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櫻桃燦的小榴蓮

    常玉與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相比,在華人的心裡是一個絕對的陌生人。一位中國的藝術家在逝世半個世紀之後突然在極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大的肯定,他和他的畫究竟有什麼獨特的魅力,這獨特的魅力背後又隱藏著些什麼呢?

    常玉之畫

    常玉一生作品的風格與他的人生經歷密切相關。可分為”粉色時期”和”黑色時期”。

    常玉的早期作品是純關乎”美”的。是中西純粹的藝術碰撞。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裡十分難得。常玉早期是以審美人生為目的的衣食無憂的一部分東方藝術家,作品自然流露出與美學精神相通的和諧美感,與世無爭。席慕容談到常玉時說:”每次站在他的畫前,那個煙塵之後的安靜古老的中國就在菊花與蓮荷之間翩然重臨。”這一時期的畫作,無論是浸透著粉紅光芒的裸女、貓咪、小馬。還是亭亭獨立的夢幻花束。無一不吐露著恬靜與安閒。”如迷夢一般”

    常玉晚年的畫則多線條老辣、用色灑脫。流暢有力的線條越來越突出,這無疑是這位畫了一輩子畫的藝術家日積月累的寶貴畫技的自然體現。他已經越來越善於將溶在血液裡的線條自信、舒展的展示出來。而且通觀他的畫作,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對這”繪畫活的靈魂——馬蒂斯”日益增長的自信。日前創下華人油畫拍賣記錄的《五裸女》正是五十年代這位飽經戰爭洗禮後日漸落魄的大師純熟技藝的集中表現。連這位大師自己都在給友人的信中說道:”在經過一生的繪畫經歷後,我現在終於懂得如何繪畫了。”(1955)。

  • 2 # 數錢數到自然醒

    為什麼常玉的作品近期受到追捧,我想有以下三個原因:1.常玉出道早,在華人油畫家裡算最早的一批,當同期的林鳳眠、留法三傑(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作品價格扶搖昇天後,他被挖掘出來接棒炒作是理所當然的事;2.常玉的作品存世少,物以稀為貴;3.常玉的作品題材簡單,特徵明顯,贗品少,模仿者稀,市場就穩定少亂。

    從我個人的審美來說,我不覺得常玉的作品有什麼獨特之處,也不是什麼開天闢地的畫風創造者,他對世界畫壇的影響似乎微乎其微,在中國畫壇也未有卓著歷史地位,只是有些人拿他來炒作賺錢而已。一孔之見,請隨便噴。

  • 3 # 民國畫事

    常玉和同時期的徐悲鴻、林風眠等人都曾留學法國,但是常玉去了法國之後跟徐、林這些人不一樣,他沒有去專業的美術學院進修,而是混跡在各種畫廊、工作室之類的地方,因此相比較而言,常玉在法國學到的更多的不是西方美術的技法,而是活生生的、接地氣的法國現代藝術。

    從作品題材來看,常玉一生主要畫裸女、花卉、動物這三種題材,還是比較專一的。林風眠和徐悲鴻也畫人,但是這三個風格完全不一樣。徐悲鴻的題材最廣泛,他什麼都畫,花鳥、山水、人物、歷史故事、神話都有,現在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徐悲鴻畫的馬。至於林風眠,比較有名的是他畫的仕女、禽鳥、花卉、靜物。

    其實從作品風格來看,常玉的畫是很容易與同時代的其他畫家區分開的。從常玉的作品很難看出來中國畫的影子,因為他去了法國之後基本上一生都在那裡度過了,而且他也不像徐、林這些人帶著改良中國畫的目的去學西畫,他作畫一直以來都比較遵循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徐悲鴻、林風眠這些人不一樣,他們學西畫的目的就是為了回來推動中國畫發展的,所以他們的畫還有傳統的筆墨在裡面。

