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陶澍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嘉慶七年的進士。他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被譽為“晚清人才第一人”,是道光年間的重臣。他本來訂下的婚約是黃姓小姐,但黃家卻偷偷送來一個丫鬟。這是怎麼回事呢?

    (陶澍像)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陶澍的家庭背景談起。

    陶澍生於1778年,湖南省安化人,其祖上本來殷實富足,“業頗饒裕”,有田“十餘莊”。但傳至其父陶必銓一代時,家境日漸敗落,連可耕作的田地都失去了,一家人經常食不果腹,“或數日釜炊無顆粒”。就連住的地方也極為寒酸,“老屋不三間,瓦缺全無椽”。甚至陶必銓外出趕考,都要向鄰家借來數鬥稻米,以資其行。

    陶必銓雖然終身未仕,但飽讀詩書,才高八斗,有很多傳世之作。同時,陶必銓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將“忠孝”視作最高的道德典範。陶澍雖然自幼貧困,但一直跟隨父親讀書,深受父親的影響。

    小時候的陶澍聰慧機敏,長於記憶,在輾轉於多個學館後,已經小有名氣。陶澍13歲時,曾做過一副對聯,至今讓人耳熟能詳:“紅薯、包穀、蔸根火,這點福老夫所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些事小子為之。”可見他的胸襟和抱負。

    1795年,18歲的陶澍考取了秀才,23歲中舉人。1802年,25歲的陶澍進士及第,列會試第63名,成為了安化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從此開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也就是在陶澍中舉的前兩年,21歲的陶澍和黃家小姐成婚。那麼,黃家小姐是何許人也?這騙婚之說又從何談起呢?

    (清朝夫人圖)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婚姻,自然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黃家小姐的父親名叫黃崇榜,是安化當地的一個鄉紳,典型的酸腐秀才,肚子裡墨水不多,但知識分子的派頭卻不少。而陶必銓為人仗義,喜歡結交多少有點文化的人,一來二去,陶、黃兩家關係自然非比尋常。

    陶澍年幼時,兩家人就定下了兒女親家。雙方商定,待黃崇榜的女兒長大成人後,嫁給陶澍為妻。黃家小姐從小靈動活波,模樣可愛,雖未曾上學,但通情達理,頗有大家閨秀之風範。逐漸成人後,黃家小姐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花容月貌,成為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兒。

    這本是樁門當戶對的美滿姻緣,如果照此劇情發展下去,自然成就一對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但命運弄人,就當兩人談婚論嫁之際,這樁婚姻卻橫生枝節,演繹出了不同的版本。

    安化當地有一個吳姓富商,傾慕黃家小姐的美豔動人,起了歪心思,想抱得美人歸,把黃家小姐納為側室。於是,他找來一位巧舌如簧的媒婆,攜帶著豐厚的聘禮來到黃崇榜府上,直言欲娶黃家小姐為妾。

    小姐還算貞烈,至死不從。可這個黃崇榜就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雖說讀過一些四書五經,但在見到那些令人炫目的真金白銀後,早將仁義道德拋諸腦後,不但迫不及待地滿口答應了吳富商的要求,還堅決要求女兒無條件應承這樁婚姻,服從父親的決定。

    (網路配圖)

    儘管小姐哭得梨花帶雨,傷心欲絕,奈何黃崇榜貪念已生,眼裡只有吳富商白花花的銀子,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小姐也只好委曲求全,無奈地答應了下來。

    但是,女兒只有一個,將他嫁給吳富商後,又如何向陶家交代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陶家主動退婚。但陶必銓一來家境貧困,擔心兒子討不到老婆,二來為人正直,約定的事至死不悔。所以,任憑黃崇榜說上了天,陶家就一個態度,堅決不退婚。

    這可難死了黃崇榜,不過他不愧是讀書人,稍一思量,就想出了一招移花接木之計。反正陶澍和小姐又不曾相識,不如在婢女裡面找一個姿色出眾的人,權當作小姐嫁給陶澍就得了。即便陶澍知道真相後,這婢女也是陶家的人了,料定心地善良的陶必銓不會做出過激行為。

    就這樣,黃家小姐嫁入豪門,而婢女卻陰差陽錯地和陶澍結了婚。不過,從陶澍後來的成就可以看出,這個婢女算是攀了高枝兒,母雞變鳳凰了。

    婚後的陶澍和夫人相敬如賓,而知道真相的夫人,則愈加尊敬和愛慕陶澍,竭盡所能地鼓勵他考取功名,光耀門楣。於是,在夫人的扶持下,陶澍科舉及第,並在仕途上扶搖直上,成為了一朝重臣。夫人也跟著沾光,榮耀無比,直至被誥封一品夫人。

