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茶道史

    元朝末年,抗元三大領袖中,朱元璋對其餘二人有著非常精準的評價:"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也許正因為對陳友諒、張士誠這兩位老對手如此通透的瞭解,讓實力最弱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後。

    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展開了一場決定他們命運的最後一戰,即鄱陽湖水戰,最終以陳友諒的慘敗而告終。戰爭結束後,作為勝利者的朱元璋是如何處置陳友諒的妻兒的呢?

    陳友諒一共有妻妾四人,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都死於非命,唯有小妾闍氏和陳友諒的兩個兒子活了下來。

    闍氏之美,堪稱國色,就連英雄一世的朱元璋見了,都難於把持。於是被收入後宮,封為嬪妃,並在不久後誕下一子,即後來的潭王朱梓。

    洪武十八年,朱梓前往封地之前,闍氏召他入宮密見,告訴他:"你的父親不姓朱″

    朱梓大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聽。

    闍氏道:"姓朱的是你的殺父仇人,你的親生父親姓陳,名友諒,乃是陳漢開國皇帝,那是何等地英雄了得。我苛且偷生這麼多年,就是為了等到你長大的一天,能讓你為你的父親報仇雪恨"。

    朱梓牢牢記下了母親的教誨,一到封地,便陰養死士,日夜練兵,甚至自制一塊銅牌,上刻"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八字,以示自己和朱氏王朝不共戴天之心。

    然而他的一舉一動又豈能逃過老奸巨滑朱元璋的眼睛。朱元璋派出名將徐達之子徐輝祖兵臨長沙城下,朱梓眼見事機不密,陰謀敗露,只得舉家自焚,並將身上那塊銅牌扔出城牆之外。

    朱元璋得知真相之後,手握銅牌,勃然大怒,將闍氏及隨從宮女一併殺戮。

    和闍氏一同被俘的,還有陳友諒的長子陳善。關於此人,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我們只能參照陳友諒次子陳理的命運去大致推斷,縱然活著,估計也是帶著國恨家仇碌碌無為地走完了自己的餘生。

    鄱陽湖水戰之後,陳友諒的心腹大將張定邊載著陳友諒的屍首和陳友諒的次子陳理,逃回了武昌,並很快擁立陳理為帝,改元德壽。

    半年之後,朱元璋親征武昌,面對明軍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氣勢,陳漢王朝幾乎己無一戰之力,無奈之下,陳理只能選擇投降。

    當十二三歲的陳理跪在朱元璋的面前時,不知是出於同情還是感慨,一向嗜殺成性,殺伐果決的朱元璋竟然沒有為難陳理,而是親自將他扶了起來,告訴他:"你放心,我是不會治罪於你的"。

    他派人領著陳理進入府庫,任由他挑選裡面的金銀財寶,同時封他為歸德侯,帶著他回到了南京。

    陳理在南京城裡過起了耍手大爺的日子,悠然自得,清閒自在,只是久而久之,倒把他閒出來一身毛病。他偶爾也會想到自己貴為一國之君的尊榮,悶悶不樂時,難免抱怨幾句。可他哪裡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監視之下。

    朱元璋聽到屬下打探回來的訊息,心道:"雖說這是小孩子的一時氣活,保不齊就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到時候真要鑄成大錯,朕也未必保全得了他"。

    思之再三,在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等到陳理過完他在中國的最後一個春節之後,派人將陳理送往高麗國。

    當時的陳理年方二十二歲。朱元璋擔心他在異國他鄉受到委屈,不僅派護送人員給高麗國王送去大量的金銀珠寶,還再三叮囑,要高麗國王善待陳理。

    然而高麗國終究是一個貧窮的異域小國,生活條件自然不能與我大明王朝相比,再說陳理的身份尷尬,無非是變相的囚禁,因此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四年之後,陳理終因水土不服,患病身亡。而他的子嗣卻在高麗紮下了根,傳延至今,己經成為了當今南韓的一個大姓。這些陳姓後人認為自己是陳友諒的後裔,所以每年都會趕往湖北認祖歸宗,在陳友諒的墓前憑弔一番,盛況空前。

    很多人因此疑惑,一向鐵血無情,殺伐果決的朱元璋,何以獨獨在面對陳友諒後人的這個問題上表現得相當仁慈,網開一面呢?仔細想來,朱元璋和陳友諒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布衣,風雲際會於亂世,成為獨霸一方的梟雄。鄱陽湖水戰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成敗有時候就在一線之間,孰蠃孰輸都屬正常,勝利者固然覺得自己蠃得太過僥倖,心中難免會對失敗者抱以同情。