    常玉早年畫了很多裸體,炭筆、油畫、水彩、水墨都畫過,色調以粉、白為主。他畫的女性形體是很豐滿的,甚至有些部位還被扭曲、誇大,人物五官被簡化甚至省略掉。他的人物風格跟同時代法國畫家馬蒂斯很像,所以有人稱他是“東方馬蒂斯”。

    常玉的靜物作品中,甁花的顏色都比較素,形態纖細。裸體和靜物作品的線條都非常簡練、流暢。他晚年畫的動物作品,背景大多是用幾種單一的色塊表現大地、草原、荒漠,一望無際,對比其中動物的渺小,無不讓觀者能感到這位異鄉遊子的孤獨。至於林風眠的花鳥,無論是造型上還是顏色上,都比常玉要奔放得多。

    常玉在世的時候,作品其實不是很受待見。1966年他在巴黎去世,作品曾經成捆地出現在巴黎的拍賣市場上,那時候售價才數百法郎,直到八十年代後才漲到數萬法郎。常玉去世後,巴黎幾家著名的畫廊,開始舉辦他的作品個展,影響逐步擴大。近幾年,常玉作品受到拍賣市場的追捧,才使得他被大家熟知。

  • 4 # 一條

    《裸女與北京狗》

    《紅色背景的百合花》

    2011年時,畫家常玉的《五裸女》,

    以1.28億港元拍賣成交,合約人民幣1.07億,

    重新整理了當時華人油畫的最高成交紀錄。

    常玉出生在清末四川的一個富貴家庭,

    小時候就展現出過人的繪畫天賦,

    1920年代,

    在經營著四川最大絲廠的大哥的支援下,

    他20歲時就去了巴黎,

    從此成了一個居無定處的浪蕩子,

    除了家人去世時曾短暫回國,

    一生旅居國外。

    常玉風流浪漫,娶法國貴族老婆,

    和大師賈科梅蒂是好友,

    畢加索也給他畫過像。

    他愛畫裸女,寧可少吃儉用,

    省下幾個錢來多僱幾個模特,

    “這對人體美的欣賞在我已經成了一種生理的要求,

    必要的奢侈,不可擺脫的嗜好。”

    好友徐志摩讚賞他畫的是“宇宙大腿”,

    他也是中國第一代赴法油畫家中,

    唯一進入西方藝術潮流中心的人。

    常玉常說,

    “一個人必須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後來家道中落,窮困潦倒,

    最後一個普通的早晨,

    常玉在巴黎的公寓裡孤獨地死去,

    連墓地都買不起……

    《五裸女》

    撰文 石鳴

    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張常玉,而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常玉畫作在臺灣。

    說到常玉的畫作是如何流轉到臺灣的,可能還需要從畫家的生平說起。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常玉是第一批赴法深造的中國藝術家之一。和他同時代的人有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等,不過區別在於,其他的人後來都陸續歸國,而常玉一直留在巴黎,沒有回國。

