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掌心的陽光57699045

    雙方都不是啥好人,但魏忠賢至少還是忠於皇帝的,還能顧全大局,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而東林黨就是貪婪的總代表了,心裡只有自己和家族利益,沒有國家觀念。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一切,同時還把持著輿論導向,把自己粉飾成國家棟梁。所有反對他們的人都是奸臣賊子!!!

    但恰恰是他們才是誤國誤民的集大成者!!!

  • 2 # 蕭武

    東林成黨,是從把持言路開始。

    後來被視為東林的劉 一燝嘗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言路張,則六官無實政。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路得繩其愆,言官陳事,政府得裁其是,則天下治。”

    東林之所以能夠成黨,把持言論,也就是因為萬曆長期不補充六部長官,都御史也長期無人,所以下下面的大小言官紛紛上疏,或者彈擊大臣,或者指斥時政,甚至直接謾罵皇帝,以邀直名。在一些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更是黨爭不已,不顧大局。

    比如楊漣。楊漣確實看上去很悲壯,這沒問題,這些年也有不少電影以他作為背景。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楊漣的做法顯然過於激憤,沒有考慮全域性。天啟四年的時候,葉向高還在當首輔,魏忠賢並沒有完全控制朝廷,而且,葉向高還能夠對魏忠賢加以籠絡,相互合作。但楊漣突然上疏直至魏忠賢,要和魏忠賢決戰。

    其實魏忠賢也並不見得就容不下東林黨。比如他對葉向高,就一直還是比較尊重的,在楊漣上疏之前,並沒有對葉向高特別不滿。還有朱國楨。他被迫上疏求罷的時候,魏忠賢也沒有對他下殺手,反而說 :“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對孫承宗在遼東的舉措,魏忠賢也是比較支援的。雖然派了宦官去前線觀察,但並沒有真的下殺手。

    本來葉向高還想著能夠籠絡魏忠賢,逐步扭轉形勢,楊漣的上疏一來,等於提前發動決戰,非要一戰定生死,葉向高也被逼進死角,無路可退了,只能拜章求罷。葉向高一走,剩下的劉一燝、韓爌本來就能力平庸,皇帝對他們的信任遠不及對葉向高,更加不是對手,很快就被罷免,就把朝廷留給了閹黨。

    從這個意義上說,東林黨和閹黨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意氣之爭,乃至賣直求名,黨同伐異。

    天啟帝剛繼位,出現了所謂的眾正盈朝的情況,結果東林黨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遼東局勢、財政等重大問題上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不在做事上用力,就在“言路”上用力,把持輿論,在朝廷內部搞鬥爭,非要和閹黨爭個你死我活。最後把一些原本並不見得就是閹黨的人也推到了閹黨那邊去。到天啟四年魏忠賢把持朝政之後,有心想為國家和朝廷做點事而不只是求名保身的人,也只能依附於閹黨。

    所謂東林和閹黨,本來就是很籠統的說法。當初三黨和東林互鬥,三黨得勢,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東林,東林得勢,又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三黨邪黨,魏忠賢為了和東林鬥,又拉攏各種反對東林的人。其實兩邊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東林這邊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閹黨的人;閹黨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東林。

    崇禎在天啟朝岌岌可危,自身難保,對閹黨自然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在打倒魏忠賢的時候,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進入閹黨的,都一律打倒,結果朝署為之一空。當初為了做點事不得不結交閹黨的人,崇禎也不管還能不能用,都一起打倒。而當初反對閹黨的人,也不管究竟能力如何,都加以召用。過了幾年一看,東林的人也就是誇誇其談,實際上也靠不住,只好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任用宦官。

    東林黨後來將三黨汙衊為奸黨,千方百計排擠、打擊,三黨真的就都是壞人?恐怕也未必見得。只不過在當時士大夫已經形成了以出身、郡望為基礎的圈子,其中固然有人投身其中,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肯定也有些人是不得已而為之。

    同樣的,那些名為東林的人,越往後,就越難說都是所謂正人君子了,恐怕也是有不少投機分子的。相比之下,閹黨得勢實際上只有天啟四年之後到崇禎登基,總共三年時間,而東林得勢則至少出現過兩次比較重要的機會。

    一次就是天啟登基,出現了所謂眾正盈朝的局面,東林成為天啟初期的官員主體,另一次則是崇禎登基之後,直到崇禎四年。如果東林黨真的有他們自己宣揚的那麼忠君愛國,赤膽忠心,這些時間裡他們為什麼沒有做出什麼能夠扭轉局勢的改變?崇禎一開始把閹黨全部驅逐,幾乎全都用所謂的正人君子,結果是局勢並沒有好轉,到崇禎四年,他只好又走回到信用宦官的老路上去,重新啟用一部分閹黨。

    實際上,東林裡面也有不少投機分子。比較著名的就是錢謙益,荷天下重名,號稱東林領袖,結果清軍打來的時候,他說自殺怕水太涼,貪生怕死,苟且偷生,連柳如是一個女流之輩都看不起他。

