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伯牙子期

    第一,曹植有才卻不是優秀的接班人。

    曹操是個戰略家,也是個全域性觀的領導人。曹操深知曹植有才,可惜不是治國之才,曹操雖至死未敢稱帝,但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將來天下的江山要姓曹。

    曹植雖是奇才,聰慧無比,但卻放任不拘禮法並且還有醉酒習慣,整天忙於和文友們把盞弄賦,卻不愛結交謀臣武將。

    還在一次出征前喝得酩酊大醉,讓曹操覺得他只能當個文學家,而且曹植不得人心,沒人捧,就曹植的性格來講,曹操如果傳位給他很難保證這江山以後不會易主。因此曹操不傳位於曹植也是從大局考慮後的結果。

    第二,就是為了曹植,

    總所周知曹操心思縝密,他知道曹植心善即使上位也不會處理掉自己的政敵----他的兄弟們以及一些野心勃勃的臣子。

    那麼以後兄弟爭位,將臣謀反的狀況將是在所難免的,而以曹植的性格,這種事情他是搞不定的。

    這樣不是反而會害了曹植嗎?可是不立他,又怕其曹丕繼位後還是不放過曹植。所以臨死之時,曹操特意囑咐曹丕以後善待弟兄。

    只是曹操沒料到曹丕會變卦如此之快。但是兩下相比,選擇前者曹植必死無疑,而選擇後者曹植尚有生存的希望。

    看來曹操還真是煞費苦心啊!不過也足以見得曹操的政治遠見不同常人。

  • 2 # 祁門小謝

    最近醞釀了一個新的小說故事,就是建安年間曹操二子奪嫡的點點滴滴,然後蒐集了一些關於當時的資料,對曹丕繼位的看法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自古傳位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子嗣很多的帝王來說,簡直要犯選擇困難症。雖然說一碗水端平,但人畢竟是人,難免會有些偏頗,對某一個兒子會特別的偏愛一些。

    曹操兒子很多,而且各個出類拔萃,有軍事才能出眾的,有文采風流的,有聰明絕頂的。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據說是曹衝,但可惜這個天才神童夭折了。除曹衝之外,曹操最喜歡的兒子便是曹植,因為他覺得這個兒子和自己最像。

    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全才,他是文學家,軍事家,又是出色的政客,詩酒風流不必說,更是馳騁沙場,殺伐果決的英雄式人物。

    曹丕雖文采俊秀,也跟隨曹操戎馬生涯,但他的性格有些內斂,少了曹操身上那股豪邁之氣。

    而曹植,文采風流,不羈中流露著幾分瀟灑。曹操很喜歡這樣的曹植,因為他自己就是如此。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明成祖和他兒子朱高煦,朱棣也是很喜歡朱高煦,覺得這個兒子像自己,文治武功也不差,可偏偏朱棣就是沒有選朱高煦,而是選了朱高熾。

    對於帝王來說,選擇繼承人,情感上雖然有傾向,但還是會以大局為重。

    首先邁不過去的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在立長還是立賢這件事上,有封建帝制以來,就沒有過定論。

    漢高祖偏愛趙王如意,卻還是聽了群臣意見,立長子劉盈為帝。

    有唐一代,次子李世民玄武之變開了立賢的先河,唐朝每到皇位交接,就開始鬧得腥風血雨,還有腦洞大開想當皇太女的···

    曹操的長子曹昂很早就辭世了,曹丕是卞夫人所生,所以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佔了先機,嫡長子這三個字就為曹丕繼位立穩了腳跟。

    而在治國才能上,曹植自己把一手人生好牌打的稀爛。

    首先在智囊團的組成上,曹植就輸了。

    曹丕的智囊團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人。

    曹植的智囊團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

    可以看出,曹丕陣營一幫政客,曹植陣營一幫文人。文人鬥得過政客麼?

    其次,最要緊的就是曹植陣營的關鍵人物:楊修。

    楊修當時擔任曹操的主簿,主簿是管理文書的官吏。也就是說,楊修處在政治核心,國家大事乃至曹操的一舉一動,全都在楊修的眼裡。而楊修和曹植走得近,相當於曹植給自己的爹安了一個監控,這個監控還時不時鼓吹曹植。

    這個問題牽扯到另一個歷史話題,皇權之爭。皇帝和太子的關係是不可調和的,太子是接班人,也是和皇帝一起爭奪皇權的人,太子對皇權的覬覦之心,會引起皇帝的極大恐慌。所以會有廢太子這種屢見不鮮的把戲。

    楊修對曹植越是盡心盡力,曹植就越是危險,他們倆的聯合等於向曹操宣告:曹植對權位勢在必得。曹操還沒有下定決心就立曹植,曹植這種顯眼的舉動將自己的慾望暴露無疑。曹植是親兒子,所以楊修必死。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曹植人生中最荒唐的一件事:司馬門事件。

    曹植是個文人墨客,他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政治覺悟有點低,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這很瀟灑,很浪漫,卻犯了大忌。

    這是曹植性格上的弱點,性格決定命運,曹植註定和皇位無緣。

    想說的很多,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曹植無緣皇位,對他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吧。

    以上觀點是我的主觀理解,如有錯誤之處,請大家指正!

