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淚笛歪說雜史

    趙佗之所以不回師勤王。其原因在於秦始皇給趙佗留了一道遺旨。其大意是:要趙佗保住嶺南之地。這才有了後來漢武帝能夠那麼輕而易舉收復百越之地。秦始皇是一個很有遠見卓識的皇帝。這是從中華名族的千秋大業而計。而蒙恬將軍留下的五十萬北逐匈奴的精銳大軍雖由王離統領,但是同樣奉了秦始皇的遺旨,而不能回師中原。在對付外族的立場上,中華民族向來都是立場堅定的一致對外,絕不含糊。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趙佗、王離他們都回師中原了,固然是沒有了項羽和劉邦的囂張。但是,中原的統一又豈是一朝一夕之功。再加上秦朝後期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民心失散。沒有了民心,大秦的軍隊固然是能打。可是,在平定項羽和劉邦二人的起義之後,難道就不會有其他的人起來反抗?要知道榜樣的力量可是無窮的。那麼,一旦這兩支軍隊用於了平定內亂,其結果必然是邊防鬆弛,那麼就給了匈奴、百越以喘息的機會。一旦他們入侵中原那就是百姓遭殃、家園被毀。那樣與秦始皇統一天下、安定百姓的宗旨相違背了。是以始皇才會留下那樣的兩道遺旨。並不是他不為自己的子孫著想,只是他深刻地知道自己的子孫守不住自己打下來的江山。才不得已作這樣的決定

    胡亥荒庸無道,趙高把持朝政,大家都知道盡管幫了秦朝,也可能遇害的下場,更何況是趙佗呢,加上他一心只想著建立自己的國家,兵權拿出去幫助無道君主,還不如自己留著自保呢。

  • 2 # 東臨碣石s

    (一)先說說南越國的來歷

    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始皇33年)攻佔嶺南後,便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象郡轄區大致包括越南中北部地區、廣西欽州、防城地區、廣東湛江地區。

    趙佗是當時是秦始皇派遣的50萬攻打嶺南大軍中的一名普通的將領,也就20來歲,按照資歷,估計只是個小隊長(小頭目)什麼的,也就是個衝鋒陷陣的主兒。

    作戰英勇,立下戰功,被秦始皇封為新設立的南海郡龍川令,相當於現在的縣長。

    一說,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這種說法不太令人信服,一個50萬大軍的副統帥,才當個縣令?

    趙佗本是河北真定縣人,那時候估計還琢磨著離開這個蠻荒之地,早日榮歸故里。在老家當個縣長多好啊!

    (二)兩個人改變了趙佗的人生,他們就是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山東爆發了陳勝、吳廣為首的反叛,並迅速席捲全國,中原打成一鍋粥了,秦王朝四面楚歌,與朝廷的聯絡當然斷了,也打斷了趙佗回老家做官的念頭。

    此時的南海郡正是兵強馬的時候,郡尉任囂,看到秦朝庭無力南顧,便起了割據自保的心思,對於秦朝庭的徵召,採取拖延觀望的態度;對於其它起義軍,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郡尉,秦始置。郡守的佐官,掌全郡軍事。也就是說,任囂是當時南海郡軍隊的司令官。可能你要問,他至上不是還有一個郡守嗎?當時按照秦中央政府的任命,任囂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也就是說,所有南征軍都歸他指揮,故稱“東南一尉”。

    據有關記載,南征軍大約50萬人,任囂就是這50萬人的統帥。即便有個郡守,能奈何得了任囂?何況戰爭年代,軍隊歷來都是老大。

    (三)任囂臨死前任命龍川縣令趙佗代理郡尉

    但是,此時的任囂,已病入膏肓,而他自己的兒子們實在不成器,周圍的心腹又沒有堪當大任、可以委託之人,所以整天唉聲嘆氣,不為別的,就是為了保全跟他征戰多年的將士及其家眷。這要是改朝換代,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命運?