    更糟糕的是,不管在朝廷是否得勢,東林都把持著朝廷內外的輿論,始終保持著對皇帝的輿論壓力。比如在遼東問題上,崇禎反覆換人,一方面時他性格急躁,急於求成,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遼東將帥打了勝仗在朝廷也要被言官彈劾,雞蛋裡挑骨頭,打了敗仗更加要被彈劾,要追究責任,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失利,也會把言官當成把柄抓住,直到最後被崇禎殺了,言路才能滿意。

  • 3 # 國家人文歷史

    魏忠賢在明朝的歷史中可以說是也是個難以繞開的人物,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輝煌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大奸大惡的形象,在歷史的記述中可以說是就沒怎麼正面過。雖然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多少有些誇張或與史實不符之處,不過歷史上的他也並沒有什麼可被翻案的地方。

    首先,魏忠賢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魏忠賢原名進忠,據說長的是人高馬大,會一點手腳功夫,早年因為家貧並沒有機會讀書,年輕的時候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曾經因為欠下賭債而靠賣了女兒還債,後來主動進宮做了太監。當了十年的最底層火者,主要負責倒馬桶。後來因為對備受冷落的朱由校母子倆忠心耿耿,在朱由校做了皇帝后,靠著巴結明熹宗的乳母客氏,逐漸上位。

    其次,他的確利用權勢結黨營私,且十分的囂張跋扈。由於明熹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皇帝,怠於朝政,因此留給了原本勢力就不斷大增的宦官掌權的機會。魏忠賢對皇帝投其所好的同時,也擴張自己的權力,不僅控制了東西長還有錦衣衛,並且廣佈偵卒,到處尋釁,民間偶語觸犯魏忠賢者,則提拿至錦衣衛或鎮撫司拷打,東廠對犯人常用立枷,重300斤,只要枷上,沒幾天就死了。並且培養自己的黨羽,做大做強,史稱閹黨。並且閹黨成員不限於宦官,在外廷也網羅了很多“乾兒閒孫”,其中著名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

    再次,就是利用詔獄大肆的剷除異己以及東林黨人。例如,當時的東林黨“六君子之獄”,就是發生在天啟五年(1625),54歲的楊漣被鋼釘釘入頭頂,當場死亡。左光斗在第二天被折磨致死,臨死前腿被打得筋骨盡脫,臉被烙鐵烙壞,眼睛都睜不開。其他人也都死在獄中。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萬曆年間,當時的戶部主事顧憲成因為直言上諫,多次矛盾累計觸怒了明神宗,被革職回鄉。後不僅沒有消沉,反而開始講學創辦東林學苑,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了許多地方人士以及江南知識分子的支援。培養了很多著名的學者以及大臣。很多人後入朝為官,逐漸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即為後來的東林黨。

  • 4 # 吉仔173

    如果說魏忠賢是奸賊,那麼東林黨人更是國賊了——戚繼光經過多年努力,徹底剿滅倭寇,功列千秋,可誰知道,戚繼光及其事蹟就是魏忠賢一手提拔並一手在背後支援的呢。

    東林黨,朋黨,奸黨耳!

  • 5 # 單兵8

    明末出現的東林黨人,表面上衷君愛國,實則是當時的地主商家等人的代名詞。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銅錢銅錫比例調整從中謀利,慫恿商人不交稅,把稅收轉嫁到農民身上。國庫逐漸虧空,連年自然災害,政府無錢救濟,明朝眼睜睜的毀滅了。

    ‌東林黨人表面上以講學為主,實際上是聚眾勢力,大量高官、地主、商人成為成員,實則是官商並存的集團,勢力非常強大,是晚明朝的“毒瘤”。東林黨人在言論上是以清流著稱,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在政治上有官人在朝廷上說上話,在經濟上有商人為他們做後盾,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架勢,是造成明朝的滅亡主要原因之一。

  • 6 # 王榮聯1

    明朝天啟帝朱由校是個荒唐的昏君,他把個人愛好的木匠油漆活看得比朝廷大事還重要。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大臣太監。由此,天啟年間出了個奇葩的太監魏忠賢並不稀罕。原先的魏忠賢大字不識,卻能做到司禮監秉筆,相當於朝廷的辦公廳主任,掌控官員升遷罷免的生殺大權,靠的是投機鑽營,迎合君主。我們知道,民間建祠堂是對已故的有威望的先人的尊崇。有意思的是,天啟年間就有不少地方官員為活著的大太監魏忠賢競相蓋祠堂,名曰生祠,甚至連駐守部隊、高等學府都在蓋,可笑的是天啟帝還傻傻地為其題字。誰都知道,歷史上只有皇帝可稱萬歲。但天啟朝的皇帝還健在,就有官員公開喊魏忠賢千歲,甚至喊魏忠賢九千九百九十九歲,簡直無恥卑鄙到極點。因此,可以說天啟年是大明朝最黑暗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幫無恥文臣惡意奉承顛倒黑白達到登峰造極的一個時期。魏忠賢現象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僅此一次已足矣!

