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不假
-
2 # 水一白聊歷史
“龍陽之好”得名於魏安釐[xī]王與龍陽君之間的一段感情,後多用來指代男男之愛,不僅僅是《史記》,很多史料當中都有記載皇帝寵愛男子的故事,只不過,絕大多數的皇帝跟我們現在所講的“龍陽之好”,是截然不同的。
一、龍陽之好魏安釐王,戰國時期魏國的第6任君主,是著名的信陵君無忌的哥哥。
龍陽君,魏國當時數一數二的劍術高手,與此同時,他還擁有著絕世的美貌,豔壓一眾女子。魏安釐王對他一見鍾情,將他招納至自己的身前,為他所用。龍陽君用現在的話形容,就是“又帥又能打”的典型。據歷史記載,他兼具美人、計謀家、武術家、外交家等等多重身份,不但是魏安釐王的至愛,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所以,直到魏安釐王死後,龍陽君依然在魏國享有頗高的政治地位,絕非一般花瓶可比。
值得一提的是,魏安釐王也並不是只寵愛龍陽君一人,他也有寵妃,也有愛子,他與龍陽君之間的感情並沒有影響傳宗接代。
二、一眾皇帝的龍陽之好提起皇帝的龍陽之好,最為有名的多來自於西漢時期。幾乎每一個西漢皇帝都有至少一個鐘愛的男子,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漢文帝的鄧通和漢哀帝的董賢。
鄧通的受寵甚至招來了太子劉啟的嫉妒。
漢文帝為人一貫以節儉聞名,但對鄧通卻極為大方,累計前後賞賜他十餘次,總數達億萬錢之多。漢文帝還下令將鄧通家鄉的銅山賜給他,允許他私鑄錢幣。
只不過,漢文帝死後,即位的漢景帝劉啟還是將鄧通革職,收回銅山,剝奪了他全部身家。鄧通最後餓死在了街頭。
董賢只比漢哀帝小三歲,早在漢哀帝做太子的時候就以太子舍人的身份與哀帝結識了。
可能是那時董賢還小,或者是漢哀帝那時還有滿腔的抱負,兩個人並沒有在一起。直到後來2年後,漢哀帝劉欣才在宮中再見董賢之時,將其納至身側的。
漢哀帝對董賢確實做到了愛屋及烏,不但愛他本人,還愛他的妹妹、他的妻子,他的親屬也都因此飛黃騰達。漢哀帝不但加封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位極人臣,甚至還曾想過將皇位傳給董賢,這在古往今來的皇帝之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著名的“斷袖”便得名於他們二人,一日二人午睡時,董賢壓在了漢哀帝的衣袖上,漢哀帝想起身,便用劍斬斷了衣袖。
其他,像漢高祖劉邦的籍孺,漢惠帝劉盈的閎孺,漢武帝劉徹的韓嫣、李延年等等,也都與鄧通、董賢類似,只不過沒有寵愛得那麼過分罷了。
水言水語如果依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價值觀來看,“龍陽之好”自然是會受到鄙視的。然而,將歷史推到司馬遷寫《史記》的那個年代,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對於這些皇帝而言,他們喜好男子、喜好女子,其實核心都是喜歡美好的事物。對於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而言,這些男女都相當於是”寵妃“之中的一員而已,所以,在當時,如果不是觸及到其他關鍵人物的利益,是不會被區別對待的。
即便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價值觀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就算我們不能完全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歷史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
3 # 如紗略影
我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古代對男風的寬容,以前在一些宗教國家,同性戀者被發現後是要被處死的,但我們國家不僅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法律限制,道德上也並不譴責,史書上的記載也沒有流露出鞭撻的傾向。大家總以為咱們華人禁慾了五千年,這是天大的誤解,過度禁慾只是最近幾百年的事情,過去幾千年咱們老祖宗都是很奔放的。
-
4 # 投筆客
司馬遷寫史記時主觀性很強,有許多情節個人導向性很強,如與李陵交好,就對其祖父李廣大書特書之;如欽佩項羽,寫的如同小說一般,為項羽添了一首巜垓下歌》,增加其英雄形象。但總體上說,司馬家作為世代史官,有自己堅守古史官傳統的信仰,而且當時皇權還沒有觸及更改歷史的情況下,故此,史記的記載絕大多數是可信的。
龍陽之好古已有之,來自於《戰國策》中魏王對同性愛人龍陽的喜愛與承諾,又名"分桃"、"斷袖",特指男同。
據生物研究,與人類最相似的黑猩猩中就存在同性行為,可見同性戀之古老,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性選擇。這是由人的基因決定的。古今中外有不少人都喜歡這口,如西方羅馬帝王,神話英雄等,例赫拉克勤斯曾為自己的小同志出走而瘋狂;中國古代也很多,如龍陽之好的魏王、分桃的衛靈公,而西漢由於開國皇帝劉邦的流氓基因,皇帝更好這一口,如劉邦與籍孺,漢文帝與鄧通、武帝與韓鄢和李延年等,都是掀起過滿城風雨,鄧通和文帝好的甚至讓其子景帝忌妒,可想龍陽之好在漢初有多興盛。
所以,作為史官的司馬遷,記載龍陽之好也算是秉筆直書,是嚴肅的史學家。
-
5 # 楊朱學派
首先,司馬遷當然是個嚴肅的史學家。
