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
2 # 景奈何
順勢而為,比如水只是隨重力向下流,但間接的養育萬物。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以法治國。無為而教。不過多幹預,任由發展,關鍵處,點撥一下。順應天理,不過多的人為干預。即無為。
-
3 # 毛天哲的鴻泥爪跡
華夏先民的哲學思想取法於天地自然。道生萬物,理於陰陽。協和陰陽,道理自化。人稟天地而生,則性亦當則天地,亦當無為。天地之道無為而備,無求而得,是以知其無為而有益也。
老子曰:“為無為,則無不治。”有欲才有為,無慾生無為;人有其好,反自為禍。是故得在時,不在爭;治在道,不在聖。是以聖人內修其本,執道之要,觀無窮之地。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無為者,不先物為也。物,理也,道也。
天哲曰:“法自理出,猷從道得。堯舜之治,非聖人之治,乃聖法之治也。堯舜得以聖,不在人治,而是以法垂天下也。人治出於己,理亦非理;法治利萬物,理所畢至;循道無為,則天下無不治也。土處下則不危;水靜淌則無害。君子無欲則剛,聖人無為則治。”
-
4 # 聆潮勁嘯
老子在道德經裡所倡導的不是“無為道德”,也不是“道德無為”——而是“無為而治”。主要指對於一個國家或社會而言,不必要進行特殊的管控和治理,或者說不必要制定各種法律法規來束縛百姓,對於一個集體而言也沒必要出臺任何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僅憑藉人的自覺性來安頓各種事宜,來完成各種任務。此外,他還主張人與人之間盡少聯絡和交往,最好老死不相往來。這些觀點拿到今天的時代是根本行不通的。缺失法制,社會就會亂成一鍋粥。如果斷絕交往,好多資源就無法實現共享。
-
5 # 山海村人
《道德經》主張的“無為”,是“不刻意”之為,如魚在水而不為泳,如鳥經天而不為飛;
是“貌似無為”之為,“自然”(本來如此)之為;
是有如天生萬物、地載萬物而“不言”(不宣稱)、“不有”(不佔有)、“不恃”(不仗倚)、“不居”(居功)之為。
《道德經》中的“無為”境界,是社會管理和自身行為把控的最高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不知有之”,即為“無為”境界。
-
6 # 納僧悟道
道德經的無為並不是要求你毫無作為,他是對統治者說的,要放下自己的貪念和慾望,全心全意為天下眾生的幸福而努力做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
7 # 戲雪狐
道德經的無為,和莊子的心齋氣聽,和佛家說的慈悲,是基本完全相同的意思。
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自認為的佛教徒,對慈悲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也就更沒法理解無為和心齋氣聽。
這三個詞的意思幾乎是相同的。
什麼是慈悲呢?慈悲是:當你憑著直覺去做一件事而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去做這件事,而恰恰你做的這件事就讓周圍的很多東西或者事情出現了好轉的趨勢或者跡象。
這叫做慈悲。
慈悲是一個…怎麼說呢…很高階的東西,或者說很高階,慈悲是讓一切都往著好的方向發展而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的這件事會導致好的結果。
比如像現在有些保護小動物的人士,他們去狗肉節解救狗狗,這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很慈悲的事,但是那些賣狗肉的人,可能因此而丟掉工作,因此而出現經濟困難,甚至家庭出現問題……那這件事到底是慈悲還是在作惡??
