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r-大傻呂先森
-
2 # 愛打滾子
在潛伏啊,在觀察。潛伏是在裝,裝的無害,慢慢地掌握權力。
觀察是觀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樣的人能為我所用,什麼樣的人是不為我所用。然後一朝發難,迅速掌握權力。類似於康熙在除鰲拜前的潛伏。
楚莊王就是2600年前的權力大師啊。
-
3 # 水坎火離
01
楚莊王繼位之後,公然向自己的大臣表示自己喜歡喝酒,喜歡美女,喜歡遊獵,喜歡遊山玩水,喜歡新奇的事物,喜歡瑰寶,還威脅忠臣,別勸我,勸一個處理一個。
本來這群手下大臣並不知道莊王的秉性和脾氣,以及施政方針,都小心翼翼,收縮自己的言行舉止。一看莊王是個紈絝,只知道吃喝玩樂,心態很放鬆,不以為然,逐漸開始放鬆警惕,逐漸放縱,貪贓枉法,破壞制度,逐漸投靠楚國的權臣家族若敖氏。
但是楚國朝廷中也有忠臣。他們為楚國的發展壯大而殫精竭慮。本來新君繼位應該有新氣象,採取新政,提升國力。結果一看莊王縱情聲色,大跌眼鏡,心急如焚,就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不能讓莊王毀掉楚國。接連覲見莊王,勸諫莊王,你應該多處理政務,提拔賢明的人,別一天天就知道玩。
莊王心裡跟明鏡似的,這幫人忠心為國,可用,但是還不能跟他們說我是裝的。結果時間一長,莊王沒想到這幫人沒完沒了,天天來勸,玩也玩不好,就暗示他們我是裝的,等我一鳴驚人的時候,我就是那個大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彆著急啊。
02
楚莊王這三年做了哪些工作呢。
1在辨別朝廷中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臣。對奸臣就蒐集證據,到一網打盡的時候別說冤枉他。對忠臣,就分析他的長處,是帶兵打仗的將領,還是搞內政的文臣,還是出使列國的外交官。基本都瞭解清楚了,拉攏到自己手下,到時候提拔任用。
2逐步控制楚國的軍隊,把自己的親信提拔到楚國軍隊的核心位置,賞賜獲取兵心。三年之後處理奸臣,肯定有叛亂的,正好剷除掉。
3偵查國際局勢,對列國示弱,比如鄭國,陳國,滑國,庸國,陳國,晉國,曹國,魯國,齊國等,告訴他們,我對你們沒有領土要求,別緊張。
03
莊王:編筐編簍全靠收口,良辰吉日已到,該到開刀問斬的日子了。裝的時間太久了,該出手了。
"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華人大說。"莊王透過雷霆手段,一下逮捕幾百貪贓枉法的奸臣,提拔幾百賢明為國的忠臣。處理積壓以久的政務,將自己的忠臣親信安插在重要崗位,使政令暢通,將楚國形成合力,提高楚國的行政效率,將稅收,兵員,糧食,軍械等行政資源進行整合,增強國力。朝廷官員在恐懼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然後滅庸國。
04
春秋小霸之鄭國鄭莊公的經典故事,放縱共叔段,然後一網打盡。左傳記載為鄭伯克段於鄢。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模仿鄭莊公,示弱放縱然後一網打盡,用這種方式控制了全國,打造霸業。
戰國七雄之齊國的霸主齊威王田因齊模仿了楚莊王,力挫魏國,成就戰國霸業。
-
4 # 手機使用者54605882345
小編不懂歷史,莊王上位如漢獻帝,毫無實權,大權被若熬氏家族所控,在其間若熬氏家族去征伐他國,他還被其他大臣劫持過,莊王在朝中暗中培養有能力的人,在別的部族伐楚時,危急中若熬氏家族不敢抵抗,莊王為主抵抗,在得到自己人的支援後,毅來去兵大勝,從而奪回權力。以後除掉若熬氏家族,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止戈為武就是他提的,後代的人沒能做到,他蜇伏了九年
-
5 # 鐵馬冰河wu
楚莊王上位後的頭幾年,對國事不聞不問,日夜在宮中宴飲嬉戲,還經常到山野間走馬射獵,似乎是一位庸碌昏聵、驕奢淫逸的主。
有大臣見他耽於享樂,不理政事,於是勸諫他勵精圖治,強壯國家,不該因沉溺在感官享樂中而荒廢朝政。楚莊王居然置之不理,還下令:有敢勸諫者,斬!