    ---------------丸----------------

  • 3 # 騰走江湖

    曹植靈秀才高,也放曠佻達,為文魁實配,而少諳政治,非命世之人。曹丕才不及弟,但也卓而不群。更重要的是有心計、通權變、能持重。後來的事實都證明了他的能力。諡為"文"實可稱!所以,曹操立丕,正是高明之舉。

  • 4 # 史無止境

    曹操這一輩子,最光彩的事是統一北方,而最神奇的事,則是生出了好幾個有出息的兒子。 之所以說這事神奇,是因為曹操對妻妾的要求一直不高,比如曹丕、曹植、曹彰的生母卞氏,是一個歌妓。

    而曹衝的母親環夫人,在史書中竟來歷不明,這其實就證明了,環夫人的出身必是更低微。而德才兼備為保護曹操而死的長子曹昂,他的生母竟然是曹操正室丁夫人的隨嫁侍女…… 但就是這些地位低微的母親,卻為曹操生出了這麼多有能力,有才華的兒子,故而說這是曹操最神奇的一件事。

    不過歷來萬事都有利就有弊。曹操雖神奇,讓人羨慕地的生出了這麼多有出息的兒子,但當他做上丞相,當了魏王后卻痛苦的發現,世子寶座只有一個,傳給誰呢?曹操的那雙細目,飄過勇武有餘,謀略不足的曹彰,痛苦的凝視了片刻曹衝的墳塋,最後在曹丕和曹植身上,來回審視…… 曹植曾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一篇為銅雀臺落成而獻禮的《登臺賦》,喜得曹操連連點贊,轉眼看到曹丕還在咬著筆冥思時,曹操卻越看越覺得丟人,便又對曹丕呵斥一番。

    所以曹植曾是曹操最中意的兒子。為了培養曹植,曹操允許他隨著自己西征,得勝回來後,就封曹植為臨淄侯。而當曹操東征孫權時,則選中了曹植守鄴城,並說道:“兒啊,老爸當年也是23歲時當縣令,至今這段經歷還讓老爸受益匪淺……” 這句是啥意思,恐怕誰都明白,就差拎著曹植耳朵說:你可是我重點培養的接班人,懂不懂?那麼當時的曹丕正幹啥呢?是一籌莫展,幾乎所有明眼人都看出,曹植前途無量,自然一彪人馬聚集在曹植身邊,最著名的便是楊修、丁儀和丁廙。但奈何曹植還是輸了。

    對於曹植最終落敗,存在著許多說法,其中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曹植文人氣太重,放蕩形骸。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那麼敢問曹操和曹丕是不是文人?他倆又是不是放蕩形骸了? 比如前面說過,曹操的妻妾們,許多都是他搶來的,尤其是宛城討張繡,曹操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曹昂死了,典韋死了……這算不算是放蕩形骸?

    曹丕在當年破袁紹時,敢不顧一切地搶走了曹操喜歡的甄氏,讓曹操無可奈何,只得說,這才是我的好兒媳啊!故而所謂的文人氣過重,放蕩形骸,都是強加上去的。因為歷來都是環境造就人!若沒有三國,曹操估計就是個公子哥,劉備只能編草鞋。同理,誰又能否認一旦曹植當上魏王后,給了他環境,他就展現不出驚人的軍事才華等呢? 曹操對門閥士族的態度,一直是合作和利用!比如對荀彧、司馬懿、崔琰等人。一旦曹操認為他們礙事了,便會毫不猶豫地除掉。三人中,荀彧是潁川士族的代表,司馬懿則是河內門閥的老大,崔琰則是清河崔氏的精英,在曹操當上魏王后,便對這些門閥代表進行打擊,荀彧、崔琰便是最著名的兩位。

    且崔琰兄長的女兒崔氏,還嫁給了曹植!這其實本是一件好事,猶如河北無極的甄氏是曹丕的老婆一樣,對曹丕的幫助非常大,但奈何崔氏卻成了證明曹植不合格的“證據”。 那是公元217年,曹操舉行了一次家宴,自然曹丕和甄氏,曹植和崔氏都來了。甄氏衣著樸素,舉止恭順,但崔氏卻顯得非常扎眼,衣著華貴,神態雍容! 曹操當時就怒了,認為崔氏衣著過於華麗,違反了自己頒佈的“不得鋪張浪費,衣著華貴”的禁令,怒斥一番後,就把崔氏打入大牢並最終處死。隨後當年十月,便宣佈曹丕是自己的接班人,曹植最終失敗!