    而黃家小姐卻沒有這麼幸運了,在嫁給吳姓富商後,吳家兒子仗著自己財大氣粗,經常霸佔周邊鄉鄰的田地,終於被一位忍無可忍的鄉鄰打死了。兒子死後不久,吳富商也跟著去世了,吳家從此一蹶不起,迅速地敗落了。

    直到陶澍的母親過世,他回到家鄉守制時,才得知了整個事情的真相。不過,陶澍反而拿出了50兩銀子救濟黃家小姐。

    據說,黃家的女兒最後經不住內心的煎熬,在窮困潦倒中上吊自殺了。

    (參考資料:《一代清官陶澍傳奇》《陶澍在江南》等)

  • 2 # 陳健講故事

    丫鬟代替小姐嫁人,不僅僅是影視劇的戲碼,據說道光重臣陶澍就遇到嫌貧愛富的富家女,悔婚用丫鬟替自己出嫁,沒想到後來陶澍,官至兩江總督,丫鬟也成了正牌的一品誥命夫人。

    陶澍的父親是一個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後來死心塌地的教導兒子,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學業進步很快,還不到二十歲就考中了秀才。

    考上秀才後,縣裡有一個黃老爺,覺得陶澍必然前程遠大,鵬程萬里,所以就打算把女兒黃小姐許給陶澍。兩家人一拍即合,締結了婚姻,準備陶澍考上舉人後成婚。

    沒想到陶澍科場失利,沒有透過鄉試,也就是沒有考上舉人。

    黃老爺就有些後悔,覺得這個窮小子會不會像他學富五車,屢試不中的老爹一樣,也是一個有學問沒前程的人。

    黃家小姐也是這樣想的,她嫌棄陶澍貧困,又考不中舉人。恰逢此時,本縣有一個吳公子,老婆死了,想續絃。聽聞黃家小姐很漂亮,雖然已經和陶澍訂婚,但是已經有悔婚之意,就派媒婆前去說親。

    吳公子家裡很有錢,黃小姐一家都很滿意。

    但是不太好悔婚,他們找到陶父商議,要和陶澍解除婚約,為了彌補,願意把黃小姐的丫鬟嫁給陶澍。

    陶父本來很生氣,但是想想誰讓自己家又窮又沒考上舉人呢,就應允了。

    陶澍和黃府丫鬟成婚之後,奮發圖強,幾年內考中了舉人,又考中了進士。

    做官後,更是平步青雲,被嘉慶、道光等皇帝重用,先後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在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做布政使和巡撫。

    道光十年,榮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官運亨通,官聲極好。

    陶夫人,雖然出身丫鬟,但是白白做了秀才娘子,舉人夫人,進士夫人,現在是一品誥命夫人。

    我估計她一生都在感激黃小姐的推讓之恩,一生都在感激上天垂幸。

    黃小姐嫁給吳公子後,家趁人值,過了好幾年享福的日子,後來吳公子死了,吳家敗落,田產被親族奪走,黃小姐竟然成了無依無靠的寡婦,艱苦度日,過了很多年。

    陶澍當上大官後,有一年,帶著夫人回家省親,儀仗威嚴,浩浩蕩蕩,吹吹打打,鑼鼓喧天。

    黃小姐問鄰居,何人這麼大的排場?

    鄰居笑答,是陶大人。

    黃小姐問,是哪個陶大人?

    鄰居又笑,就是你看不上的那個陶澍和你家的丫鬟啊。

    黃小姐又羞又氣。

    陶澍和夫人回到家鄉,也聽聞了好事者轉述的黃小姐的艱難境遇。

    陶澍心生惻隱,陶夫人更是感念黃小姐的恩德,於是送去五十兩銀子。

    陶澍說,不是我小氣,是怕黃小姐無福消受,反而害了她。

    誰料到,還真被陶澍說中,這五十兩銀子也被小偷偷走,黃小姐悔恨交加,上吊自殺。

    這個故事廣在民間流傳。

  • 3 # 音樂小妖

    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麼一個詞,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幾乎就是現實版的嫌貧愛富。

    當年陶澍的父親也曾經多次參加過科舉考試,有可能是水平不到位吧,反正從來沒有中過舉,一氣之下就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兒子身上。

    還別說陶澍很是爭氣,在參加湖南鄉試的時候居然考中了舉人,但是當時的科舉制度有點問題,那就是舉人雖說也可以做官,可是卻有著各種的限制。

    就好像我們去大公司面試,人家說你已經透過我們的面試,回家等機會就好了。

    其實等機會的人相當多,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默默的等機會,畢竟當時的官場上面就那麼幾個位置,可是等機會的人卻成千上萬。

