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關羽有這些缺點,你知道嗎?

    關羽從“溫酒斬華雄”的英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所以遍佈世界的關帝廟到處可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把關羽當成神去看待。關羽的尊號一封再封,從關公、關二爺到關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飛成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他終於走上神壇,名垂千古。實際上,關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來看看。

      一介武夫。因《三國志》作者陳壽“尊曹抑劉”的傾向,關羽的傳記不足千字,可以確定的是,關羽是一員勇猛非凡的虎將,但也不過一介有勇無謀的武夫。關羽的身世一直不詳,到清代康熙年間才出土了他家族的墓碑,他其實出自一個經學世家,至少在他父輩時還以學問為業。但沒有更多證據顯示關羽本人飽讀詩書,後世廣為流傳關羽“夜讀《春秋》”的形象,恐怕還是受羅貫中的影響。

      關羽確實武藝高強,顏良就是被他“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不過接下來的“誅文丑”則又屬《三國演義》的發揮。“誅文丑”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關雲長掛印封金”,為製造氣氛鋪墊關羽出場,作者先交代了曹操帳下名將張遼、徐晃等都拿文丑莫奈何,等關羽出馬,三兩下就把文丑搞定。文丑是袁紹手下名將,本事也著實了得,他就這般“冤死”了。

      羅貫中是山西太原人,他在小說中把老鄉山西解縣人關羽當作儒家學說“仁義禮智信”的典型代表,大書特書關羽的豐功偉績。和誅文丑一樣,華雄本為孫堅所殺,蔡陽實為劉備所斬,羅貫中把別人的戰績,硬塞到關羽的“功勞薄”上。歷史上確有其事而誇大其詞的更是多見,如為護劉備家眷“千里走單騎”屬實,但中途新增“過五關斬六將”則是子虛烏有;還有“水淹七軍”的神機妙算,實際上是天降暴雨所致,關羽撿老天爺的功勞而已。為突出關羽“高大全”式的形象,羅貫中把這些驕人戰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全部轉到關羽名下,以彰顯其驍勇機智。

      細讀更可發現,歷史上的關羽極度缺少政治頭腦。他不懂得聯吳抗曹的重要性,拒絕孫權的聯姻,態度很不友好,辱罵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得罪了東吳。這之後的故事人們都熟悉了,孫權謀取荊州後,將關羽父子斬殺於臨沮,孫劉聯盟也徹底破裂。

      二、剛愎自負。如果說缺少政治頭腦葬送了蜀漢的前程,那麼“頗自負,好凌人”就是關羽個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214年馬超來降,關羽致信諸葛亮探問虛實,虧得諸葛亮知道他的那點“小算盤”,說馬超雖與張飛棋逢對手,卻難與關羽為敵,因為有孔明的表態,關羽才放下心來,並沾沾自喜。陳壽的《三國志》記載這個事情本很簡單,但到了《三國演義》那裡,因為羅貫中把關羽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也當成是優點(至少是特點)來寫,甚至出現了關羽不顧駐守荊州的軍職,一心要入川與馬超決鬥的情節。

    關羽對馬超尚且如此,年邁的黃忠就更不放在眼裡了。《三國志》裡記載有關羽對黃忠的態度。219年黃忠在漢中歸降,劉備、諸葛亮有意將他和其他幾人封為“五虎將”,卻擔心關羽恥與黃忠同列。原來馬超、張飛都在戰場上見識過黃忠的實力,對這個提議肯定沒問題,他們就怕到關羽那兒有意見,說明關羽自負的性格是盡人皆知的。事情果然按劉、諸預想發展。《三國志》記載,劉備稱漢中王后,派費詩去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聽說黃忠被封為後將軍,十分生氣,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態度極其囂張、不可一世,費詩好說歹說才勸服關羽接受封職。

      劉備、諸葛亮等人這樣的遷就,進一步加劇了關羽唯我獨尊的病態心理。等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他更是居功自恃起來,看不起麋芳、傅士仁等搞後勤的軍官。後來,眼看關羽出軍乏糧被困,掌握著糧草用度的糜、傅二人以牙還牙,不準備出手相援,關羽哪裡受過這等氣,揚言“還當治之”,準備回來治他倆的罪,逼得二人反叛。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再也沒有機會治他人罪了。