  • 7 # 剛子聊歷史

    首先來扒一下魏忠賢的發家史:

    魏忠賢並不是從小就是太監,他在進宮前是個真正的“男人”,有老婆有孩子。但他不學無術,整天遊手好閒,混跡於賭場和妓院之間。日子久了欠下一屁股的賭債,孩子賣了老婆跑了。魏忠賢一狠心,決定要幹一番大事業,這麼的就進宮做了太監。

    魏忠賢剛入宮時,也是個聽人吆喝的小太監,但他腦子活善於搞好人際關係。先是討好巴結當時的管事太監魏朝,還和他拜了把兄弟。藉著魏朝的關係很快又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對上了眼,客氏本來與魏朝相好,見到魏忠賢后,便移情於他。

    魏忠賢和魏朝爭客氏,並不是要爭一個後宮的“對食”,而是要從朱由校那爭寵。最後魏忠賢勝出,並且矯詔將魏朝打發回鳳陽,還派人在路上弄死了曾經的兄弟魏朝。不得不說,手段夠陰險毒辣的。

    但此時大太監還不是他,他還得接著往上爬,不過有了客氏的幫忙一切就好辦多了。當時,顧命太監是王安,魏忠賢和客氏找到了給事中霍維華,指使他彈劾王安。又故伎重演,再次矯詔除掉了王安。王安一死,魏忠賢就上位了,爬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置。

    魏忠賢上位後都幹了哪些壞事呢?

    此時大明王朝掌權人是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愛好比較特別,成天就喜歡做一些桌子板凳,然後讓小太監拿到宮外去賣。魏忠賢又專門挑朱由校正在幹活的時候給他彙報國家大事,皇帝對國家大事沒什麼興趣,就說:你自己看著辦就好了,魏忠賢等的就是皇帝這話。

    時間一長,魏忠賢基本上成了“二皇帝”。監管特務機構東廠,監視大臣們的活動,替皇帝批改大臣的奏摺。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即使是首輔閣老也忌憚他,不得不對他溜鬚拍馬極力奉迎。

    大權在握魏忠賢就開始敲詐勒索,凡是官員必須要向他行賄,討不討皇帝喜歡不要緊,但得罪了魏忠賢必受打擊,輕者罷官重者丟命。一些無底線的大臣紛紛倒向魏忠賢一邊,魏忠賢手底下的“孝子賢孫”成百上千,形成了危害極大的“閹黨”集團。全國各地都遍佈了他的爪牙,許多地方官員為了巴結他,爭相為他建造生祠,到了熹宗末年,魏忠賢的生祠已經遍佈天下。

    除此之外,魏忠賢還黨同伐異,大肆迫害東林黨人,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楊漣等人的冤獄。

    遼東經略熊廷弼被誣陷通敵,問成死罪。熊廷弼想保命就託人給魏忠賢賄賂,本來說好四萬兩黃金換自己一命。結果熊廷弼後來並沒有拿出這筆銀子,魏忠賢因此大為惱怒,打定主意要處死熊廷弼,並且想了一個一石二鳥的毒招:反誣與他有仇的東林黨人接受了熊廷弼的賄賂,將他們從嚴治罪,以洩自己的私憤。此案最後造成一大批東林黨人被罷官,其中楊漣、左光斗、魏大中、顧大章等人屈死在獄中。

  • 8 # 老蛇正宗

    魏宗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魏忠賢(1568~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宦官,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大紅大紫,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比萬歲爺僅少一百歲,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後來朱由檢當了皇帝,打雲擊懲治閹黨,命將魏忠賢法辦,魏自縊身亡,不得善終。

    魏忠賢是明未醜名昭著的大太監,他原來只是一個地痞無賴,欠人賭債,發恨自宮當太監,與太子乳母客氏勾搭(據說魏身未淨,留有一顆睪丸),狼狽為奸。

    1620年太子朱由校即位,皇帝感恩客氏養育之恩,很聽客氏的話,魏忠賢因此平步青雲,升為秉筆太監,掌握朝庭奏章的釋出,進而把控朝政。

    魏忠賢他糾集一批黨徒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同客氏兩人無法無天,內外呼應,為非作歹,他們不但害死不聽話的太監宮女,甚至敢害皇后墮胎。東林黨人和朝中正直官員,頻頻向皇帝上書痛陳魏忠賢及東廠人的罪過。可惜皇帝是個昏君,只聽魏忠賢之流的讒言,不聽正直之士的忠言,於是魏忠賢及其他的東廠、錦衣衛等特務組織,肆無忌憚,明目張膽地迫害追殺異己、及東林黨人,製造了很多冤獄假案,朝庭內外烏煙瘴氣,百始對此痛恨之極,但是朝庭上下迫於魏忠賢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

    魏忠賢一方面瘋狂地排斥,誅殺異己,另一方面又大肆扶植自己的親信,接收了一批認賊作父的義子義孫,搞個人崇拜,造了很多供祭魏忠賢的生祠。強迫老百姓年年到魏詞供奉祭祀,一時間,魏忠賢權傾朝野,人呼”九千九百歲”,真是一個不是皇帝的皇帝。

    1627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隱忍多年的朱由檢,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東廠閹黨,魏忠賢預見自己罪孽深重,在劫難逃,遂在崇禎將他流放的途中,自縊身亡。

    東廠主子轟然倒臺,東林黨人額手相慶,一場徹底清算魏忠賢之流的“運動”在明末展開,於是東林黨人掌控了朝政……

    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大軍席捲了全國大地,崇禎曾經嘆道:“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想必是指東廠的魏忠賢及徒眾?或東林黨黨人們?自有後人明鑑!