    此事出自《魏晉世語》,顯然曹操這事幹得有些過分了!但卻又非常正常,理由前面早已說出,就如曹操殺荀彧、崔琰一樣,這都反應出了曹操對門閥士族的忌憚和打壓,即曹操已經從跟門閥士族的合作上,轉入了要求門閥士族低頭,為自己的曹魏服務! 這同時也是為何,曹丕當上皇帝后,就拋棄並害死甄氏的主要原因!曹丕雖推行“九品中正制”卻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曹魏江山,他骨子裡依然對門閥士族持有戒備之心。所以託孤時曹真和曹休為首,而皇后則是毫無背景的郭女王!依然是從皇宮內到皇宮外,保證曹家人馬佔據主導地位! 所以曹植的失敗,其實就是沒讀懂曹操的苦心,曹植的主要智囊是楊修,而楊修的老爸曾是曹操政敵,家族更是著名的門閥士族,堪比袁紹的四世三公。而老婆崔氏也完全無視曹操政令,衣著過於華貴,曹植對此竟毫不知覺。

    如此一來,曹植從主要智囊楊修(外援)到家內的妻子崔氏(內助),都處處跟曹操反著來,曹操如何敢把大位傳給跟門閥士族合作過深,且還如此放縱他們的曹植?這其實才是曹植最終失敗的根由!

  • 5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得承認曹值確實很有才,這點要比他哥哥曹丕強多了,曹操也很喜歡曹值,可要說曹操為什麼最後沒有傳位於曹值,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曹值當時才華橫溢天下皆知,可曹值有個明顯缺點也是天下皆知,那就是曹值好酒,曹值按今天的看法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不喝酒做不了詩,而且曹值當時還結交了不少文人,酒後經常在一起吟詩作畫,這也說明曹值的志向不是打天下,這點讓曹操很不喜歡,而曹操當時志在天下,在選接班人問題上,曹操肯定不會選曹值,假設真傳位於曹值,那曹值天天喝的大醉如何打天下。

    第二,曹值是個沒主見的人,要讓曹值做詩可以,可要論如何領兵大仗治理國家曹值就不行了,當年曹操也對曹值寄予厚望,對曹仁曹值也多次考核,可曹值對這些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結果都是在楊修的幫助下過關,楊修也算是挺有才華的人,可被曹操知道後,曹操大怒,因為曹操知道漢朝的江山就是皇帝不行然後才被權臣架空的,如果真傳位於曹值,那以後等自己死了,曹值即位後大全豈不是要旁落於楊修,這是讓曹操萬萬不能忍的,所以曹操在心裡就把曹值拍除在外了。

    曹操有句名言,“居家為父子,授事為君臣”,曹操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曹操最終傳位於曹丕也是經過長期考察後確定的,而曹丕即位後也證明曹操的眼光沒錯,當然了曹丕命短是誰也無法預料的。

    最後說,曹操對自己的兒子那是非常嚴厲的,為了勵練自己的兒子多次帶他們上戰場,曹操的長子曹昂都戰死了,可曹操不為所動,曹丕曹璋都上過戰場而且表現都很好,而曹丕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吧,所以最後曹操就把權利傳給了曹丕。

  • 6 # 莫小邪

    曹操明白,政權在手,最重要的是穩定人心。曹衝死後,他還要選接班人,只有曹丕最合適。曹植才高八斗不及曹丕的政治權謀能治國理政。曹植只不過是個詩人,治國理政不是吟詩,日夜酒醉。

    當初,曹操立曹丕做世子前,曹操封王后有人造反,曹丕劍法拙劣,但是奮不顧身前去殺敵,曹操不是不清楚,無論曹丕的能力將來會對兄弟如何兇殘,起碼忠於曹操,有能力,有勇氣,不是舞文弄墨的情趣。

    曹操 作為一個父親,似乎偏愛曹衝,曹植這種才子型的兒子,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不得不認為曹丕在眾多兒子中,極其符合一位君王的素質,並不是為了最高權力不惜骨肉相殘。

    有人說,曹操臨死前告訴曹丕,他知道曹衝怎麼死的,並且威嚇要將曹丕殺了,這只不過是作為一個父權的強勢,他需要讓曹丕永遠對其低頭,但其實,換個角度看,這也是曹操不得不承認曹丕的厲害,可以找到司馬懿來輔助他。