  • 2 # 劇透歷史

    有件事兒可能會讓大家覺得驚奇,朱元璋打江山的過程中,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元軍,而是同為起義軍的陳友諒和張士誠。說句不算誇張的話,若世上沒有朱元璋,取代元朝的很可能就是這兩人中的一個。

    張士誠且不說,今天只聊陳友諒。

    他是湖北沔陽人,家境比朱元璋家稍好一點,長大後謀得縣吏一職,日子還過得去。但因有位老者給他卜算過,說日後定然有大富貴,陳友諒便不安於現狀,暗中等待一飛沖天的機會。

    1355年,機會來了。紅巾軍頭領徐壽輝派部將倪文俊攻破沔陽,陳友諒順勢加入起義隊伍,成為倪文俊的手下。他膂力過人,武力值很高,因軍功升到元帥。

    兩年後,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帶著殘部逃往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口蜜腹劍,表面上熱情招待,反身就殺了倪文俊,吞併其部隊。之後勢如破竹,攻陷安慶、龍興路、瑞州、撫州、襄陽等地,成為長江以南最強的軍閥。

    這個時期,陳友諒理論上還是徐壽輝的部屬,但徐壽輝早已節制不住他。沒多久,陳友諒便像當初算計倪文俊一樣,滅了徐壽輝的親信,收編其隊伍,再殺了徐壽輝。接著就是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當時各方勢力是這樣的,陳友諒佔據長江上游,張士誠佔據長江下游,東南邊有方國珍,南邊有陳友定,朱元璋則佔應天府,即現在的南京。

    不同於其他軍閥急著稱帝立國,朱元璋採納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穩步發展,決心開創一個全新的王朝。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最大的威脅來自陳友諒。

    張士誠對元朝首鼠兩端,立場不是那麼堅定,方國珍、陳友定只想割據一方,唯有陳友諒,和朱元璋有著類似的雄心。

    陳友諒似乎也認識到朱元璋才是強敵,約著張士誠打朱元璋,試圖瓜分朱元璋的地盤。雙方大戰一場,鬥智鬥勇,結果是陳友諒大敗,逃到九江。

    朱元璋正準備乘勝追擊,徹底消滅陳友諒時,發生了一件事,元軍攻打小明王韓林兒,劉福通帶著韓林兒敗逃安豐,張士誠趁機進攻他們,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名義上,韓林兒是天下起義軍的“共主”,朱元璋權衡利弊,發兵救援。

    如此一來,朱元璋後方便空虛了。陳友諒很是開心,糾集60萬大軍進攻南昌。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非常給力,硬是以少量兵力,死守南昌三個月,等來了朱元璋的援兵。

    陳友諒大概被朱元璋打怕了,一聽說他來就撤兵,打算從鄱陽湖往東跑路,行到康郎山附近遇上朱元璋的大軍。經過一番惡戰,陳友諒死於流箭,陳軍土崩瓦解,朱元璋離皇位又近了一步。

    那麼,朱元璋是如何處置陳友諒妻兒的呢?咱們分別細說。

    陳友諒有記錄的妻妾共4位,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闍氏,前3位不知所蹤,闍氏的故事卻比較多。據說她長得極為美貌,被朱元璋抓去充實後宮。朱元璋在自撰的《大誥》中也承認搶過陳友諒的妾。

    闍氏後來生皇八子朱梓,傳聞這是陳友諒的遺腹子。雖無明證,但朱梓的結局的確很奇怪,正史中說是朱梓的王妃家族被牽連進胡惟庸案,朱梓不自安,朱元璋特意召見安慰他,朱梓大懼,回去後就帶著王妃自焚了。

    朱元璋對大臣們雖然嚴厲,對兒女其實是很寬容的,朱梓的恐懼大可不必。因而有人認為,朱元璋得知了朱梓的真實身世,朱梓知道絕無生路,才害怕到自我了斷。

    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大家想必有自己的判斷。

    正史中,陳友諒有兩個兒子,長子陳善兒是太子,參與了鄱陽湖之戰,被朱元璋抓獲,可能處死了,正史野史都再無記錄。次子陳理被陳友諒的舊部張定邊等人擁為新帝,繼續對抗朱元璋。同年冬天,朱元璋親征武昌,陳理投降,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宣告滅亡。

