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先生易學研究

    厚葬?費錢財耗人力!

    葬,重於撐握地質存在各元素。

    某些元素對人體有啟發,思維,賦性,智慧,商業靈性。有這些常識最佳!

  • 2 # 人民的呼聲

    厚葬與薄葬,那是時代產物,對我們現在來說:厚葬已經沒有義意了,對於那些革命烈士、或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還是有必要的。

  • 3 # 橘子兇猛

    薄葬好。歷史上多少王侯將相風光下葬,厚禮重儀,可這些有什麼意義呢。

    前赴後繼的掘墓人,屍骨都被挖出來供世人觀覽,死不得安。

    再看普通人,生前一直在計較著柴米油鹽死後卻要把錢花在發光下葬上面,不是很可笑麼。兒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孝卻在父母死後大張旗鼓搞葬禮,滑稽。

    更何況儒家的“厚葬”禮儀還遵循著與人身份地位相符的要求,就是不能逾矩,各有各的死法,達官才可厚葬。現代社會還信這個教條的人,實在愚蠢

  • 4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厚葬也好,薄葬也罷!都已經和死者沒有關係了,論起來有點關係的就是家屬的體面!厚葬了,別人會議論:這家過的不錯。很有錢花在這無聊的事上!薄葬了,別人也議論:這家的日子過的可能不怎麼樣?葬禮都這麼簡薄!

    孔子主張孝,但未必主張厚葬。只不過後世儒吉錯誤的定義了孝的含義,過度的用在了表面功夫——葬禮上!俚語言:孝子床前一碗水,強勝墳前萬堆灰。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坦然的面對人生,面對世界。認為人和動物差不多少,所以生死皆要順其自然,光光溜溜的來,最好也光光溜溜的去。所以主張“人薄葬”。生活的理念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所以處理人生事物的方法也不同。

    國風個人覺得,適中就好,人死萬事皆空。厚葬薄葬的根本就無所謂。適合民俗禮儀就可以了!

  • 5 # 呼喚生命的覺醒

    儒家主張厚葬是源於孔子慎終追遠的思想,但後世對孔子這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明顯出現了偏頗,孔子本意是要透過這一思想教育人們,提倡孝道文化,繼承先祖優良的傳統,重在化育人心,而非在葬禮問題上大肆破費,勞民傷財。尤其是後來的封建帝王為了滿足私慾,歪曲孔子本意,大興土木,年紀輕輕便勞民傷財建造陵寢,給本來苦難的人民帶去了更為深重的苦難。後來一般的儒生更是歪曲孔子本意,重外在形式輕核心思想,導致幾千年來勞民傷財,給人民群眾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家境貧寒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墨子因為看到厚葬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沉重苦難所帶來的弊端,並有摩頂放踵把一毛而利天下的愛民情懷,所以墨子主張薄葬,以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並且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讓人民過上節儉純樸的生活,同時墨子主張犧牲自己幫助他人,尤其是對於今天這樣的金錢至上的社會有著進步意義。

    經過一百七十年代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局面,慎終追遠的意義在於我們要緬懷先烈祖宗們一代一代人的巨大犧牲,繼承他們的優良傳統,勤勞節儉歷來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應該看重的是對祖先們優秀思想品質的繼承,在喪葬過程中奔著節儉節約的原則,守好祖宗們辛辛苦苦為我們留下的財富,用自己實際行動,自利利他,共同建設和諧美麗的社會而努力奮鬥!