    那麼,一個國家只有交付給最適合做君王的兒子才合適不留後患。

  • 7 # 泊圖泊途

    從正史上來說,曹植受到了曹操的猜忌。

    政治家即便再冷酷,明白權力之中無父子,但也喜歡孝順的兒子,這也是他一直懷念曹昂的原因。

    曹植被曹操喜歡是因為其才華。

    (《三國》中的曹操)

    不過他有這樣幾件事涼了曹操的心。

    “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曹植黨羽張揚,曹操對此有疑慮,這可能就是害死楊修的原因之一。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植仗著寵溺,任性而為,大肆飲酒。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曹植膽子太大,曹操大怒。

    “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曹操派曹植去救關羽,想囑咐他一些事情,曹植大醉不能受命。

    曹植的性格也是他的致命傷,不追求威嚴、不崇尚華麗,行為舉止就像個公子哥,只能說他投錯了胎,換做其他人家或許會幸福的多。

  • 8 # 棍哥觀史

    曹操什麼時候也沒有表露出要偏向曹植為繼承人,曹植的綜合才能要比曹丕差很遠,而在曹操立曹丕之前,只有曹衝是曹操想立的儲君。

    眾所周知,在曹操的二十五的兒子中,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由卞夫人所生嫡子,而在諸多庶出兒子中,曹操最喜歡的是環夫人所生的曹衝。曹衝自幼聰慧,書中言“年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志”,且仁慈愛民,年紀不大,卻贏得曹操群臣的喜愛。自“曹衝稱象”起,曹操就對於這個小兒子特別喜歡,也明確記載了有立儲之意。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根據《魏略》記載,曹丕得天下後任感嘆“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曹衝)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旁觀者都清楚曹衝在曹操眼裡的地位。

    而關於曹植和曹丕的儲君選擇上,曹操是很欣賞曹植的文學大作,但曹操在立儲問題上是沒有偏見的,給予了二人同樣的機會,曹植的確被作為候選人。在觀察期內,建安十九年時,曹操東征孫權,令曹植留守鄴城,而曹植無心政事,整日喝酒作詩,還是一副風流才子的樣子,一點也不像一國之君該有的樣子。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喝大了,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闖司馬門,並在帝王行禮的禁道上縱情馳騁,毫無顧忌曹操臨走時嚴明的法令。曹操大怒處死公車令以儆效尤。曹植也因此事令曹操相當失望,隨後曹操便立曹丕為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令曹植帶兵解救曹仁,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這也是曹植最後翻身的機會,而他卻沒有把握住。

    相比較而言曹丕,文學才能並不比曹植差多少,而政治才能、權謀智慧更是比曹植高了很多,連曹操自己也說所有的兒子裡曹丕最像他,而且曹丕對於曹操身邊的謀臣武將相當恭敬,贏得了文武群臣的擁戴,這也是曹操立曹丕為世子的砝碼,倘若曹操去世,前朝舊臣都搞不定,那還做什麼新君主?

  • 9 # 四川達州人

    曹操從來沒有決定立曹植作為繼承者。

    禮法上就越不過去。

    自丁夫人主動離開曹操之後,曹操名下沒有嫡子,曹丕就是庶長子,母親卞氏代理管家,曹丕就有半個嫡長子身份。

    此外,曹丕同樣優秀,政治、經濟、管理等能力均強於曹植。

    三曹文學高於建安七子,雖說曹丕文采不如曹植,可惜是政治家曹操選接班人,不是文學家曹操選文壇領袖人物。曹植這點文學能力對整個曹魏天下來說,狗屁都不算。

  • 10 # 歷史總探長

    在中國古代“嫡長子繼承製”一直深入人心,也深深地影響著幾千年來的封建王朝。

    而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中迅速崛起的最強梟雄,一掃北方群雄,成為了實力最為雄厚的霸主,但是此時作為魏王的曹操在最終仍然將王位傳給了曹丕。

    曹操喜歡曹植,這是真的。因為曹植的才學堪稱曠古爍今,無人能與之匹敵,謝靈運還曾經忍不住謬讚到:“天下才共十鬥,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因此曹操對於曹植的喜愛遠遠地超過了曹丕。

    曹丕和曹植,他們兩個人其實都沒有繼承權,真正有繼承權的人是長子曹昂,但是在宛城之戰的時候,曹操那個時候收納了前來投降的張繡,張繡的帳下有一位漂亮的嫂嫂,但是被曹操給看到了,一時間眉目傳情,曹操就看上了張繡的嫂嫂,就和張繡的嫂嫂進屋裡面準備聊天,可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床上面了。

    剛剛投降的張繡,覺得這是奇恥大辱,於是臨陣反水,深夜突襲。率領部隊直衝曹操的大營,曹操的手下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紛紛戰死,才換回來曹操一條老命,但是曹操的長子曹昂卻戰死了。(故事告訴我們嫂子不好玩啊!)