其次,《史記》中並沒有皇帝龍陽之癖的記載。這個提問有BUG。
然後說三個類似的故事。
一、龍陽之癖。
龍陽之癖的記載,出自鬼谷學派的典籍《戰國策》,此書雖然記載了戰國時期的很多歷史事件。但過分誇大了策士的作用。並且有很多擬作。並非嚴謹的史書。
並且,《戰國策》中的龍陽君是與魏王關係曖昧,受魏王寵愛。魏國是諸侯國君,不是皇帝。
二、分桃。
分桃的故事也不是出自《史記》。而是出自法家經典《韓非子-說難》。故事的主角是彌子瑕。(我最初讀《韓非子》時,認為彌子瑕是美女,是衛靈公的寵妃。後來才知道,彌子瑕是男性。我真愚笨)
三、斷袖。
斷袖故事的主角,是董賢與漢哀帝。三個故事的主角,只有斷袖是皇帝。但不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而是出自《漢書》。
同姓關係曖昧,被稱為龍陽之癖、斷袖分桃、斷袖之癖。
龍陽與魏王的故事在《尋秦記》中也有提及。
-
6 # 木頭男
漢武帝雖有龍陽之好,但無斷袖之實。
司馬遷對於史書的記載是嚴肅的,但是也夾雜著個人的立場和感情。
與漢武帝關心比較近的幾個男寵:
韓嫣為漢武帝玩伴,有發小之情,長相俊美,與發小同睡同起每個人都有過,只不過漢武帝地位特殊所以才引起詬病。
張騫為漢武帝繼位時的侍從,漢武帝非常賞識他,時常待在身邊,漢武帝視他為知己,後張騫出使西域近二十年才歸來,不辱使命。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姐姐的養馬官,衛青的能力漢武帝頗為賞識,他慧眼識人將衛青帶在身邊作為大將軍人選培養,後衛青在與匈奴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以上三人漢武帝之所以寵愛有加,甚至時常帶在身邊有時候同吃同住是有原因的:
一、漢武帝繼位時候非常年輕,他需要培養自己的親信 與朝中老臣抗衡。
二、漢武帝是有抱負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戰略實施靠的就是韓嫣、衛青和張騫他們,而不是朝中那些因循守舊的老臣。
三、最初當上漢武帝沒有安全感,他需要自己信得過的人保護他。普通百姓一生中都會有幾個同性的好朋友,漢武帝也一樣需要死黨。
基本上史書中對漢武帝的龍陽之好只是猜測或者暗黑,沒有實際意義。
-
7 # 野叟雜談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在中國古代的史學家之中,肯定是大家公認最為優秀的歷史學家之一,他的《史記》也是大家公認最為優秀的史學名著之一,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的史料價值,以及《史記》的可信度,是比較高的。但是,並不是說《史記》之中所記載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實的。司馬遷也是一個如我們一樣肉體凡胎的普通人,他回有犯錯的時候。所以,我們對於《史記》中記載的事情需要具體分析。
前人曾經批評過司馬遷“好奇”,他講了很多具有一定傳奇色彩的故事。這些故事,就並一定是絕對真實的。比如前輩學者已經經過考證,“趙氏孤兒”的故事,蘇秦的故事等等,基本上都不能被當成史實來看待。
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之中還記載了很多皇帝家的事情,尤其是皇帝個人的性癖好,這些事情可信嗎?我以為,這些事情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首先,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先秦兩漢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念尚且不如後世那麼拘謹,對待龍陽之好並沒有絕對的排斥。很多名人都有此好。早在先秦的時候,就有分桃的故事,這說的是衛靈公和彌子瑕之間的故事,說彌子瑕吃了一個桃子很甜,立即分給衛靈公嚐嚐。以此說明他們之間的親密情感。他們之間的故事見於《韓非子》、《說苑》等秦漢時期文獻之中。而龍陽之好,說的是魏王與龍陽君之間基情四射的故事。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影視作品中的鄧通
其次,西漢皇家對此也是和當時的普通大眾一樣,並沒有完全排斥龍陽之好。司馬遷完全沒有必要去捏造這些故事來汙衊皇帝。皇帝的很多故事,在當時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半公開的。比如漢文帝和鄧通之間的故事,漢文帝本人也並不避諱。漢文帝曾經直接對丞相申屠嘉說鄧通是自己的一個“弄臣”。設想,要是沒有這些事情,司馬遷敢於記載嗎?汙衊皇帝,可是死罪啊!而且,不僅司馬遷記載了西漢皇家的這些基情故事,後來班固在修《漢書》的時候,也沒有迴避。司馬遷所記載的這些故事,班固基本上都保留下了。而且,班固還記載了很多司馬遷身後西漢中後期皇帝們的荒唐行徑。比如非常著名的斷袖,說的是漢哀帝與帥哥董賢的故事。他們兩個躺在一起的時候,漢哀帝先醒來了,漢哀帝要起身,返現袖子被董賢壓著了,漢哀帝不想驚動帥哥,拿起身邊的刀子把袖子割斷了。不僅漢哀帝和董賢,班固還記載了漢成帝和張放之間的故事,漢成帝和張放,情投意合,基情四射。但是,太后很不滿意,太后急著抱孫子,兩個大男人鬼混到什麼時候才會有孩子呢?太后下令強行將他們拆開,將張放趕出京城,最後張放也因為思念皇帝而死。
影視作品中的董賢和漢哀帝
