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
2 # 錢錢他爹
北京城陷落,崇禎帝自縊後,福王朱由崧於順治元年(1644年)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但是在順治二年四月,清軍就攻破揚州,俘虜了朱由崧。
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建稱帝,年號“隆武”。隆武帝封黃道周為兵部尚書返鄉募兵。到了1645年,黃道周才募集到幾千士兵,馬僅僅十多匹,糧草僅夠吃一個月。他就帶著這支部隊出仙霞關,抗擊清兵。
很快的黃道周部隊就被清兵擊敗,他本人也被俘虜。清廷準備招降黃道周,就派了黃道周的老鄉洪承疇去勸降(黃道周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洪承疇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洪承疇一到獄中,就自報姓名“洪承疇”。黃道周連聲叱喝道:“”你何方鬼怪,敢冒充洪承疇來此。大明三邊總督,六省經略洪承疇早已殉國,先帝已替他祭過了。你這個鬼怪給我滾出去!”
洪承疇一時羞愧難當,無地自容。只得放棄勸降,但要求黃道周書贈一聯。黃道周想了一想,提筆就寫:
史筆傳芳,本能平虜忠可法。
皇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
黃道周借“皇成仇”與“洪承疇”諧音,將洪承疇和史可法進行對比,怒罵洪承疇叛明降清是個大漢奸。洪承疇勸降失敗,但是上疏清廷請求免除黃道周死刑,清廷不允。
黃道周隨後絕食十二天,在給夫人的信中說道:“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1646年4月20日,黃道周被押解刑場。行刑前他咬破手指寫下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隨後黃道周被斬首,斬首後,他的頭雖斷,但是身體“兀立不倒”,猶如天神下凡。在他死後,人們在整理他的衣物的時候,還在他身上找到一張紙條,寫著“大明孤臣黃道周。”
在生死存亡之際,黃道周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民族氣節和信仰。他鐵骨錚錚,是一個可欽可佩的民族英雄。連乾隆都盛讚黃道周:“一代完人。”
用了一句千古名聯: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故事背景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殉國。以史可法為首的南明朝廷在勤王失敗後退回南京,準備擁立新君,史可法聽從文官集團的建議,以“七大缺點”為由,不打算擁立第一順位繼承人福王朱由崧,而是選擇了潞王朱常淓,但時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聯合“江北四針將”為首的武將集團發兵護送朱由崧繼位,史可法只能被迫迎接,短暫的“弘光政權”就此誕生,隔年被清軍消滅。
弘光政權的敗筆其實在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文官集團和武將不能同仇敵愾、抵禦外敵,而是陷入無休止的爭權奪利,兩大集團的首腦人物史可法、馬士英最終也因才能不夠,相繼戰死。但是無論如何,史可法都是戰死社稷,被後世標榜為偉大的民族英雄,與早已投降清廷,並率軍南下剿滅明朝殘餘勢力的洪承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物簡介黃道周相比較於青史留名的史可法,黃道周這一類人也十分值得尊敬。弘光政權陷落之後,南明政權仍有延續,但兵勢甚微。時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的黃道周募眾數千人,依然向清軍發起進攻,激戰兩月後黃道周被俘,最終殉國。
洪承疇
萬曆四十四年進士(1616年),崇禎年間任薊遼總督,趕赴東北抗擊清軍,在松錦之戰中兵敗投降。先後被皇太極、順治重用,率軍南下清繳明朝殘餘勢力。
事件經過黃道周被俘,洪承疇前去勸降。道周大罵道:“洪承疇已戰死松錦,以身殉國,先帝親自焚香祭拜,何來無恥小人敢於冒充先烈!”洪承疇想要作解釋時,他卻閉目不看。事後,道周索要紙筆,寫下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這一聯迴應,暗藏史可法和洪承疇兩個名字,形成鮮明對比,尖銳地批判洪承疇的叛徒行徑,表現出浩然正氣,百年後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受人敬仰。
歷史功過黃道周是值得尊敬的,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畏外寇,堅守氣節,最終以身報國。
史可法是值得尊敬的,即使歷史上對他的能力和作為多有詬病,但是身死社稷的氣魄常人不及。
洪承疇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遭受唾棄的,無論起因如何,他都是覆滅明朝的有力推手,深受明朝恩典,卻親手將其埋葬,於情於理讓人難以接受,因此無數抗清義士將其視為仇敵,恨食其肉,甚至受益者中也有人瞧不起他,乾隆皇帝將他列入《佞臣錄》。
然而,王朝更迭,正如春夏秋冬交替,自有其遵循的歷史規律,每朝每代無不生靈塗炭,盡觀滿清將領南下的路線,“揚州三日”、“嘉定三屠”,慘不忍睹。史可法雖然誓死抵抗,符合了當時的價值觀,但是由於他戰略眼光不足,不僅給清軍南下創造了大好時機,也空耗了南明最後的戰鬥力,加速了南明滅亡。反觀洪承疇,雖然無力阻止清軍高階將領殘忍的屠城手段,但是在他清繳的路線中,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策略,盡力避免生靈塗炭,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他向清廷進諫了許多“滿漢融合”的建議,多數得到採納,助推清初完成平穩的朝代更迭,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從道義上講,一萬個洪承疇難贖叛國之罪。但從歷史的角度講,是魚死網破還是曲線救“國”,卻需要更深層次的辯駁。一個沒用的好人和一個有用的壞人,前者讓你得到精神滿足,後者讓你得到物質實惠,你會更傾向於誰呢?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享受著洪承疇帶來的安定,卻讚揚史可法的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