大臣申無宇諷喻他道:“楚國的一座山上有一隻體型巨大的鳥,一連三年不飛也不鳴叫,這是一隻什麼鳥呢”?楚莊王答曰:“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還說:“你的苦心我心領神會”。
其實,楚莊王熊旅並非一無道昏君,他不過是礙於穆王死後矛盾重重的國勢,裝出一副混吃等死的白痴樣 ,然後藉機觀察群臣的舉動,再待機而發。
後來,大臣蘇從又不顧禁令,殷殷苦勸他不要荒廢了政事。楚莊王見多數大臣能以國事為重,鼎力支援他,覺得時機已成熟,於是一改過去的沉溺於聲色狗馬中的做法,他罷歌舞,夙興夜寐打理政事,重用賢臣伍學、蘇從、申無宇等人,罷斥並誅殺奸佞之輩,大舉為國招賢納士,楚國風氣為之一變,華人大悅,精神振奮。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開始臨朝聽政。前608年,他親率大軍攻伐陳國、宋國,並與晉軍在北林(河南新鄭)一帶展開激戰,晉軍被楚軍打的大敗虧輸,晉大夫解揚被俘虜 ,晉師傷亡很大,慘敗逃回。後來,楚莊王對內發展生產,對外接連用兵,一舉滅掉了舒國、打服了陳國、宋國、攻破了鄭國、擊敗了晉國,終成一代霸主。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 ,早已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並由此衍生出一句有些勵志意味的經典成語。
插圖源於網路
-
6 # 白sir讀書
楚莊王是春秋時代楚國一代雄主,關於他的經典事蹟很多,其中最知名的當屬“一鳴驚人”和“問鼎中原”。不過,知名歸知名,“一鳴驚人”的故事實際上十分可疑,很可能是假的。
“一鳴驚人”出自《史記》,說楚莊王登位後,完全一副昏君的模樣,沉迷酒色,每天徒知尋歡作樂。即位後的三年時間裡,他幾乎沒有任何作為,也沒有釋出過任何號令,除了一條:誰敢勸阻自己花天酒地,立刻殺掉。於是眾人皆不敢言,只有賢臣伍舉不怕死,前去勸阻。
注:楚莊王像
伍舉說:有隻很大的鳥停在楚國的朝堂上,都三年了,不飛走,也不叫,我王可知那是什麼鳥?楚莊王答曰:三年不飛,飛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你想說什麼,我還不知道嗎?別勸了,你回去吧。
伍舉走了,此後數月,楚莊王還是老樣子,左擁鄭姬,右抱越女,飲酒作樂無休。大夫蘇從忍無可忍,不顧死活闖入宮中進諫,罵了楚莊王一頓,於是楚莊王痛改前非,上朝聽政,先是殺了幾百個人,而後又提拔了幾百人,並重用冒死進諫的伍舉、蘇從,從此開創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注:湖北荊州,楚郢都遺址
楚莊王三年不鳴,一般認為,他是精心設計的,目的是藉機考察群臣,為重整朝綱做準備。此說當然有理。但是,“一鳴驚人”的故事實在太精煉,太傳奇,必定已經流傳了很久,而且經過了非常細緻的加工。與其說這是一個歷史事件,不如說是一則寓言。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一鳴驚人”的故事很可能是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並非楚莊王的專利。
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提到了“一鳴驚人”的故事,主角就是楚莊王;但在《史記·滑稽列傳》中,又講了一遍“一鳴驚人”的故事,情節、對話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主角換成了戰國時代的齊威王。這說明,到司馬遷的時代,人們已經分不清“一鳴驚人”的主角到底是誰了,所以司馬遷本著有疑存疑、不妄下判斷的態度,乾脆都寫上,讓後人去判斷。
無論如何,楚莊王是一個很厲害的君主,我更希望“一鳴驚人”的專利權屬於他。
-
7 # 苦茶庵
楚莊王又稱荊莊王,出土的戰國楚簡則記為臧王,姓羋,熊氏,名侶。因為在先秦時期男性稱氏不稱姓,故其應叫熊侶。“莊”是其諡號,他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西周大封諸侯時,熊氏被封於江漢一帶,地位為子爵,故號曰楚子。楚人居漢南,素有異志。其先祖冒霜露,斬荊棘,勢力逐漸膨脹。周王室為阻止其騷擾中原,大封漢陽諸姬姓諸侯國以防範楚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楚國趁勢而起。在東周初年,熊通曾向周桓王提出提升其爵位,但沒有獲得周桓王的允准。於是熊通便僭越自稱王,史稱楚武王,這也是楚國國君在春秋時期皆稱王的原因。
