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iel來港港康
-
2 # 老呂說文史
古代戰爭理論上是可以在城牆外砌牆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一場戰爭的攻擊方會使用這個方法。
因為在戰場上瞬息萬變,況且攻防雙方的兵力對比是在不斷變化的,攻城的一方如果使用大量的時間去砌牆,一但守城的一方出城襲擾,無疑會大大的增加砌牆的時間,更何況,守城的一方也是會有援軍的,只要援軍不斷的襲擾攻城的一方,那麼砌牆的時間又會大大的增加,一旦軍隊被托住的時間太長,首先後勤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而攻城方如果被守城方托住,很有可能被守城方的援軍包圍,進而被消滅掉。
再有就是,即使費勁力氣將城牆砌好了,也有可能被守城方奪取,結果就是為別人做了嫁衣,反而使守城方多了一道防守的屏障。更何況,如果攻城方的兵力不如守城方,那麼根本就砌不起來城牆,而如果攻城方的兵力能夠將城市完全圍住,那麼只需在四面城門紮起營寨,就可以將城內的人圍住了,還用砌牆幹嘛?
畢竟古代的城市只有四個城門,而城牆都高達數丈,守城方總不可能從城牆上突圍吧,最終突圍的方向還是要在四個城門中選擇一個。而古代攻城方在城牆外砌牆還不如堆幾個土坡,然後放上弓箭手就可以壓制住城內的敵人。至於在城牆外再砌一層城牆的例子,好像有那麼一場戰役,具體忘了是哪一場了。攻城方為了怕敵人從兵力較少的城門突圍,就在自己營寨的後方用短牆的模式一連建立了數道不規則的穿插城牆。就是每段牆的位置都不一樣,沒一條直路,階梯式的,其目的也不是為了將城市圍住,而是為了在敵人突圍時起到遲緩敵軍速度的作用,以便自己其它城門的部隊可以在守城方突圍的時候能夠來得及支援。所以在城牆外再砌牆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歷史上沒有一個軍事家會幹這種傻帽的事情。
即使是戰國時期的燕國,樂毅將齊國打的只剩下最後兩個城池,也僅僅只是分兵四門,將城內團團包圍,而不是愚蠢的是在城外再修築一道城牆。
-
3 # 不信青史盡成灰
攻城的方法很多,在城牆外砌牆的辦法是不會採用的。此方法費時費力,還會引起守城方的注意,造成攻方人員的大量損失。
古代,攻城作為戰爭的一種形式之一,廣泛存在。攻城的手段無外乎以下幾種,攻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用。
1.圍城。
圍而不打,透過將城池團團圍住,切斷城內糧草運輸的通道,斷絕外界一切與城內的往來,包括人員和資訊,讓守城方因彈盡糧絕而主動投降。
2.策反。
透過向城內滲透間諜,渙散軍心、民心,使其內亂;或在城內找好內應,約定時間起事,從內部瓦解城池防守。
3.挖地道。
一般也是先圍城,後挖地道。透過地道挖穿城牆,打入城池內部。
4.強攻。
透過投石機、衝車、火炮等強行工程。試圖從城牆和城門出打出缺口,進行攻擊,城牆一旦出現缺口,攻方即可一擁而入。
5.雲梯。
當攻方接近城牆的時候,就會採用雲梯登牆而上,攻入城樓。
6.水淹。
從城池附近,挖渠引水,利用河水漫灌城池,迫使城內守方投降。
7.攻心。
在攻城之前,採用心理戰術。對城內百姓進行喊話,主動投降則不屠城,如果抵抗,城破後必屠城。用強大的心理攻勢,迫使城內守軍放棄抵抗。
-
4 # 蘑菇雅說
感謝邀請,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古代戰爭中,由於還沒有熱兵器的出現,因此城牆這樣的屏障便會作為守城方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禦體系,甚至直接影響到最後戰局的成敗,那麼我們現在反其道而行之,攻城方又可不可以在城外面砌牆然後包圍城池呢?在蘑菇看來,這種想法是非常新奇的,但卻是不可行的。