  • 9 # 1143160127吳世金

    魏忠賢是一個頭上生瘡,腳底灌糞,無惡不作的重臣,奸臣!

    魏忠賢把持朝政,陽奉陰違,玩弄權術,培養死黨,濫殺無辜,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冤假錯案,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魏忠賢把持朝政,遮天蔽日,飽覽私囊,造成國家政治腐敗,經濟倒退,文化逆行發展,軍事內耗,消弱了國防力量!

    魏忠賢把持朝政,倒行逆施,自掘墳墓,敲響了自己滅亡,朝廷變更的喪鐘!

  • 10 # 鴻哥iouyh福小鋪

    不完整的男人是肯定的,而且他的位置很尷尬,權力幾乎都只能依附皇帝而無法獨立,換了一位皇帝,說滅就滅,實在悲哀。

    太監的身份使得魏忠賢永遠處於名不正言不順的地位,於是乎就創造出那麼一個稱呼--九千歲。

    頂多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所以魏忠賢只能靠陰狠的權謀來鞏固自已的地位,要知道,無法光明正大,甚至只能利用殘暴血腥的手段施展權力就意味著此人不是什麼好鳥,更何況,有鳥乎?

    這樣的異端,攪亂正常官僚體系,不被視為奸臣才怪?

  • 11 # 鄴都情

    唉,權大不知有皇上,明朝禍亂太監當。逮住機會浮雲上,心狠手毒建東廠!

    愛國忠臣受迫害,奸臣小人可胡來。可憐天大明朝,清風過來人人倒!

  • 12 # 黎明小志

    魏忠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魏忠賢是明朝的大太監,是大奸大惡之人,殘害忠良,昏君無道,製造了很多的冤假,錯案,搞得,皇宮烏煙瘴氣,百姓名不潦生。

    後來朱由儉當了黃帝,打擊懲治閹黨,魏忠賢,看事不好,自殺身亡

    歷史久遠,己無法考究

  • 13 # 良人執戟2

    題主問:魏忠賢是怎樣一個人?問得文雅!

    答:一個閹人,俗稱去勢。於是一個不陰不陽,內心變態,智力超群的公公橫空出世了。明朝有三個著名的公公,1.嚴嵩。2.馮保。3.魏忠賢。

    但是,嚴嵩有一個徐階抵到不退,嚴嵩更有一個鐵血首輔張居正,居中正義。而魏忠賢公公當政時,世界靜好!

    因為他搞定了所有人,包括皇帝。

    其實他連皇帝都搞,因為他收了這個大國木匠的命一一嗑藥。

    小夥伴問了,他都閹了,還那麼兇?因為這個皇帝智慧比他還低,二個人都不識字,這個朱家看來俺老魏吃定了!且慢,皇后有孕了?不稀奇,曾經生了三個,第一個已經出懷,魏公公陰暗的心理突然閃現靈光,利用治理皇后腰痛,利用按摩手法,沒有多久就早產夭折。 其餘二個兒子都只活了幾個月。

    河南姑娘十五歲選入皇宮,天啟皇帝放下刨子,很欣賞這位叫張嫣的妃子,天啟奶媽反對無效!天啟喜歡,十幾天後抽正,名正言順大國皇后。

    天啟3年(1623)皇后懷孕,客氏故計重施,按摩後流產,張皇后心中清醒白醒中了圈套,看著死去的血肉,張皇后發誓報復,客氏和魏忠賢將付出血的代價!

    天啟七年(1627)皇帝病危,無後。

    魏公公和客氏的意識早在明代就想到頗有時尚氣息的一一代孕!

    魏公公告訴腦殘天啟:我保證你有一個兒子。告訴張皇后:宮裡的一切俺老魏說了算,不聽話?皇帝一死,呵呵,老夫說了算。張皇后脖子一梗:老孃寧死不聽!

    張皇后面臨國家生死關頭(當然,朱姓國家)作出一個令後人驚歎的大智大勇。

    她與腦殘丈夫作了幾個小時溝通,說服,明確表示由小叔子朱由撿繼位。

    朱由檢面對大哥的託付,不敢答應,只稱:臣死罪。兩兄弟陷入沉默。

    關鍵時刻,張皇后厲聲對跪伏於地的朱由檢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靈光一閃,朱由檢馬上答應。八月二十三日,已經有七年木工經歷的朱由校駕崩,時年23歲。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正式登上皇位,崇禎帝就是一位高中生,然而,這位高中生意氣風發,治理亂政猶烹小鮮,雙方僵持,崇禎有張皇后撐腰,穩起,文化不高的魏氏陣營卻出了一個昏招,試探性的提出罷免兵部尚書、兇惡的東,西廠總大哥崔呈秀,一時群情洶洶,揭發、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剎時堆滿龍案,高中生喚來魏忠賢,指著奏疏,令一個小太監讀給魏公公聽,魏氏馬上腳手軟向高中生提出辭職,高中生允許。

    十一月初,崇禎將魏貶到鳳陽祖陵司香。

    魏由於太過招搖,離京時仍然B哄哄的大隊護衛,大車幾十輛。崇禎憤怒了,給老子全部抓回來!