楚成王時曾想向中原發展,被晉文公在城濮挫敗。楚穆王雖想向中原發展,但畏懼晉國勢大,韜光養晦,積極向南擴張,以壯大楚國。其在位12年,始終未能達到稱霸中原的目的。講實楚穆王死後,莊王繼位,晉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晉國大臣趙盾召集宋、魯、陳、衛、鄭、許、曹等國諸侯會盟於新城。原來依附於楚的陳、鄭、宋三國改投於晉。
在這一時期,楚國內部也極不穩定,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甚至一度將莊王挾持。在這種情況下,楚莊王無所事事,整日打獵喝酒,載歌載舞不理政務。為了防止有人進諫,他還在宮門掛了一塊牌子,上書“進諫者,殺毋赦!”而這一時期楚國的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元前612年,晉國權臣趙盾派遣大將郤缺率領晉軍奔襲蔡國。蔡國是楚的盟國,晉軍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進攻,實際上就是向楚國挑戰。蔡莊侯一面抗拒晉軍,一面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視而不見。蔡莊侯無法抵禦強大的晉軍,只能與其簽訂城下之盟。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山戎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佔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被楚國征服的麇華人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楚國都城郢。在這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往郢都,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乎崩潰,而楚莊王依舊花天酒地,諸大臣心急如焚,卻毫無辦法。
一天,大夫伍舉晉見莊王,對莊王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邊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伍舉說:“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費解。”楚莊王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過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如舊,照常打獵,飲酒作樂。大夫蘇從忍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什麼事使你這麼傷心?”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而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知道這些話都是為楚國好,於是很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肯定會照你說的辦。”於是他馬上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舞女,決心要大幹一番事業。
楚莊王一旦決定重振楚國,便親自處理朝政。首先,他出兵滅亡了反叛的庸國,擊敗了侵犯楚國的山戎、蠻部,穩定邊境。接著便開始向中原發展。公元前611年,晉靈公與權臣趙盾矛盾激化晉靈公殘害臣民,又不聽趙盾的勸諫,晉國國內局勢極不穩定。這就為楚莊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時機。公元前608年,鄭國因為晉國不講信義,遂叛晉歸楚。這一年,陳共公卒,楚莊王沒有派人前往弔唁,繼位的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領大軍攻陳。鄭國也受楚國之命攻宋,大敗宋軍,因為宋國是晉國的盟國,此舉便具有削弱晉國的意義。次年夏,晉國聯合衛、陳攻鄭,為宋國報仇。楚莊王立即命子越椒領兵救鄭,晉軍不戰而退,說明其也畏懼楚軍強大的實力。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到達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詢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徵九州,夏、商、周等朝皆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象徵。楚莊王問九鼎,意在奪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強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於是便退兵回國了。楚國兵逼周境、問鼎輕重,標誌著楚國已進入空前強盛的時代。