      三、好色之徒。其實,關羽也算有點好色。據《蜀記》記載,198年,劉備與曹操合力攻打呂布時,關羽向曹操要求說等攻下城後,想要得到士人秦宜祿的妻子杜氏。但是下邳城破以後,曹操命令捉了杜氏先送來讓他自己瞧瞧,結果好色的曹操忘了對關羽的承諾,把這婦人給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後關羽和曹操就有了間隙。

      說關羽和曹操為了爭女人翻臉,以至於最後“身在曹營心在漢”,這顯然有一些言過其實。而因史籍所載有限,我們不清楚關羽討要杜氏真正動機何在。而杜氏的兒子由曹操撫養長大,就是後來的魏國驍騎將軍秦朗,一度是魏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由於關羽死得比曹操還早,史書沒留下他與秦朗的蛛絲馬跡,所以關羽和杜氏到底有過什麼瓜葛就成了一個謎。

      千百年後,關羽不再是那個凡人的關羽,他的一切性情、弱點被人們羽化、昇華,逐漸變成了一個完人。歷代帝王更是對他屢加封號,宋徽宗封他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為關聖帝,清道光皇帝封他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他的名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還高出一籌。他在洛陽的墓地僅次於皇帝的陵墓,稱為“關林”,他的廟宇,與孔廟一樣,遍佈中國??

    統治者給他封爵加號,看中的是他的忠義,藉以鞏固統治。於是乎,這位生前並無豐功偉績可資誇耀的凡夫俗子,死後卻被神化為超越歷史的戰神甚至財神,最終脫胎換骨,成了三教九流都頂禮膜拜的道德楷模,人間神祗。

     

  • 2 # 吳子胥

    1、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

    2、狂妄自信,剛愎自用:覺得東吳將領除了呂蒙其他不用擔心,抽調全部兵力攻打曹操,結果被陸遜趁虛而入,丟失荊州,敗走麥城。

    3、用人不察、後方失守:在用人方面,關羽竟然把後方重鎮供應軍需的重任交給素來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結果導致二人叛變,自己在荊州領土全部丟失。

  • 3 # 雙魚非魚

    作為《三國演義》中一個重要人物,關羽的死和他的缺點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絡,其缺點主要有三。

    其一,性情孤傲、過渡自信。

    關羽驍勇善戰、義薄雲天、忠志不移,但其有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點,如獨斷專行、驕狂自信,且好大喜功、眼高過頂。關羽如斯性情缺點,對領兵兵戈的將領來講還不至於會致命,可對開疆拓土的統帥而言就是他殺。因為關羽的性情特質,再加上不擅長處置荊州外部干係,導致荊州軍團的帶領外部衝突叢生。乃至孫權一攻擊荊州,麋芳和傅士仁不戰而降,讓關羽得到退守的後路。

    其二,辦事過火、不能忍耐。

    曹操得知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籌辦結合東吳謀取荊州之際,孫權為了交好關羽,欲與關羽結兒子親家,派諸葛瑾到荊州為本人的兒子求婚。關羽不但不同意,還揚聲惡罵。關羽雖看不起孫權,但也沒須要在與孫權干係微妙之際,因個人的好惡而去激化矛盾,從而少了個戰友多了個仇敵。再說,關羽複雜粗獷地回絕孫權自動聯婚的發起,不但過火還不識大要。這件事也是孫權武力辦理關羽的誘因之一。

    其三,做事大意、疏於防備。

    在漢末三國中,關羽的傲岸是出了名,這也導致其大意失荊州。乃至對本人孤軍北伐的情勢估量過於悲觀,以為以本人的本領完整能夠打贏這場中等範圍的部分和平。即使不可樂成,也能夠滿身而退。但是關羽千萬沒有想到“不敷為慮”的孫權居然會背約棄義堵截本人的退路,甚至要置他於死地。如許關羽就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過錯。關羽對情勢闡發呈現龐大過錯,實在是作為一個將領不該犯的過錯。關羽粗心失荊州,就是對孫權疏於防備,表露空檔,給孫權有機可乘,促使孫權由最初的盟友變為仇敵。

    關羽孤軍北伐從大勝到敗北,乃至聲名狼藉,身首異處,如此種種無不與其性情孤傲、辦事過火和做事大意有極大關係。

    儘管關羽有缺點,但他的忠義仍舊被後人記得,不管任何時候,我看到他的塑像,都會在心裡默唸一聲:關老爺!

