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民茶社

    鬥茶起源於宋代,當時官家到武夷山收宮茶,卻發現茶不夠但是的達官貴人品嚐。而後向百姓收茶,要求每家每戶把當年製作的最後拿出來品比。看看那家的茶葉製作的茶湯和香味那個最好的收上來,稱之為鬥品。當時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的今年鬥品充官茶。在現在武夷山每年的11月16號左右還是有鬥茶賽的,感興趣可以來

  • 2 # 坯逆翹楚的盜閒居

    中國是茶的故鄉,傳說神農嘗百草時即用茶葉來解毒。茶作為一種產業,西周時,開始萌芽;西漢時,逐漸起步;三國魏時,張揖撰有《廣雅》,是記載製茶、飲茶方法的最古老典籍;晉至南北朝時,茶發展較快並得到很大普及;隋唐時,製茶業、茶葉研究、茶文化等均獲得極大發展,茶真正成為舉國皆嗜飲的重要消費品,陸羽《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宋時,茶業又有新的發展,飲茶之風更盛,名茶產區出現了“鬥茶”這種品茶方式,有些寺院也常舉行“鬥茶”,遊人香客均可品嚐。

    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露牙(宋本作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終朝採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餘味兮輕醍醐,鬥餘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于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永珍中,焉知無茶星。商山(宋本作於)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鬥歸。

    元時,製茶工藝又有重大發展,“鬥茶”風俗已深入民間。

    元·趙孟頫《鬥茶圖》

    明清時,“鬥茶”等茶文化已與現代相同。

    中國曆朝歷代,均有不少與“鬥茶”相關的詩文,坯逆翹楚選取一些竊以為經典的,分享給題主及感興趣的朋友們。

    宋·蘇軾《月兔茶》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玉兔兒。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宋·范仲淹《酬李光化見寄二首·其二》石鼎鬥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灩波紅。宋·范成大《題張氏新亭》煩將鍊火炊香飯,更引長泉煮鬥茶。宋·袁說友《鬥茶》截玉誇私鬥,烹泉測嫩湯。稍堪膚寸舌,一洗莧藜腸。千枕消魔障,春芽敵劍鋩。年年較新品,身老玉甌嘗。宋·毛滂《謝人分寄密雲大小團》家貧點茶秪匕箸,可是鬥茶還鬥墨。宋·王之道《和鄒進士》坐逢石鼎應聯句,篋有龍潭敢鬥茶。宋·白玉蟾《冥鴻閣即事》睡雲正美俄驚起,且喚詩僧與鬥茶。元·虞集《題蔡端明蘇東坡墨跡後四首·其一》曉起鬥茶龍井上,花開陌上載嬋娟。明·王世貞《青玉案·閨怨》踏青人遠,鬥茶時近,滋味如中酒。清·吳敬梓《桂枝香·望九華》念客裡、風光不惡。又鬥茶時候,紅莎綠蒻。何日丹爐,鍛灶結廬林薄。近現代·彭靖《江山夢醒曲》詞壇百輩誰堪伍?患難同心,文章知己③,猶勝鬥茶侶。當代·黃綺《蝶戀花·其九》新歲人家如火市。蠟散輕煙,花雨從天墜。閒賭聰明居一位。鬥茶行酒猜燈謎。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八·露兄》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餘喜之,名其館曰“露兄”,取米顛“茶甘露有兄”句也。為之作《鬥茶檄》,曰:“水淫茶癖,爰有古風;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灶生塵;更兼賞鑑無人,致使羽《經》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橘柚查梨,出自仲山圃內。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盧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塵,用暢清談;半榻焚香,共期白醉。”