    十一月初六,阜城縣南關旅舍,把所有隨從親信打發遣散,老魏一索子吊死樑上。

    客氏亂棍打死,二年後,所有閹黨抓的抓,自殺的自殺,民心大快,社會靜好。

  • 14 # 歷史雲頂

    眾所周知魏忠賢是明朝一個著名的大宦官,魏忠賢從小就混跡於市井之中,左右逢源,阿諛奉承。因賭博賭輸之後便自宮,進入皇城當宦官。在皇宮中與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結為對食。他們二人在皇宮中狼狽為奸,排除異己,壟斷專權,魏忠賢還被稱“九千九百歲”,為何他去世後明朝逐漸衰落?明熹宗可謂是有名無實。雖然魏忠賢為人陰狠狡詐,獨斷專權,但他的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也許正是因為他從小混居市井之中,殘忍歹毒,心狠手辣,才使得他在朝堂中有一席之地。他也曾經力排眾議,拋開私人恩怨,推舉有真才實幹的熊廷弼和趙南星等一干人。從中可以看出,魏忠賢的的開明之處,為大明江山所考慮,相比於歷史上的其它昏君暴君來說,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賢人。在魏忠賢主持朝政的期間,明朝國內時局穩定,遼東等邊境地區與大明和睦相處。為什麼魏忠賢時期能壓著後金打呢?其實還是因為軍餉的不間斷供應起到了絕大部分的作用,魏忠賢其中最大的能力之一就是收稅。明朝末年全國最發達的地方就是在三吳地區,魏忠賢針對當時的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新建立起工商稅和海稅等相關的收稅規定。雖然當時和後金打得熱火朝天,但魏忠賢依舊沒有給農民加賦。在河南遭遇自然災害時,還能免除徭役賦稅,從國庫中撥款賑災。這也許是因為魏忠賢出身於社會底層,深諳於市井百姓的日常疾苦。從中也可以看出,其實魏忠賢對百姓有憐憫之心。

    在魏忠賢死後,重新掌握重權的東林黨就立刻廢除了損害自身利益的工商稅和海稅等相關稅法。當時中西部的乾旱格外嚴重,東林黨面對這種天災也抱著置之不理的態度。加速明朝滅亡的,是將東南富庶地區的稅收廢除,卻使戰火連天的西北乾旱地區加重賦稅徭役。在這種情況下,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後續力量支援不足,後金這才後來居上一直壓著明朝打。遼東的戰況形式也再次退回到萬曆末年的水平並且持續惡化,在東林黨上臺之後,財政困難也加劇著明朝滅亡。崇禎皇帝疑心重,在朝堂中,面對雙方意見搖擺不定,沒有魏忠賢那時候那麼心狠果斷,放棄孫承宗,將袁崇煥處死。在戰爭中的得力將軍就這樣被崇禎皇帝遺棄。最後與後金,遼的戰爭也處於劣勢,魏忠賢雖惡貫滿盈,但面對大明江山可謂是問心無愧。魏忠賢死後,節節敗退的戰爭局勢也預示著明朝的衰落。

  • 15 # 葦說歷史

    明朝宦官魏忠賢堪稱史上權力最大的太監,史人稱之九千九百歲,榮寵至極。魏忠賢大字都不識一個,是靠著愛情攀上了明熹宗這棵大樹。

    魏忠賢不僅有愛情,而且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三角戀。他在進宮之前也曾有過老婆孩子,傳說是因為賭博賴賬,老婆孩子都被拿去抵了債,為了躲債,魏忠賢一咬牙便淨身入了宮。

    一般來說,一個宦官想要在宮中飛黃騰達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識文斷字、富於心機,並且要有強烈的野心。但魏忠賢卻是個文盲,並且進宮之後,又經常被一些奸滑的太監戲弄,因此還得了一個綽號“傻子”。

    進宮30年,魏忠賢都還是個東宮才人的伙食管理員,還經常為此沾沾自喜。就這麼一個到了50歲還知足常樂的傻子文盲,他憑什麼能夠坐到日後的高位呢?

    魏忠賢靠客氏上位

    在古代,太監和宮女常年深處皇宮,為了各自的心理需求,他們往往會結成“菜戶”或“對食”這種類似夫妻的關係。《明史·懿安後傳》中記載了一個現象:“宮人無子者,各擇內監為侶,謂之‘菜戶’,具財物相通如一家,相愛如夫妻。”

    魏忠賢的對食叫客氏,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媽,缺乏母愛的明熹宗對奶媽的感情非常深厚。攀上客氏之後,魏忠賢很快就成了明熹宗的親信,在53歲的時候成為了宮中最大的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

    《明史》中記載:每當木匠皇帝明熹宗專心致志做木工活的時候,魏忠賢就拿著奏章請求批閱,而明熹宗每次都隨口回答“朕已悉矣,汝輩好自為之”。就這樣魏忠賢慢慢的就攫取了國家的最高權力。