  • 4 # 可可電影剪輯

    關羽大意失荊州以至於兵敗身死根本原因並不在於關羽的性格而在於諸葛亮的外交策略和兵力部署、派兵譴將的失策。

    第一:諸葛亮的“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策略對於劉氏集團後來的形勢而言是行之無效的低效用的外交策略。

    還真不應該說是因為關羽的傲慢的性格缺點導致孫劉結盟破裂的,孫劉聯盟在孫尚香回去後就破裂名存實亡了。。

    孫權把劉備的夫人孫尚香騙回去了,已經明確地表明孫權旨在得荊州,打荊州的預謀,雙方都心知肚明地知道這是孫權討要荊州如果不果就要對劉備開戰前的準備,開戰是遲早的時機問題,這個時候就已經意味著諸葛亮的“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策略是名存實亡的虛架子了,劉備跟孫權的聯盟的交好否的主控權在東吳那邊,根本並不在關羽和劉備這邊,關羽劉備處於被動局面。諸葛亮這個策略從執行上來說是勉為其難的效用極低的拖延策略。

    此時,劉氏集團基本上處於跟東吳冷戰隨時崩裂隨時會被東吳襲擊的被動形勢下了。如果劉備主動示好,遣人去接夫人回來以求交好以打消孫權的攻打之意,,就可以繼續是孫權的妹夫,佔著荊州,孫權也只好繼續啞巴吃黃連咯,如果接不回來,就應該另外作安排,可是劉備跟諸葛亮既沒有做任何補救的行動以跟孫權主動交好,又沒有在孫劉破裂後一直保持警惕積極備戰。

    關羽在劉氏集團沒有獲得西川的勝利前,還是妥當地處理了跟東吳集團的關係的,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單刀赴會就是為確保劉孫權微弱的聯盟不破裂從而保證了荊州的穩固,在劉氏集團獲得西川的勝利後,孫夫人沒有回來、孫劉結盟瀕臨破裂、拉鋸對抗開始的情形下,關羽拒絕孫權求親完全可以理解的,關羽理所當然地認為孫權求親是假求親 ,實則想誑騙他女兒去江東當人質的。關羽的憤怒之言也難說是驕傲,而是根本就是出自正當防衛的心理把孫權當奪荊州威脅他家人安全的敵人看直接開罵了。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破裂的名存實亡的孫劉聯盟不過是在臺面上也宣告破裂了而已。所以這種關羽驕傲罵孫權的事有沒有,都不真正決定孫劉聯盟的破裂,不直接影響孫權早有奪荊州的預謀。諸葛亮和劉備取得了西川的勝利後,也放鬆了對東吳集團奪荊州的警惕,從根本上說,諸葛亮的東聯孫權的外交策略和立場就是錯誤的了。

    就在劉氏集團攻打西川之際,曹、孫、劉三家的關係又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孫權,他明裡跟劉氏集團保持著來往是朋友,實際上已經是為敵了,後來跟曹操是明裡是敵人,卻暗通曹操,三方的關係這種根本性的逆轉情形下,“東聯孫權“不過是諸葛亮的一廂情願。

    第二:關羽的失敗首發根源可以歸結為諸葛亮兵力部署、調兵遣將錯誤導致的必然。

    失荊州,是諸葛亮劉備集團取得了關中和西川勝利後的發生的事。關羽在諸葛亮劉備取得西川前劉備集團為攻打完關中和西川帶走了主要的精銳部隊的情形下都守住了荊州,卻在諸葛亮劉備集團取得了關中和西川勝利後失去了荊州,其根本原因是諸葛亮的兵力部署不當、調兵遣將錯誤造成的所致。