    他忽然想到舊時的部將——龍川縣令趙佗,這四五年把龍川縣治理得井井有條,派人日夜趕赴偏遠的龍川縣,把他招來。

    任囂在病榻上單獨接見趙佗,向他面授機宜,把幾十萬從北方來的軍民託付給他,隨後向軍發下文書,文書指定趙佗為自己死後的繼承人。不僅如此,文書還說,現在趙佗就任代理郡尉,行使尉權;同時嚴厲告誡其它部下及自己的兒子們,為了自己的性命,為了幾十萬將士家眷的性命,在自己去世後一定要擁立並聽趙佗的指揮,不能另立山頭,否則,人人誅殺之。換成今日的話就是:要緊密地團結在以趙佗同志為首的周圍,要團結,不要分裂。

    現在看來,任囂真無私心。

    公元前206年,任囂去世。

    (四)建立南越國

    趙佗接任南海郡尉後,按照任囂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封鎖了南嶺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斷絕與中原地區的一切聯絡,同時把郡內那些忠於秦朝庭的軍政官員殺的殺,撤的撤,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在處理好自己郡內的問題後,便舉兵向西,向同是秦王朝的同事陳說厲害關係,一句話,就是歸附我趙佗,大家抱團自保;不聽的,就開戰。其兩個郡的軍隊主力本來就是任囂舊部,只是遭遇到零星抵抗。

    趙佗用了兩年時間,才把其他兩個郡併入自己的地盤,怎麼只是零星抵抗呢?那時候一個郡,大約相當於20到30萬平方公里,就算不打仗,你走一遭試試?

    兩年後,也就是在公元前204,也就是秦王朝滅亡的前兩年,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於當年正式公開稱王,並自封為“南越武王”,這樣,一個南到越南中部,北達廣西廣東北部,東臨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處的南越國就誕生了。國都設於今之廣州(當時稱番禺)。

    (五)對抗大漢王朝90餘年

    前202年,漢王朝建立。

    至此,也拉開了與漢朝長大90餘年的對立。

    高祖劉邦因連年戰亂,百姓生活困苦,便派楚人陸賈為特使,攜金印,說服他服從朝廷,立他為南越王,趙佗不敢與強大的新王朝抗衡,也就同意了,使南越國成為大漢的一個藩屬國。

    呂后臨朝,鐵器走私嚴重,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

    趙佗認為這是朝廷欲滅南越的計策,於是發兵攻桂陽郡。

    朝廷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率軍平定南越,十幾萬大漢精銳,還沒與南越主力接觸,就連南嶺都沒能越過……

    為什麼呢?南嶺山中是原始森林,毒蚊害蟲,瘴氣蠻煙。只要進入五嶺山中,瘴氣一吹、蚊蟲叮咬後便下痢,士兵紛紛得病,再加上南越蠻夷躲在暗處襲擊,漢軍失去戰鬥力,只得返回桂陽郡休整。

    趙佗得勝,順勢自尊為“南越武帝”,與漢朝政府抗衡。

    呂后死後,文帝再派陸賈出使嶺南,與南越再度交好。但交好是表面上的。

    那趙氏假意向大漢稱臣,而在南越國內,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大漢無奈,只得由他。

    直到漢武帝元鼎五年秋,漢武帝趁南越國內亂之際,調遣罪人(囚犯)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十萬人,兵分五路進攻南越。

    這場戰爭十分慘烈,一直到第二年的冬天才平定南越。

    南越國滅於公元前111年,為漢衛尉路博德和都尉楊僕所滅,時為漢武帝元鼎六年,整個王朝歷五世,共93年。

    (六)趙佗治理下的南越為何能與強大的漢王朝抗衡90餘年?

    除了天然的地理屏障外,主要還是因為他採取了“和輯百越”的政策。

    這個政策有兩個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以越人“自治”。說直白一點,就是金元寶加大棒政策。

    在交趾一帶地方,地廣人稀,山林密佈,部落勢力很強盛,有雒王、雒侯、雒將(都是部落首領)等組織,要徹底剷除這些部落勢力,改造其社會組織,在當時是很難辦到的。

    趙佗在擊破部落後,僅僅派遣官吏前去“典主”,亦即主持當地的政事,對其基層的社會組織,維持舊狀。

    《交州外域記》記載:“諸雒將主民如故。”

    趙佗為了實現政令暢通,拉攏最強大的部落,封其為王。

    在交趾地區分封了一個在當地有相當的影響和號召力部落首領為西於王,讓他“自治”一塊地方,只要他不反叛就行,並透過他來約束當地越人。

    對於其他的部落,趙佗經常給這些越人部落首領贈送貴重禮物,引誘拉攏。《史記·南越列傳》載,趙佗“以財物賂遺西甌、駱,役屬焉”。

    對於不聽話的部落,那就採用武力。

    二是通婚。趙王室從自身做起,帶頭與越人通婚。例如明王趙嬰齊就娶越女為妻。丞相呂嘉,其宗族中“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弟宗室”。

    上層統治者中普遍實行漢、越通婚那麼民間就更加普遍了。

    通婚,趙佗他們肯定佔主動地位了,這層意思不好深說。我推測,從那時候起,越南土著的基因就開始被改造了。

    當然,中原人進入越南,推廣使用鐵農具和耕牛,改變以前的“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發展水稻和其他手工業,百姓生活得以較大的改善。作為老百姓,誰不想吃好點穿好點,當然也就擁護趙佗了。

    隨便說一下,南越國這段歷史,令現在的越南人很尷尬,承認還是不承認?