換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你看到一個人很可憐,你“慈悲心”大發,覺得自己必須去幫助他,然後你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幫助這個人。那,這件事很多人都會說這是慈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幫他的時候,你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廉價的,那對於那個可憐的人來說,你是慈悲,對於你自己呢?那又是在作惡,兩相抵消,什麼都沒做………………………當然,這要建立在你“發慈悲心”的基礎上,假如你的內心在呼喚“我一定要幫助他我才快樂!”那你幫他就是對雙方都是慈悲。
慈悲是什麼呢?比如某一天,你丟了一百塊錢,你自己沒注意也沒在意,而恰好這一百塊被一個急需一百塊的人撿到,他就因為撿到了這一百塊而解決了很大的問題。你自己不知道你幫了他,他也不知道他被你幫助了。但是一切都變好了……這是慈悲……
就像一個老太太,磨著自己的鐵棒,李白跑過來,問:奶奶,你在做什麼?老太太告訴他:磨針……這麼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於是老太太什麼都沒有失去,李白變成了偉大的詩人。
這才是慈悲。
慈悲因該是一個很高階很高階,極少有人能做到的詞,慈悲應該是“你的痛苦我都懂”和“你的痛苦我都沒有”的集合,當一個人開悟了,成佛了,那他因為慈悲而願意留在世間和你囉嗦一些去幫你開悟,這叫做“大覺有情”或者叫“菩提薩埵”,那些開悟了,懶得看你一眼跑去自己逍遙的,叫做“大覺無情”……………………………
扯了很多沒用的……我開篇說了,無為,心齋氣聽,慈悲,這三個詞含義幾乎是相同的,說明白了慈悲,那無為也應該很好理解。
無為也是道家很高很深的一個境界,就是不做自己主觀意識讓自己做的一切,而交給潛意識去指揮自己的行動,換句話說,就是將一切交給“本心”去控制去掌控。
所以無為,既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無所不為,而是他有一個前提,就是能聽到你自己本心的呼喚,你的本心現在想要你怎麼做,你就去怎麼做,這就是無為。
-
8 # 綠野165123487
老子著述完5000言《道德經》,一騎青牛,決然而去,不知始終,成為了歷史上的謎團。
老子是世界上公認的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的道德經,充滿了唯物辯證論。是被當代科學所證實了的真理。
道德經的開篇語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妙意之處不可言說,不可言說就要恆悟。宇宙的玄奧,大自然的執行規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透,總結出來的。
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這裡的道有深層含義,即天道、地道、人道。地道和天道往往能被人們所感知,總結。而惶惶天道,當你悟出了它的真諦的時候,是不可言說的。
所以說,一部《道德經》,它不是道德層面的經典著作。而是涵蓋了宇宙玄奧的秘密,大自然執行的潛在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認知與總結。
那麼,《道德經》在當代社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有哪些被公認的地方呢?
在當代科學領域突飛猛進,資訊化的文明社會,無論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是人文社科領域,《道德經》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等。
科學家讀《道德經》,認為它是流傳千年的科普文獻;物理學家和量子力學專家讀《道德經》,感嘆千年以前,老祖宗的智慧與思維力量;文學家讀《道德經》,領悟它的深奧意向與辭藻;哲學家讀《道德經》, 將世界分辨得更加清明;思想家讀《道德經》,謂嘆他的頂級思維力量;社會學家讀《道德經》,深刻體味它的廣博與玄妙……
《道德經》對傳統的宗教理論著述,也有深刻影響。道教,將《道德經》列為思想的鼻祖;佛教,將《道德經》列為,洞察世界的真理無二選本。
總之,一部5000言《道德經》,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思維結晶。人類社會科學文明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鉅著!
-
9 # Ayo亦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兩部分,所謂無為,舉個例子,把道比作一條路,無為的意思就是你順著道這條路去走,不需要自己摸索,另外走…
-
10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無為道德還是道德無為,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指物質自然創生的過程和生生的過程。是說物質世界無規律,不規則的始原性創生原理和事物生成後繁衍過程的有規律,有規則的生生原理。
德是指物質的自然本性。譬如天之德具有無私,公正,公平,公道,普惠的美德。地之德具有包容,恩養,忍讓,容納,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美德。人之德具有和諧,親和,友善,博愛的美德。
那什麼是無為?誰才可以無為。這裡專指人的行為。人乃萬物之靈長,統御萬物,控制世界。只有人無為,順天才能應人。順應天地變化,天道迴圈而為。我無為,才無所不能為。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可逆天而行,亂作為。違背天理人倫,肆意妄為。逆天而動,那就是反動。反動的始原性意思是說,反天道而動,反地道而動,反人道而動,這才叫反動。
所以,無為道德還是道德無為都不對。無為是要求人無為,順應天道而為,則天地開泰,人生自安。
-
11 # 丁善道
提到無為就得提到老子的《道德經》,無為的這個地方是真正的人性所在的地方。所以老子講無為而治,無為而為,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真理的揭示。那麼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是一種道理,從有變化成沒有,從沒有變化成有,這是指陰陽的變幻關係。
-
12 # 唯一成果
無為就是有為,不做違道之事就是為道。你不用刻意去做好事,其實不做壞事等於做了好事。淺道理就是如此,不用解讀太多
-
13 # kissblueice
無為,不是你認為的不作為。。是順其自然的意思。
可以引申為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要逆勢而為的意思。
-
14 # 平靜64643908
你無為了,道德就出來了。有有為了,道德就消失了。無為的是心不是不做事,今天準備好明天去做一件事,夜裡不去想,就叫無為,夜裡老是想明白要怎麼去做,整夜的想,結果一夜沒睡著,這叫有為,那明天你就沒精神做好那件事情了
-
15 # 手機使用者6413955317
老子講,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不是讓人無為,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要儒的存天理滅人慾。只不過在兩千年的過程中,百家經典被儒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改的面目全非。
-
16 # 養生男人699
老子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道德之無為,道法自然,是無不為之道德,是故為道者,致虛極,守靜篤,無不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無為,曰: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玄同者無不為,守一而處和,觀妙觀徼是道法自然,玄牝者無為執一而守中,穀神不死,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德法自然,
-
17 # 一粟光華
你的提問,我不贊同,道德經宣揚的是無為嗎?你如果這樣理解,後面你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讀就對了,因為道德經本來就是千人讀有千種解。
我說說我對道德經上所說的無為的理解。
我認為道德經是老子把他對世界本源的看法高度總結的文字。因為他的立足點就很高,所以才能包容一切,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他的價值。同時,也是因為立足點的高,思維已經出現侷限性,所以語言文字的表述就會變得模糊,不模糊表達不出來,強行具體表達的話,表達出來的東西就不是老子感知到的世界本源。
既然老子表達的是本源問題,那麼無為自然也是與這本源有關。
所以,我的理解,這個無為是描述世界本源的狀態的,這個本源就是無為的。就連無為二字也是勉強形容而已。
-
18 # 使用者3212667798173
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之道.所謂自然之道.人力是無法免回地.這就是無為.就是佔天時.聖人不貴難得地貨物.抓住機會.輕而易舉得到.
