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搏逆流

    唐宋的詩人與詩文在中國歷史是巔峰時期,文人墨客,人才輩出,英雄豪傑,江湖情義,古色書香,才子佳人,天下廣傳唐宋詩,人間皆有書香風。

    如果讓唐朝的大詩人遇見了宋朝的詩,一定是讚賞有加,高山流水遇知音,伯樂相馬千里行。唐朝與宋朝的詩人定會歡聚一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定會成為知己,知己難得,紅顏難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解千愁,定會一醉方休。

  • 2 # 詩詞書院

    當下我們說到唐詩宋詞,實際上已不是僅限於時代的劃分,而是指向一種文學風格。例如,我們說到唐詩,很自然就會聯想到杜甫、李白,接著便是想到以他們為代表的盛唐氣象。

    知識點:盛唐氣象,是《中國詩歌史》和《中國詩歌批評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在盛唐時期形成的一種詩歌風格。最初由宋代的嚴羽針對江西詩派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而提出,認為寫詩應學盛唐。並在《滄浪詩話》等著作中,概括出盛唐詩歌的特徵:“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後人將雄渾這種唐代詩歌特徵,稱為盛唐氣象。

    同樣,我們說到宋詞,也會想到精雕細琢,意蘊空靈的詞風。儘管唐詩宋詞已成為了一個時代印記,但並不代表著只有唐代才有詩,宋代才有詞。

    詞,其實際上是在南朝盟芽,在唐代發展,在宋代鼎盛。因此,唐代詩人對詞這一種文學形式並不陌生,甚至包括李白、杜牧等大詩人都有詞作傳世,我們不妨先讀一讀以下這首李白所作的詞:

    當然,在唐代,詞的地位還遠不及詩,當時,只是詩人們覺得一些相對柔弱的主題,用詞這種形式能更好地表現。僅是將其作為詩歌創作的一種補充,偶爾為之。因此,又將詞稱作“詩餘”。

    而到晚唐,參與詞作的詩人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以溫庭筠和韋莊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這時期的一些作品,已初具“宋詞”的風韻,例如這一首:

    儘管此小令的收結還不夠雋永,但“過盡千帆皆不是,長江脈脈水悠悠”之語,卻是空靈疏蕩,極具宋詞風韻。或者說,假若在我未讀到此小令之前,將此兩句混入宋代詞家名句中,我一定是不能分辨出這是唐人手筆。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能成為主流,都必然有著歷史背景和發展契機,南唐後主李煜為詞的題材注入了深沉的元素。而在宋代詞人的共同努力下,將詞這種文學形式推向鼎盛,成為宋代的一個符號。

    而說回題目,當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朝的詞會如何評價?

    這恕我無法回答。因為在我眼中,他們並不是宋詞的旁觀者,而是宋詞發展成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 3 # 有料的文史

    如果讓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朝的詞,他們大概會“覺得有點娘”。

    因為如果把唐宋兩朝比作人,那唐朝是青少年,而宋朝則是中老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人到中年有許多不得已。這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唐詩與宋詞的氣質差異。

    ● 1.內容

    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答案很耐人尋味: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李白,就是唐代詩人和詩歌的典範。

    唐代詩人粗豪,熱烈大氣,他們熱情地嚮往戰場上建功立業,上馬能殺敵,下馬能治國。所以,能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等豪情氣魄。

    而宋代詞人性格截然不同,他們內斂,悲觀,細膩,習武從軍在他們看來是卑賤的事業。因此,他們的詞是婉約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如果說唐人體現的是少年精神,那麼宋人則充滿了中年甚至老年人的冷靜和沉思。每一個龍馬精神的青少年,都意氣風發認為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而每一箇中老年都經歷了歲月,更懂得生活之無常與悲愴。

    自然,寫唐詩的便覺得寫宋詞的不夠強壯,有點怯懦。

    ● 2.背後文化

    唐詩與宋詞的風格差異如此之大,和整個國家的風貌有關。

    首先,宋朝整體都是活在北方壓力之下,自然無法做到唐朝那樣的豁達灑脫,詩詞文學可以說是國民心理的一種表現;

    其次,宋朝的商業發達人民生活富庶,崇尚優美的文化。唐詩在唐代前就出現了,屬於格律嚴謹的格式。而宋詞在格式上更加自由,沒有那麼多限制,文人墨客在抒發情感時也就不受嚴格的格律束縛,而且既然詩在唐代達到頂峰,也就只好另闢蹊徑尋找其它文學形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怎麼丟的?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