民之中。

    民心向背

    蜀漢時期,蜀地已經李冰父子,成天府之國,生活安逸,尤其自諸葛亮死後,更無心外戰,沒有民眾基礎,君王也沒有戰爭慾望,所以,只能等待被統一。

    劉秀時期,天下皆認王莽篡漢,靜待明主,復興漢室,天下人心皆有大漢,自然萬眾歸心,光武中興。

  • 5 # 根285927616

    難以翻盤,但是統治肯定會延長,會形成割據。劉秀乃一代中興之主,擅於用人。肯定會選賢任能,好好治理。馬援,漢之名將,世稱馬伏波。馬援的能力肯定超過馬貸,其能力決在姜維之下,多此人材能增加蜀國的防守力。但是你的地牌太小,只能據險而守,適時出擊。但魏華人材多,地牌兒大,你佔不著太大的便宜。

    你可結盟於東吳,共同防守曹魏。則統治時間將大大延長。

  • 6 # 南政昔風
    ▲西蜀國劉禪

    劉禪是劉備之後,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他的口碑一直不好,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昏庸懦弱的君主,使得後人唾棄。

    ▲西蜀國陣營

    其實劉禪在正史之中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也沒用人們想象的那樣懦弱。他懂得用權臣來牽制權臣,使國家不出現太大的反亂,單憑這一點,就比漢朝的末代皇帝要強了不少。

    ▲三國劉禪投降

    但劉禪的眼光不開闊,他總是以自己怎麼舒服來施展智慧,這雖在被俘虜後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但卻沒有遏制住蜀國的滅亡。

    ▲光武大帝劉秀

    而劉秀則不然,他騎牛起家創業討賊,在一次次險境中絕處逢生,最後在昆陽大戰中成功得以極少數人馬反殺王莽幾十萬大軍,最後奪取江山實現了光武中興,堪稱比劉禪強之萬倍。

    ▲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自歸順漢光武帝劉秀後屢立戰功,他平定了四方的匪寇立下了汗馬功勞,曾在隴西、烏桓等地將匪寇剿除,兩次平定南嶺在他面前也如探囊取物,如此戰功怎是馬岱可比?

    此二人的才能皆是中國古代舉世無雙的人物,如果這兩人替換掉劉禪馬岱,說不定就可以翻盤。

  • 7 # 大秦書生學歷史

    可以翻盤,越早替換成功率就越高。

    先看亂入的兩人

    劉秀,東漢的開國皇帝,建國後經過12年征戰,先後平定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最終統一全國。劉秀勵精圖治,使東漢王朝飛速的恢復元氣,史稱“光武中興”。

    再看馬援,劉秀手下大將,東漢初期著名軍事家。一生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史稱“馬伏波”。

    白帝城託孤之後的蜀漢

    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蜀漢的主要人員:文官有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武將有趙雲,魏延,張苞,關興等。雖然與全盛時期無法相比,但也還有一博之力。

    三國後期的曹魏和東吳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曹魏的勢力最強,但其內部有司馬家虎視眈眈,外有東吳與蜀漢聯手威脅,並不具備一舉滅國的絕對實力。

    東吳實力最弱,但有長江之險,水軍實力強大。

    蜀漢+劉秀+馬援

    如果用劉秀替換了劉禪,馬援替換馬岱,那麼蜀漢就多了兩層勝算:一位傑出的皇帝和一個無雙的統帥。

    劉秀做蜀漢的皇帝,基本的知人善用絕對能做到,那麼蜀國的人才庫有極大的可能得到擴充。劉秀做皇帝,諸葛亮的權利會受到削弱,臥龍也不必被繁瑣的政務纏身,可以一心一意的謀劃統一大業,至少不會如歷史一樣因勞成疾。

    劉秀必然會令馬援與諸葛亮配合,伺機重奪荊州,然後馬援出荊州,劉秀諸葛亮出漢中,合擊曹魏,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中,曹操大敗赤壁,大笑引出趙雲,張飛,關羽,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