    於是陶澍一狠心打算重考,就如同我們對自己的高考不滿意,重新讀一年書再次考試一個道理。

    但是問題卻也出現了,原本陶澍成為舉人的時候,跟黃家的小姐定了親,可是等陶澍放棄舉人重新考試的時候,黃家的小姐不太願意了。

    黃小姐自認為生得花容月貌,如果陶澍可以當官,或許還可以配得上自己,但是陶澍居然放棄了舉人,打算重考,會不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考一輩子也考不上吧,那樣自己豈不是要跟著陶澍受一輩子苦。

    而就在此時黃家的姑娘看中了本縣的一家姓吳的公子,雖說對方娶過老婆,可是他老婆不幸病逝了,再加上吳公子家境優越,屬於富二代的那種。

    當時黃家小姐就心動了,再回頭看看跟自己定親的陶澍,當時就不爽了,很多時候我們就怕比較,尤其是此時的陶澍打算重新開始自己的考試生涯,跟所謂的吳公子不說天差地別吧,也差不了多少了。

    然後黃家的小姐死活要嫁給吳公子,這件事弄到最後無法收場了,黃小姐的父母只好私下裡跟陶澍商量能不能折中一下。

    比如說把自家的一個丫鬟收為義女,然後代替黃小姐嫁給陶澍,畢竟自己的女兒已經鬧到這個地步了,但是自家的面子還不能丟。

    當時的陶澍雖說內心很喜歡黃小姐,可是人家不樂意,並且這件事都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就算黃家強行把黃小姐嫁給自己,誰知道人家會不會讓陶澍帶個綠帽子來彰顯一下。

    所以這件事就成了丫鬟代替自家的小姐出嫁,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要問了,那個丫鬟同意了沒有,就這麼直接讓人家代替了。

    可能很多人對於丫鬟有點誤解,古代的丫鬟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人生自由,聽起來是丫鬟,實際上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下人。

    原本黃小姐嫁給陶澍,這個丫鬟也是要跟著一起成為陶澍的通房大丫鬟,而現在卻相當於直接提升了一步,從小妾直接升級到了正妻,這幾乎就是質的飛越。

    然後我們的陶澍開始奮發圖強,畢竟被人的悔婚對人的刺激相當大,很多小說當中不都是這麼寫的嗎?悔婚後一路暴發成功逆襲。

    而陶澍可以說是現實當中逆襲最成功的那一個,被道光帝直接相中,一路提撥高升,不但自己飛黃騰達,就連自己的老婆也成了誥命夫人,可以說風光無限。

    而當初的黃小姐卻正好相反,自從嫁給吳公子之後,沒過幾年吳公子就一命嗚呼了,然後吳家又因為爭家產等方面的原因,沒幾年就沒落了。

    陶澍等自己風光了之後,一定會回自己的家鄉裝一下,畢竟衣錦還鄉是每一個在外面打拼之人的終級夢想,尤其是陶澍當年還是如此的落魄,現在帶著自己的老婆回老家耀武揚威一下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然後以前那個不想嫁給陶澍的黃小姐就在路上看到了風光無限的陶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時黃小姐就差點氣出病來。

    而陶澍也看到了自己當年喜歡過的黃小姐,如今居然如此落魄,畢竟是自己曾經心愛過的姑娘,於是命自己的手下給予其五十兩白銀。

    很多時候,沒有相應的地位,卻得到了巨大的財富,會招來災難,比如說黃小姐自從收了陶澍的五十兩銀子之後,當天晚上就被人給盜走了,並且還將黃小姐本就不多的積蓄也一併盜走。

    隨後在輿論與譏諷之中,黃小姐終於承受不了這樣巨大的壓力,內心崩潰之下直接上吊自盡了。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實實在在的看到了什麼叫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一直以為這句話是現代才流傳開來,誰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相當的流行了。

  • 4 # 靈石蘊

    替婚不是影視劇戲碼,在古代是一種現象

    古代婚姻雖也受法律保護,但古代結婚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夫妻在洞房之前都沒彼此見過,這裡也就有了可鑽的空子,其中之一叫冒婚,而這個冒婚,就是替婚,什麼哥代弟娶、妹代姐嫁、丫鬟替小姐等,應有盡有。當然,這種冒婚法律是不認可的,一旦發現舉報,就會被處罰,並解除婚姻關係