    “鬥茶”的具體解釋,請題主可以自行查閱百度百科——鬥茶,坯逆翹楚不再累述。

  • 3 # 品品香茶葉旗艦店

    什麼是鬥茶

    鬥茶,亦稱“茗戰”。貢茶的興起,使相互評比茶葉品第的鬥茶應運而生。

    宋代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揭示了鬥茶與貢茶的因果關係,

    宋代唐庚《鬥茶記》載鬥茶場景。鬥茶者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獻出各自所藏珍茗,烹水沏茶,依次品評,定其高下。表明鬥茶是一種茶葉品質遮蔽方法。

    不同於唐代陸羽以精神享受為目的的品茶,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雲:“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篋笥之精,爭鑑裁之妙,雖否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

    南宋鬥茶普及民間,不僅帝王將相、達官顯貴、騷人墨客鬥茶,市井細民、浮浪哥兒均喜愛鬥茶。

    宋代李嵩、史顯祖,元代趙孟頫,明代唐寅均繪有《鬥茶圖》。這些畫卷展現了歷代鬥茶的風采。

    明清時期鬥茶風氣逐漸衰落,但仍不絕如縷。當今各地的名茶評比會,可謂古代鬥茶的延續。各地選送做工精細、品質上乘的茶葉,經專家評定和群眾評議排出名次、定出等級。

    如何鬥茶

    1.鬥茶時間場所

    鬥茶始於唐而盛於宋,這裡以宋為主。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

    鬥茶的場所並無固定,地點也無限制,茶室、茶店、庭院、街頭都可以進行。講究一些的,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或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兩勝。

    2.鬥茶內容

    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以茶“新”為貴,鬥茶用水以“活”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

    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應茶的採製技藝,茶湯純白,表明採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採製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

    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長短。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製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然後燒水煎煮,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劣的依據。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鬥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質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的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也就是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戲可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宋人楊萬里詠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戲能使茶湯的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宋代,茶大都是用來招待貴客的,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難度較大的茶百戲,流行的範圍比較窄,一般只流傳於宮廷和士大夫階層,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掌握這種技藝的少之又少。

    3.鬥茶(品)程式

    <1>炙茶。

    先將茶餅“以沸湯漬之”,颳去膏油,然後用微火炙幹。新茶一般不炙。

    <2>碾茶。

    用乾淨的紙包裹,槌碎,然後碾細。若過夜,則色昏。

    <3>羅茶。

    把碾好的細木過篩,篩上粗末再碾、再羅。

    <4>烘盞。

    凡是點茶,必須先烘盞使之熱。如果盞冷,茶就浮不起來。

    <5>點茶。

    先投茶,然後注湯,調成膏狀。(至於投茶量,據唐蘇虞《十六湯品》載一般“一甌之茗,多不過二錢”,按晚唐一錢重約為今四克換算,二錢約為八克,這是很濃的。)

    第一湯沿盞壁注水,不要讓水觸到茶,先攪動茶膏,漸漸加力擊拂,手輕筅重。

    第二湯從茶麵上注水,先繞茶麵注入一週,然後再急注,用力擊拂,茶麵上升起層層細泡。

    第三湯時注水要多,擊拂要輕而勻。

    第四湯注水要少,攪動稍慢。

    第五湯稍快一些,攪動勻而透徹。

    第六湯用筅輕輕拂動乳點。

    第七湯分出輕清重濁,茶液稀稠適中,就可以停止拂動。

    <6>品評。

    鬥茶勝負標準參看上方鬥茶品的內容。

    誰先出現水痕便輸了"一水",比賽規則一般是三局二勝。兩條標準以第二條更為重要。

  • 4 # 創史人

    什麼是鬥茶

    鬥茶,就是比賽茶的好壞,鬥茶又稱為茗戰。鬥茶始於唐朝,是古時有錢有閒有文化的人的一種娛樂方式。在每年春季,新茶出來以後評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

    怎麼鬥茶

    一、鬥茶品。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茶湯,就是茶水的顏色;

    二,湯花。就是茶湯表面的泡沫。茶湯的批判標準是:“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湯花的批判標準是:湯花的色澤,這一點與茶湯的標準一直;;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亦姝能否PK古代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