  • 6 # 魯筆

    我認為,墨家的"薄葬"主張才符合我們今天現代人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大眾的利益,和今天人們提倡節約辦紅、白喜事一樣。

    我經常看有關考古工作的探索發現節目,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那些君王、皇帝們從登基那天起就開始修他們的墳墓。在他們的墳墓裡,墓主人恨不得將他們能得到的一切都裝進去。什麼金、銀、財寶,美女樸人,為了顯示他們的富有和遵貴,一切都往他們的墳墓裡裝。例如僅僅做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劉賀的墓葬裡出土的銅幣10餘噸,5輛高階馬車,20匹馬,錯金銀裝鈰金馬銅車3OOO餘件;金餅96枚,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金板20塊。海昏侯出土的金器超過478件,重量超過115公斤,其身家之中厚超出歷史的記載。還有秦始皇陵,秦皇陵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115米,陵園是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8一10米的城牆,用工最多時達72萬人。而且所用工匠最後都隨葬而死。還有不計其數的兵馬坑、兵馬甬等等

    厚葬是中國古代施行的一種葬制,它的初衷可能是提倡孝敬老人,但一般平民是望塵莫及的。只有那些君王帝皇才有條件將其發展到極致。死一個君王皇帝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要遭鞅。只有平民出身的墨子,才真正說出了一般平民想說的話。但由於時代的限制,在當時,都不被儒、法兩家所接受。

  • 7 # 古代哲學思考

    兩者沒辦法進行比較,因為儒家和墨家對於喪葬的觀點的目的和出發點完全不相同。

    儒墨兩家的緣起——同門不同命

    儒家重禮樂,他們將葬禮看作是孝道的一種表現,在《禮記》中也有關於葬禮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的記錄的非常詳盡、繁瑣,涉及喪服、奔喪、喪禮、祭法、問喪等等各個方面。後世,尤其是歷朝權貴之家,不乏浮誇,稍微看看歷朝的喪葬禮儀,無一不大興土木、奢華鋪張,即便是普通百姓之家,在喪葬規制上也是格外慎重,甚至於相對縱容鋪張。即便到了如今,我們還是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媒體仍然在批評一些鋪張浪費的喪禮儀式……我們大多將次歸結於受禮教的影響。由此可說儒家真的是主張“厚葬”嗎?會不會是後人的過度解讀呢?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

    再說墨家,我一直覺得他們是比較矛盾的,像俠客,追求自由,他們也更像軍人,要求絕對的服從,這可能也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相關,此種疑問,待我多看看書再來討論一下。與這種矛盾相應的,那就是墨家對於喪葬的態度。墨家主張節葬,似乎與儒家的喪葬觀完全對立,事實也是如此的。

    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墨子.公盂》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遊俠列傳》

    其實儒墨兩家之所以有這樣兩個方向上的主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他們的社會階層所受到的教育和經濟基礎決定的。

    墨子和墨家是反對儒家的禮樂制度的,他們認為此等行為毫無使用價值,費錢勞力而已,墨家有沒有具體的提出“薄葬”這個說法我沒有去查證,但是,薄葬一定是符合墨家的主張的。其實這和墨家這個群體的人員構成性質是有密切聯絡的。

    我們都知道,在春秋之前,也就是說周朝及以前,整個社會階層是分級,從上至下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等,國家的一切資源,包括權利、文化、技藝等,都是掌握在貴族手中,也就是士及以上階層。墨家和儒家的前身都是依附於貴族而存在的群體,只是兩者的職責不同。

    儒,如其名,這是文化方面的從業者,這一部分人一般出身於上層或者是中層階級;墨家這部分人大多是出身於武士階級,更直白來講,出身于軍隊。後來周朝的封建制服瓦解,這些依附於貴族的“家僕”散落民間,這才有了後來的儒墨等從儒家、墨家的發展來看,就註定了兩家的主張的背道而馳。在說的直白一些,儒家是書生,繼承來的貴族門風更大,他們重禮儀、尊禮教,同時,有錢;而墨家大多出身下層階級,接受的貴族教育相較於儒家來講更少,且沒錢。諸如此類,反映到思想主張上,自然就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

    儒家重葬卻不信鬼神,墨家節葬卻事鬼神

    在前面,我們說道儒墨兩家的群體構成的階層不同,經濟基礎和接受的教育情況不同,這是導致兩家喪葬觀背道而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樣很有趣的是另一個方面,那就是對待鬼神的態度,兩個確實截然不同的。