    常玉(前排最右)與友人,約1925年在巴黎

    在那一批藝術家中,常玉最終成為了唯一一個進入西方藝術潮流中心的華人。他和賈科梅蒂是好友,畢加索為他畫過像。

    也正是因為他孤身一人在巴黎,通訊又不發達,所以國內的人對他的生活和創作情況不甚了了。甚至都沒有人知道,在遙遠的法國,還有著這樣一位藝術成就如此之高的中國畫家。

    1963年,黃季陸訪問常玉巴黎畫室

    沒想到的是,在這之後,常玉因為去埃及遊玩,回來之後護照出了問題,無法入境臺灣。

    最後造成了“畫到人未到”的局面,這一批滯留臺灣的畫作,後來也成為了常玉晚期畫作最完整的收藏。

    《入浴》

    但是實際上,臺灣人也沒有馬上發現常玉的價值。這批畫在臺北歷史博物館的倉庫裡一放就是十幾年,日漸破敗,無人問津。

    1966年,常玉孤身一人在巴黎逝世,作品流落到巴黎的拍賣行和跳蚤市場,論斤拍賣,一捆才幾百法郎。

    《著橙色上衣的金髮少女》

    1980年,旅居巴黎的臺灣學者陳炎峰首先發現了常玉皮箱裡的一批遺作,是1930年代的水彩素描,多達800餘張。

    1982年,陳炎峰在臺灣辦了第一個有影響力的常玉畫展。

    2013年耿畫廊常玉展現場

    1992年,常玉的作品第一次在蘇富比臺北順利拍出(《瓶菊》)。

    1995年,其油畫《白蓮》拍出了1325萬臺幣,成為常玉第一件成交價格過千萬(臺幣)的作品。

    《瓶菊》

    不少臺灣畫商因為常玉的遺作而暴富,後來有人到巴黎,專門去了解常玉的下落。這樣才得知了一些常玉死時的狀況。

    原來,1966年8月,常玉意外死於瓦斯洩漏中毒。

    那時正好是法華人夏季外出度假的時候,他死了兩天才被警察發現。由於死者在法國沒有任何親屬,最後警察找到常玉打工的越南餐館,讓餐館老闆出錢,把畫家草草埋在了巴黎郊區的某個公墓。

    當時,常玉墓地的租期是30年,可以延期兩年,到期不續,屍骨就要被清除。

    臺灣的畫商找到常玉的墓地時,正好是租約到期的那一年,1998年。

    臺灣人為常玉的墓地又續租了30年,到2028年。

    《裸女與高跟鞋》

    也是從1990年代開始,常玉的大量畫作陸續從巴黎流轉到了臺灣。

    “我們親自去到巴黎,直接從收藏常玉的最重要的幾個法國收藏家手上拿畫,”臺北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說。

    她研究常玉超過25年,是最先在臺灣推廣常玉畫作的人之一,經手的常玉畫作超過兩百張。

    約1930年,常玉與好友約翰·法蘭寇在巴黎

    那個時候在巴黎,手中握有常玉的畫作最多的是一個猶太畫商,叫做商尚·克勞德·希耶戴。臺灣人找到他的時候,他劈頭就說:“我等你們來找常玉的這些畫,已經等了很久了。”

    他的意思是,常玉是華人,他的藝術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而他的價值也終究有一天會被華人發現。

    常玉與二哥合影,約1918年

    常玉1901年生於四川順慶(今南充),家裡做紡織生意,後來還在上海開了中國第一家牙刷廠。

    他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家境非常優渥,從小不愁吃穿,上面有哥哥持家,家裡對他的期待就是“多唸書”。

    1930年左右的常玉,攝於巴黎寓所

    他從小習書畫,中國傳統花鳥畫得很好。他的書法老師趙熙是著名書法家,清末民初四川的“五老七賢”之一。中國傳統書法和水墨山水對常玉影響至深,貫穿到他後來的創作中。

    用吳冠中的話說,“故國的宣紙哺育過少年常玉,這是終生不會消去的母親的奶的馨香。”

    《彩墨牡丹》

    在巴黎學畫時,別人都用鉛筆、炭筆畫素描,常玉卻用毛筆畫素描,速度極快,一口氣畫完。

    他畫過一些版畫小品,底色非黑即紅,線描的部分反白——像極了中國傳統碑刻或者篆刻的拓印。

    畫油畫,他先用畫刷平塗之後,趁顏料還沒有幹,用刮筆刮出線條輪廓,這種手法接近金石篆刻的趣味。

    《盆菊》

    “我覺得,他是使用油畫的顏料,用書法的方式在畫,流暢靈動,”耿桂英說,“西方人不可能有這個線條,只有中國文人,才會有這種線條。”

    《裸女》

    《粉蓮盆景》

    《變形的仕女》

    常玉畫油畫,非常會“留白”。白色在他的畫裡,幾乎是無所不能,可以是物體,可以是空間,甚至也可以是輪廓線條本身,“配合簡約至極的構圖看來靈氣生動,傳達了豐富的中國意象。”

