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千千里馬
-
2 # 宋鳳洲書法
初學書法不能貪多,不能見異思遷,不能淺嘗輒止。如其三年學三種帖,哪個都不能深入,只能瞭解皮毛。倒不如只學一種,細細研究。因為專一,才能精準;專心和經年,才能細心領會,從中學到門道,悟化精髓。
建議找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潛心臨習,多下功夫。直到入帖能詳,背臨不走樣時再換它帖學習。能做到入帖,這叫“一家固本”。再換它帖,這叫“廣取並儲”。一家固本,才能建立自己的門戶;廣取並儲,才能多吸收營養,健康發展。總之,先要專門精學,然後又不死守一法,在本固的基礎上博學增進。(宋鳳洲)
下面書法照片從網路和書籍上採集
-
3 # 鍾正7
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的字還沒有完全拋開你自己的影子。學習一“家”。用“心”與作品“帖”對話,熟練筆法後。再找下一“家”。搏採眾家之長。爾後“作品”,很自然地就是“你”的了。“作品”中自然有你的個性!
-
4 # 小呆的書法日常
我是小呆。
個人意見是練習書法最好專一練一種楷體,練字多種書法字型容易寫偏,練成江湖字型。
毛筆字本人也很喜歡,偶爾能在空餘時間練字,比較喜歡臨摹歐楷,歐楷書法很吸引我,對筆畫,大小整體結構很喜歡,臨摹歐楷字型對書法練字有很大幫助。
-
5 # 中州耕牛堂主
學歐陽詢的字是完全可以的!
學柳公權的字也是完全可以的!
田楷,可學之,但要在師古的基礎上參考學之。
學書法,先師古是對的。無論學什麼都要先尋根求源,沒有傳統元素支撐的書法,是永遠不會走遠的。
學書法,最忌諱的就是換帖勤。專工一帖,當把字臨到七分像時才可以嘗試換帖。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說的學書之人先不要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字,並不是說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字不好,而且要讓學書法之先師古。學書法,只有師法古人才能走遠!
-
6 # 翰墨書道
能夠寫到這樣水平,說明悟性不錯,學習豐富正確。但問題也存在不少。
一、思路不對,有些貪多和好高騖遠了,田柳歐皆不精到。三年,卻是學到了不少的書法技法知識,但距離入門還差的太多。二、字形結構不準,點畫形狀也不準。結構處理不和諧。三、不熟,不精。非常生。
建議還是守一家為好。還沒有到博採眾長的階段。
上圖中“乎”、“九”、“成”、“之、“分”,可以說整頁中每一個字都有問題,有點畫形的,結構的,用筆的等方面的問題。“九”字的浮鵝鉤橫折後的豎彎部分太弱,弧度也不對。“之”字捺畫的收筆處,“楹”字乃下的x出空間處理,“分”字的結構和點畫位置不準;周和建的章法、“廊”字的左阝的最後一筆,位置和形都不對。說明讀帖沒有讀到位。對範字的點畫結構的理解太淺。
柳公權的臨摹作品和歐陽詢的作品同樣的問題。如“皆”字的重心和比例。“旨”字的上下之間的關係問題。“次”字的結構、“未”字的捺的收筆、“不”字的反捺。“以”字的結構散了。
學習書法不能貪多,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臨摹要做到形神具似,最大程度接近原貼。最好不要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三年能夠臨摹學習到這個水平,確實不容易,也非常難得。說句不怕你灰心的話,距離入門還差的太遠。如果作品是背臨,還可以加幾分,如果是對臨,問題就大了。
目前最需要的是讀帖,要把點畫和字形先讀準了,練精煉熟了,能夠到達背臨的地步還要求神似。能夠以一家之法創作作品瞭然後在博採眾長也不遲。
以上看法,僅供參考。
-
7 # 玄易bh
細節處理,隨便說幾點,也許不對敬請原諒,俺不知道你臨的哪個版本,皇字,歐體的特點,橫比較多的字每個橫之間基本等距,皇字上面的白字中橫的間距過大了,是不是臨的皇字那個白被歷史湮滅的版本所以自己想象的?皇左邊那個九字,如果你臨的是白被淹沒的版本,九字的豎撇的起筆最高點應該和橫折的最高點在一個水平線上,你這個豎撇的起筆明顯高了,臨帖要嚴謹,類似之處很多。。。。。
-
8 # 痞魚
三年能到這個水平,真的是比較厲害了。感覺字的架子很有歐體的樣子了,但筆畫還不夠力度,相信隨著時間的累加,會改善的。我也練了兩年的歐,現在也開始涉及柳了,感覺柳很難入帖。
-
9 # 隆昌泰管件
我個人見解,古今好多書法家宗二王,歐顏也借鑑二王,柳學歐顏宗二王,柳其實是把歐顏融合到一起了,結體美有骨力。書法各宗各派雖然很多,但都是相互貫通的,只要把一門練好,學通,再學其他體系,都會得心應手。千萬不要這個這兩天,那個學兩天。更有小聰明者,一個還沒學到家呢,就妄言把誰的體誰的體融合了創新了,創自己的門派。那是不對的,千百年就出了一個柳公權,不是誰都有那個功力那個天賦的。最後只會落個博而不純,雜而不精。更慘的是筆力沒有,形體也沒有,軟弱無力還四不像。
-
10 # 使用者快樂家園
我覺得三年成績不小,問題固然不少,但還有幾分相似。不要氣餒,也不要聽"大師"謬評。當下首先是選定一個帖,不要好高鶩遠,沒看到你臨的田楷如何,但歐柳之中還是歐的相似度要高,在下以為你還是繼續臨歐,因為你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了。其次要精細讀帖,不能貪多嚼不爛,記住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大小形狀,每一筆的走向角度,穿插避讓,由一字到一句,由一段到整篇,由對臨到默臨,最後達到閉上眼睛,每個字都浮現眼前,這時,你就可以駕輕就熟了。我想再用三年應該就可大見成效了。在下並非胡說八道,恰好你臨過的我也曾經歷過,說這些算是同學共勉吧。
-
11 # 碧玉青蟬
書友這水平用了三年可見學習不得法呀(勿怪心直口快,但願拙見能幫到你)!