    關羽縱然是智勇雙全,百密總有一疏,也抵不住多方勢力的圖謀,在曹操和孫權兩方的圖謀的危險的形勢下,諸葛亮不僅沒有替關羽考慮周全,還是直接導致關羽疏忽產生的根源:

    荊州只要關羽堅守,本來不存兵力不足這種弱勢, 照理說在取得四川后,荊州兵力可以更強,但是諸葛亮錯誤的兵力部署,導致荊州兵力沒有增強:諸葛亮入川帶走了荊州大量的精壯兵力的時候諸葛亮就深知,荊州兵家必爭的要地,且易攻難守,在收復西川之後,諸葛亮劉備在攻打完關中和西川應該立馬調精銳部隊去幫助關羽鞏固荊州的守城兵力,荊州就萬無一失。但是諸葛亮並沒有,他把大量的精壯武將和兵力都安排遠在千里的後方四川,蜀華人才濟濟,兵精糧足,卻只讓關羽一股孤軍在前方抵抗曹操和孫權兩股強大實力,而大部隊都遠在四川鞭長莫及很難隨時接應幫助關羽。這種兵力部署完全是不合理的。這顯然是諸葛亮在兵力部署上的錯誤。

    另外正是在諸葛亮的錯誤的調兵遣將下,荊州出現了兵力不足的弱勢以至於被東吳偷襲成功直接造成關羽腹背受敵、荊州失敗的敗局:

    關羽鎮守荊州面對的是孫權和曹操的兩股勢力的虎視眈眈,而關羽除了他自己是強將外,手下並無得力虎將和高明的謀士,這個時候關羽是鼓掌難鳴的一股勢力,這種情形下是不適合在曹操聯合孫權攻打荊州的危險情形下還分兵出城攻打曹操的。但是,諸葛亮又自作高明又命令關羽攻打樊城,諸葛亮這種調兵譴將的是錯誤的,考慮不周全的。他本應該繼續對東吳集團保持警惕,考慮到東吳的偷襲的可能就先調撥一波精幹兵力補充關羽,給關羽守城,再讓關羽北上打樊城。可是諸葛亮卻只派了了個謀士去關羽處卻命令關羽攻打樊城北攻打曹操,正因為諸葛亮在先的錯誤調兵譴將和部署,雖然水淹七軍、智謀雙全的關羽取得了面對曹軍的單方面勝利卻也難以避免第二股勢力孫權背後偷襲造成的敗局。以諸葛亮的思維能力是不應該想不到這一點的。但是他卻真的沒有想到做好部署防備,這點疏忽是如此不符合諸葛亮的周密謹慎一貫高明的戰略才智水準以至於有諸葛亮意欲借刀殺人除掉關羽的這一猜度流傳。

    諸葛亮的錯誤調遣,直接導致了關羽兵力不足、抽調荊州兵馬、用烽火臺守望、荊州守將智謀低劣這一系列的失策以至於被陸遜偷襲失去荊州。

    如果說大意失荊州,是關羽傲慢的性格所致,還不如說是諸葛亮沒有縝密、謹慎、周全的思維和指揮導致的大意失去了荊州。

    水鏡先生說:“鳳雛、臥龍,得一人即可安天下,“劉備俱得,居然也沒有得天下,可見這句話是高估了龐統和諸葛亮的。這也說明了,天才也難抵時勢,識時務才能成大事。

  • 5 # 經濟資訊速遞

    關羽缺點:驕傲自大,因小失大,恃才傲物,沒有團隊精神,沒有戰略眼光,不僅自己敗走麥城,身首異處,而且讓蜀國偏安一隅,喪失戰略主動權,最終國滅政息,全家盡被滅門。

    .