    《粉底花籃》

    在他早年的作品上,經常只署名一個“玉”字,然後在玉字上方加蓋“天官賜福”的肖形印,那是他在國內時從小攤上買來的小玩意兒,以此來象形他的姓“常”字。

    《雙裸女》

    他畫女人體、畫動物,畫完之後,又在作品的背景上仔細、勻稱地描上許多中國古代福、祿、壽的符號。

    畫靜物花卉時,他會在花盆上以細緻小楷,題寫一些古詩詞,比如宋代理學家程顒的名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貓與雀》

    在構圖和用色上,常玉都有意追求極簡,每幅畫作儘量不超過三種顏色,黑色、白色和粉紅色。

    可以說,常玉繼承了元代以來的文人畫傳統,努力在西方的繪畫中,實現華人“平淡”和“天真”的美學理想。

    《婚禮花飾》

    但是,這樣一種美學並不容易被欣賞,“大多數的觀者第一次欣賞他的作品時,會覺得毫無藝術感,只有在重複觀察之後,才能體會蘊含在意境中的真誠與嚴謹。”

    《小鹿》

    常玉自己說:“歐洲繪畫好比一席豐盛的菜餚,當中包含了很多燒烤、煎炸的食品以及各式肉類。我的作品則像是蔬菜、水果和沙拉,能幫助人們轉換及改變對於欣賞繪畫藝術的品味。”

    《椅子上的北京狗》

    第一批在臺灣推廣常玉的人還記得,當年讓人們接受常玉,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

    陳炎峰迴憶1982年的那次《常玉三十年代水彩素描特展》,有個畫家看了常玉的毛筆素描,很不以為然,“幾秒鐘就可以完成的東西,誰不會?”

    1990年代初,耿桂英去巴黎把常玉的畫帶回來的時候,受到了同行畫廊的批判。“他們說,這麼簡單,我兒子也會畫。”

    “但是,簡單還是複雜,不是藝術的標準。在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繪畫上,常玉是第一前衛的。”

    《裸女》

    1929年,常玉的水墨裸女受到法國著名藝術經紀人侯謝的賞識——侯謝正是慧眼發掘畢加索的第一人。

    自此,他的畫作屢次在巴黎最高階的沙龍和畫展亮相。

    1930年,常玉受邀為法文版《陶潛詩集》創作了三張銅版插畫,為這個詩集寫序的是法國大文豪瓦雷裡(Paul Valery)。

    常玉為《陶潛詩集》作的銅版插畫

    1931年,常玉登入《法國藝術家名人錄》。

    1934年,又名列法華人編撰的《當代藝術家生平大字典1910—1930》。

    這是華人的名字第一次登在國際性的當代藝術家生平字典中。

    常玉生前最後一次畫展的現場

    常玉曾經好幾次差點走紅,可是卻一次次沒有把握機會,與名利擦肩而過。

    或許,這也與他自己清高的性格有關。

    與他交好的畫家龐薰琹曾經回憶道:“人家請他畫像,他約法三章:一先付錢,二畫的時候不要看,三畫完了拿走,不提這樣那樣的意見。同意這三個條件就畫,不能實行這三個條件就告吹。”

    穿長衫的常玉,1925年於巴黎

    常玉似乎不甘心“賣畫為生”。他秉承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價值觀,拒絕把繪畫作為謀生的手段,而只是他心血來潮的業餘愛好。

    龐薰琹曾經“親眼多次看見他被人包圍,要買他畫的線描人物,他把畫送給了人,而拒絕了人們送給他的錢。”

    他能夠這麼“瀟灑”的前提,當然是“富二代”的雄厚經濟基礎。他1921年到巴黎,名義是“勤工儉學”,但實際上家裡源源不斷地有匯款,手頭比徐悲鴻等其他留學生寬裕得多。

    根據他早年好友王季岡的回憶,那個時候的常玉,“其人美丰儀,且衣著考究,拉小提琴,打網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菸酒無緣,不跳舞,也不賭,一生愛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常玉(左)攜女友(中)攝於巴黎楓丹白露

    其他人都考進巴黎正規的美術學院進修,常玉的態度則遠為優遊不羈,他去了巴黎非傳統的大茅屋工作室寫生.