    曹昂戰死,曹丕和曹植就有了機會,不過這曹丕也真是的,在宛城之戰中,他才七歲,但是看到張繡衝向了他老爸的營地,七歲的小曹丕沒有想到救自己的父親,反而自己騎著一匹馬逃走了,可能這件事情給曹操留下了不少的心裡陰影。

    於是,曹操對於曹植的偏愛遠遠地超過了曹丕。

    曹丕的能力和學識放到現在就是一個清華、北大的料子啊!可是生不逢時,他身邊有比他優秀的父親,還有一個文辭華麗的奇才曹植,更可怕的是還有一個堪稱天才的小弟弟曹衝。曹丕的那些才學在曹操看來根本就不值一提。

    曹操偏愛曹植,所以苦心地偏向曹植,將河東大家崔氏的女兒許配給了曹植,為的就是能夠讓曹植的勢力能夠鞏固,不僅如此曹植身邊還配備了聰明的楊修,可是這曹子建還真地豁達寬度之人,整天飲酒賦詩,好不快活。還在酒後夜闖白馬門(白馬門為天子專用通道)。

    這已經讓曹操開始大失所望。

    再看看曹丕的表現

    因為曹操的偏愛,曹丕反而過得戰戰兢兢,一副“恪守婦道”的樣子,開始頗受曹操的好感,而曹丕身上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曹昂戰死之後,他才是曹家子弟中的最有身份繼承王位的人。

    就憑藉這這一身份,曹丕就可以得到朝堂之上的多數人的支援,說白了古代帝王不僅僅要打朝中的大臣們鬥,更要和那個傳統的封建禮制鬥。

  • 11 # 卓曉衝

    曹植好文,身邊都是娛樂圈文學圈的大咖,楊修活著的時候,還知道揣摩上意迎合曹操,楊修死了後,政治白痴的本性盡顯。曹丕繼位後讓他去給曹操發喪,他竟然要求曹丕來拜見自己,曹丕派兵來的時候又慌的涕淚交加,這不是一般的蠢。

    而曹丕,目標始終如一就是要接班,因此結交的都是謀士大臣,論文才不輸曹丕,又有賈詡這樣的元老謀臣在背後出謀劃策。

    遇到突發事件時,曹植可能博引古今,曹丕卻按最笨的方式表達孝心。長此以往,曹操會感覺曹植有文采,曹丕更孝順。加上朝中大臣的支援,不讓曹丕繼位才是錯誤的決定。

  • 1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曹操中意曹植,想立他為繼承人史書上確有提及,比如在曹操徵孫權的時候就曾與曹植有過一次貼心的談話,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曹操是有立曹植為繼承人的想法,可惜曹植自己的放浪形骸將這個機會丟棄了,為何會這樣說呢?

    曹植文人氣太濃,常常率性而為,並且喝酒還沒有節制,比如有一次曹植喝醉了居然乘著酒興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馳騁的道路上縱馬狂奔,曹操得知後對曹植很失望。

    一邊的不注意自身言行,另外一邊曹丕透過一些小事兒表現的又很完美,兩相對比之下,曹操選擇了曹丕。

    曹植就是典型的恃才傲驕,他也許可以在文學上成為文壇領袖,但曹操要的是治國的政治家,曹植不能節制自身這一點註定他要被曹操拋棄。

  • 13 # 大思糊

    我認為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懸念了呀,曹操確實有心傳位曹植,但是曹植一不參朝政,二不近權臣,三還有個曹丕在使絆子。

    像眾所周知的兩個事情,一是在帝王禁道駕車,二是喝酒誤戰事。

    但是這兩個也都有曹丕個壞痞子在使絆,曹丕知曉曹植喜歡喝酒,每每有事都會拉著曹丕喝酒,久而久之曹操看曹植這樣也就斷了這個念頭了。

    而且最開始想立的是曹衝,但是死的早了,不過曹衝的死我抱有對曹丕的懷疑。

  • 1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曹操之所以立曹丕為繼承人最主要原因實際上還是因為曹丕是嫡長子。曹操的正妻卞氏(卞氏原為曹操側室,在曹操原配丁氏被休、一說離異後得以扶正,成為了曹操的正妻)生有四子,丕、彰、植、熊,曹丕最長。