    在這段三角戀當中,嚴格來說,魏忠賢是一個插足的小三。魏忠賢剛進宮時,伺候的是宦官魏朝,而魏朝的對食正是客氏。後來魏朝職務越做越高,自然而然事情也越來越多,他跟客氏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此時,炊事班班長魏忠賢就趁虛而入,跟客氏日久生情,逐漸發展為物件。

    魏朝後來發現自己帶了綠帽子,就把事情鬧到了皇帝那裡。但是明熹宗只在乎自己奶媽的感受,讓客氏自己來選擇,結果客氏最終選擇和魏忠賢在一起。魏忠賢就是這樣靠著客氏的關係獲得了皇帝的信任。

    魏忠賢清除東林黨人

    天啟三年,為了制衡位高權重的東林黨人,一些朝臣開始投靠東廠提督魏忠賢,引發了這位55歲的大太監跟東林黨人之間殘酷的黨爭。此時的魏忠賢又是怎樣來對付自己的政敵的?

    根據《明儒講學考》中記載:魏忠賢擅政,群小附和造為,凡海內君子一切指為東林黨人。魏忠賢的死黨崔呈秀編寫的《天鑑錄》和《同志錄》分別記載東林黨人和非東林黨中的反對派。

    而僉都御史王紹徽別出心裁編出的《東林點將錄》就如閻王手中的生死簿,則以《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名號給東林黨人排座次,如三十六天罡星有及時雨葉向高、浪子錢謙益、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楊漣等;七十二地煞有神機軍師顧大章、青面獸左光斗、旱地忽律遊士任等。

    於是魏忠賢就照著花名冊按圖索驥,用地毯式的方法把反對自己的人一個個地全部幹掉或者貶官,也害死了一大批正直的東林黨官員。到天啟五年,清除掉所有政敵後,整個朝廷形成了清一色的魏黨,魏忠賢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同時也在眾人的吹捧之下成為了九千九百歲。

    魏忠賢的個人崇拜

    九千九百歲,就比皇帝少了僅僅一百歲。這也明示著一個道理,太監始終是太監,宦官專權是沒人滿意的,魏忠賢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皇帝的,畢竟史上也沒有太監做皇帝的先例,所以想要“青史留名”就成了他人生的追求。

    於是魏忠賢周圍善於察言觀色的趨炎附勢之徒紛紛開始迎合他,就引發了天啟年間狂熱的個人崇拜。

    《明史》記載:天啟年間有很多讀書人建議為宦官魏忠賢修生祠。生祠,作為活人的祠堂,一般是百姓為那些造福一方的人所興建。但是為了迎合上意,浙江巡撫潘汝禎第一個上奏給魏忠賢建生祠,明人筆記《先撥志始》記載了這位潘巡撫給皇帝的奏章:“東廠魏忠賢,心勤體國,念切恤民,戴德無窮,公請建祠。”

    明熹宗不僅同意,還為第一座生祠賞賜匾額。第一個拍馬屁的潘巡撫為此榮升南京刑部尚書,而浙江巡按的奏疏晚到一天,竟然被罷官。此例一開,建生祠氾濫成災,甚至國子監生陸萬齡還別出心裁,建議在國子監建造生祠,並把魏忠賢與孔子相提並論。

    相信各位看官看到這裡的時候都覺得相當的諷刺,一個文盲太監竟然和萬世師表的孔子相提並論,恐怕孔聖人知道之後氣得都會從墳墓裡跳出來。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吹捧魏忠賢真是肉麻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除了國子監那位鼓吹把魏忠賢放到孔子旁邊的陸萬齡,當時的薊遼總督閻鳴泰僅他自己一個人就為九千九百歲造了7座生祠;巡撫劉詔行不僅建祠,而且還五拜三扣;吏部尚書魏廣微為了巴結魏忠賢,起先尊他為兄,後來竟自貶輩分,稱他為叔;禮部尚書顧秉謙時已老態龍鍾,竟想認魏忠賢做乾爹,但是考慮到鬍鬚已經白了,於是就讓他的兒子做了魏氏之孫,換言之,按照輩分這個白鬍子老爺爺還是做了魏忠賢的乾兒子。

  • 16 # 炭烤母豬蹄兒

    有關魏公公呢,咱們一條一條抽,不要著急。我不知道近些年來為什麼這麼多給魏公公洗地的,不過,你要洗地,就別怪我抽你。

    貼一個金士傑老師飾演的魏公公的圖吧,不得不說,演的真好

    他也曾經力排眾議,拋開私人恩怨,推舉有真才實幹的熊廷弼和趙南星等一干人。

    ○辛酉,大學士劉一燝言廟謨之勝只在用捨得人。即如熊廷弼守遼一年,奴酋未得大志。不知何故首倡驅除?及下九卿科道會議,又皆畏避不敢異同,而廷弼竟去,今遂有瀋陽之事。昨遼東按臣張銓遺書長安,謂今日急著非舊經略熊廷弼不能辦此事。則昔時逐之者其誤竟何如也?以後凡朝廷大事,俱望 皇上毅然乾斷於上,敕諸臣洗心畢慮於下,一破雷同附和之私,共效憂國奉公之誼。得旨:卿忠誠識大體,所奏熊廷弼事自是公論,亦見卿主持國是定力。朕已知之。(天啟元年三月)