    比如大明律中規定,女方冒婚,打八十大板,男方冒婚罪加一等……

    律法有懲處規定,不就說明古代冒婚是一種(犯罪)現象嘛,而不僅是今天編劇憑空想象出的戲碼

    而題中說的丫鬟替小姐出嫁,除了犯了冒婚之罪外,還犯了良賤結親之罪,古代結婚門當戶對,良家和賤籍之家不許婚嫁,違者打九十大板(大明律)

    兩罪並罰,估計要打一百七十大板,不過到底是幾個人合計還是一人獨領,就不曉得了

    關於陶澍婚姻中的婢女代嫁

    陶澍是道光重臣,官居兩江總督,他的婚姻其實並無不妥之處,陶家也無婢女代嫁的記載,但坊間確實有陶澍夫人為代嫁女婢流言

    而此傳言真實性由陶澍同科進士梁章鉅之子梁呈恭(溫州知府)確認,他在其書《北東園筆錄》中明文記載

    其書中說,陶梁兩家交好經常來往,一日自家母親發現陶妻黃氏手上長有痦子,就問怎麼回事。陶妻回答說,自幼家貧,操勞所致。梁母怕扯出不好話題,就沒多問。可大家都知道,黃家出身富裕,是富家小姐出身,後來梁家聽到知情好友敘述,知道了婢女代嫁的事

    說當年陶家和同鄉黃家結親,定下姻緣,只是陶家家貧一直沒能完婚,後來有個姓吳的富商看中了黃家小姐,想替他兒子續絃,就用重金誘惑黃家。黃父受到誘惑,就逼迫陶家退婚,不過陶家和黃母不願意,只是黃父和黃女去意堅決,尤其是黃女堅決不願意嫁入貧窮的陶家

    後來不知道誰想了個折中方法,讓黃家的婢女替代小姐出嫁,陶家清不清楚不曉得,但最終是黃家婢女嫁給了陶澍。隨著陶澍科考中舉,官越做越大,這個婢女成了一品誥命夫人

    而如願嫁入吳家的黃女,最初也過了幾年富家生活。不過吳家人壞,在一次占人田地的鬥毆中,吳家子被毆身亡,黃女也就成了寡婦,又沒過幾年,隨著吳家父親老去病故,吳家族人欺負黃女,把她田產吞併殆盡,黃女生計成了問題……

    回鄉丁憂已經當了大官的陶澍得知事情始末後,不計前嫌,接濟了黃女五十兩銀子,黃女拿著那五十兩銀子痛哭零涕,放在家中不忍使用。誰曉得,一天夜裡這五十兩銀子讓小偷給偷去了,黃女憤懣自殺……

    以上就是婢女代嫁的傳聞,一波三折,很像小說情節。實際上,《北東園筆錄》這本書還真就是小說,只是用了現實中的真實人名……

    真人套話本,這到底是真還是假,說不清了

  • 5 # 崔教授

    古代的時候,那些有錢的富貴人家不僅有三妻四妾,而且還有很多通房丫鬟。男主人行房的時候她需要在一旁伺候。當女主人不舒服的時候,男主人可以隨時召喚通房丫鬟伺候。來滿足男主人的“生理需求”。說白了就是一件可以洩慾的“物件”沒有任何的名分。下場也是非常悲慘。

    但萬事也都不絕對也有例外。清朝時期的名臣陶澍,與本地一位黃家姑娘有了婚約。雙方約定在陶澍鄉試之後就成親,後來陶澍落榜了,黃家人就不太願意了接受這門親事了。正好此時有另外一個大戶人家想要娶黃小姐。

    於是他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一個丫鬟假扮黃小姐嫁給樹陶澍,反正陶澍從來沒有見過黃小姐。自從這個丫鬟嫁過去之後,對陶澍照顧的非常周到,並且鼓勵他首次考試落榜不要著急,繼續努力就可以。第二年陶澍就考上了,後來又升遷,這位丫鬟也跟著享受了無上的光榮。

    可以說這位丫鬟也非常善良,覺得自己不堪匹配如此榮耀,便把自己是丫鬟的事情告訴了陶澍。但是陶澍根本不在意,跟這位丫鬟依然相親相愛。

    而反觀那位悔婚的黃小姐,在嫁到大戶人家之後不久丈夫就過世了。她的日子過得非常糟糕,後來陶澍知道了,還接濟了她些許銀兩。但是這些銀子最終卻被人偷了去,黃家小姐因為受不了現下的遭遇最終自盡,不過還有人說她是出家了。

  • 6 # 葉之秋

    丫鬟代替小姐嫁人,只是影視劇的戲碼?道光重臣陶澍有怎樣的離奇姻緣?

