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投譚
-
2 # 韭菜隊長
創業成功的機率,說的好一點,不過是5%。假如你是製作節目的人,你也一樣需要計算投入和收益。如果你跟蹤每個專案的進展情況,還要考慮創業人是否願意配合,觀眾是否願意看(收視率),仔細算一下,我估計頂多也只能把成功,能提高收視率個別案例報道一下。
創業成功的機率,說的好一點,不過是5%。假如你是製作節目的人,你也一樣需要計算投入和收益。如果你跟蹤每個專案的進展情況,還要考慮創業人是否願意配合,觀眾是否願意看(收視率),仔細算一下,我估計頂多也只能把成功,能提高收視率個別案例報道一下。
作為中早期專案的投資人,本人也參與過幾次創業節目的錄製,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目前創業節目中分為2種情況:
新奇創業的風口從節目吹到節目外,而節目始終需要收視率,哪怕再有爭議也會繼續推進融資資訊的釋出。比如“神奇百貨少女”這個專案就是從創業節目走到線下,一路的走來,從高峰期的千萬融資到最後的創始人成為一個直追風口的掙快錢少女。特別是區塊鏈火熱的時候,泡沫破發,然後繼續跑路。這是專案真實的一面,她獲得了融資,也獲得了社會的關注,但實際上,沒有真正的企業運營經驗,靠著博位的言論是撐不起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積累要求。專案在路演的過程中,單純獲得幾家投資人的認可,甚至於在專案出價方面進行抬高與壓低,實際上的專案線下溝通估值並不是如大家看的那樣簡單。一個只有想法想要創業,而天使投資人看好你,給你200萬的案例,在徐小平等著名投資人案例中經常出現,這是一個獲得財務自由的投資人正常的撒錢邏輯。而一般專案獲得資金支援後的資料積累,投資機構在臺上的認可估值,與會後的估值溝通,這是一個融資談判過程。除了估值以外,特別是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對於專案風險評估都有各自團隊的管控,不是嘴巴一張就可以的。當然,多數節目只是節目,莫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