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猷放在此

    郭老說的對,道家是中華文化的正源,一部老子的《道德經》包羅永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萬物,此道非道

    道不可言,此道大道

    道路寬廣,此道隨緣

    道法自然,此道順勢

    道可言者,揚名立萬

  • 2 # 偶得一笑

    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一切是自然而然,這是道家核心思想。也就是說人要去掉我執,突破自我的束縛,做到了天人合一,你就開悟了,開悟的人,不再妄為。道家還主張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弱者道之用,以弱勝強,弱可以向強轉化,柔軟才有生命力。任何事物都是負陰而抱陽,我們要知其雄守其雌。任何一個人能接受,掌握了而且能運用自如,就會走向成功,猶如神助,並且一些足智多謀的名家也往出之道家。如歷史上劉伯溫,諸葛孔明等。因此,郭老認為名家出自道家是有道理的。

  • 3 # 有話少說

    名家,歷史上的諸子百家之一。名,老子,孔子,都有論述。老子言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曰的是“名不正則言不順”。

    名,老子沒言出名堂來,即不能確定,孔子則必須確定。

    名家是否出自老子,名家著名的“白馬非馬”,倒是與老子“名可名,非常名”極為相似,而與孔子的“正名”相反。

  • 4 # 牧陽子

    因為道是中華文化之本源,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道,社會的發展、事物的發展也都尊循著道,道是自然法則,他揭示了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認識了道,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遠,走的通。所以說,名家皆出於道!

  • 5 # 老周動畫

    道為華夏文化的根基。道法自然。大道至簡。道家大可解釋天地萬物。小可解釋原子分子。自古道家懸壺濟世。參透環宇。名人高人都是參透人生只士。何為道。自然就是道。

  • 6 # 琪人琪語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原因如下 :

    1.郭沫若認為:“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墨家店早已被吞併了,孔家店僅存了一個招牌。”

    2.道教作為傳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後產生了魏晉玄學、隋唐重玄學和宋元明清內丹學,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3.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法論。

    4.儒道互補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闢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的學術思想源自高道陳摶,程朱理學將道教的宇宙圖式論和儒家綱常名教結合構建了“天理”哲學體系。 明朝王陽明的心學處處把“良知”說和內丹學相比擬,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學理論和修養方法。兩千年來佛、道兩大傳統宗教不斷地進行互動。

    5.東漢時期佛教被人們視為黃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時佛教的傳播藉助了老莊玄學的影響,禪宗的宗旨方法深受莊子學說的啟發,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鑑了神仙方術。

    故郭沫若認為名家出自道家。

    供您參考

  • 7 # 鄉下老果

    名家,是先秦時期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對像的思想學派。戰國時期稱為“刑名家”或“辯者”,直到西漢才始稱為“名家”。這個“名家”和現代漢語的“名字”有實質上的不同,“名”不是有名或出名的意思,而是指事物的名稱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幾下四位。

    鄧析:鄭國大夫,名家開山鼻祖,與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同時期人,主要思想傾向“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著作大部分已失,目前僅存《無厚》.《轉辭》二篇。

    公孫龍:趙國邯鄲人,名家代表人物,能言善辯,指出“白馬”與“馬”的區別,得出“白馬非馬”的結論,著有《公孫龍子》傳世,他的思想是比較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

    惠施:著名道家莊子的好友,在《莊子》中與莊子有過幾次精彩的辯論,魏國宰相,認為事物的性質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事物的“同”與“異”是相對的,又是統一在一起的,他的思想含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桓團:以辯論聞名於世,生平不詳,在《莊子》中有記述。

    名家分為“合同異”與“離堅白”兩派,“合同異”一派以惠施為代表,認為萬物的“同”與“異”都是一樣的,皆可以合其“同”與“異”而一體視之。“離堅白”以公孫龍為代表,認為一塊石頭,用眼睛去看,只能看到石頭的顏色,而不能感受到石頭的堅硬度;而閉上眼睛用手去摸,,只能感受到石頭的堅硬度,而不能知道它的顏色,得出“堅”與“白”是分離的,彼此孤立的存在。“合同異”強調事物的統一性,“離堅白”強調事物的差異性。

    郭沫若為何認為“名家出自道家”呢?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其著《道德經五千言》,文約義豐,包羅永珍,在書中以“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認為“道”是“夫其之命而常自然”,“道”即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又具有“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絕對的本性。書中提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並意識到對立面的轉化,認為一切事物生成變化都是“有”與“無”的統一。

    老子的學說對中國哲學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在後來的唯物與唯心兩派都從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所以,郭沫若認為“名家出自道家”,肯定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

  • 8 # 且聽楓吟

    諸子百家皆出自道家!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這個時代所產生的先秦諸子思想,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原典”、“原動力”。

    以孔子、老子、墨子等為代表的先賢們,創立了各自的學說,“於道德政治文學上,燦然放萬丈之光焰”(王國維語),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關於諸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歷來頗多爭議。傳統觀點通常以儒家為主流;但也有觀點認為,道家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甚至有學者認為,諸子百家都淵源於道家。

    例如,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者、政治活動家江瑔,在其所著的《讀子卮言》一書中就指出:“道家之學,較諸家為最早……諸家之學皆起於春秋戰國之時,道家之學則在春秋戰國以前,而源於有史之初。”

    又說:“上古三代之世,學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士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為史官,得以掌數千年學庫之管鑰,而司其啟閉。故《老子》一出,遂盡洩天下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學者宗之,天下風靡,道家之學普及於民間……道家之徒既眾,遂分途而趨,各得其師之一端,演而為九家之學,而九流之名以興焉。”

    還說:“大抵古今學術之分合,以老子為大關鍵。老子以前,學傳於官,故只有道家,而無他家,其學定於一尊。老子始官而終隱,學始傳於弟子,故由道家散為諸家,而成為九流之派別,是老子為當時諸家之大師,或親受業於其門,或轉輾相授。”

    這些說法,並非全無依據,憑空臆造。在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確實是最興旺的一個派別。例如,《莊子·天下篇》把當時的學者概括為八家,除儒家、墨家、陰陽家、名家外,其餘四家都屬於道家,分別是宋鈃、尹文之學,彭蒙、田駢、慎到之學,關尹、老聃之學和莊周之學;《荀子·解蔽》列出了六家,道家佔了一半;《呂氏春秋·不二》列十家,道家也佔了其中五家。可見在先秦諸子中,道家之興盛!

    此外,在班固《漢書·藝文志》所載的諸子文獻中,又以道家的著述最多,共有993篇,高於儒家的836篇,居諸子各家之冠。這還沒有算上實為道家而被錯誤列入別家的文獻。

    當然,這些證據還不足以證明,諸子百家淵源於道家。但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東周之前,學在官府,“庶人不議”;東周以後,隨著周王室的衰落,諸侯爭霸,“處士橫議”,學術逐步走向民間。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子創立的道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打破了官方對學術的壟斷,促使官學走向民間。也就是說,諸子百家其實都是出自道家門下,或是在此基礎上衍生髮展而來的。

  • 9 # 汪忖芝

    因為不論是他個人生活,還是學養造詣,都經歷了一個複雜曲折的過程,體悟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人生實相,故對以老子為首的道家比較推崇。

  • 10 # 浮生幻象

    南懷瑾先生說:儒家是糧食店,佛家是百貨店,道家是藥店。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閒,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藥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瞭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將來怎麼辦,就要研究四書。

    根據這段話,你就能清晰的搞懂為什麼名家出自道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釋迦摩尼佛講有,眾生有貪嗔痴慢疑。如何才能超越貪嗔痴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