修築城牆耗時之長攻城方修築城牆,無非是想包圍守城方,並且減少在進攻過程中由於雙方高度不同所產生的劣勢。然而有一個問題出來了,古代修築一座城池的城牆起碼耗時數年之長,徵調大量民力方能完成,而攻城方城牆既然需要在外圍,那其半徑則必然大於原有城牆,即使是最終只是修築一面作為進攻所用,其耗費的時間和民力也是難以計算的,加之戰爭的不穩定性,實在沒有必要耗費這樣的精力去做這樣一件事。
戰局瞬息萬變古代戰爭攻守雙方的優劣勢往往可能在一念之間、一個想法、一場偷襲便可以改變,攻城方耗費如此大精力修築外牆,必然對原有軍營產生一定的疏忽,甚至還會抽調士兵參與砌牆,這將極大浪費士兵的戰鬥資源,損傷軍隊實力,而在修築城牆這段時間內,攻城方難以發動進攻,也將使得守城方能獲得更多的喘息之機與偷襲之機。
民力損耗古代城市化水平不如現今,城市與城市間多為大量山林相隔,攻城方在戰鬥中若要修築城牆,只能從其他城市中抽調大量的勞動力前往前線,其行為對自身統治區域內民力的傷害和民心的損傷是不可計算的。
-
5 # 多臻貴
砌牆的攻城方式有施行的可能,但需要因地制宜適時選擇。
攻城一方,原本就面對後勤補給困難,攻城傷亡重等劣勢,古代的城池規模巨大,想要用牆將其困住難度過大,只要守城方從裡面破壞,那攻城方得不償失。
砌牆的原材料如果就地取材,無異於激怒民心,而若是守軍能夠得到援軍,裡應外合將會對攻城方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通常以威嚇的手段迫使對方出降,或者全力進攻才是最好的方式,砌牆戰術綜合而言得不償失。
但如同秦國與羅馬帝國修建長城,能夠遏制雙方的貿易和交流,對於國家的穩定有些重要作用,實現以守待攻。
-
6 # 減水書生
1.城戰真得是在爭奪堅城嗎?
守城方,憑堅城而固守,那固守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不是為了殲敵,因為人家不攻你,你就沒有辦法殲敵。
也不全是為了攔路,因為除非險關要道,真得沒法攔住人家的去路。
可以說是為了自保,就是打不過、然後躲起來。但是,這也太窩囊了,還不如打不過就逃跑,實在跑不了也可以投降。
所以,憑堅城而自守的目的,往消極的方向說是為了給對手製造障礙;往積極的方向說是為了管理對手。
製造障礙和管理對手,都是為了爭取時間。
一個是消耗對手的時間。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頓兵堅城之下而還要猛攻,原因就是耗不起,錢糧消耗都是按天計算的。消耗對手的時間,就等於消耗對手的資源,再強大的對手,也經不起堅城之下的消耗。
同時,有些戰略目的和作戰協調,是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所以,消耗對手時間也是在阻止對手戰略目的和作戰協調的實現。
另一個是爭取自己的時間。
之所以被人給包圍了,就是以為己放力量沒有組織好。軍隊和資源要麼是沒有集結、要麼是投到了別的方向。所以,憑藉堅城就能為自己爭取到時間,然後舉國大軍開到,再跟對手野戰。
即便自己不行,也還可以求援於盟友,比如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都是自己幹不過了,讓盟友過來幫忙。
所以,攻城方和守城方,看似在爭奪堅城,實際卻在爭奪時間。於是,這個問題也就清楚了。
2.古人城戰都怎麼攻城?最經濟的方式,當然是困城,就是直接切斷堅城的外部聯絡和資源輸入,餓死城防軍。但是這得有兩個前提,一個是絕對優勢、一個是耗得起時間。
比如侯景之亂的臺城之戰,侯景十萬亂軍把臺城困死,從548年10月25日一直圍到549年3月12日。臺城守軍實在餓得扛不住了,最後出了叛徒獻城投降。
最暴力的方式,自然是強攻,也就是直接對著堅城輸出破壞力,要麼幹垮城牆、要麼幹倒城門、要麼直接翻牆而入。這個方法就太多了,爬雲梯、建木樓、挖地道、撞城門,當然還有引水淹城,藉助大自然的破壞力。