    ○山西道御史江秉謙力陳熊廷弼保守危遼之功,言其才識膽略有大過人者,使得安其位而 展其雄抱,當不致敗壞若此。因以抹殺公是、擠排勞臣為郭鞏罪。上命大小九卿科道從公會議具奏。(同上)

    ○起舊經略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添注,馬上差人守催,前來任事。(同上)

    ○敕諭兵部右侍郎熊廷弼:朕惟爾經略遼東一載,威懾夷虜,力保危城。後以播煽流言,科道官風聞紏論,敕下部議大臣又不為朕剖分,聽令回籍,朕尋悔之。今勘奏具明,已有旨起用。適遼陽失陷,隳爾前功。思爾在事,豈容奴賊猖獗至此?爾當念皇祖環召之恩,今朕沖年,遘茲外患,勉為朕一出籌畫安攘,其即日叱馭前來,庶見君臣始終大義。特命該部遣官齎敕,召諭如敕奉行。(同上)

    以上皆是熹宗實錄天啟元年三月條,而當時你魏公公在幹嘛呢?

    天啟元年詔賜客氏香火田,敘忠賢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諫,不聽。及帝大婚,御史畢佐周、劉蘭請遣客氏出外,大學士劉一燝亦言之。帝戀戀不忍舍,曰:“皇后幼,賴媼保護,俟皇祖大葬議之。”忠賢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謀殺之,盡斥安名下諸閹。(明史魏忠賢傳)

    你家魏公公當時忙著上位呢,顧不得熊廷弼嘛攤子事兒。

    再說趙南星的事兒

    ○起升原任吏部郎中趙南星為太常寺添注少卿(天啟元年三月)

    ○升太常寺少卿趙南星為左通政。(天啟元年九月)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趙南星為太常寺卿,太僕寺少卿鍾羽正為本寺卿,太僕寺少卿袁可立為通政司左通政。(天啟二年三月)

    再看看天啟二年魏公公幹嘛呢?

    二年敘慶陵功,廕忠賢弟侄錦衣衛指揮僉事。給事中惠世揚、尚書王紀論沈紘交通客、魏,俱被譴去。會初夏雨雹,周宗建言雹不以時,忠賢讒慝所致。修撰文震孟、太僕少卿滿朝薦相繼言之,亦俱黜。(明史魏忠賢傳)

    天啟二年有人在想交通魏公公,被處理了,各位覺得魏公公能干預趙南星的升遷?

    咱們接著看趙南星的升遷之路

    ○升太常寺卿趙南星為工部右侍郎,協理殿門工程事務。(天啟二年五月)

    ○壬寅,升工部協理右侍郎趙南星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僕寺卿蕭近高為通政使司通政使,江西巡撫房壯麗為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蔡復一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太僕寺卿耿廷柏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天啟二年十一月)

    這時候趙南星已經是明朝七卿之一了,如果各位還覺得趙南星啟用和魏忠賢有關係,我無話可說。

    從中可以看出,魏忠賢的的開明之處,為大明江山所考慮,相比於歷史上的其它昏君暴君來說,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賢人。

    既然前一段話不成立,這段話不就也不成立了是不?

    在魏忠賢主持朝政的期間,明朝國內時局穩定,遼東等邊境地區與大明和睦相處。

    再說說這段話 。時局穩定哈,西南奢安之亂如火如荼,崇禎年間才被平定,西北已經開始有零星暴動暴動。估計不是他魏公公治下的天啟朝發生的事兒哈。有關遼東邊境呢?袁崇煥兩次大捷,皇太極吞併蒙古,北韓失陷估計都不存在哈?

    為什麼魏忠賢時期能壓著後金打呢?其實還是因為軍餉的不間斷供應起到了絕大部分的作用,魏忠賢其中最大的能力之一就是收稅。明朝末年全國最發達的地方就是在三吳地區,魏忠賢針對當時的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新建立起工商稅和海稅等相關的收稅規定。

    再說這段話,後金吞併蒙古,北韓失陷,估計這是壓著打後金了,我就好奇了,壓著後金打,怎麼北韓還成了人家後金的屬國了?

    再說軍餉,軍餉這事兒我就更覺得可愛了,下圖是九邊欠餉圖,各位看看他魏忠賢當政的天啟五年到七年是個什麼德行再說收稅,聯動本人另外一個號,大家看完自有公論。

    https://m.zjurl.cn/answer/6733938809089556744/?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733938809089556744

    雖然當時和後金打得熱火朝天,但魏忠賢依舊沒有給農民加賦。在河南遭遇自然災害時,還能免除徭役賦稅,從國庫中撥款賑災。這也許是因為魏忠賢出身於社會底層,深諳於市井百姓的日常疾苦。從中也可以看出,其實魏忠賢對百姓有憐憫之心。

    這一段我就更加看的不知所云了,到底是遼東地區和睦相處,還是打的熱火朝天呢?