再次,不僅在漢代,就是在後世,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男同也採取了一種比較開放的態度。後世也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比如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苻堅與鮮卑貴族慕容衝之間也有過一段基情歲月。後來慕容衝起兵反對苻堅,苻堅還曾經寫信給慕容衝,你忘記了我們之間的情感了嗎?慕容衝答覆道:我和你之間的情感是個人問題,我起兵反對你,這是國家大事,二者不可混淆。
後人模擬畫出的慕容衝
即便是在程朱理學興起之後,社會的道德觀念普遍趨向保守的時候,人們依然沒有完全排斥男同,男同依然在很大範圍記憶體在著。甚至到了明清時期,男同依然還非常廣泛地存在著。比如明代產生的小說《金瓶梅》中就有很多男同的描寫。到了清朝,也是如此。在很多文學名著之中都有男同描寫,比如《聊齋志異》裡就有很多男同的故事。而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尚有寶玉與秦鐘的基情故事。清代甚至出現了“相公窯子”這種場所,以供男人出賣色相。清代還有一部專門描寫男同的小說《品花寶鑑》。
大概進入民國以後,隨著社會的日益開化,嫖娼、孌童等行為才逐漸為社會所不齒,而男同之風也逐漸消歇。
-
8 # 塞外春曉
司馬遷的人格是高貴的,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寫的《史記》是珍貴的,也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至於書中對皇帝性事的記述也是可信的,也是一種真實的記錄,沒什麼大驚小怪。
回覆列表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期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強有力的證明和補充了煌煌華夏文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鉅著。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來,此事與身為史官的司馬遷並無關聯,但他卻為李陵仗義執言,當即觸怒了武帝並被問罪下獄。為了繼續完成《史記》,他只得接受了宮刑才被釋放,忍辱負重用自己的如椽之筆為後世留下了無價瑰寶。
《史記》被稱為“二十四史之首”,全書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共計一百三十篇。由於體系完備,它成為後世所有史書的模板,歷朝歷代的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進行撰寫。
據第一百二十五卷《史記·佞幸列傳》記載:
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璘,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
司馬遷的這段記載中,雖然沒有明確出現“龍陽之好”這幾個字,但他確實是在說“龍陽之好”這回事。那麼,何謂“龍陽之好”?說白了,就是斷背山,就是gay,就是男同性戀。
在古代,受到封建正統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歷來都極為排斥和不齒這種事,但是並不代表就沒有這種事。關於“龍陽之好”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策·魏策》: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蓆。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於是布令於四境有敢言美人者誅。
啥意思?就是說龍陽君認為,出現的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好,自己終究會被淘汰厭棄,所以悲痛難過。於是,魏王當即表態,再也不允許臣下進獻美女了,否則殺無赦。
文中出現的“魏王”,就是指魏安釐(xī)王;而文中出現的“龍陽君”,就是指魏國著名的謀略家、外交家和劍客,因為真名不詳,所以只能以爵位龍陽君稱呼。
因為外貌尤其的柔美,他逐漸引起了魏王的青睞,二人因此還萌生了超越性別的別樣感情。之後,才逐漸對於這種男男之情有了諸如“龍陽之好”、“龍陽之癖”、“分桃之好”、“斷袖之癖”等隱晦的稱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日益開放,對於之前無法接受的事物開始接納,不會再用“有色眼鏡”去看待一些違背常理的事務,比如同性戀。
現如今,中國對於同性戀的理解和尊重程度,雖然尚未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所謂“同性戀”者,只是在性取向上不同於常人罷了,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歧視或者指責。
雖然,中國目前並不承認同性婚姻,但並不反對同性戀者以慶典的方式來宣告雙方的戀愛關係。比如,2013年1月30日,北京的兩名老年男同性戀者就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舉行了一場“婚禮”,其中一人是退休教師,另一人是普通工人。
在該事件曝光後,迅速引起了網路的熱議。儘管存在質疑的聲音,但絕大多數網友都給予了兩位老人真誠的祝福。畢竟,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更加包容一些才對。