      婚嫁本來是很嚴肅的事情,結兩姓之好,傳兩家香火,為維護必要的綱理倫常,婚姻之事,有許許多多的程式和步驟,步步有“禮”。可是,再嚴格的禮,再好的計劃,也終趕不上變化,總有一些意外發生。比如說替婚的事情,就時常有,什麼妹替姐嫁的,什麼弟替兄娶了,什麼父替子娶了,亂七八糟的多得很,但一般而言,替代的人除卻外貌長相等因素,身份上基本上是對等的,可是用丫頭來代替小姐,這就有點過頭了,至少在良賤通婚一事上,對男方來說不公平,畢竟丫頭和小姐的等級相差太大了。

      陶澍遇上的是怎麼回事呢?咱們大致回顧一下:

      陶澍生於1779年,湖南安化小淹鎮陶家灣人,七歲時,陶澍就和父親陶必銓遠走長沙,在嶽麓書院讀書,第二年回小淹鎮,陶必銓在知交好友王崇焯家中設館,陶澍跟著讀書,兩年後,父親回家務農邊讀書,陶澍也跟著邊幹活邊讀書,後來,父親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一直在學習,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他參加了參加縣學考試,成了秀才一枚。(網路圖)

      只是秀才這個名號,可以得點好處,領點福利,在鄉里縣裡算很有臉面,也有點特權,但是畢竟不在體制內,離做官還是很遠的,政治前途基本上還看不到光,這幾年時間裡,陶澍一直跟著做私塾老師的父親,讀書備考。

      嘉慶三年,陶澍與安化縣黃德芳成親。

      這個黃德芳到底是誰?現代人看來無論是誰都無所謂了,黃陶兩家以外也就都是看熱鬧的心態,可是對於陶家來說,卻是帶著屈辱的一場婚姻,因為這個姑娘,她的身份其實是一個丫頭。丫頭倒也沒什麼,如果他陶家本身定親的物件是個丫頭也就罷了,偏偏陶家原先定的是個小財主家的小姐,一個秀才娶一個鄉下小姐,原本也算是門當戶對,可是因為黃家小姐看上的是吳財主家的公子,想做的不是秀才娘子,而是富戶的續絃。陶家雖非富戶,陶必銓卻極有才學,陶澍也是聰明有加,怎麼丟得起這個臉?一切程式都走完了,只等完婚,此時,黃家也沒法交代,只好靈機一動,把黃小姐的貼身丫頭,認作是黃家的小姐,強行提升等級,對外稱是黃公的義女,給大家一個交代。

      黃小姐或許是眼光不到,或許是是真的愛上了吳公子,黃公或許是維護兩家的臉面,或許也是真的不太瞧得起陶家,總之,陶家秀才娶了個丫頭是鐵打的事實。

      經此一打擊,陶澍發奮圖強,不懈努力,終於在嘉慶七年得中進士63名,後再接再勵,參加殿試,朝考被定為55名,成為安化第一個進士,後雖有曲折,但官路也算亨通,終成道光一朝的重臣,狠狠地打了黃家的臉面。

      替婚這種事情怎麼說呢?還是得看各家的眼光與誠信吧,有的人吐個唾沫就是釘,哪怕是死也要踐行諾言,有的人卻在臨門一腳時發生了變化。

      同樣是清朝人,曾國藩也遭遇過類似的事情,不過他的新娘不是丫頭,而另有其人。

      曾國藩小時候並不怎麼樣出眾,二十多歲,仍是個秀才,只是他的老師歐陽滄溟很看重他,替他作媒,定下他朋友王某人的女兒。可是到了成親的日子,王家小姐不答應了,王家也不承認這樁婚事,曾國藩臉面自然不好看,歐陽滄溟也相當自責,這打臉打得太疼了,為了彌補,他對曾國藩說自己的女兒雖然長相平平,但賢良淑德,如果曾國藩不嫌棄,那就把她嫁給他了,曾國藩自然很感動,答應了這門親事。後來,曾國藩做成了一番大事業,也算是報了這點仇了。

    莫欺少年窮,說得也許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拋磚引玉,簡單說幾句,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 7 # 春秋風雲

    臺灣學者曾仕強有句名言:“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好姑娘嫁給他;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把壞姑娘嫁給他。”,可見女人對於男人是何等的重要。唐代有姐妹易嫁的故事,晩清有主僕易嫁的美談。婚姻自古非兒戲,看準了皆大歡喜、幸福一生,選錯了反目成仇、痛苦終身。陶澍選對了老婆,事業如日中天,生活幸福美滿,佔盡福祿;黃德芬把握了機會,由丫寰晉升為一品浩命夫人,閱盡風光無限,烏鴉變鳳凰。