    在魏忠賢死後,重新掌握重權的東林黨就立刻廢除了損害自身利益的工商稅和海稅等相關稅法。當時中西部的乾旱格外嚴重,東林黨面對這種天災也抱著置之不理的態度。加速明朝滅亡的,是將東南富庶地區的稅收廢除,卻使戰火連天的西北乾旱地區加重賦稅徭役。

    這一段,我依然看的不知所謂。明七卿年表崇禎朝部分,還望這位大佬幫我指一下那些是東林。

    在這種情況下,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後續力量支援不足,後金這才後來居上一直壓著明朝打。遼東的戰況形式也再次退回到萬曆末年的水平並且持續惡化,在東林黨上臺之後,財政困難也加劇著明朝滅亡。崇禎皇帝疑心重,在朝堂中,面對雙方意見搖擺不定,沒有魏忠賢那時候那麼心狠果斷,放棄孫承宗,將袁崇煥處死。在戰爭中的得力將軍就這樣被崇禎皇帝遺棄。最後與後金,遼的戰爭也處於劣勢,魏忠賢雖惡貫滿盈,但面對大明江山可謂是問心無愧。魏忠賢死後,節節敗退的戰爭局勢也預示著明朝的衰落。

    現在只求大佬拿出史料來佐證一下大佬說的這些言論。我是一頭霧水的

    @歷史雲頂

  • 17 # 狐筆春秋

    非我有心替魏忠賢洗地,就明末歷史看來,魏忠賢絕非大奸大惡之徒,其人雖然愚笨、狡獪、貪婪、兇悍,但試問,身在波詭雲譎、一不小心就可能萬劫不復的官場。不如此,又怎能立命安身、求存發展?細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豐功偉績、名垂青史的英雄豪傑,他們身上都或多或少的都有暗斑或者不光彩的一面。所以,在我看來,對官場中人,我們不能以簡單的“忠奸、善惡”來評判。而要將他置於當時的環境中,結合當時的具體國情、社會情態以及歷史作用來進行評判。唯有如此,才是冷靜、理智、正確的讀史。

    就晚明那段歷史而言,早在魏忠賢登頂執政之前,他就已身處群狼環伺的困境之中,素來自詡“清正”,視天下英雄皆渾濁的東林黨人早已對這個天啟帝的老臣、僕役心生不滿。天啟四年,東林黨黨魁楊漣義憤填膺的上奏,指斥魏忠賢導引皇帝“不務正業,耽溺遊戲”,進而要求天啟帝“開啟聖聰,剷除奸佞”。這場來勢洶洶的政治風波曾一度迫使後來權勢熏天的魏忠賢抱著天啟的大腿“痛哭流涕、哀求告饒”。話說,彼時魏忠賢不過區區宮中閹宦,並無直接接觸朝廷、干預行政的能力和機會。而舉國之大政又都掌握在“擁戴有功”的東林黨人手中。試問,當此之際,天子豢養個把娛情的小廝又有何不可?齊桓公內幸豎刁、易牙等人,外任管夷吾,兩不相害而制霸天下。但偏偏這東林黨人不知為何,非殺而後快?

    但就在這“眾正盈朝、群賢畢集”執掌朝政的時候,卻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封疆案”,執政無方的東林黨人不但沒能勇於承擔責任,躬親自省,反而巧用手中筆桿、大造輿論,相互推諉扯皮。搞的“昏聵無能”的天啟帝不得不再三下詔批評,要求他們專心國政,莫要蠅營狗苟,廢公而忘私。但“髫齔小兒”的話顯然不能引起“天下良正”的良知,東林黨治國無能、黨爭有術的印象深入人心。

    因為“封疆案”而對東林黨人心生厭惡的天啟帝,在楊蓮等人公開彈劾魏忠賢之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拔將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領兩廠。希望透過對魏忠賢勢力的培植來制衡一黨獨大,大言不慚的東林黨。但剛剛上位的魏忠賢顯然並未深刻理解天啟的用意,深知文人利害的他,曾一度為了緩和與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而委曲求全,若不是東林黨人實在飛揚跋扈慣了,明末的黨爭之局還是有機會避免的。當然,這也不是天啟帝希望看到了,所以,在吃了閉門羹又被天啟帝訓斥之後,魏忠賢正式擔負起了制衡東林的責任。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了鞏固個人權勢,雖然存在黨同伐異、陰狠殘忍的一面;但從他啟徵商稅,用心遼東等事看來又有其心繫國家(皇帝)的一面。只是如今的我們,在評論魏忠賢之時,未免都有些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了。畢竟,為國者又有多少是乾乾淨淨、纖塵不染的?魏忠賢的兇惡狠辣換來了東林黨的偃旗息鼓,為天啟年間用心遼事創造了良好的時局和機會。而終天啟一朝,遼東之地不僅沒有大患,反而局勢漸穩,這是任誰都無法抹殺和無視的。

    當然,關於魏忠賢本人,小農主義的貪鄙是在所難免的,可區區太監若沒有帝王的支援又豈敢如此肆行無忌、為非作歹?所以說,魏忠賢不過是被天啟帝逼上梁山的棋子,他所執行的大政方針,實質上應該是天啟皇帝的有心為之。“皇帝的代言人”才是魏忠賢真正的身份標識。

    是非功過任人說,褒貶毀於憑誰論?我們只能追尋歷史的蛛絲馬跡,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推測,以此來貼近已被黃沙掩埋的真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點中文網裡的書評蓋樓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