回國以後,莊王剿滅了令尹子越的叛亂,乘機將舊貴族把持的權位收回,尤其是架空了令尹的權力,使得朝中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於莊王一人之手。
公元前605年,晉楚爭霸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這一年楚莊王率軍攻打晉的盟國鄭國,但沒有使鄭國屈服。次年,再度出兵攻鄭晉軍來救,楚軍撤軍退走,但卻使陳國歸附了楚國,也算是有所收穫。公元前602年,晉成公與周天子的王叔桓公、宋文公、魯宣公、鄭襄公、曹文公、衛成公在晉國黑壤結盟,說明楚國的實力雖強,但直到這時在與晉國抗衡中仍處於下風,晉國
莊王乘機再度北上,與晉國爭霸。雙方在柳棼大戰了一場,楚軍戰敗。楚莊王並不甘心失敗,公元前598年初,楚莊王出師討伐晉的盟國鄭國。晉國作為中原霸主勢必要出兵鄭,於是晉楚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了。次年,楚晉兩軍在進行決戰,這一次楚軍終於戰勝了晉軍。楚國一時無人能敵,楚莊王也終於成為霸主。
此後,楚國聯合齊國,後又聯合秦國,與晉國周旋,使晉國始終未能奪回霸主地位。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熊審即位,是為楚共王。此後幾十年間,楚國國力直線下滑,很快被晉國反超。楚平王時,權臣當權,國力繼續衰落。楚昭王時,幾為吳國所滅,從此楚國永遠退出了爭霸行列。
-
8 # 傲嬌的小農人
傳說中,楚國在城濮之戰中敗給建國後不久,楚成王準備改立太子,沒成想卻被他的兒子太子商臣殺害了。商臣當了國君,也就是後來的楚穆王,楚穆王不甘心敗給晉國,便加緊整備軍隊,勵志一定要和晉國一決雌雄。他首先兼併了附近的幾個小國,又把中原的幾個國家拉攏到楚國一邊。楚穆王正在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不幸的是突然得了疾病死亡了。此時只有19歲的楚莊王即位,由於年齡太小,不懂政事,國家大事全都掌握在他的兩位老師手中。
年輕的楚莊王,整日只知吃喝玩樂,他白天帶領人馬去野外打獵遊玩,晚上喝酒跳舞,就這樣荒度了三年的時間,他從沒有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知道手下的大臣對他的所作所為都有很大的意見,為了堵住大臣們的嘴,便下令全國"不許諫,有敢諫者,殺無赦!"
這是晉國見楚國群龍無首,又忙於喪事,便重新會合諸侯,重新建立盟約,把站在楚國這邊的國家都拉攏了過去,給予那些國家好處,拉倒晉國的勢力範圍內,而此時的楚莊王仍然無動於衷,這時楚國的大臣們很著急。
一天大臣伍舉來進諫楚莊王,楚莊王正在喝著美酒,懷裡抱著美人,坐在鐘鼓之間聽曲兒,見到伍舉,便不想理會他。伍舉心情沉重地說:"臣聽說大王您近日心情煩悶,我是特意來給您講個謎語故事,為您解悶的"。有個謎語,人家叫我猜了一天一夜,我都沒有想到,我想著大王,你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一定能猜的到,所以我一大早起來就連忙來向您請教了。楚莊王聽他這樣說,不覺來了興致,便答應他說你把謎語說出來,我來猜猜吧!
伍舉從容的說道:"高高的山上有隻鳥,身披五彩樣子好,可是一停三年,不動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猜猜這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聽後秒懂,心裡很明白伍舉說的是自己。便回答說,這並不奇怪,他三年不動是在決定志向,三年不飛是在生長翅膀,三年不叫更是在觀察周圍的情況。這隻鳥更不是普通的鳥,是一隻了不起的鳥,它不飛則已,一飛沖霄,不鳴則已,一名驚人,伍舉你去吧,這一切我已經明白了。
經過此事後,楚莊王很是感動,於是也不在飲酒做樂了,取消阻止覲見的禁令,博彩眾見,開始勵精圖治,她先是整頓內政,懲惡揚善舉賢任能,後又用了百位賢能之士,將國家發揚光大,大臣們,紛紛稱讚他是一個明君!