    這是一個自由畫室,集中了一批世界各地到巴黎來的盲流藝術家。別人畫模特兒,常玉則別出心裁,畫那些在畫模特兒的人。

    空閒時間,他就去泡咖啡館,隨身帶著紙筆,觀察咖啡館裡約會的男女,一有靈感馬上揮筆寫生。

    《裸女》

    常玉的女人緣極好。徐志摩參觀常玉的畫室時,笑話他的沙發太過破舊,常玉卻不以為然:

    “別看低我這張彈簧早經追悼了的沙發,這上面落坐過至少一二百個當得起美字的女人!”

    《小裸女》

    直到花甲之年,他仍然女友不斷,且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女郎。

    1956年,張大千到巴黎舉辦個展,常玉還特別介紹自己的年輕金髮女友給他當模特兒。張大千為常玉女友畫了幅像,後來被臺北歷史博物館收藏。

    張大千畫的常玉女友

    常玉向徐志摩承認,自己學畫畫的動機,“也就是這點對人體秘密的好奇”。

    “對人體美的欣賞在我已經成了一種生理的要求”,“我就不能一天沒有一個精光的女人耽在我的面前供養,安慰,餵飽我的‘眼淫’。”

    《無題》

    在1920年代巴黎波西米亞藝術氣氛的滋養下,常玉的畫越來越奔放,在他筆下,裸女的比例變得越來越大膽、誇張,以至於徐志摩驚呼他畫的是“宇宙大腿”。

    《坐在椅子上的藍髮女士》

    《憩》

    1927年,他和一位法國男爵的女兒陷入熱戀,1929年結婚,1931年離婚。

    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細節比較模糊,我們只能從徐志摩的信件裡推斷,離婚原因大概是常玉對女人過於“博愛”的態度。

    1932年,他因為理念不合,又和侯謝鬧翻,兩人中斷了合作。

    常玉夫人哈蒙尼耶小姐,1928年

    常玉筆下的哈蒙尼耶小姐

    二戰後旅法華人藝術圈曾經流傳這樣一個段子:常玉早年在巴黎差點成名,當時有位畫商打算捧一位東方畫家,在藤田嗣治和常玉兩人之間選擇了常玉。

    結果畫商付了錢,時間到了之後找常玉要畫。常玉卻交不出畫,錢也早就被他花光了。畫商一氣之下,轉而去捧藤田嗣治,結果藤田大紅特紅。

    這個故事當然只是傳說。藤田嗣治比常玉大14歲,1913年就已經到了巴黎,常玉成名之前,他早就紅了,兩人之間不存在這種競爭關係。然而,瞭解常玉的人都覺得,這個段子對常玉性格的描繪可說是惟妙惟肖,相當真實。

