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檣櫓灰飛煙滅”,白屏黑字的,當然是“檣櫓”了。這也是現在的普遍用法。不過,在歷史上各種蘇東坡詞的選本、刊本中,“檣櫓”二字,有的寫為“強虜”,有的寫作“狂虜”,甚至還有寫成“檣虜”的。
蘇東坡《念奴嬌 · 赤壁懷古》筆雄墨健,詞意奇逸,氣度瀟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人何士信在著作中箋註此詞時,引經據典,辨析詞意,認為“檣櫓”比較妥貼。何士信的考辨得到後世的認同,明、清以來的蘇詞刊本選本,多以“檣櫓”定稿。
(明末張瑞圖書赤壁懷古,作“檣櫓”)
檣,即船的桅杆。櫓,即船上划水的那個東西。檣與櫓都是行船的必備工具,赤壁之戰時,周公瑾帳下大將黃蓋火燒曹操船隻,在熊熊烈火中,檣櫓船隻化成粒粒灰塵縷縷青煙,正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
作“檣櫓”,不直接說燒死曹軍,顯得含蓄而蘊藉。李白《赤壁歌送別》“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也是這樣,用“樓船掃地空”來表達曹軍的境況,與東坡“檣櫓灰飛煙滅”異曲同工。
如果是“強虜”或“狂虜”,則貶斥曹操的意圖很明顯。而東坡此詞,撫今追昔,意在感慨赤壁古戰場上的前代英雄,抒發豪邁之情,並不是做褒此貶彼的歷史批判。況且,蘇東坡也不至於以“狂虜”“強虜”來看待曹操。其實,東坡是極佩服曹操的,參觀他的《赤壁賦》就知道了:
簡直是曹吹,對曹操的讚歎,嘖嘖有聲。既然稱曹為“一世之雄”,恐怕就不會說他是“虜”了。
還有近世流傳一個據說是東坡手書此詞的拓本,是這樣寫的:
這個“舟虜”,古時與“木虜”(櫓)通用。如果此確是東坡親筆,無疑是“檣櫓”最有力的證據了。
“檣櫓灰飛煙滅”,白屏黑字的,當然是“檣櫓”了。這也是現在的普遍用法。不過,在歷史上各種蘇東坡詞的選本、刊本中,“檣櫓”二字,有的寫為“強虜”,有的寫作“狂虜”,甚至還有寫成“檣虜”的。
蘇東坡《念奴嬌 · 赤壁懷古》筆雄墨健,詞意奇逸,氣度瀟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人何士信在著作中箋註此詞時,引經據典,辨析詞意,認為“檣櫓”比較妥貼。何士信的考辨得到後世的認同,明、清以來的蘇詞刊本選本,多以“檣櫓”定稿。
(明末張瑞圖書赤壁懷古,作“檣櫓”)
檣,即船的桅杆。櫓,即船上划水的那個東西。檣與櫓都是行船的必備工具,赤壁之戰時,周公瑾帳下大將黃蓋火燒曹操船隻,在熊熊烈火中,檣櫓船隻化成粒粒灰塵縷縷青煙,正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
作“檣櫓”,不直接說燒死曹軍,顯得含蓄而蘊藉。李白《赤壁歌送別》“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也是這樣,用“樓船掃地空”來表達曹軍的境況,與東坡“檣櫓灰飛煙滅”異曲同工。
如果是“強虜”或“狂虜”,則貶斥曹操的意圖很明顯。而東坡此詞,撫今追昔,意在感慨赤壁古戰場上的前代英雄,抒發豪邁之情,並不是做褒此貶彼的歷史批判。況且,蘇東坡也不至於以“狂虜”“強虜”來看待曹操。其實,東坡是極佩服曹操的,參觀他的《赤壁賦》就知道了:
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簡直是曹吹,對曹操的讚歎,嘖嘖有聲。既然稱曹為“一世之雄”,恐怕就不會說他是“虜”了。
還有近世流傳一個據說是東坡手書此詞的拓本,是這樣寫的:
這個“舟虜”,古時與“木虜”(櫓)通用。如果此確是東坡親筆,無疑是“檣櫓”最有力的證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