-
9 # 晉公子
三年不鳴
城濮大戰一敗塗地,主將子玉在戰場上的獨斷專行讓楚成王對若敖氏家族的猜忌越來越深。
因此,在逼死子玉之後,楚成王並沒有繼續任命若敖氏家族的成員擔任令尹,而是將這個百官之首的位置給了在城濮戰前反對過子玉的薳呂臣。
薳呂臣出任令尹,打破了若敖氏家族對這個職務長達32年的壟斷,也宣告了楚成王與若敖氏家族的公開決裂。
對楚成王來說,做出這個決定風險很大。因為楚成王當年能夠政變上臺,本身就得益於若敖氏家族的鬥谷於菟暗中謀劃。
執政40年來,楚成王的每一個重要決策都離不開若敖氏家族的呼應與配合。現在要想拋棄這個楚國政壇的第一家族,另尋新的合作伙伴,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呢?
打壓若敖氏家族已經為楚成王埋下了隱患,不幸的是,他又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昏招迭出:先是不顧子上的勸阻,執意立商臣為太子,而後又心生悔意,打算用弟弟公子職取代商臣的嗣君地位。
楚成王的反覆無常最終逼反了太子商臣,在公元前626年,商臣以東宮衛隊發動政變,囚殺楚成王,自立為君,是為楚穆王。
楚穆王發動政變,很可能得到了若敖氏家族的暗中助力。
從淵源上說,當年城濮之戰的時候,楚成王不願意全力配合子玉的作戰行動,但他給子玉增派的少量援軍之中恰恰包含了太子商臣的東宮衛隊。所以,商臣和若敖氏家族原本就有戰友之誼。
政變成功以後,楚穆王商臣立馬任命子玉的兒子成大心為令尹,在成大心去世之後,他的弟弟成嘉又繼為令尹。
換句話說,在楚穆王執政的這12年中,令尹的職務始終由子玉的兩個兒子把持著。這個安排應該是楚穆王對若敖氏家族助他政變的投桃報李。否則在成王一朝已經身敗名裂的子玉,他的後人不該有這樣的風光。
楚穆王政變上臺,成大心、成嘉先後出任令尹,意味著楚成王晚年推動楚國政壇換血的努力宣告失敗,楚國又重新回到了公室與若敖氏家族聯合執政的舊格局當中。
但在穆王的治下,楚國似乎越來越沉寂了。中原此時已成晉國一家獨大的舞臺,曾經積極進取的楚國默默地安守於南方。
楚成王時代北上爭霸的激情歲月,似乎一去不返了。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商臣在碌碌無為中死去。楚國朝野都在翹首期盼著新君能為國家注入生機與活力。但新上臺的楚莊王似乎讓大家失望了。
《史記·楚世家》記載: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華人大說。——《史記·楚世家》
司馬遷寫了一個很蹊蹺的故事:楚莊王在上臺的頭三年裡除了喝花酒、玩兒女人,似乎什麼都不幹。但三年以後卻突然改弦更張,以大刀闊斧的勇氣重新整理吏治,整頓朝綱。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以執政第三年為分水嶺,此前的楚莊王像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長期怠政不作為;此後的楚莊王又似乎搖身一變,成了清朝的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鐵腕治國,乾綱獨斷。
把萬曆和雍正強湊合在一個人的身上,怎麼看他都是人格分裂的。
為什麼楚莊王要在執政的頭三年裡矯情自飾?又為什麼突然卸去偽裝,露出真容呢?這裡頭的原委曲折,可不是“韜光養晦”四個字就能解釋過去的。
根據《國語》的記載,楚莊王上臺的時候,還不到20歲,也就是說他是個少年君主。
就在楚莊王登基的元年,發生了這樣一樁耐人尋味的政變:
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群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密。廬戢黎及叔麇誘之,遂殺鬥克及公子燮。——《左傳·文公十四年傳》
這場政變的策劃者是楚莊王的兩位師傅鬥克和公子燮。