    或許有人會拿曹操的長子曹昂說事,實際上曹昂僅僅是曹操的庶長子而已。曹昂的生母劉氏只是曹操的妾,其唯一的資本只是曹操原配丁氏的養子而已。當然,曹丕出生之時的身份也是庶出,單就這一點而言,曹昂還是可以和曹丕拼一拼的。但是,建安二年,曹昂死於軍中。此後,卞氏扶正,曹丕坐實了嫡長子的地位。丁氏之所以和丈夫曹操分道揚鑣,史籍記載主要也是因為曹昂之死。如果曹昂不死,丁氏的正妻身份沒有被卞氏取代,曹昂作為丁氏的養子,或許真的可以以嫡長子的身份成為曹操的繼承人也未可知。但是,這一切隨著曹昂的死都終結了。

    換句話說,曹昂死後,曹操的繼承人理論上只能從卞氏的四個兒子當中產生。至於曹衝,也只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罷了。不可否認,曹衝頗得曹操的喜愛,曹操甚至在曹衝去世之後對曹丕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但是,這僅僅是對嫡長子曹丕說的一句話而已,並沒有公開,最多也只能算作是曹操向繼承人曹丕表達了一些父親對他的不滿而已,遠沒有上升到廢長立幼的層次。畢竟曹衝在世的十多年裡,曹操並沒有立其為繼承人。彼時嫡長子繼承製還是頗有市場的,曹操即便再中意曹衝,也不敢冒然行廢長立幼這種後患無窮的之事。更何況,曹衝十幾歲就去世了,一切也就都終結了。

    因為曹彰力大無腦、偏重於武力而治國之才嚴重欠缺,曹熊因體弱多病早夭。實際上,到了曹操晚年,曹丕的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胞弟曹植。說曹操只中意曹植,未免有些誇張了。但是,曹操在兩個兒子之間多少有些舉棋不定倒也是事實。畢竟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優秀,曹丕的文才方面雖然比曹植略遜一籌,但也絕對稱得上彼時的大才(曹丕與父親曹操、弟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其文才可見一斑)。這一點曹操並不擔心,曹操更關注的還是兩個兒子政治方面的能力。這一方面,曹植就顯得明顯不足了。

    曹丕生性沉穩、城府頗深,不輕易表達個人想法,這一點頗有其父曹操之風。而曹植則正好相反,自恃才高、好顯擺,頗有些文人的放蕩不羈,而且與一班只會練嘴文士走得太近,這一點實際上已經引起了曹操的不悅。某次醉酒,曹植居然坐車擅闖司馬門。漢代的司馬門是皇宮正門,屬於皇家重地,除了皇帝之外,未經皇帝允許允許,其他人是不能入內的,任何人不得在裡面行走或者擅闖,即便是經過皇帝允許,也只能步行而不能駕車透過。就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實皇帝曹操,也不敢隨意僭越,捅破這層窗戶紙。可是,曹植卻幹了,這件事讓曹操大為不悅,為此還殺掉了看守宮門的公車令。當然,兒子是不能殺的,但是此舉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不滿的總爆發。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正式立曹丕為世子,最終確立了曹丕的合法繼承人身份,而曹植最終只能是靠邊站了。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或許是為了再給這個兒子一次機會,命曹植率兵解救,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自此,曹操徹底死心,不再重用曹植。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繼承了曹操魏王等一系列行頭。不久,曹丕篡漢自立,利用“禪讓”這一所謂的合法手段最終成為了皇帝,而曹植則成為了刀俎之上任人宰割的魚肉,於是便有了著名的“七步詩”。

    實際上,所謂“七步詩”是否如《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般一直存在爭議。但是,無論怎麼說,曹丕接班之後,曹植被徹底架空。但是,畢竟一母同胞,曹丕並沒有要了這個弟弟的性命,曹植一直活到了曹丕去世之後。但是,即位的侄子曹叡對這位曾經和父親爭位的叔叔依然心存忌憚,只給予禮遇卻始終不給實權。魏太和六年,曹植鬱鬱而終,時年四十一歲,諡“思”,是為陳思王,曹丕、曹植兄弟的愛恨糾葛自此劃上了句號。