    關羽

    ·

    三國名將看關公,

    赤膽忠烈照汗青。

    大刀偃月雕青龍,

    左立關平右周倉。

    ·

    單刀赴會震江東,

    水演七軍驚曹孟。

    笑對刮骨輕療傷,

    劍指中原攻樊城。

    ·

    突逢剋星遇呂蒙,

    功敗垂成走麥城。

    身首異處釀悲情,

    頭枕洛陽思襄陽。

  • 6 # 上帝看地圖

    問題中以說從關羽自身找原因,那我們只分析關羽之死,自身的原因。

    1、關羽不夠圓滑、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與士大夫的關係。三國志原文:“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句話說關羽對待士兵很好,而對文武官吏態度比較傲慢。

    先說與老大劉備的關係,劉備派自己小舅子糜芳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其實就是劉備對關羽的不放心。

    打江山的時候,在長沙與黃總交手還表現和友善,但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封黃總為後將軍。關羽知道後,覺得和黃總平起平坐,很生氣、破口大罵。說明和同僚關係也不太好。

    和後輩關係也處理不好,關羽大意失荊州,向劉封、孟達求援,兩人都坐視不管。劉封是劉備養子,叔侄關係。上庸屬於荊州,孟達是太守,屬於下級。

    從上面看,關羽上級,同僚、下級、後輩等關係都處理不好,危難時刻,見死不救,落的一個慘死的下場也不冤。

    2、關羽被周邊人捧殺,驕傲自滿。後世甚至封神,看看全國各地多少關帝廟、多少關公像就知道了。

    在三國時期,魏主曹操就對關羽非常看重,以致關羽忘記自己只是劉備的一名馬弓手,真的成為漢壽亭侯。

    還有吳主孫權,要把關羽女兒娶過來當兒媳,反而被關羽羞辱一番,“虎女安配犬子”。三國就不把其中兩國國主看在眼中,不死才怪。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 7 # 大慈閣閣主

    縱觀三國,有千秋忠義美譽的關羽,也不是完人,也有其致命的性格缺陷,而且正是因為這些性格缺陷,才導致了自己“敗走麥城”的慘敗。總結關羽的性格缺陷,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喪失了群眾基礎。

    看過三國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在三國中,關羽有一種說不出的傲氣,有時候讓我們崇拜,有時候讓我們痛惜。

    三國中,關羽的狂傲是有名的,不但看不起對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裡,名將馬超來降,劉備封其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大為不滿,特地給諸葛亮去信,責問說:“馬超能比得上誰?”

    後來,在劉備官拜漢中王之後,分封“五虎上將”,派費詩去荊州傳達任命,關羽當時與費詩有一段對話,也充分反映了他的傲氣。

    雲長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之首。”雲長問“哪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同,可也。

    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不與老卒為伍?”隨不肯受印。後來還是在費詩的開導勸說下才拜受印綬。 透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關羽是個非常高傲之人,他時刻都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即便是張、趙、馬那也是因為或為其弟、或身出名門,要不然,也是不能與其同列的,更何況老卒黃忠呢?可以說是目空一切,氣量狹小,盛氣凌人。

    五虎上將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裡,一些受過他蔑視侮辱的將領對他既伯又恨,以致當他陷入絕境時,眾叛親離,無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敗亡。

    第二、狂妄自信,剛愎自用,導致大意失荊州。

    關羽作為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荊州,手握重兵。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自認可以牢守荊關。這也正是他覺得自己狂的資本。殊不知,三國的時候真的是群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長江後浪推前浪。

    正因為他的狂傲,導致他對於諸葛亮再三警告的“東和東吳,北拒曹操”之說逐漸不放在心上。 把劉備兄長的忠告也當成了耳旁風,甚至在單刀赴會之時,關羽還說:“我曾在百萬軍馬中,箭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沙場,如入無人之境,難道還怕江東一群老鼠嗎?” 狂是狂了,但也吃盡了狂的苦頭。

    後來魏舉兵攻打荊州,關羽便領兵抗曹。東吳大將呂蒙採用了陸遜的驕兵之計,把大將一職轉給了陸遜。 關羽聽說後說:“孫權真是見識短淺,竟用陸遜這樣的毛頭小夥子當大將!”殊不知當年的諸葛亮也是如此年輕呢!