-
19 # 蓋天宣夜說
老子《道德經》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來自於他做過大周朝的管理上古歷史文獻守藏史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條件。且不論老子為了什麼在年已古稀的晚年要畫蛇添足憶寫只有五千言,卻濃縮囊括著“往古夜也,來今晝夜”萬年黑上古地球時空與天下萬物與人類歷史程序《道路經》的原因。文化自信,老子《道德經》的可信度是不容質疑和問難的,因為他是華下大中華與屬於全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
《道德經》雖然僅有五千言久久八十一章。但在第一章裡,就已把生命萬物與人類起源的地球原始大陸板塊“道可道”與那時的“冥可冥”時空背景交代清楚了。關於“非恆道、非恆冥”問題,那是後來“天門開闔”的事情,第一章中無從表述罷了。總之,悟懂了《道德經》上篇道,現代人自然會重新理解怎麼來行德行走路——《德》了。萬年黑,千年白,名——冥玄黑青紫通用。
-
20 # 哈灬哈66096005
無為,應該是講,不能刻意的去,作為,比方,天要下雨,你,急著,忙著,去,想辦法,不讓它下,就是,妄,為,哈哈!!!!!!!!!
回覆列表
《道德經》宣揚的無為,是道德無為,還是無為道德?要解理這個問題,就一定要搞清楚“德”與“道”的關係,和“德”的表現形式,才能夠理解無為與道德關糸。才有正確“無為”答案。先來論述一下“德”與“道”的關糸。
“德”與“道”的關係就是,“德”是“道”的具體體現。“道”是“德”的實現內涵。
“道”是無形的,抽象的,捉不到,摸不到,看不見的。而“德”是有形的,外在顯現出來的。隱含在內的就是“道”,外在顯現出來的就是德。
我們經常說道德為一整體,就是“道”為體,“德”為用,體和用必然統一的,兩者是不可分開的,這就是“道”與“德”關糸。(認明白這點非常重要)
現在來論述“德”的表現形式,也就是顯示出什麼樣的表現行為。《道德經》中的“德”分上下兩個層次:上德和下德,就是有上等德性和下等的德性。區分的標準就是表現形式,是或不是有意地把“德”的行為表現出來。
“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現出德性,也就是無心地表現出德性,是自然而然的。
“下德”卻是有意地表現出德性,一旦有意就是有目的,操作的,虛偽的,產生故意的成份在裡面。
為了更好理解“下德”的表現形式,舉例來說明一下:比如某建設單位要建工程,面向社會建築單位招標承建,引來好幾家建築隊招投標,本來這很公平很透明操作,即可確定建築隊來承建。可是有的建築隊為了得到承建權,就不擇手段,找關糸來打聽標底。採取找客觀原因拖交預算標表。從表面看請客送禮很有德的表現,其實這個德的表現是有目的搞到承建權。這就是下等的德性表現,很明確就是“下德”。
綜上所述,道和德的關糸和德的表現形式已一目瞭然清楚了。《道德經》宣揚的無為,是道德無為,還是無為道德。為此,再來論述無為和道德的關糸。“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道德經》第三八章。
《道德經》這句話就是說,上德的人是不妄為的,而且無以為。“無以”就是無意,是無意地去作為。下德的人是有所作為的,而且是有意去作為,行為帶有主觀的意念。為此,這裡所說的“無為”與上德和下德在以上理解的表現形式中是一樣的。這也就清楚了無為和道德的關係實質就是,無為和上德下德關係。
為此,以上多論為證,《道德經》宣揚的無為,是道德無為,還是無為道德,這個問題最終理解就是無為道德(無以為道德)。有了無為道德才可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