    儒門重喪葬禮儀、祭祀等,但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是,儒家對鬼神是敬而遠之的,人行人事,鬼行鬼道,神有神的世界,各相之間互不干擾,互不相同,各行其是,也有人直接認定儒家是不信鬼神的。再看墨家,也是恰恰相反的,儒家主張節葬和兼愛,但是恰與此相反的,墨家是相信鬼神的存在的。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

    不信鬼神的儒家卻是重視喪葬祭祀的,不重視喪葬祭祀的墨家卻相信鬼神可以對人間進行賞罰——是不是有些矛盾?

    其實這並不矛盾,而是我們對於儒墨兩家的主張的初衷和動機沒有深入瞭解而已。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寫道了荀子的喪葬觀,荀子認為死生都是生而為人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不能厚此薄彼,給生以掌聲,卻輕視死的意義,人這一生,總要善始善終,才算是完整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儒家本身是非常尊重人性的,且尊重生而為人的意義。儒家重禮樂不假,儒家學說和思想被用作了政治工具也不假,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而抹滅儒家學說中的“人性”。

    再說儒家對於喪葬的規制,是尊崇孝道當然也不假,儒家認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所以,儒家主張的祭祀的物件,其實是祖先,歸根結底還是回到人的身上。

    我一直覺得儒家是世界上活的最明白的一類人,他們最懂得這個世俗世界,也是最尊重人性的一類人。

    再說墨家。在馮友蘭先生的書中寫道,墨家是極端功利主義的。什麼是極端功利主義呢?直接來說,就是但凡為我可用皆可用。墨家的目標性很強,相對於儒家的“精神修養”,他們更務實,更切實際。墨子在明鬼、天志中,是直接肯定了“鬼神”。墨子在《明鬼》中說道,要是天下人都能相信鬼神可以懲惡揚善,那麼這天下怎麼會亂?這句話本身就可以看得出墨子對於鬼神最本質的態度,那就是“賞賢而罰暴”。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墨子

    那麼墨子是真的相信鬼神嗎?這也並非一定,我倒是贊同一種說法,因為“鬼神”對於比較低的階層來說,確實是有震懾作用的,因為當時階層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甚至於越低階層受到的教育越低,對於鬼神還是處於矇昧狀態。由此推測,墨家主張節葬是由於經濟基礎影響的,而認可鬼神對人家的賞罰是由“功利”而定的,而文化認知的水平也影響著這一群人的思想。

    我們不能輕斷儒家厚葬和墨家薄葬哪種方法更好

    儒家的貴族繼承更多,更懂得權衡精神和物質世界,他們重禮樂,當然也重喪禮,這是對人的一生的完整的尊重,是對先人的祭奠,同時也是情感宣洩。這是作為人本身,對於“人”的一種表達和敬意,這是儒家的方式。我很贊同有的朋友所說,儒家所謂“厚葬”,更在於心意,而並非一定是奢侈鋪張。儒家提出所有的關於喪葬的規制的前提是緣起於“仁”的,這才是本質,“葬”以及如何葬,只是形式而已,至於後人如何解讀儒家,這就因人而異了。

    墨家相對來講更務實,他們更關心的是“效果”,因為鬼神可以震懾人們的惡念,那鬼神便可成為工具,雖然墨家最終也沒有形成宗教,不可否認的是,在墨家的主張中,確實有引用宗教的一些觀點和方式來發展自己。墨家的節葬,一是經濟限制,二是教育限制,最後才可能是與一些列墨家理論相互承接的。

    正如前面所言,我們不能簡單的說儒家和墨家哪一個的做法更好,因為兩者的出發點和動機各不相同。當然,生活在現代,在形式上我們反對鋪張浪費,但是在精神上,我還是更贊同儒家一些,因為人啊,畢竟是情感動物,我們不能否定生死,也不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中的情感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眼中的90後F4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