    朱元璋挺大方,封陳理為歸德侯,還封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為承恩侯、大哥陳友富為歸仁伯、二哥陳友直為懷恩伯,追贈四弟陳友仁為康山王。對陳家各種禮遇。

    可陳理一直悶悶不樂,還口出怨言。朱元璋說他這是受了小人的挑唆,不怪罪他,然而還是將他遷到藩屬高麗,遠離中原。

    咱們也不懂朱元璋這是什麼神操作,也沒地兒問,可能是想讓高麗王幫著看管吧。不管怎樣,陳理再沒掀起什麼風浪。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陳友諒是朱元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對手,陳友諒全盛時期擁兵六十多萬,佔據了江漢和兩湖地區,是東南地區勢力最大的軍閥。然而在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大敗陳友諒,陳友諒也被弓箭射殺。陳友諒戰死後,陳友諒的家屬全部被朱元璋俘虜,雖然陳友諒生前和朱元璋為敵,但是朱元璋本著英雄惜英雄的心態,並沒有加害陳友諒的家屬。

    陳友諒妻子的結局

    陳友諒共有四個妻妾,分別是楊氏、婁氏、陶氏、闍氏。其中楊氏、婁氏、陶氏都在鄱陽湖大戰後失蹤,闍氏在鄱陽湖大戰後被朱元璋俘虜。因為闍氏年輕貌美,朱元璋將闍氏收入後宮。後來朱元璋在書寫《大浩》的時候,也提到了自己霸佔陳友諒老婆的事蹟。

    由於闍氏的身份比較特殊,朱元璋並沒有給闍氏正式的妃子稱號,闍氏也沒能為朱元璋生下子女。關於陳友諒其他三位妻妾的結局,筆者分析這三人應該都在鄱陽湖大戰中死於亂軍之中。畢竟在鄱陽湖大戰後期,就連陳友諒都被亂箭射殺,更何況是陳友諒的幾個妻妾。

    陳友諒兒子的結局

    陳友諒共有兩個兒子,其中陳友諒的長子叫陳善,陳友諒的次子叫陳理。關於陳善的結局,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陳善在鄱陽湖大戰被亂軍殺死,另一種說法是陳善在鄱陽湖大戰後被朱元璋俘虜。筆者分析,如果陳善被朱元璋俘虜,史書應該會留下朱元璋處理陳善的記載,因此陳善很可能在鄱陽湖大戰戰死,或者在被俘後不久去世。

    朱元璋俘虜陳理之後,封陳理做了歸德候。因為陳友諒在江漢地區的根基深厚,朱元璋為了防止陳理作亂,將陳理送到了高麗軟禁。陳理在高麗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到了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去世。

    陳友諒父親兄弟的結局

    陳友諒的殘部投降後,朱元璋並沒有對陳友諒家族進行屠殺,而是善待了陳友諒的父親和兄弟。陳友諒的父親被封為承恩候,洪武五年朱元璋將陳友諒的父親遷移到了滁陽居住,之後史書便沒有了關於陳友諒父親的記載。

    陳友諒的兩個弟弟都在鄱陽湖之戰戰死,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還給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追加了諡號。陳友諒的兩個哥哥都在陳友諒戰死後投降朱元璋,朱元璋封陳友諒的兩個哥哥為歸仁伯和懷義伯,陳友諒家族的大部分成員都在明朝得到了善待。

    總結

    雖然朱元璋在一統天下後,對待開國功臣十分的殘忍,但是朱元璋對於老對手陳友諒的家人卻十分的寬容。陳友諒的父親和兄弟都在明朝獲得了爵位,陳友諒的兒子也被送到高麗“贍養”。陳友諒作為一個失敗的梟雄,他的家人能夠得到朱元璋的善待,已經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 4 # 墨梅逸清寒

    一提起朱元璋,都覺得他濫殺功臣譭譽參半,但是在他沒有當皇帝之前,對待敗將還是有自己的一套的。比如康茂才,曾經那麼頑強抵抗,被朱元璋打敗了,朱元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讓他繼續帶領自己士兵為己所用衝鋒陷陣。再比如繆大亨,也是朱元璋打敗挖來的元軍將領。對於最大的對手陳友諒,打敗他之後朱元璋又是怎樣做的呢?