他們二人趁著執政大臣——令尹成嘉和太師潘崇——領兵東征淮南的當口兒,在後方的郢都發動了政變。鬥克等人揚言成嘉和潘崇有大罪,並以此為藉口瓜分了二位輔的財產與僕妾,還向前線派出刺客,刺殺成嘉,但是沒有成功。
驚聞政變的成嘉和潘崇回師靖難,迫使鬥克和公子燮挾持楚莊王向郢都西北方向的商密逃竄。逃亡之中經過廬邑,鬥克與公子燮被大夫盧棘藜誘殺,政變遂告失敗,重獲自由的楚莊王得以返回郢都。
雖然鬥克與公子燮是連手發動了政變,但他們兩位的政治思考恐怕是有所區別的。
公子燮的動機相對簡單。
早在楚穆王時代,公子燮就對令尹的位置垂涎三尺。因為成大心和成嘉兩位若敖氏家族成員的“狙擊”,公子燮沒能如願。擔任太子傅這個徒有虛名的閒職,說明他在爭奪令尹失敗以後遭到了若敖氏家族的排擠,被政治核心圈邊緣化了。因此,公子燮參與政變應該被視作是楚國的同姓公族與若敖氏家族的權力之爭。
但鬥克的情況就不這麼單純了。他本是若敖氏家族的一份子,為什麼要聯合公子燮來反對自己的同宗成嘉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還得從公元前635年發生在秦、楚之間的析之戰說起。
析之戰是春秋時期爆發於秦、楚兩國間的第一場戰爭。秦穆公在晉軍的配合下攻擊位於河南淅川縣的鄀國。鄀國本是楚國的附庸,它遭到攻擊,楚國自然不能坐視。
但楚國高層對這場邊境戰爭的規模估計不足,令尹和司馬都安坐在郢都,只派遣申公斗克和息公屈禦寇率領申、息二縣的邑兵前去迎敵。結果被秦人用計擊破,鬥克、屈禦寇都做了秦國的俘虜。
這時還是晉文公上臺的元年。因為秦穆公相助他復國的舊恩,秦晉兩國還處於聯盟的蜜月期,所以秦國選擇了與晉國連手攻楚。
可時間來到公元前627年,因為晉國在崤之戰中伏擊秦軍,秦、晉兩國因此撕破了臉皮,秦穆公從前聯晉制楚的外交策略到了該做調整的時候了。
《左傳》說:
(秦穆公)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左傳·成公十三年傳》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此時的秦穆公想起了同樣在戰場上被晉國擊敗過的楚成王。要變“聯晉制楚”為“聯楚制晉”,那個10年前在析之戰中被秦國俘虜的鬥克就成了秦穆公結好楚國的不二人選。
楚穆王上臺之後,並沒有延續楚成王的聯秦方略。
即位的第三年,趁著秦、晉交戰、無暇南顧的機會,投機取巧的楚穆王滅掉了秦國的同姓江國。秦穆公為江國舉哀,並在第二年攻破了楚國的附屬國鄀國以為報復。這一來一往,剛剛建立的秦、楚聯盟算是夭折了。
從楚穆王12年的執政經歷看,他的總體戰略思路是南攻北守。也就是說放棄楚成王時代積極北征,爭霸中原的目標,轉而經略南方,向更容易得逞的江、六、蓼等小國下手。
既然放棄與晉國在中原腹地爭奪霸權,秦、楚邦交在楚穆王心中的地位自然要下降,所以那個曾經積極促成秦、楚聯盟的鬥克在楚穆王上臺之後鬱郁而不得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穆王的南攻北守,鬥克雖不贊同,但若敖氏家族的成大心和成嘉二人應該是支援的。
所以楚穆王去世,楚莊王登基之初,令尹成嘉仍然循著穆王的遺策東征淮南,攻伐群舒。在這種情況下,鬥克發動政變,刺殺成嘉,他同成嘉之間的矛盾可就不單純是爭權奪利的事兒了,這是楚國政治高層關於“北上”與“南下”的戰略決策之爭。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爭鬥中,年輕的楚莊王究竟站在哪一邊呢?從八年之後耀兵洛水,問鼎王畿的故事看,楚莊王的內心是支援北上的。
這也不奇怪:鬥克雖然在穆王一朝因為力主北上戰略而遭到打壓,被迫出任太子師傅的閒職。但這份兒差事恰恰方便了他將自己的戰略思想灌輸給年輕的楚莊王。
可惜的是,在公元前613年的那場政變中,老師鬥克失敗了,主張南下的保守派繼續執政。作為學生的楚莊王如果不裝出一副縱情酒色的模樣,把朝政的主導權暫時交給成嘉等人,他還能繼續坐在國君的位置上嗎?