    陶澍(1778--1839),湖南安化縣小淹鎮陶家灣人。父親陶必銓,教書匠。陶澍幼時,父親作主為他訂了一門娃娃親,是本縣富戶黃姓家的姑娘。古時開親講究門當戶對,想那陶家也非窮苦人家。可是後來黃家越來越富,陶家專注學業,半耕半讀,家中逐漸貧窮。成年後黃家小姐嫌陶家窮,有意悔婚,母親不許。當時吳姓財主的兒子死了妻子,有意將花容月貌的黃小姐填房。吳財主在黃家下了很重的聘禮,黃父為財所動答應了親事,黃女見吳家闊綽滿心歡喜。陶家聽說黃家要悔婚,堅決不答應。

    當時黃家有一丫寰,怕主人吃官司,自告奮勇地說:“只要陶家不嫌棄,我願意代小姐出嫁!”。黃財主眼前一亮,立即與夫人商量收丫寰為義女,嫁妝一應俱全。

    嘉慶三年(1798年),19歲的陶澍與同樣19歲的黃德芬結婚。陶氏族譜上註明,黃德芬為安化縣一都河曲溪白棠衝崇榜公女,至於黃(也許是其它姓)小姐是哪裡人,只有陶澍知道。想那崇榜公也不會是黃小姐的父親。結婚後,黃德芬尊老愛幼,勤儉持家,一門心思支援丈夫進學。雖然嘉慶六年(1801年),陶澍參加會試名落孫山,仍然默默無聞地支援他重考,終於在第二年春的京城壬戌科會試中高中進士。

    黃德芬李代桃疆,陶澍有沒有看出來?肯定看得出來。黃小姐家應該離得不遠,悔婚之前,陶澎應該走過幾次丈母孃家,應該認識黃小姐,也可能認識黃德芬。黃小姐識字有文化,而黃德芬不識字沒文化。黃小姐貴為千金,不用幹粗活,手極細嫰;而黃德芬洗衣做飯、挑水打柴,手心有繭,手背粗糙。黃小姐盛氣凌人,本就瞧不起陶家,怎麼可能180度轉彎?而黃德芬窮人出身,任勞任怨、溫言款語、對人禮讓有加,這是裝不出來的。陶澍明知是“冒牌貨”,為什麼甘願吃啞巴虧?是因為這樣的老婆正是自已所需要的型別--賢妻良母型。

    黃德芬生了三個女兒,勤勤懇懇地操持家務,對丈夫和顏悅色,使陶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官越做越大,官聲越來越好。由翰林院編修遷御史、給事中、出為川東道,治行稱四川第一。歷任安徽布政使、巡撫,清理出三十餘年積累的糾葛。秉燭達旦,編緝《安徽通志》。道光五年,在江蘇為官,遇洪澤湖決口,運道梗阻,親赴上海僱船,開通海運。道光十年任兩江總督(轄江蘇、安徽、江西、上海),與巡撫林則徐疏浚江南河流,為數十年之利。又陳兩淮鹽政積弊,推行票鹽,減價敵私,頗有成效。

    卻說黃小姐嫁到吳家之後,丈夫為土地糾葛與人鬥歐,被對方殺死。白髮人送黑髮人,不久公公也病逝了。吳家人為了爭奪財產,將她趕了出來,黃小姐生活無依,過得相當艱難。陶澍有一次回家探親,聽說了黃小姐的遭遇,著人送了50兩銀子給她。黃小姐聽說昔日的未婚夫當了大官,丫寰成了浩命夫人,再想想自已的處境,腸子都悔青了。她恨自已有眼無珠,傷心自已命苦,抱著銀子哭了一陣就睡著了。沒想到小偷惦記她,將她的銀子偷走了。黃小姐醒來不見了銀子,越發悲傷,最後竟懸樑自盡了。