一,學習書法入門過三關。其一,筆法。其二,結字。其三,佈局。缺一不可!
二,筆法說難其實不難,卻極清苦乏味!
首先必須研習字意(每種字型不同)。比如入筆是側鋒,逆鋒還是迴鋒……收筆是出鋒,藏鋒還是圓鋒等!另外每一種字型的橫折,撇鉤等都特點不同!這些特色都必須爛熟於心!
其次,執筆苦練基本筆法,如長橫長豎至少半年以上枯練形成肌肉記憶!其它筆法類似!這裡我建議你去看看國畫白描拉線的基本功!拉長橫長豎一尺粗細均勻!手不抖心不謊隨心所欲!
其三,結字結構!這需要仔細研習字型的結構特點,如顏體的外括圓厚,柳體的筆骨強健……
-
12 # 陸勞斯
學孬了哦,要直接去摹歐體字三年或者更多的時間,能不能改過來則看能否踏實做到,因為這三年的頏疾形成醫治是很難的,凡學錯者都是,要承認學錯是更難的,藥方開出了,就看患者造化了。忠告大家學書法要跟老祖宗學,學的再不好那也是老祖宗的字。跟現代灰灰灰灰孫子學,學的再好也不過是現代灰灰灰灰灰孫子的字。
-
13 # 明中書畫院
前面兩年多基本就是白廢,甚至是反作用!因為當年我也是臨田幾個月受傷的人!用半年多才改正壞習氣!!
圖一臨田!後面是近期的!
-
14 # 我還沒有醒1
三年寫成這樣,看來方法不對,也沒有啥天賦,所以,首先要想一想學習書法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純粹是業餘愛好、陶冶情操,無所謂;其次,可從隸書入手,練習下基本的運筆技巧,有成效後再開始臨習唐楷。
-
15 # 莫非學書法
練了快三年,如果是工作學習之餘練,那不算長,如果是專門全天候練,那已經不短了。從練習經歷看,從田到歐再到柳,路子沒問題。從作品看,柳體比歐體要好,歐體主要問題是:1.結構問題 主要是重心不穩,很多字向左傾斜(特別是畫圈的字)。
2.筆畫問題 筆畫還顯稚嫩,寫得過於小心,如豎鉤(畫圈之字)。當然,這跟熟練程度有關。
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1.你可能更適合練柳體。
2.為解決重心不穩,建議目前階段:首先買一本“仿宋體”字帖進行練習;接著進行顏體練習;再家進行其它書體練習。
3.書寫時,可以更自信一些,筆畫可以更重一些(如“次”的點捺),可以寫得更連貫寫(如豎鉤);結構上可以更放開一些(如“伯、奄”)。
-
16 # 什麼也不齋
練了三年不應該是這水平,不談結構,因為我認為根本談不上結構呢,基本筆畫還不過關,如果只是業餘玩玩無所謂,如果想有深一步的發展,建議臨貼要專一,你現在是有點亂,哪種風格也談不上,第三篇略好一點,但也談不上柳的風格,其實很少有人能顏柳歐趙皆通的人,尤其是初級階段更應該認準一種風格,堅持下去,認準一種風格不是說只學一家,而是風格相近,一脈相傳的,比如學好歐的楷書再去學王的行書,你會發現相當容易,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脈相傳,這就好比挖井,淺嘗既止不如埋頭苦幹,自學的話,從臨貼中去悟,從形似到神似,到出貼有自己的風格,少看一些網上‘大師’的理論,踏踏實實的才能有所收穫!
-
17 # 永書101
練習三年,取得這樣的書法成績,我感覺已經相當不錯了,應該是給你送一把鮮花才對。
但我不能光撿好聽的說,你的問題也是禿子腦袋上的蝨子,那是明擺著呢!