魏宋懸瓠之戰、兩魏玉璧之戰、唐鄭洛陽之戰,凡是比較激烈的攻城戰,基本上都會把各種攻城方法用了個遍。
困城和強攻,當然也得講究方式方法。
所謂圍城必闕,就是你得給守城的軍隊留出逃跑的口子。因為城戰的目的不是為了殲敵,直接目的是略城、實質目的是時間,所以人家想跑就讓人家跑。
還有就是攻城的過程中,也得攻心,就是爭取敵人獻城投降,白天猛攻強攻製造聲勢,晚上趕緊派出使者過去嚇唬嚇唬。如果人家準備獻城投降,那就趕緊答應,而且還得給高官厚祿。
有沒有任性的?圍城必闕、不可能;獻城投降、不允許。
當然有,歷史上的奇葩事也多著呢。
漢新昆陽之戰,王莽派三公重臣王邑、王尋率四十二萬大軍平滅綠林軍的更始政權。這時候,綠林軍已經把重鎮宛城給包圍了,而且每日強攻,宛城岌岌可危。所以,王邑、王尋這兩個人就應該直接帶著兵去支援宛城。結果這倆人走到昆陽小城的時候,竟然打起了攻城戰,而且打的極為慘烈。
攻城講求圍城必闕,王邑不允許,四十二萬大軍把昆陽小城圍了十幾層,然後就是每日強攻。而且,王邑也不派使者入城招降,跟昆陽守軍唯一的聯絡方式就是輸出破壞力。
昆陽城裡的綠林軍應該是最沒面子的守城部隊,但為了生存也就不要面子了。既然你不招降我們、那我們就主動投降,所以派出使者到王邑大軍,要獻城投降,而且也不要啥條件,只要能活著。結果,王邑的答覆是你們都給我回去,使者也得回去,給我好好守著昆陽城,我就是非要把昆陽強攻下來。
後來怎麼樣?
後來綠林軍攻破了宛城,主力開始向昆陽移動。但是,也沒等綠林主力過來,光武帝劉秀找了萬八千援兵,跟昆陽城裡的守軍,裡應外合,總共不到兩萬人的部隊,硬是幹翻了新朝的四十二萬大軍。這就是任性的代價。
3.在城牆外面砌牆就不是在攻城,而是玩行為藝術在城外砌牆,這個事情就不勞煩攻城方了,守城方已經做好了。
戰國之時,就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就是外城,而城是內城。所以,凡是大城、堅城,城牆都修了兩層。
還有就是首都,一般都會建有臺城,實際上就是城內城。所以,侯景之亂的時候,建康城一下就攻破了,但是建康內城,也就是臺城,卻連攻了幾個月。
攻城,表面上奪的是堅城,實際上搶的是時間。所以,就真得沒必要城外砌牆了,因為太耗時間。
不是還有困城的方式嗎?要把敵人困死在城裡,我在外邊修個城牆多好啊。
與其修城牆,莫如挖壕溝。
曹操攻打袁尚的鄴城之戰,就圍著鄴城挖了一道四十里長的壕溝,據說深寬皆有兩丈。而且,曹操實施土木作業,在白天就是挖了一道既淺又窄的壕溝,所以守城的袁軍根本就沒當回事;晚上趁著天黑,曹軍全體出動,一夜之間整出了一條深寬各兩丈的大壕溝,而且還灌滿了水。
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就能挖一條四十里長的壕溝。這個效率應該比砌牆的效率高多了。真要砌牆也得挖溝,因為你得打地基啊。
所以,與其砌牆,不如挖溝。如果非要往上玩,那就建木樓、堆土山,這些都比砌牆更有效率。
-
7 # 一般小賤
古代攻城方經常會堆砌工事超過防守方牆體的高度,以獲得居高臨下的優勢。修一堵高過城牆的牆其實不算什麼,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時,在安市城下花費幾個月修建了一座高過城牆的土山,土山倒塌之後甚至直接砸毀了城牆。除此之外,還有可移動的雲車之類的攻城器械,也會高過城牆。
回覆列表
事實上,守城戰一般是在城外打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在城牆上攻城方破門或者爬牆,防守方扔石頭或者抽掉梯子。
守城方往往先在城門前列陣和攻城方對峙,當抵擋不住攻城方進攻的時候,才會撤到城內防守,這個防守就是最後一站了,一旦攻破城也就破了。
攻城方如果久久攻不下來,可能會嘗試封鎖戰術,也就是給城內斷糧食斷水,這個時候可以派軍隊在重要地方守著就行,沒必要建造一座城牆把裡面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