    大家都知道陶澍有識才之能,像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星沅,都是他提拔上來的,事實證明,這些人才堪大用;卻不知道陶澎還有慧眼識妻的本領,初婚時他明知道是假“貨”,一不哭二不鬧反而偷著笑。為啥?接著你就知道了。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黃夫人嫁給陶老爺十年,只生了三個女兒,陶澍不著急,黃德芬先急了。她覺得沒能生下男丁全是自已的錯,她有責任為陶家續香火。於是,黃夫人主動要求陶澍納妾,陶老爺盛情難卻,笑納了賀氏。賀氏1791年生,陶老爺長賀氏12歲,賀氏生了五女四男,可惜男孩都夭折了。黃夫人為了給陶家上保險,於賀氏進門後四年,又為陶老爺張羅娶了劉氏,劉氏1809年生,小陶老爺30歲。劉夫人沒有生育,黃夫人於四年後又為陶老爺娶了盧夫人。盧夫人1808年生,小陶老爺29歲。盧夫人生了三個兒子,陶老爺既喜又擔心,其中兩子分別叫佑無、普陀保,都是乞求上天保佑平安的意思,可惜三個兒子又夭折了。後來黃夫人又為他娶了楊夫人,楊夫人1813年生,小陶老爺34歲。楊夫人只生育了一個女兒。黃夫人真著急,又自作主張把貼身丫寰許配給陶老爺。丫寰姓張,1816年生,才15歲,小陶老爺37歲。徵得丫寰和其家人同意後,將兩人送進了洞房。張夫人如願生下兒子桄,陶桄順利長大成人,開枝散葉,今陶澍後人眾多,人才濟濟,都得益於黃夫人賢慧。劉夫人1836年去世,享年27歲。張夫人1837年去世,年僅22歲。

    陶老爺1839年去世,享年60歲。陶老爺去世後,黃夫人不貪戀京城的繁華,不以一品誥命夫人自居,拒收鹽商5000兩銀子的捐贈,低調地領著家眷回到故鄉安化。黃夫人1844年帶著欣慰離世,享年66歲。張夫人1844年去世,享年43歲。盧夫人1860年去世,享年52歲。賀夫人1864年去世,享年74歲。楊夫人1871年去世,享年58歲。

  • 8 # 聾王異史

    陶澍娶小姐被偷換成丫鬟,是一個古代“拜金女”失算,丫鬟逆襲的曲折故事,讓人既解恨,又心疼。

    拜金女黃小姐悔婚

    陶澍小時候,家庭不富裕,父親陶必銓多次科考都沒有及第,就在家中開辦私塾教書,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但陶澍的科考之路也不平坦,乾隆六十年參加縣學考試,只得了個補邑諸生,算是個秀才。後來陶澍離家北上,參加會試,卻名落孫山。他父親堅持讓他留京補習,準備再試,以圖進取。但就在這個階段,家裡出了些變故。

    陶澍的父親雖然是個窮教書匠,畢竟屬於書香門第,特別是陶澍成為秀才後,一戶姓黃的人家認為他大有前途,把漂亮的女兒許配給他。但在他會試落榜後,黃家就看低了陶家,覺得他們父子都和科考沒緣分。就在這個時候,當地一名姓吳的土豪老婆死了,看到黃姑娘姿色出眾,提出將她收做自己的繼室。黃姑娘也是一個拜金女,看中吳土豪豐厚的家產,一心嫁給他。

    婚約有法律約束力

    黃家和陶家有婚約在先,“婚約”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證書,有的法律效力。

    在古代,婚姻大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尊長包辦。但也有一定之規,訂婚是嫁娶的必要程式,男方會給女方一定的訂禮,還要請媒人或證婚人一起寫一紙婚約,約定男女雙方成人後成親圓房。這種形式和現在到民政部門蓋章領證一樣,過去雖然缺少官方程式,但卻具有法律約束力,《大清律》規定:

    女家悔約者,主婚人笞五十,女歸本夫,再許他人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後定娶者知情與女家同罪,財禮入官,不知者不坐,追還財禮,女歸前夫,前夫不願者倍追財禮給還,其女仍從後夫。男家悔約再聘者同罪,仍須娶前女;後聘聽其別嫁,不追財禮。

    黃家以假充真嫁閨女

    黃家看到吳家送來的白花花的銀子想悔婚,黃家的女兒更是貪戀吳家富豪的生活,雖然是充作繼室,她也毫不介意,鐵了心要嫁給土豪。但黃家人也清楚,如果被女方悔婚,作為斯文人家,陶家將丟盡臉面,肯定不會同意的,如果兩家人撕破面皮,鬧到官府,黃家肯定得吃官司。黃家面對白花花的銀子又無法抗拒,局面非常尷尬。

    沒想到這難題被黃家的一個小丫鬟輕易破題。原來小姐有一個自幼一起長大的貼身丫鬟,也是知書達禮,聰明伶俐。她提出一個取巧的辦法,如果黃家把她認做乾女兒,她願意代替小姐嫁給窮書生陶澍;小姐就可以順利的嫁給吳土豪,對於黃家、陶家、自己三全齊美。