保得住現在,才圖得了將來。要實現一鳴驚人的宏願,楚莊王需要耐心等待一個機會的降臨。
-
10 # 最真人的戀字屋
我認為,他一個是在成長,一個是在觀察。只所以說他在成長,是因為楚莊王登基時年齡比較小。只所以說他在觀察,是因為楚國在楚莊王之前比較混亂。楚莊王之前是楚穆王,楚穆之所以上位,是因為聯合潘崇殺了自己父親。穆王上位後,潘崇掌權。由於穆王得位不正,所以權力有很大一部分落到了大臣手中。
楚莊王繼位之前兩年,一群叫做舒的部落背叛楚國。子孔帥師討伐,抓住了群舒的國君。等到楚莊王繼位,群舒再次背叛,子孔與潘崇兩人帥師再次討伐群舒。由於楚莊王年紀還小,所以留下了他的兩位師傅,公子燮(音:瀉)和子儀。
公子燮和子儀,在楚穆王時期想要求官,楚穆王沒有答應,兩人由此懷恨在心。現在楚穆王死去,楚莊王年幼,而子孔和潘崇又帶兵外出。兩人開始作亂。先是封鎖了都城,然後派人刺殺子孔。刺客行刺失敗返回,兩人又擔心子孔回師難以抵擋,就裹挾著楚莊王離開都城,前往商密。在前往商密途中,公子燮和子儀兩人被誘殺。楚莊王又回到了都城,作了楚王。
由此開始,楚莊王日夜尋歡作樂。還下令說:“誰敢勸諫,誰就是死罪。”伍舉想要勸諫,就去見楚莊王。當時楚莊王左擁右抱,正在玩樂。伍舉說:“我來講一點隱喻。”然後說:“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說:“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警人。”又跟伍舉說:“你退下吧,我知道了。”然後,玩樂的更加放肆,一直到楚莊王三年。
楚莊王三年,楚國發生了饑荒。再加上陸渾戎從東南和西南方向進攻,庸華人帶領著一群蠻族部落背叛,麇(音:軍)人帶領著眾多夷人部落準備向楚國進攻,楚國已經是岌岌可危。這時,楚國大夫蘇從向楚莊王進諫,莊王問他:“我下的命令,你沒有聽到嗎?”蘇從說:“殺了我能讓君主賢明,這就是我的願望了。”於是楚莊王整修國政。殺了數百名官員,全部換上新人,伍舉和蘇從也得到了提拔任用。
回覆列表
前三年,沉迷聲色,荒於政事。伍舉冒死進諫:楚國高地有大,棲息三年,不飛不鳴,不知是什麼鳥。楚莊王知道諷刺自己回答,三年不飛 ,飛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則驚人。
這就是一鳴驚人的簡要來歷。
楚莊王能為春秋五霸之一,還是要感謝他手下的治世能臣,當然,也離不開他自己,他要是扶不起來那也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