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藝術風采

    國君召孔子接待貴賓,他的神情會馬上莊重起來,腳步也按禮儀行走。見到與自己一起接待分列兩旁者,則左右拱手作揖,前後衣服拉整齊。腳步加快,好像鳥張開雙翼。等賓客告退不再回頭時,則必回覆國君。

    整個《鄉黨》形象逼真地記錄了孔子的日常行為,許多場景呈現了歷史中的禮儀。禮儀古今不一,但也會見到相似的,比如此章的“賓不顧”。今人送客,客人也常回頭示意,故主人應待客人不再回頭時才回。當然,觀古禮,重在背後的精神。

    因為《鄉黨》篇通常被認為是記載孔子的日常生活,故開頭的“君子”應是指孔子。但也有學者以為,此章所記的只是當時的衣服之制。

    應該穿什麼樣的衣裳,從款式、顏色,到材料、做工,都有這樣那樣的標準。睡覺的被子長度,平常佩戴的飾物,吉月必穿朝服上朝,也都有講究。

    毫無疑問,具體的服飾標準古今已大不同,但有講究則古今一樣。衣裳是文明的表證,文明的樣式雖變遷,但文明去野蠻化的性質決定了人類必有服飾,有服飾則必講究。

  • 2 # 荷葉姐姐

    感謝提問,對於上述問題,我這樣為您回答,希望您能夠滿意。

    是什麼意思?

    《論語·鄉黨》記載:“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緇衣,羔裘;麂裘;黃衣,孤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後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未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這段話是孔子對服飾最完整的論述表達。

    原文大意:君子不應深青透紅或黑中透紅的布鑲邊,不用紅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內衣。盛夏,穿粗的或細的單衣,出門必加上衣,黑色的羊羔衣,搭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搭配白色的罩衣,黃色衣服搭配黃色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長一些,右邊袖子短一些。睡覺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長等。”

    這是孔夫子對於著裝的一些認識,在服裝縫製中,首先是服裝的剪裁一定要講究細節的完美。“君子不以紺緅飾”,不能用不恰當的布料作服裝領與袖的邊飾,孔子認為在服裝的剪裁製作中,細節的考究和完美是首先要注意的,用現代話說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全身貫注於細節上。

    有什麼理由?

    孔子說:君子穿衣是有講究的,而且必須注重穿著,不能亂穿!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己有素質,自己對人對事的重視。

    君子不以紺緅飾。紺緅是什麼意思?紺是深青色裡面透著紅色,緅,是青的顏色多,紅的少,比紺的顏色深,紺緅這兩種顏色都是喪服的顏色,是用來哀悼死者的,所以孔子不用這兩種顏色來作為領子和袖子的鑲邊,裝飾。

  • 3 # 姬家九少

    “君子不以紺(gàn)緅(zōu)飾”出自《論語·鄉黨篇》,意思是君子不用深青透紅或黑中有紅的布鑲邊。

    我們理解一句話,需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才能更好地理解。

    這句話所在段落大體講的是,君子不用深青透紅或黑中帶紅的布鑲邊,紅色和紫色不能用來做平日穿的便服。夏天,粗細葛布做的單衣,必須套在外面。冬天,黑色罩衣配(黑色的)羔羊皮袍,白衣配(白色的)鹿皮袍,黃衣配(黃色的)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襖做得要長些,右邊的袖子要短些。睡覺一定要有小被,要有人身的一倍半長。要用厚厚的狐貉皮做坐墊。服喪期滿後,各種飾物才可以佩帶。不是上朝和祭祀時穿的禮服,必須裁剪去掉多餘的布。不能穿戴著黑色羊羔皮袍和黑色帽子去弔喪。每月初一,必須要穿著禮服去上朝。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簡單來說,就是君子在祭祀、服喪、平常中所穿的衣服及其服飾搭配均有不同的要求或規定。君子的便服不應該用什麼顏色;夏天和冬天應該穿什麼樣衣服、配什麼樣的衣服;不同顏色的衣服配什麼樣的外套;睡衣、禮服、喪服在不同場合下應該穿什麼。

    我們從中舉三點來著重分析下其中蘊含的深層次原因。

    一是“紺”、“緅”

    《說文解字》中說:“紺,帛深青而揚赤色也。”,即深青透著紅色;《玉篇》中對“緅”的解釋是“青赤色”,《說文新附》中則指“帛青赤色”,所以它是指黑中帶紅之色,其青多紅少,是比紺更暗些的顏色。

    紺、緅兩色都接近於黑色,而先秦時候,黑色是正式禮服的顏色,所以君子穿衣時不能用深青透紅色或黑中帶紅色,來作為衣領和衣袖的鑲邊裝飾,否則就不符合禮制。

    二是“褻”、“紅紫”

    《說文解字》中對“褻”的解釋為“私服”,即平常所穿的便裝和家居的衣服,是一種非正式的服飾。

    反觀紅色、紫色,這兩種顏色在當時都表示尊貴之意,是不能用作平日家居所穿衣服顏色的。

    三是“緇”、“素”

    《說文解字》中對“緇”的解釋為“帛黑色也”,而羔裘也是黑色的;對“素”的解釋則為“白致繒也”,而麂裘也是白色的。

    先秦時穿皮衣時,毛在外面,看著不好看,因此外面要有罩衣,總起來說就是所穿衣服裡外的顏色要相稱,不要裡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黑色的,或者裡面黑色外面白色。

    結語

    春秋時期開始禮崩樂壞,孔子對此感到很惋惜,他身體力行,又著書立說,試圖借維護周朝的服飾觀,來維護周朝傳統的禮儀道德。

    在《論語》裡,服飾並不單單用來蔽體禦寒,更多地是一種理念的體現,即禮儀這種形式更深層次的表達,所以“君子不以紺緅飾”所涉及到的服飾禮儀,實際上是孔子“禮”之思想的一個外在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findx2pro的價格這麼貴,有什麼亮點可以撐起這個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