    為何小丫鬟願意嫁給窮書生呢?在古代,丫鬟的地位很卑賤,很小的時候被家人賣給有錢人家為奴婢,成為這家人的私人物品,可以隨意買賣。小姐嫁人後,她的命運只有兩條,一是隨小姐做通房丫頭,一起服侍男主人;二是不隨小姐出嫁,隨便嫁個下等人家。如果黃家將她認為乾女兒,她將擺脫奴婢的地位,能名正言順的嫁給雖然窮酸,但卻有文化的書生當正妻,如果正在京城複習備考的陶澍爭氣能金榜提名,那她的地位將超過嫁給土豪的小姐。對於這位頭腦聰慧的丫鬟來說,此事百利無一害。

    黃小姐的母親一聽,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辦法,於是將丫鬟改名叫黃德芬,認成自己的乾女兒嫁給了陶澍。

    “假小姐”安享富貴

    陶家也聽說一些內情,但由於家境確實不好,又好面子,陶澍父親為人寬宏厚道,黃家嫁個“女兒”過來,總比兩家撕破面皮要好,因此也就將就了這門婚事。

    嘉慶七年,陶澍仕途通達,在京參加壬戌科會試,進士及第;參加殿試,為二甲第15名;在嘉慶帝親自督考的朝考中,定為第55名。之後飛黃騰達,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年),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權高位重。冒牌黃小姐被朝廷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安享榮華富貴。

    拜金女家道沒落

    而嫁到土豪家的黃小姐生活卻急轉直下,她嫁給吳土豪沒多久,吳家就田產的紛爭,與另一個土豪曾家發生械鬥,兒子在爭鬥中被打死,吳土豪一口氣沒緩過來中,留下黃小姐孤兒寡母撒手人間。

    黃小姐艱難守家,吳家的族人覬覦吳土豪豐厚家產,又欺負他們家裡孤寡弱小無人做主,紛紛算計蠶食財物產業,沒多久家產被侵佔殆盡,家道破落。

    陶澍父親過世後,他還鄉守孝期間,老婆聽說了黃小姐生活艱難,才將她替黃小姐嫁給他的故事講給陶澍聽。畢竟黃家偷換女兒的沒有給他帶來損失,反而娶到一個聰明賢淑的賢內助。夫妻二人非常同情黃小姐的遭遇,派人贈送了五十兩銀子,希望幫助她改善生活。

    收到陶澍夫妻贈送的銀兩之後,黃小姐又羞又愧又悔,悔不該當年因為拜金錯失一樁好姻緣。也許她和陶澍還真的沒有緣分,本想用來持家50兩銀子竟然被蟊賊偷走了,黃小姐一氣之下,自縊了結了一步走錯,悔恨交加的一生。

  • 9 # 完顏翠花

    代嫁替嫁之流,現在看來雖然是一件比較狗血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卻是十分時興的一件事。古代的封建制度下,大家對於重男輕女的思想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對於那些貧苦人家來說,男子比女子更加有用,男子畢竟可以傳宗接代,然而女子一出生就註定給別人家做嫁衣裳。所以很多家境貧困的家庭當自己家裡多了個女娃娃就以後就把這些孩子賣到權貴家裡當丫鬟,還有的直接被賣到煙花之地將來任人魚肉。不過也有的女子比較幸運,在清朝曾經有個丫鬟因為千金小姐看不上自己的秀才未婚夫不甘心低嫁,就命自己的丫鬟冒名頂替嫁人,丈夫開啟開掛模式,官途一路亨通。

    這位抱得丫鬟歸的秀才叫做陶澍,是一個沒什麼背景家中一貧如洗的小夥子。憑藉自己的才幹考中了秀才,經媒人介紹求娶一黃家小姐,無奈著黃家小姐一邊答應了婚約另一邊卻十分不甘心自己就這麼嫁給一個窮酸秀才,還和一吳家貴公子糾纏不清。因為貪圖吳家貴公子家中的財產看不起這個窮酸秀才,到了結婚當天就讓自己的丫鬟頂替自己當新娘子上了花轎,成為了陶澍的妻子。不過幸運的是陶澍憑藉著過人的才智,年僅二十三歲就已經高中進士而後一路高升,深受道光帝的重用,從此飛黃騰達,最後自己也被封一品大員連帶著曾經當丫鬟的妻子也撈到了一個一品誥命的名號,看來這丫鬟還真是陶澍的福星啊。

    那位曾經拒嫁的黃家小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看不起那個秀才未婚夫想著加入吳家成為豪門繼室,她的貴婦少奶奶生活過得並沒有那麼長久,吳家公子的人品並沒有那麼好,為人令其他人所厭惡。在一場打架鬥毆中死去了,自己卻成為了寡婦。吳家老爺傷痛欲絕沒多久就跟著去了,而自己被人當做掃把星趕出吳家家門,錢非但沒有撈著,最後因為家境貧困上吊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豆腐”是什麼時候成了佔便宜的代名詞,它有什麼典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