    關羽看了陸遜寫給他的封讚揚的信,原本就沒把呂蒙陸遜放在心上的他,一看來信更是將東吳忘卻腦後,把荊州的兵都調去攻曹。

    如此便中了計!呂蒙引兵扮作商販,混入了城,奪了荊州。 還穩定民心,勾起了關羽兵士的思鄉之情。而兵四三套裡,回家的回家,投降的投降。而劉封還因關羽反對劉備納劉封作義子而不肯出兵相救。

    糜芳也因私怨而不肯相救。從而導致了關羽走麥城的悲劇。

    第三、自以為是,沒有大局觀念,導致聯盟破壞,四面樹敵。自古外交有句明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在三國鼎立的當時更是如此,當時的外交形勢瞬息萬變,劉備初拜漢中王,關羽理應視大體、顧大局,積極輔佐劉備。

    但關羽當時確實缺少這方面的大局意識,有史為證:關羽據守荊州之後,曾經有孫、劉兩家聯合起來,共抗曹操的大好局面。當時孫權派諸葛亮之弟諸葛瑾到荊州向關羽求親,欲使孫、關兩家結為親家,這本來是加強聯誼的好機會,但關羽聽後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表面上看關於的表現還是狂傲,根本沒把孫權方在眼裡,但實際上卻是沒有大局觀和整體意識。

    何況,你即使心中不願,也應該委婉謝絕,大可不必出言不遜、出口傷人?

    正因為關羽只圖一時口語之快,只圖意氣用事,總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說話辦事不顧大局,不計後果,導致了吳蜀聯盟的破裂。

    最後刀兵相見,關羽也落個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下場。由此看來,假若關羽少一點偏激,不意氣用事,那麼,吳蜀聯盟也不至於遭到破壞,荊州的歸屬可能還會顧及相互關係和臉面,那當時形勢也可能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第四,立場不堅定,原則性不強。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關羽“義釋曹操”這個問題,當然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我覺得這既是關羽的優點,反映了關羽的“義”,也能算關羽的缺點,但既然是挑刺,是冷眼觀望,我們也就當成一個缺點來說吧。

    在三國第五十回,說的就是“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這一回說的是曹操兵敗赤壁,在回逃的時候,經由華容道,關羽設伏於此。兩人會面後曹操求關羽放條生路給他,關羽的回答是:“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可見,關羽還是很明辯是非的,但是就是因為關羽的原則性不強,經不起曹操的苦苦哀求,終於放棄了立場,放虎歸山。

    這正是關羽性格上的又一大缺陷,在處理個人恩怨和公私的矛盾問題上,把個人的恩怨方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放棄了原則立場,這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劉備集團的不負責任。

    說古的意思,其實最終是為了論今,古人已經作古,如何從他們身上吸取經驗和教訓,才是說古的真正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人有主見,有頭腦,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已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凡不能正確地對待別人的人,就一定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 處處要求別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卻不去尊重別人;在與人交往和處理問題時,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固執己見,意氣用事,我行我素,主觀武斷,有時候甚至對人家善意的規勸和平等商討都不能接受,偏聽偏信,這都是做人與處世的大忌,像這樣的人,不僅會在事業、工作上差強人意,而且在社會上恐怕也很難與別人和睦相處。

    如果不認真糾正這種“關羽遺風”,就很有可能會使自己誤入人生的“麥城”而轉不出身來。

  • 8 # 影視之戀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一員猛將,為蜀國能夠三分天下立下不世之功。關羽武藝高強而且義薄雲天,被後人傳頌幾千年。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像關羽這樣的蓋世英雄也是有缺點的。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一個“傲”字。因為這個“傲”字,關羽留下許多典故,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傲”字,最終使關羽敗走麥城,荊州丟失。

    關羽是有資本傲慢的。關羽一身武藝,力大無窮,被世人稱為“萬人敵”。在冷兵器時代,擁有一身武藝絕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關羽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首,與蜀國君主劉備稱兄道弟,位高權重武藝好。也許關羽想低調,但實力確實不允許啊!關羽的“傲”是內心深處極度自信的一種體現。在蜀國內部鬧一鬧畢竟有老大哥劉備罩著,不會有什麼大麻煩,可是關羽自以為天下無敵,誰也不放在眼裡。雄踞江東的吳國也是當時很強的一股勢力,關羽對東吳集團甚是看不起。孫權曾經派遣使者為他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辱罵來使,不答應婚事,孫權非常憤怒。關羽對東吳集團的輕視為其以後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永遠是不過時的道理。即使實力不允許你低調,也一定要時刻保持低調!