  • 15 # 細膩五家渠

    曹操有大概15個老婆 25個兒子 ,曹操之所以那麼久糾結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昂死了,這個曹昂死得也實在憋屈,他死的主要原因是他老爸曹操非要去搞張繡的嫂子 ,張繡非常氣憤降而復叛偷襲曹操得手。為了給曹操脫困曹昂把自己的馬給了曹操,最終曹昂和典韋、曹安民一起戰死在宛城。曹昂死後其實還有一個種子選手那就是曹衝,三國志記載曹衝非常聰明當中還有一個曹衝稱象典故,而且曹衝在世的時候曹操曾多次向自己的部下表達想讓操衝當接班人的想法,但是在建安13年年僅13歲的曹衝死了,曹操對曹丕的一句“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就可以看出曹操對沖是多麼看重的。然後三號種子選手就是曹植,曹植的優勢只有一點就是他的文學天賦,但是他弱點我覺得也來源於他的文學天賦,舉個例子;當曹操不知道該選那個一個當繼承人的時候,曹丕和曹植都成立的自己的政治團隊,我們大概說下雙方的政治團隊,曹丕的智囊團中包括:陳群、 司馬懿、賈詡等,看這裡大家應該大概明白了曹丕的智囊團中個個都是政治高手,相反曹植這邊有:丁儀兄弟和楊修,這些人要麼是小人要麼就耍小聰明的人他們能走在一起主要是因為相同的文學愛好,意思就是像曹植和楊修這樣的人在一起一起吟詩作賦還好但是如果要搞政治是肯定搞不贏曹丕司馬懿他們的,所以我覺得曹植成也是他的文學天賦敗也是他的文學天賦。由此可見曹丕能最後成為曹操的繼承人可以歸納成幾點,1:運氣,第一二候選人都死了,2:長子的身份,最開始曹丕得到支援多半是因為立長不立幼的原因,3:政治手段,籠絡的一批有政治高手在身邊出謀劃策讓他在曹操心中的形象慢慢的轉變成孝順務實的人物形象。

  • 1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三國的曹操、劉備、孫權都是明君雄主,他們所建立的魏、蜀、吳成三足鼎立之勢,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英雄讚歌。

    然而,三位雄主在立繼承人上出現了這樣的不同狀況:一個狠毒——曹操的繼承人曹丕,一個平庸——劉備的繼承人劉禪,一個殘暴——孫權的繼承人孫皓。竟然齊刷刷地導致“三國”的亡國。

    劉禪用不說了,有曠世奇才諸葛亮的輔佐仍然不成器,重用宦官董皓使得國勢衰敗如斯,最後當魏軍兵臨城下時,不顧姜維有大軍在劍門關,附近都有勤王之師選擇了投降,成為亡國君,是典型的“扶不起的阿斗”。

    而孫皓在眾兄弟爭奪太子之中後來居上,僥倖成為繼承人後,他露出了殘酷的本色,不但荒淫無度,而且昏庸無道,殘暴不仁,制定了大大小小的酷刑,對臣民動不動就嚴刑伺候。最終也導致了亡國。

    而曹丕的才幹顯然要超出劉禪和孫皓很多,可以稱之為明君,然而,他的英年早逝,最終使得曹操一手打下來的曹魏江山付之東流,被老謀子司馬懿篡奪——導致了亡國。

    眾所周知,曹操共有25個兒子,他為什麼會選擇曹丕來繼承大業呢?

    如果從立長的角度來說,第一繼承人應該是長子曹昂。然而,曹昂卻死於一次“突發的桃色事件”。故事大致是,好色的曹操睡了降將張繡的老婆,結果被戴了綠帽子的張繡很是窩火,怒髮衝冠之下就生了反叛之心——偷襲曹操。結果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曹操的長子曹昂為了救父親的性命,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騎著逃命了,而他卻死於亂軍之中。

    曹昂人品好、口碑好,如果他不死,是最佳的繼承人。曹昂“意外”身亡後。繼承人的熱門人選竟然成了曹操的幼子曹衝。

    曹衝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他有著神童之稱,他有三大特點:一是智力非凡。他五歲時就有驚人表現。我們小學課本里學過的稱象就是出自曹衝的真實事蹟。可見曹衝的確智力非凡。

    二是心底善良。他為人仁愛,總是能替他人著想,身邊的人都喜歡他。

    據《魏書》記載:當時曹操治軍非常嚴謹,一些吏役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受到懲罰。當時曹操的馬鞍放在倉庫裡被老鼠咬壞了,管理倉庫的吏役很害怕,想來想去覺得自己難逃一死,於是打算把自己綁了去曹操那裡自首,祈求能免於獲罪,但是心裡還是沒有底。

    曹衝知道了以後對吏役說:“你等到三天以後再去自道,我保證你會沒事的。”吏役聽從了曹衝的安排。這時曹衝用刀把自己的衣服劃破,然後愁眉苦臉地來見曹操。曹操一看自己的愛子這樣愁苦,不知道什麼原因,便問他是怎麼了。

    曹衝說:“我聽人家說,如果老鼠把衣服咬破了,會對主人不利。”曹操安慰他說:“這是沒有的事,不用放在心上。” 三天之後,吏役來找曹操自首,曹操笑著說,“這有什麼,你看我兒子的衣服都被咬破,這也是沒法控制的。”吏役因此而得以免罪。由此可見,曹衝有多宅心仁厚。

    三是少年夭折。天忌英才,曹衝13歲時不幸得了重病,任曹操想盡各種辦法也沒有救回愛子的命,對此,曹操在悲痛之餘,很後悔曾經殺了華佗,以至無人能救愛子。曹操也對曹丕說過,衝兒的死是我的不幸,是你們的大幸。

