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料的文史
-
2 # 淺書百物語
我就在整理。
個人感覺會有幫助,分享一下我近兩個月的一些小收穫:
1、金句的魅力與經典slogan殊途同歸
《奇葩說》的金句向來備受網友推崇,因為它們在被創造出來的一瞬間,就具備了“打動人”的能量。而“打動人”,不正是表達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之一嗎?
黃執中那句“遠方的哭聲”,詹青雲的“這個世界不是必然如此”,傅首爾的“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都令人動容。這些已經被別人“妙手偶得”的佳句,如果能為我所用,那為什麼不用呢?我本身是做文案策劃工作的,在文案中適當摘選金句潤色一下,對整體文字質量的提升是很有幫助。
也許有朋友覺得摘抄是拾人牙慧、不屑為之,但是摘抄與抄襲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將前人智慧彙總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和腦子裡,在需要的時候抽取出來,不正是人類學習進步的常規流程嗎?
2、辯論的邏輯性永遠值得學習
《奇葩說》是一個辯論節目,選手們的發言普遍都有很強的邏輯性,起、承、轉、合,一氣呵成,聯絡緊密又能層層遞進。個人覺得,這種思維模式,很值得文字從業者們學習借鑑。
韓愈曾說,“物有不平則鳴”。散文也好、小說也罷,或者諸如我輩筆下那些充滿銅臭氣味的商業文案,都在“不平”中尋找“共鳴”。
“博物館著火救畫救貓”那期,李誕脫口秀式的演說惹人大笑,但是當把他的那些話轉成文字後,我發現那是一段邏輯縝密的敘述:從畫,到人,再到歷史,在遞進的過程中,一邊深化現有觀點,一邊吸引觀眾深入共鳴。這種邏輯運用到寫作之中,不就是那些付費課程中常有的“模板”“框架”和“套路”嗎?
3、兩個甚至多個角度能看到不一樣的事物
馬東在主持《奇葩說》時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當然也是我之前摘抄的),他說:《奇葩說》之所以把每一道辯題都拆成正反兩方,就是為了讓人看到背面的那些東西,就是為了讓人看到,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矛盾的。
我高中時候成績不好,是靠著學美術上的大學。那時候畫素描,同樣的靜物,從不同的角度畫,那就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位置變了、光線變了、遠近虛實都變了,可那些靜物終究還是那些靜物。
在整理摘抄《奇葩說》文字的過程中,我經常會被兩方的論點同時打動,甚至會萌生出一些更他們不一樣的觀點、抑或是觀點一樣的情況下也有自己想說的話,這些對於寫作者來說,已經不再是積累範疇的事了,而是創意範疇、思考範疇。
其實我的解答已經結束了,但最後附加了一條,是純粹的個例:
4、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發展
事實上,儘管文學作品和商業文案是兩個不同的行業,隔行如隔山,但是隔山不隔理。很多道理其實是跨行業共同的,就像是佛家所謂的“禪”、道家所謂的“道”。《奇葩說》的那些觀點、以及為了詮釋觀點所進行的邏輯思維、素材收集、表達順序安排等等,讓我受益良多,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運用同樣的方式方法,把自己對一些讀過的書的想法也表達出來呢?
但,這勉強也算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壯舉吧?
回覆列表
當然會。
有料君的一個學生有在奇葩說節目組實習的經歷,經她推薦看過幾期,正好借題和大家聊聊。
幫助有三:提高寫作邏輯性與條理性,增加金句儲備,拓展寫作角度。
●
1.提高寫作邏輯性與條理性
奇葩說辯在內容輸出上屬於高密度,但這種輸出形式是“聽覺”上的,這種內容的特點是“流水賬結構”而不是傳統“視覺”文字輸出的“樹狀結構”。
怎麼講?
流水賬內容要求邏輯上或平行或遞進,而且三個論點依次丟擲、不會在論點中再設定二級論點。就以昨天奇葩說第六季最新這一期“穿熱褲被男友阻止,我要改嗎”為例,冉高鳴三個論點分別是:首先,給男性普及女性穿熱褲的巨大成本,得出穿熱褲背後女生的努力可貴;其次,提出穿熱褲的女性更自信,反推出這樣的女孩更給男友安全感,得出穿熱褲女孩可以緩解男友小心眼背後的“不安全感”;最後,提出如果改了、遷就了男友的反對,會喪失一次伴侶間溝通的好機會。得出最後結論是“不改”。
2.增加金句儲備
這點很明顯,奇葩說看似為辯論,但實際上是娛樂節目。讓觀眾輕鬆娛樂的覺得你說得對,有記憶點的金句自然是亮點。而這樣的好句子,如果用在你的寫作中,也會成為點睛之筆。
1.一個社會對講話的質量要求越高,有權利講話的人就越少。2.要說正確的廢話,就是捍衛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普通人說話的權利。
2.二十歲以前你會覺得父母很嘮叨,四十歲以後,覺得有父母嘮叨你,真好!父母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為你付出他的時間和感情。
3.我的話不會再讓你動心了,不會讓你徹夜失眠了,但是你會睡的很踏實,這就是生活。
4.很多時候,把你當空氣才是對你最大的傷害,請允許我用廢話給你拉拉近乎。
5.人走不走心,經常要看聽的人動不動心,聽的人動不動心,往往只跟新鮮感有關。
6.生活就是這樣,不要要求太高,生活就是把我們的新鮮感,不停地變成安全感。把海誓山盟,變成正確的廢話。
7.不要對交流的物件,提出那麼多的要求,因為從平凡中找尋意義,是每個普通人最大的英雄主義。
3.拓展寫作角度
奇葩說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它能把一件我們普通人三言兩語就得出觀點的事,拓展出很多新意。這是一種看問題的角度,但是鍛煉出這種思維之後,會讓你的寫作面貌煥然一新,而不是拾人牙慧陳詞濫調。
比如有料君印象很深的“名畫”和“貓”那一期,其它人都在談“怎麼救”的問題,他拓展出了一個“怎麼死”的新角度,論證了和名畫死在一起可能會更加被人記住和有價值。這在寫作中便是另闢蹊徑,能讓文章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