  • 9 # 國哥愛生活

    《三國演義》裡的關羽忠勇威武,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不畏強敵,作戰勇猛,這樣一位上將軍,就敗在二個氣字上了,那兩個氣字呢?先說第一個氣字。

    第一個是義氣,關羽這個人做事是義氣當頭,當初桃園結義,結拜了兄長劉備和三弟張飛,使終當親兄弟看待。還有在曹營,曹操對他非常好,又給錢,又給官,又送美女,雖然沒收,但讓他很感動,後來在華容道上把曹操給放了。為了講義氣給大哥的正事忘了。

    第二個是傲氣,關羽性格高上,傲氣。除劉備,張飛外別人很難瞧上眼,特別是對江東吳國,不管是帝王還是將相,都看不起,孫權派人去關羽處說親,要娶關羽女兒做兒媳,被關羽以虎女豈能嫁犬子而罵退。也因為傲氣,誤了大哥大事,丟了自己性命。

  • 10 # 人間正道陳德立

    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關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死在狐軍無援上,其次才是性格上的原因,這個要從歷史客觀公正的角度來評價關羽兵敗將亡的真正原因。

    面對曹魏東吳兩國強大軍事力量的夾攻,四面堵戳,就是當年的楚霸王項羽也照樣的被韓信逼死於烏江,關羽兵微將寡手大捂不住天,在兩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圍攻下根本沒有任何增援後盾的支撐,豈有不敗不亡之理也!

    說到關羽的缺點,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只知有幾,不知有人!缺乏政治頭腦,沒有戰略眼光,這就是他的性格致命的弱點和不足之處,那麼大的江東之主孫權孫仲謀在關羽的心目中只是一個閉眼小兒,凡是瞭解三國的廣大網友都知道關羽這種獨特的性格,這個不用廢話連篇了。

  • 11 #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

    大家都很熟悉木桶原理: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

    但透過《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之死我發現:決定木桶能裝多少水的,不光是短板,比短板更要命的是有隱患的板,我們姑且稱之為“患板”。

    三國時的蜀漢政權,文有諸葛亮這樣“智聖”級的人物,武有關張趙馬黃超一流的五虎上將,再加上劉備是大漢皇叔的響噹噹的品牌。按木桶原理來說,各塊板不但不短,而且還都很長。但蜀漢政權卻第一個滅亡。

    為什麼呢?

    因為蜀漢政權雖然沒有短板,但卻有幾塊患板。正是這幾塊患板的突然斷裂,導致了蜀漢政權的快速滅亡。

    關羽——蜀漢政權的一塊患板。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就幫劉備制定了發展戰略:先取荊州、再起益州。“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那個“將荊州之兵”的“上將”,當時預設的人選是關羽。

    最初的發展,果然都向諸葛亮規劃的那樣,很順利,沒用幾年,就擁有了荊、益二州。但就在劉備拿下益州、漢中不久,發展勢頭良好的時候,蜀漢的發展迎來了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荊州這個戰略要地,被東吳偷襲。

    這直接打亂了諸葛亮雙管齊下、奪取中原的戰略佈置。

    荊州是怎麼丟的呢?需要為此負責任的是關羽。“聯吳抗曹”是諸葛亮制定的基本國策,諸葛亮入川支援劉備、把荊州交給關羽時,一再囑咐關羽一定要和東吳搞好關係。關羽表面上答應,實際上一點不重視和東吳的關係,並最終以自己的狂傲惹得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

    結果荊州丟了,自己也兵敗身死。

    荊州的丟失,使劉備的地盤、國力都大縮小。其實已經失去了兩面夾擊曹魏的戰略主動性。緊接著第二塊患板出事兒:張飛蠻不講理,逼部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腦袋被人割下來送到了東吳,劉備又失一員大將,實力進一步受損。

    這還沒完!