    常玉厭惡畫廊對他的限制和壓力,這使得那些曾經想與他合作的畫商失望,陸續棄他而去。

    第一位收藏常玉作品的藏家侯謝

    在徹底陷入貧困之前,常玉還曾經風光過一次。1938年,他回國繼承遺產,分得的錢有兩百萬銀元之巨。

    然而,這筆錢僅僅維持了兩年。沒有人知道這筆錢怎麼花得這麼快,都花到了哪兒。之後,常玉重新迴歸到一貧如洗的狀態。

    二戰之後,他試圖在紐約辦畫展,但是一幅畫也沒有賣出去。為了謀生,他嘗試過各種辦法,做陶藝,在巴黎一家仿古傢俱廠給中國傢俱上漆,還去做水泥工。

    因為太窮,他一度想放棄繪畫,異想天開去推廣什麼“乒乓網球”,結果當然也是一無所獲。

    1950年左右的常玉

    晚年常玉,連畫畫用的材料都買不起,有的時候甚至用油漆替代顏料。因此,畫材劣質成為了他晚期畫作的一個特點。

    《俯臥裸女》

    《盤踞裸女》

    《人約黃昏後》

    耿桂英說:“傳統的中國文人始終不時興畫自己,常玉自然也從不畫自己。可是常玉卻經常畫盆景,他屢屢以盆景來譬喻自己在法國的處境。”

    《盆菊》

    可是,巴黎的盆景真多啊,來自世界各地的奇花異卉,都想在巴黎爭奇鬥豔……

    《紫羅蘭》

    《含華吐瑞》

    常玉晚期畫的盆景,枝葉極茂密,極伸展,花盆卻小得不成比例。

    “他物質越是缺乏的時候,畫出來的風景反而越飽滿,枝葉茂密,繁花豔麗。民間的圖騰都畫上去了,食物都畫上去了,佛手瓜,葡萄,枇杷,還有喜鵲。他不再侷限只用黑、白、粉紅三種顏色,用的每個顏色都很亮,很滿,很漂亮。”

    “這個時候,他一定窮困潦倒,兩手空空。”

    《綠底梅花》

    常玉讓耿桂英想起的,是那種“離開了自己的原生土地,卻依舊以自己的方式,緊緊擁抱著故鄉土地的華人”。

    “應該說,常玉是屬於巴黎的,他是不能被拘束、被限制的,他是奔放的,所以他一定選擇在巴黎留下來。也因為這樣,所以他的宿命註定是孤獨,終身懷著一個鄉愁。”

    《一對斑馬》

    晚年的常玉,作畫的主題從裸女轉向動物。他筆下的動物,常常是小小一隻,寂寞,疏離,被置於一片蒼茫的景色之中,充滿一種“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意境。

    1966年夏天,他在創作絕筆之作時,曾給法國友人打了個電話:

    “我開始畫了一張畫……”

    “是什麼樣的畫?”

    “您將會看到的……”

    “我就來。”

    “還不到時候。”

    “那要等到幾時?”

    “再過幾天以後……我先畫,然後簡化它,再簡化它……”

    常玉絕筆之作《孤獨》

    幾天之後,他又一次打電話給友人,“完成了。”

    那是一隻極小的象,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賓士。常玉用手指點著小象,微笑著說,“這就是我。”

  • 5 # 小四撩藝術

    常玉的作品,幾乎都是有一些簡單顏色基調構成“簡約”的畫面。既有了東方美學的境界,同時也展現了西方繪畫現代派的精神訴求。他畫的裸女有水墨和書法的功底在,甚至簡練到“一氣呵成”的感覺。在上世界30年代,他在巴黎有自己一片小天地,他的作品無論是裸女、花卉、靜物還是動物,從畫面構圖、民間圖式和色彩上的運用,都突出了東方獨有的氣息。

    名聲大噪一是近來有資本的推動,二是常玉在巴黎時期也曾一同與畢加索、馬蒂斯等入選當時重要的展覽。

  • 6 # 劉意說書畫

    常玉的作品是寫意的,有中國畫的意蘊,甚至有中國畫的以簡為主的花鳥傳統,色彩優雅;徐悲鴻的油畫是寫實的感覺,雖然在構圖上背景也加進了花草樹木,但總體來說是寫實的。林風眠的畫是現代藝術,他把西方的現代藝術同中國的傳統元素進行了融合,把墨和色彩也進行了調合。常玉本可以超過日本畫家藤田嗣治成為世界級的大師的。他的性格閒散,不重功名。失去了這個機會,常玉畫畫不重功名和實際,更加重心靈,更純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剁椒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