    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是反抗元朝的義軍領袖,陳友諒的實力曾一度比朱元璋大很多,但是陳友諒志驕雄猜,鄱陽湖大戰時在戰船上伸頭指揮作戰,不料被流箭射中頭顱,當即死亡,直接導致失敗!

    金銀珠寶盡收囊中,朱元璋還另外得了一個寶貝:陳友諒的小妾周氏。陳友諒的其他三個夫人都因為“道德綁架”跳湖自殺了,唯獨這個周氏因為懷有身孕而偷生,又因為是位絕色美女被朱元璋霸佔了,朱元璋也怕被人詬病,美名其曰“陳友諒屢屢犯我,納他的妾是對他的報復!”好吧,想學曹操也罷,不要惹出事端也行啊,偏偏這留下的周氏在歷史上也出名了。

    周氏也就是朱元璋的闍妃,後來生了個兒子,朱元璋為他起名朱梓,據《罪惟錄》和《名山藏》裡記載,闍妃被奪後沒過多久就生下了朱梓,等朱梓長大了,被朱元璋封為潭王,去封地和母親告別時,闍妃告訴他“你的生父其實是陳友諒,我為你苟活了20年,你以後一定要為父母報仇啊!”朱梓謹記在心,發誓“寧見閻王,不見賊王。”暗地裡準備起兵造反,當然他還是太嫩了,東窗事發後被落得個畏罪自焚身亡。朱元璋氣的屠城,血流成河!但是畢竟出於野史,正史記載他是因為岳父牽扯胡惟庸案,畏罪自殺。

    再看看陳友諒的兒子,太子陳善早就被朱元璋俘虜,陳友諒的部下張定邊等擁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繼承王位,但是很快被朱元璋把他老窩武昌城端了,陳理投降。但是朱元璋並沒有殺陳理,反而給他封了歸德侯,晚年聽信讒言發配他去了高麗,陳理最後老死在那裡。

    可見,對於朱元璋來說,所有人和事都是圍繞他的帝王權術來對待的,沒威脅的有一線生機,有威脅的立斬不留。所以殺伐決斷如此乾脆的人,20年沒能感化闍妃母子,為自己平添了羞恥的一筆。

  • 5 # 談古論金

    陳友諒有一個妾侍被朱元璋俘獲納為妃嬪,這是因為朱元璋本人在《大誥》中夫子自道:

    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時,攻城略地,與群雄並驅十四年,在軍中從未妄奪一婦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後,因惱怒陳友諒屢屢起兵相犯,故奪其妾而歸。

    但是,沒有證據顯示這裡提到的陳友諒之妾就是闍氏或者達定妃,生於洪武二年(1369)的潭王朱梓也不可能是早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就戰死的陳友諒的遺腹子。

    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將被封為歸德侯的陳友諒次子陳理與歸義侯明升(明玉珍之子)一起遷居高麗,從李朝史料記載的那些李朝國王給與陳理的微薄的賞賜看,陳理在高麗生活過的很艱苦,但是他畢竟活了下來,一直到永樂六年(1408)病死。

    陳友諒長子陳善也被明軍俘獲,但是沒有後續的記錄,有一種說法是說他逃離了明軍軍營隱居民間,不過這並沒有正史上確鑿的證據。

    陳理能夠生存下來,或許說明了首先朱元璋認為放逐到高麗實際上等於嚴密的監禁,再也翻不起浪花來;其次早年的朱元璋還講究仁德體面的包裝,沒有後來那麼殘酷。

  • 6 # 炒米視角

    朱元璋自隴畝創業以來,其實一直都善待自己的敵人,這也是他最終由弱小走向強大,並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陳友諒曾經對於朱元璋而言,就像鄱陽湖上浩浩蕩蕩得鉅艦一樣,是一個幾乎讓人絕望的存在。

    但是最終命運眷顧了朱元璋,若不是那個突如其來的流矢正好射中陳友諒,很難說歷史會不會改寫。

    對於陳友諒的身後,搶回陳友諒屍體,護送陳友諒次子陳理去武昌即位的張定邊出逃後,並沒有被刻意追捕,最後活得比朱元璋還長。

    次子陳理出降,朱元璋並沒有所謂的斬草除根,而是封他為“歸德侯“,並“遷居”到了高麗,讓他遠離故土,避免別有用心的人借用他的名義再次引起動亂。

    而在鄱陽湖之戰之前,就被俘虜的陳友諒的長子陳善,歷史沒有記錄他的結局,但是大機率只是被囚禁了。而民間傳說陳善出逃歸隱了,如張定邊的結局。

    朱元璋一生創業,沒有納過敵人的妻女,唯獨納了陳友諒的小妾周氏;而陳友諒的其他三個妻妾楊氏、婁氏、陶氏的結局則正史無載。大機率是成為了官婢,或者被其他將領納為了妻妾。