    接下來是劉備不聽勸阻,執意伐吳為關羽報仇。舊仇未報,又添新恨,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至此,蜀漢元氣大傷,已經沒有統一中原的實力。

    短板,是可看得見的,可以換、可補,或乾脆將就著用,大不了少裝點水,心裡是清楚的。

    但患板不同,表面上是看不出的,還以為它挺好,等突然出了問題,想補救時,往往就來不及了。

    劉、關、張到底是哥仨兒,他們居然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戰略眼光略顯不足,沒有意識到“外結孫權”的重要性,全部在這上面栽了跟頭。

  • 12 # 迎著內心走

    每個人都一樣,有能力了,功勞大了,身居高位,難免自滿,失敗就順其自然了,在換句話說如果關羽沒這些毛病,那劉備就要小心了。

  • 13 # 一生守護7544

    人嘛,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的人是天下難尋的,從古至今大家想一想,誰夠十全十美的聖人,人人多少都有點缺點,三國演義關羽之死,讓後人十分痛惜,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傲慢,目中無人,在他的眼裡,只有他三兄弟,就連諸葛亮都不在話下,關羽鎮守荊州,去東吳單刀赴會就是個例子,稱東吳都是鼠輩,激努了呂蒙,這才中計被害,如果關羽謙虛謹慎聽從諸葛亮的矚付,北拒曹操,東合孫權,的策略,不可失去荊州,命傷黃泉。

  • 14 # 七十年代蓬蒿人

    雖然被稱為武聖,但是關羽的缺點也是很突出很致命的。

    第一,剛愎自用,驕傲自滿。關羽其人自是武藝了得,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堪稱經典,但是後期的關羽卻因為性格過於自負,被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失守荊州,不得不走麥城遭生擒被殺。

    第二,心胸狹隘,幫派思想嚴重。劉備佔領西川,授予“五虎上將”名銜,關羽對於老將黃忠受封,頗有微詞,認為其不配。焉知老將軍個人戰力比你關羽不弱,當年戰長沙不放你一馬,你或許已成其箭下之鬼,古稀黃忠力斬曹將夏侯淵同樣威震華夏。

    第三,原則性不強,目光短淺,導致貽誤戰機,影響大局。當年華容道,如果關羽講政治講原則,活捉曹賊,那三國的歷史將被改寫,中國歷史將被改寫;後來其鎮守荊州,本來孫權有意和親,關羽卻說,我虎女焉能配你犬子!造成吳蜀反目開戰,關羽自己也因此英名掃地,性命不保,可惜!

  • 15 # 聽風向晚CR

    三國名將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有如探囊取物。然而這位叱吒風雲威震三軍的英雄人物,下場卻很悲慘,居然被呂蒙的一個奇襲搞得兵敗,最終被人割了腦袋。

    關羽兵敗被斬的根本原因,是吳蜀聯盟的破裂。吳蜀聯盟的破裂,原因比較複雜,但與關羽他這個人的傲驕,不懂得尊重他人,有著密切關係。

    諸葛亮離開荊州之前,曾反覆叮囑關羽,要東聯東吳,北拒曹操,但關羽對該戰略方針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瞧不起東吳,也瞧不起孫權,致使吳蜀關係愈加緊張起來。

    關羽駐守荊州期間,孫權派諸葛瑾到他那替孫權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求結兩家之好鞏固聯盟關係併力破曹,這本是件好事。以婚姻關係維護鞏固政治聯盟,如果關羽放下高傲的架子,認真考慮,利用這個良機進一步鞏固吳蜀關係,將是很有益處的。

    但關羽竟狂傲的說:“虎女安能嫁犬子乎?”,試想,孫權聽到此話面子如何掛的住,又怎能不使雙方關係破裂?關羽的不尊重他人使得他吃了大大的苦果,以尖酸刻薄之言諷刺別人,只圖一時口舌之快,殊不知給他自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禍。

    人與人之間,本沒有那麼多矛盾糾葛,往往有時候僅為逞言語之勢,說話不經過考慮,隻言片語傷害他人自尊,讓人下不來臺,別人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逮到機會反咬一口,也就不那麼難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碰到了很心動的男孩子,可是對方一直說對自己單身狀態很滿意怎麼辦?(剛加上聯絡方式只有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