1、你要不說你練習毛筆字三年,我開始還以為你練習的是硬筆書法呢。
這樣說來,你既沒有學到田英章、田蘊章兄弟楷書的精美端莊,也沒有學到歐陽詢正宗歐體楷書的險峻挺拔、清雅俊美,要我看就只是練出來一點點柳體楷書的清瘦秀麗、稜角峻厲。毛筆字有很多遠比硬筆書法更優秀的筆畫表現,你似乎都拋棄了,我覺得你需要靜一靜。
2、三年換三個書家去學習,看得出心浮氣躁
練習楷書,進展非常緩慢。不能練一段時間,覺得不喜歡就換了。我有一個高中代課老師,他的板書粉筆字一團糟糕,勉強能夠辨認,但有一天我發現他的毛筆字楷書還不錯,一問他才知道他已經練習三十多年了。這其中酸甜苦辣誰能懂得?題主要好好思索這個問題,否則,猴子搬包穀,最後也就剩一根玉米棒子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說多也無益,努力練習,繼續臨帖,沒什麼捷徑可走。還是那句老話,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順祝題主愉快!
回覆列表
第一,初學書法能不能學當代書法家的字?
第二,學了幾個月能不能換帖?
第三,如何評價現在的學習成績?
柳公權的書法作品據你的說法,學了兩年半年田楷,後學歐陽詢4個月,有學了一個月的柳公權。首先,我感覺你主要是想把字寫得工工整整端端正正的,所以,書法學習是從田楷楷書開始的,而且,練習了兩年半,這個時間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但是,看你的練習,就是田楷的端端正正,你也沒有學到手,更不用說歐陽詢的筆法味道了。
我們初學書法,不是不能學現代人的書法,田英章對楷書,也是學習歐陽詢的,而且與歐陽詢的書法風格比較接近,所以,為了學習歐陽詢,從田英章那裡大一點基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你堅持學習兩年半,還是很有毅力的。
學了幾個月能不能換個帖?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不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換一個帖寫一寫,也能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
柳公權的書法作品比如說,有一個筆畫或者一個字在歐陽詢的作品中沒有什麼感受,但是,在柳公權的書法裡卻發現了問題,這就是換帖學習書法的互補性。
但是,我們主張學習書法,最好要在一個字帖上狠下功夫。不管你喜歡什麼風格的字,最後你只能寫一種風格。不可能書法作品裡面,一個字是柳公權,一個字是歐陽詢,這樣寫出來的作品也沒有藝術的統一性啊。
書法作品尤其是楷書,最基本的美,就是風格的統一性。
我們沒有看到你寫的柳公權,但是,你寫的歐陽詢的《九成宮》可能是臨摹田蘊章臨摹的《九成宮》看多了,寫的有些瘦了。
田蘊章臨摹的《九成宮》臨摹字帖,比原字帖的字瘦了是不是毛病?
我個人認為,應該也是可以的,歐陽詢的字,除了《九成宮》,其它字也寫的瘦。但是,一定要有精神。要符合筆法端莊秀美的書法之美。
你現在的書法成績,好像是臨摹田蘊章的《九成宮》,總體上看,還是很認真的,能夠做到筆筆有交代,結構也大體合理。
但是,距離合格的書法,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主要是,不少字結構鬆散,重心不穩。這是明顯的書法還沒有真正入門的表現。
書法要入門,起碼不會出現以上問題。
此外,筆畫整體偏細,前面我說了,偏細也就是瘦,這不算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不是要寫出自己的風格,儘量保持與原帖的筆畫輕重一致,這也是考察你臨摹能力的一個方面。
歐陽詢的書法《蘭亭記》比如說,我們要臨摹柳公權,結果,你也用比較細的筆畫臨摹,這說明你下筆不夠大膽。
依你現在的臨摹成績,我的建議
是:必須要進一步對結構,重心分析要嚴格一下。
具體做法就是對單字的筆法、筆意和筆勢,要有準確的把握。
例如,我們寫每一個筆畫,應該看準確這個筆畫的空間形態,到底是怎麼安排的?如果看不出來,可以用尺子按照垂直,或者水平輔助比較一下,看看一個走什麼樣的角度,這樣就不會因為一個筆畫而把一個字寫失敗了。
另外,結構的重心問題,最好注意一下筆畫“應接”就是“接筆”問題。
學習書法,我們往往對筆畫的“應接”會稀裡糊塗的,其實,學習書法的秘訣都在“接筆”這個環節上。
我們知道,寫字是一筆套一筆,一筆接一筆寫的,才能有行雲流水的感覺,如果一個筆畫應接有問題,就會影響一個字,也會影響一個書法作品。
我們臨摹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書法基礎的基礎是“起筆、行筆、收筆”。所謂的筆法,其實就是如何正確寫好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如果你對歐陽詢的起筆、行筆、收筆多重視一下,可能進步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