    總體說來,在那種戰爭殘酷的年代,朱元璋對陳友諒身後的家人,不算過分。因為朱元璋若是敗了,他的兒子、妻女是什麼樣的命運,恐怕會更慘。

    歷史記載最多的自然還是朱元璋納的陳友諒的小妾周氏。雖然朱元璋在《大誥》說是自己氣不過陳友諒,納他小妾來解氣。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這位周氏實在是美豔動人。

    因為這位周氏後來成了朱元璋的闍妃,並且於洪武二年為朱元璋生了兒子潭王朱梓,此刻離陳友諒死已經相隔6年了。

    自然不可能是《罪惟錄》裡寫的那樣,朱梓是陳友諒的遺腹子了,而朱梓的結局本質上也是受胡惟庸案擴大化的牽連,和王妃於氏自焚的。

    民間傳說闍妃與胡惟庸私通,就是為了撫保朱梓即位,替陳友諒報仇,顯然是攀汙之辭。

  • 7 # 史研

    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戰爭中,朱元璋以少勝多,打敗陳友諒。在陳友諒兵敗被殺之後,對於他的妻子,朱元璋是收進了後宮,成為朱元璋的妃子。而他的兒子,被朱元璋好生優待。這一點完全不是朱元璋的風範,這是為什麼呢?

    陳友諒作為朱元璋的最大對手,在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給朱元璋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幾次朱元璋都陷入危機之中,在最後一次大戰,朱元璋也是靠著計謀,才真正取得了勝利。朱元璋可不是一個大度的人,他是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

    雖然朱元璋對陳友諒的兒子很好,但是那只是在表面上的。當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之後,並且把陳友諒的兒子抓到,他沒有立刻殺死陳友諒的兒子,而是告訴他,自己不會對他做什麼的,讓他儘管放心好了。

    為了能夠讓這個孩子放鬆下來,朱元璋真的是費盡了心思,他讓手下的人都要尊重這個孩子,至於他想要幹什麼,就讓他去幹什麼。過了一會兒,朱元璋讓他去收拾一下自己的東西,他的那些金銀珠寶想帶多少就帶多少,然後跟著朱元璋回去享受榮華富貴。

    其實剛開始朱元璋還是做得很不錯的,真的是讓他享受了榮華富貴,每天都錦衣玉食的過著。比當時的普通老百姓好的太多了,就算朱元璋的親戚都沒有這麼好。可能就是朱元璋對於自己對手非常的尊重,難得大度一回。他和陳友諒打了這麼多年,兩個人彼此息息相惜,雖然自己最後是勝利者,也不能夠侮辱敵人。

    這個孩子雖然日子過得很不錯,但是一點自由都沒有,年紀才10多歲,在這個年紀裡肯定是想要自由的,就算有這麼好的日子,也不想要過下去。於是就不安分,說著一些反動的話。這些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朱元璋真的不想殺他,於是只能把他換一個好的地方。

    朱元璋把這個孩子送到了當時的北韓,讓當時的北韓的皇帝去好好對待他,給他更好的生活。面對宗主國的請求,北韓的人民自然是不敢懈怠,每天都是拿著自己最好的泡菜去招待他。於是這個孩子在北韓當地吃了很多年的泡菜,再也享受不了那些錦衣玉食,這個可能就是這個孩子最想要的吧。畢竟吃慣了山珍海味,想要換一個口味嘗一嘗,還是朱元璋懂得他的心思。

    而陳友亮的妻子卻被他收入了後宮。

    因為朱元璋知道當時戰亂,人們都是民不聊生,日子都過得非常艱難。他一個弱小的女子,而且已經是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在當時肯定是不好過的,也沒有人敢去收留她。朱元璋出於對這個女子的考慮,於是就把她收入到後宮了,對她還是非常不錯的。

    從這些方面看,朱元璋真的是一個大好人。相信在陳友諒死後,看到朱元璋自己這麼對待自己的妻兒,肯定是感動的要流淚了。朱元璋也肯定要回一句,不用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仿製藥神話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