    也有說法是,曹衝之死是拜曹丕所致,曹丕下毒害死了這個人氣指數最高的曹衝。

    曹丕之所以這麼做,就是他想成為繼承人。

    曹衝死後,曹操元配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熊、曹植、曹彰4個兒子原本都有希望成為後繼人的。然而曹熊體弱多病不堪大任;曹彰呢,性情耿直暴躁,勇而無謀,領兵打仗在行,治理國家和處理君臣關係一竅不通,不能作為世子人選。

    因此,曹丕和曹植成了曹操立嗣的最終兩大候選人。

    曹丕擁有兩大優勢,一是年齡優勢。他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丕自然順位為健在的年齡最大的世子了。二是政治優勢。曹丕謹慎老練,工於心計,他善於察言觀色,深諦做人之道,在年少時就已經嶄露頭腳,其治國理論和政治水平是高人一等的。

    曹植也最大的特點是8個字: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因此,深受曹操喜愛。

    接下來,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曹丕和曹植為競爭王儲而“相煎”的一幕。

    曹植因為有卓越的才華見長,又有楊修等曠世奇才的輔佐,在競爭中取得先機。據悉,當時曹操出征的時候,各個兒子都城門相送,只有曹植作文送別,令在場的大臣讚歎不已,令曹操感動不已。

    曹丕當然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曹植出盡風頭,於是在司馬懿等謀士的點播之下,有一次曹操出征的時候,他開始做秀表演——以痛哭流涕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不捨,慢慢的曹操的觀念改變了,覺得曹丕更“忠心”。

    再加上後來曹植自甘墜落,他不注重生活細節,嗜酒放縱,恃才傲物,經常酒醉無狀,令曹操更是搖頭嘆息。後來,曹操在對兩人的“考試”中,同樣恃才放曠的謀士楊修,揣度聖意,竟把曹操可能出的題告訴曹植,並讓其背誦答案。結果適得其反,曹操得知後,對曹植的態度再度飛流直下。

    最終,曹操思來想去,立曹丕為繼承人。

    後來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曹丕繼位後,雖然廢除漢獻帝,完成了稱帝之業,但他在位只有短短的6年時間,39歲便病逝了。隨及他的年輕的兒子曹叡繼位——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曹叡開始了12年的執政生涯。曹叡34歲病逝時立年僅7歲的曹芳為繼承人,他犯了一個致使錯誤,託孤不當——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結果導致後來大權旁落,最終葬送了曹魏江山。

    回過頭來想,如果當初曹操選擇立嗣曹植繼承大業,曹植不喜歡權謀,也就不會依靠司馬家,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曹魏也就不會過早衰亡了。

  • 17 # 大白白野

    曹植文學成就非常高,才高八斗就是指曹植。曹植比曹丕健談,兩個人都有爭當曹操繼承人的想法。曹丕身邊的人給曹丕出主意,告訴曹丕這樣意思的話,曹操經常親自掛帥出征,出征前要餞行,你沒有曹植能說,到時候你就不說,表示上火甚至流淚的樣子,到時候曹操會感覺你孝順,疼愛他。曹丕就是這樣做的,曹植在曹操出征前時常誇誇其談,表現活躍,結果曹操增加了對曹植反感,從心裡認為曹丕是愛護父親,決定立曹丕為世子。曹丕、曹彰、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比曹植年齡大,也是曹操次子,曹操的長子曹昂遇害後,曹丕實際上成為長子。有一次,曹操諮詢賈詡他的兒子們誰可為繼承人,賈詡說難道劉景升事情忘記了嗎?意思是曹操不要廢長立幼,應該讓曹丕當世子。賈詡非常有智謀,曹操相信賈詡的建議,立曹丕當世子。曹丕身邊智囊團非常厲害,司馬懿、朱鑠、陳群、吳質都是曹丕的好朋友,都非常有能力,為曹丕上位出謀劃策。曹植身邊也有智囊團,像楊修、丁儀、丁廙 也很厲害,楊修後來被曹操殺死,但是,曹植也沒有鬥過曹丕。曹丕是政治家,文釆雖然趕不上弟弟曹植,但是也很厲害,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文釆都不簡單,開建立安文學新局面。曹丕政治方面比曹植有經驗,成熟,還是一名出色的劍客,文武雙全。像宛城之戰中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可見曹丕能力很強。曹操對兒子中選誰為繼承人問題費了很大心思,綜合考察立曹丕當世子,曹操死後曹丕繼位。220年曹丕透過“禪讓制”,代漢建魏,成為魏文帝,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中唐僧取經回到大唐是騰雲駕霧回來的,為何回去如此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