    前幾年,我把這段歷史講給我一個朋友聽,朋友驚呼:哎呀呀,越南是我故鄉啊?!

    言外之意,越南古時候可是我大中華的地盤……

  • 3 # 凱哥說史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正是因為趙佗沒有角逐天下的實力,所以只能偏安一隅,做了南越王,苦苦支撐了五代九十三年的風雨歲月。

    為什麼這樣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呢,這是因為要用事實和歷史來說話。

    一、所謂的趙佗五十萬大軍,不過就是夢而已

    始皇在統一中原後,派任囂、趙佗領兵50萬南征百越。 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其實趙佗手中並沒有50萬軍隊。

    而50萬的最原始依據是一本《淮南子》記載的“發卒五十萬”的記錄,作為一本不是正史的書籍,可信度成疑。所以,司馬遷的《史記》對這一點就保留了自己的態度,根本沒有采用。

    司馬光很有見地,在《資治通鑑》記載:

    “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秦軍50萬軍隊從而變成了遷移百姓50萬。這樣的數字,應該最符合歷史真實的,拋去後勤、勞工等建設部隊,真正的主力部隊能到10萬也就是頂天了,這樣的實力,參與中原爭霸,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優勢。

    二、虎狼之師漸行漸遠,西秦雄風早已不再

    當初,秦始皇派出一支這樣的軍隊,主要目的不在於打仗,更多的目的是佔據一塊土地並進行合理的開發。所以,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肯定處於當初秦軍的中下之狀態。這是其一。其二,這支軍隊中的人員構成,必然也不會以秦人為主力了,更多的是就近從今天湖南、江西地區徵發,提供後勤、修路的徭役人員,降兵降將或者遷徙來的普通人。活脫一個雜牌部隊,這樣的部隊對付嶺南的土族部落優勢巨大,但和中原的正規軍作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三、常年身居嶺南,偏安之心早已根深蒂固

    隨著南越的和平發展,移民的潮水湧入,許多人已經在當地成家。上至南越王趙佗,下至普通士兵,都早已將這片熱土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還有一點就是趙佗不同於任囂,任囂對秦國感情深厚,無奈死的太早。而趙佗原是趙國真定人,趙秦的血海深仇,四十萬軍隊的活活埋葬,對於趙佗來講永遠都是一個噩夢,這樣的心理狀態,促使趙佗既不會揮師北上援救瀕臨滅亡的大秦,也不會願意再回到那個令他傷心的國土,而在嶺南這樣一個天險穩固的地方,建設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以趙佗這樣穩妥之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秦始皇的遺詔之說,雖很牽強,但也可作為一個因素吧。相傳是始皇帝臨終親下遺詔給趙佗:

    秦始皇:【中原但有不測風雲,南海軍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揚粵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將軍謹記:老秦人北上,則華夏從此無南海矣!】

    始皇去世,二世胡亥昏庸霸道,反秦大旗遍佈中原。而嶺南秦軍主帥趙佗,遵奉秦始皇遺詔,斷絕和中原的通道,為華夏守住這一方新拓疆土。

    然而,這樣的杜撰不過是一些人的意淫罷了……

  • 4 # 鳥言夷面

    首先你的提問是錯誤的。

    趙佗沒有角逐天下的實力,先不說那幾萬秦兵去了邊陲百越之地水土不服造成的大量戰力下降,再加上眾多底層百越原住民的管理教化就令趙佗無暇角逐天下。

    趙佗管理的僅僅是百越的一部分------南越部落。

    隔壁的閩越、揚越、西甌、駱越……趙佗都無能為力,怎麼爭天下???

    能夠在百越之中站穩腳跟就不錯了。

  • 5 # 琴史簧

    不,趙佗根本就不具備角逐天下的實力。

    那時的嶺南,經濟和科技,與中原文化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趙佗作為一個外來軍閥,與當地土著的內耗,也絕對是有的。

    如果不是“五嶺”在地理上的阻隔保護,南越國壓根存活不了那麼久,趙佗也活不了那麼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